冷凉蔬菜
搜索文档
宁夏前10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超174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9:44
宁夏前10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超174亿元 中新网银川11月18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8日从银川海关获悉,今年前10个月,宁夏外贸进出口总值 174.1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出口127.8亿元,同比增长7.2%;进口46.3亿元,同比增长5.6%。 今年以来,宁夏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效应对外部 冲击,充分彰显出强大的发展韧性。目前,宁夏外贸结构不断优化,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持续增强,贸易 伙伴更趋多元,整体发展态势向好。 今年前10个月,宁夏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48.8亿元,同比增长2.2%,占宁夏外贸总值的85.5%。以加 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3亿元,同比增长28.7%,占宁夏外贸总值的7.5%。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12.2亿 元,同比增长79.5%,占宁夏外贸总值的7%。 民营企业作为宁夏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为推动外贸稳量提质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今年前10个月,宁夏 民营企业进出口136亿元,同比增长7.8%,占宁夏外贸总值的78.1%,继续稳居外贸经营主体首位。 欧盟、东盟等主要贸易市场实现稳步增长,成为宁夏外贸的核心贸易伙伴。同时,宁夏对共建"一带一 ...
西宁-成都-曼谷中转货运航线通航
中国新闻网· 2025-11-18 17:42
航线开通与运营 - “西宁—成都—曼谷”空空中转全货运航线于17日通航,由西北货运航空使用B757-200型全货机执飞 [1] - 首航载运22吨青海本地特色农畜产品货物,其中10吨三文鱼经成都转关后直飞曼谷,运输时效缩短至12小时 [1] 货运网络与业务发展 - 青海机场有限公司持续优化货运航线布局,围绕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绿色有机农畜特色产业 [1] - 公司在连续五年运营西宁至南京、深圳、杭州、鄂州等地全货机航线的同时,积极探索直达中国香港、经国内转关至曼谷、雅加达等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运输通道 [1] 业务成果与增长 - 2025年以来,依托“航空+冷链”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及空空、空陆联运等模式,西宁曹家堡国际机场已累计输出农畜产品超过1.5万吨 [1] - 冷凉蔬菜、冷水鱼等产品增幅尤为显著 [1]
青海:构建全产业链融合体系 十万农牧民共享产业增值红利
中国新闻网· 2025-11-13 01:23
产业发展战略与投入 - 青海省通过全产业链融合与创新联农带农机制构建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体系,激发农牧民内生发展动力 [1] - 截至2025年累计落实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89亿元,建设6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23个农业产业强镇 [3] - 资金重点投向标准化种养、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产品研发与品牌打造等关键环节,项目覆盖8个市州的35个县(市) [3] 经营模式与主体参与 - 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3] -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方式,累计吸引265家经营主体参与,包括180家企业、59家合作社及26家事业单位 [3] - 该模式已累计带动近10万户农户发展,创造约1.2万个就业岗位,实现户均增收约2万元 [3]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农牧民增收新引擎,2025年全省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2900家 [4] - 从业人员7.1万人,其中农牧民就业人数达3.6万人,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5万元 [4] - 全年预计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4.72亿元,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达3.9亿元 [4] 乡村产业村建设 - 统筹推进乡村产业村建设,落实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等各类资金14.5亿元,累计建设315个乡村产业村 [5] - 用活用好产业项目资产联农带农“十大机制”,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作用 [5]
(第八届进博会)河湟风采闪耀进博会 青海海东签约超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1-07 00:53
签约成果 - 海东市交易分团在进博会与英国、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家企业签订意向采购合同,签约金额达1.09亿元人民币 [1] - 青海通欧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签约6600万元人民币,与英国签约红酒和橄榄油,与越南签约天然橡胶 [3] 参展活动与产品展示 - 海东市商务局组织20家优质企业参加进博会,通过城市会客厅展示、特色产品推介、现场签约等活动呈现城市魅力 [3] - 展区现场展示拉面技艺及青海特色食品,包括富硒枸杞、青稞制品等精深加工品和冷凉蔬菜 [3] - 设置电商直播台推广海东特色产品,加速“青品好物”走向市场 [3] - 青海民和雪域蜂奇宝蜂业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纯天然无添加蜂蜜,寻求通过进博会平台拓展海内外市场 [3] 发展战略与目标 - 海东市以河湟文化、生态绿色和创新发展为基础,向全球传递扩大开放、寻求合作的信号 [5] - 计划以进博会为契机,持续深耕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海内外资源参与城市建设 [5]
省部共建 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成果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11-05 20:02
输出地建设成果 - 青海省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有机畜产品、有机枸杞和冷水鱼生产基地 [1] - 建成国家级春油菜、马铃薯制繁种基地 [1] - 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特色农畜产品出口实现历史性突破 [1] -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总数已达1621个 [3] - 累计输出相关产品超过324.8万吨,实现价值559.1亿元 [3] 产业发展特点 - 产业发展呈现绿色底色更浓、有机成色更足的特点 [3] - 产业基础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3] - 特色品牌更响、市场口碑更优 [3]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 农业农村部五年累计减免相关费用达2186万元以支持产业发展 [3] - 未来将持续支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鼓励绿色有机认证 [3] - 支持强化农业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牦牛、藏羊等特色品种纳入国家核心育种场体系 [3] - 将发展冷水鱼良种繁育等关键技术,打造现代化种业振兴平台 [3]
青海冷凉蔬菜首次出口越南
中国新闻网· 2025-10-31 05:50
青海冷凉蔬菜出口事件 - 10月30日,两辆满载乐都大白菜的运输车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驶出,经云南河口口岸出关后前往越南河内市,标志着青海省冷凉蔬菜首次出口越南 [1] 冷凉蔬菜产业优势 -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高原地区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病虫害少,使蔬菜积累了更多糖分和维生素,营养更丰富 [2] - 海东乐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是海东市重点外贸企业,主要向中亚地区出口冷凉蔬菜,并在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分别设立了海外仓 [2] - 截至今年9月底,海东市农产品种植基地备案面积达2.5万亩 [2] 政府支持与出口业绩 - 青海商务部门通过政策、展会、品牌协同支撑体系,全力推动冷凉蔬菜产品拓展海外市场 [2] - 据西宁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青海省鲜或冷藏蔬菜出口3986.4吨,马铃薯出口3966.5吨 [2]
一度吃菜多靠外省调运的青海 逆袭成了很多地方的“菜篮子” 高原冷凉蔬菜的“破圈”之路(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4 07:13
产业发展概况 - 青海省利用高海拔冷凉气候将农业短板转化为发展优势,成功发展冷凉蔬菜产业,产品可在采收后两天内运抵全国各地 [1] - 冷凉蔬菜产业已成为青海农产品的新名片,2023年全省种植面积约66万亩,产量达158万吨,其中外输量达70万吨 [3] - 产业带动效果显著,以互助县为例,年产蔬菜17万吨,外销13万吨,产值突破7.6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平均增收2万余元,并提供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 [7] 生产与技术应用 - 青海省通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节水节肥40%左右,并提升亩产约10% [4] - 科技助力品种改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团队自主选育28个高原特色蔬菜新品种,并引进筛选50余个新品种 [5] - 采用虫情测报等数字化设备进行精准虫害监测,并建设大型育苗基地,如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同时育苗65万株,25天即可移栽 [4][5] 品质与标准化建设 - 冷凉蔬菜因其有机种植和优良品质深受客商欢迎,例如西蓝花生长最佳温度为15-22摄氏度,青海高原环境为其提供了理想条件 [2] - 西宁市累计建立779项地方标准,并新增21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标认证,对产品规格有严格细化标准,如菜薹长度需达35厘米 [6] - 田间初加工环节完善,例如使用气喷枪预处理大葱,再经打包打捆机包装和预冷后发往各地,保障蔬菜品质 [7] 市场与销售网络 - 产品采取订单农业模式,与广东等地客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从青海到广东的运输时间可控制在40小时内 [6] - 市场覆盖范围广泛,不仅畅销国内,还出口至海外,海东市拥有29个海关认证的出口蔬菜基地,蔬菜出口量占全省54.3%,2024年上半年乐都区即出口蔬菜4200多吨,出口额128万美元,产品远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 [7] - 建设配套冷链物流设施,如建设3000吨库容的蔬菜保鲜库,并配备制冰间和泡沫箱生产车间,实现就地处理、打包发货,解决保鲜问题 [6][7]
高原冷凉蔬菜的“破圈”之路(乡村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0-24 06:42
产业规模与发展历程 - 青海省冷凉蔬菜产业历经15年发展,从露地蔬菜、简易大棚到设施农业,种植模式持续升级[3] - 产业规模从三五亩散户种植发展为合作社上千亩规模经营,从主要满足省内需求到同时输出外省[3] - 2024年全省冷凉蔬菜种植面积约66万亩,总产量达158万吨,其中外输量70万吨,占总产量约44%[3] - 互助县年产各类蔬菜17万吨,外销13万吨,产值突破7.6亿元,带动2万余户农户参与[8] 地理与气候优势 - 青海海拔高、气候冷凉,平均海拔在2600米以上,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夏季凉爽[2] - 冷凉蔬菜如西蓝花生长最佳温度为15到22摄氏度,青海高原气候条件完美匹配生长需求[2] - 高寒地区气候使蔬菜自带"绿色基因",形成市场上辨识度极高的"生态标签"[3] 科技创新与农业技术 -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台机器1天可灌溉施肥100多亩菜地,节水节肥40%左右,提升亩产约10%[4] - 采用虫情测报设备实时监测昆虫种类并统计,帮助农户及时应对小菜蛾、螟蛾等害虫[4] -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团队自主选育辣椒、番茄、香瓜茄等高原特色蔬菜新品种28个,引进筛选新品种50余个[5] - 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可同时育苗65万株,25天内完成苦苣、菜薹苗移栽[5] 品质标准与品牌建设 - 西宁市累计建立779项地方标准,新增21个绿色、有机农产品地标认证,规范菜薹收购标准细化到35厘米[7] - 通过现场品尝体验方式展示品质,客商现摘现吃涮火锅,为蔬菜品质折服[2] - 冷凉蔬菜已成为青海农产品亮丽新名片,实现从农业发展落后地区到"菜篮子"供应基地的逆袭[2][3] 供应链与市场拓展 - 建立高效物流体系,蔬菜从田间装车两天内即可抵达全国各地,到广东运输时间不到40小时[1][7] - 建设3000吨库容蔬菜保鲜库,配备制冰间和泡沫箱生产车间,实现蔬菜就地处理、打包发货[7] - 海东市经海关认证出口蔬菜基地达29个,蔬菜出口量占全省54.3%,2025年上半年乐都区出口蔬菜4200多吨,出口额128万美元[8] - 产品远销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际市场,彩椒、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海外销售[8]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互助县向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销售西蓝花等夏菜0.3万吨,产值400万元左右[2] - 产业提供50多万人次的务工机会,实现务工收入5000多万元,农户平均增收2万余元[8] - 采用订单种植模式,与广东等地客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合作时间最长达6年[7]
宁夏前三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159.9亿元 同比增长8.9%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22:35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宁夏外贸进出口总值159.9亿元,同比增长8.9% [1] - 出口总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9.3%;进口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7.7% [1] 贸易方式结构 - 一般贸易进出口额135.7亿元,同比增长3.5%,占外贸总值84.9% [1] - 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6.8%,占外贸总值7.8% [1] - 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额11.5亿元,同比增长88%,占外贸总值7.2% [1] 主要贸易主体 - 民营企业进出口额124.4亿元,同比增长9.8%,占外贸总值77.8% [1] - 民营企业拉动全区进出口总额增长7.5个百分点 [1] 主要出口商品 - 机电产品出口19.6亿元,同比增长52.2%,占出口总值16.8% [1] - 农产品出口15.5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出口总值13.3% [1] - 冷凉蔬菜出口4.8亿元,同比增长77%;冷冻薯条出口2.4亿元,同比增长12.2% [1] 主要贸易伙伴 - 与147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5亿元,同比增长11.9%,占进出口总值48.5% [2] -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5.9亿元,同比增长10% [2] - 对非洲进出口15.9亿元,同比增长33%;对南美洲进出口10.7亿元,同比增长7.5% [2]
宁夏外贸稳步增长 特色农产品香飘海外“朋友圈”
中国新闻网· 2025-10-18 22:24
外贸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宁夏外贸进出口总值159.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 [1] - 出口是主要增长动力,出口总值达116.9亿元,同比增长9.3% [1] 农产品出口表现 - 农产品出口额15.5亿元,同比增长25.8%,占出口总值13.3% [1] - 冷凉蔬菜出口表现突出,出口额4.8亿元,同比增长77% [1] - 冷冻薯条出口额2.4亿元,同比增长12.2% [1] 出口商品结构优化 - 机电产品出口19.6亿元,同比增长52.2% [1] 贸易伙伴多元化 - 与147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往来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7.5亿元,同比增长11.9%,占进出口总值48.5% [2] - 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45.9亿元,同比增长10.0% [2] - 对非洲进出口15.9亿元,同比增长33% [2] - 对南美洲进出口10.7亿元,同比增长7.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