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
搜索文档
局地气温将跌破0℃!多地筑牢农业生产“防寒线”
搜狐财经· 2025-11-16 16:39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昨天(15日)下午,江苏省气象台发布了今年下半年首次寒潮预警,未来几天,江苏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降至0℃以下。面 对寒潮来袭,江苏多地农业部门和农户全力做好秋粮抢收、设施农业防寒保暖工作。 连云港市东海县水稻种植面积有98万亩,受前期降雨等因素影响,今年水稻收获期较往年有所推迟,冬小麦适期播种面临一定压力。目前,当地农业 部门组织多台收割机进行水稻收割作业,力争在11月20日前后完成大面积水稻收割和小麦播种。 在江苏淮安淮阴区的一处草莓种植园,管理人员正抓紧对大棚进行加固、加覆盖膜等作业,确保棚内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为草莓顺利越冬创造良好 条件。 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16日至18日,南京、无锡、徐州等全省13个地市将遭遇"降温+大风"双重天气,最低气温降幅8~9℃。18至19日,沿淮和淮北地 区最低气温可达-2℃左右。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潘煦 ...
外贸新观察 | 以果为“媒” 中国与东盟农食产品贸易“硕果盈枝”
央视网· 2025-11-14 15:18
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合作深化 - 第九届中国-东盟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合作部长级会议在重庆召开,双方签署多份检疫合作文件,深化农食产品领域合作[1] - 老挝榴莲等农食产品有望进入中国市场,为双边贸易注入新活力[1] 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规模与地位 - 东盟已连续8年保持中国农食产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并连续多年为中国农食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3] - 2025年前10个月,中国东盟农食产品贸易额达513亿美元,同比增长8.9%[3] - 中国自东盟进口农食产品331亿美元,增长15.4%,其中干鲜瓜果产品进口超100亿美元,占自全球进口的三分之二以上[3] 东盟水果对华出口趋势 - 得益于国内市场需求提升和进口品类丰富,前三季度中国自东盟进口干鲜瓜果及坚果货值增长[6] - 东盟榴莲、火龙果、椰子、龙眼等水果在中国市场热销,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鲜榴莲相继入华,使榴莲从季节性供应转变为全年供应,价格逐步下降[8][10] - 马来西亚鲜椰子、缅甸夏威夷果等东盟干鲜瓜果陆续进入中国市场,贸易规模持续增长[10] 中国水果对东盟出口表现 - 中国特产的温带水果受到东盟国家消费者喜爱,在印尼雅加达的超市和路边水果店可见中国葡萄、橙子、柠檬、梨等水果[12][14] - 从2017年到2025年,中国一直是印尼最大的进口蔬菜水果供应国[16] - 丹东草莓采摘季首批草莓即将出口东盟,得益于冷棚技术推广,今年采摘和出口时间比往年提前半个月[16] - 丹东有17家鲜草莓出口注册果园,数量逐年递增,出口市场持续拓展[18] - 物流畅通助力国产水果走进东盟,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出口柠檬运输时效缩短,新鲜度提升,出口价达每公斤12元,实现量价齐升[19]
黄土塬上千余合作社“抱团”引领乡村产业“牛”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1-04 15:52
合作社运营模式与规模 - 耀辉养殖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200多户村民入股,建成千头肉牛养殖基地 [2] - 万润园种植合作社同样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纳46户种植户承包大棚,并配套建设尾菜处理厂、电商平台等设施为农户提供服务 [4] - 西峰区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农户开展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 [4] 具体经营业绩与效益 - 耀辉养殖合作社肉牛存栏800头,预计今年出栏1200至1300头,产值达1700万元至1800万元 [2] - 万润园种植合作社拥有276座大棚,棚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建设100多座拱棚 [5] - 种植户高长权在合作社带动下,引进大樱桃等作物,今年总收入超过20万元,较以往单一种菜收入大幅提升 [8] 产业带动与区域经济影响 - 耀辉养殖合作社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带动10多户发展肉牛养殖,工人月收入可达3500元 [2] - 万润园合作社为100多人提供就近务工机会,并通过技术协会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4][5] - 西峰区目前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95个,带动农户2.78万人,累计创建各级示范社157个,有效激活农村经济 [8]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耀辉养殖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玉米1000亩以上,利用养殖粪肥,形成种养循环,节约成本并提升效益 [2] - 万润园合作社持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绿色种植,引导农户使用物理防虫技术和有机肥 [4] - 当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开展培训,培养合作社负责人成为生产技术领域的专家 [8]
俄南极东方站西瓜“丰收” 明年计划种草莓
央视网· 2025-11-01 04:42
南极农业实验成果 - 俄罗斯科学家在南极"东方"站新建的越冬综合设施中成功进行农业实验 [1] - 实验历时104天,成功收获数个红瓤和黄瓤西瓜,每个西瓜重达1.2公斤 [1] - 此次丰收是继2023年7月后的又一次成功,西瓜产量比2023年提高了20% [1] 未来实验计划 - 科学家计划在明年首次尝试在南极"东方"站种植草莓 [1]
新华网:科技赋能“慧”种田 武汉解锁现代农业新范式
新华网· 2025-10-28 10:28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 武汉市计划到2026年新增农业科技企业80家,研发新品种200个 [1] - 设施蔬菜面积将稳定在15万亩左右,设施渔业达到46万立方米 [1] - 打造25家“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320万亩 [1] 育种研发与种质资源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在玉米品类上拥有一千多种种质资源用于材料创新和品种开发 [1] - 培育出世界首支“试管藕”及高产莲藕新品种“五月早”,后者每亩仅需4两种子 [4] - 选育的“玉香金”鲜食玉米、“武皇芯”小白菜等11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 [4]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植物方舟公司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精准控制光、温、水、气、肥等要素,实现一键标准化种植 [6] - 该公司90平方米种植间通过立体化循环种植,使草莓年产量较普通种植(亩产2000至3000斤)翻一番 [8] - 永旺智慧农场部署100余台套安装北斗系统的农机,为2000亩核心地块及周边2万余亩农田提供服务 [1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金水祺良公司采用“返青早熟栽培”技术使鄂莲10号莲藕提早上市,年销近5000吨至东南亚及本地 [4] - 永旺农场利用农情智能检测系统,可通过手机一键完成农田上水排水,替代以往60多人的工作量 [10] - 无人机飞防作业一人一小时可完成200亩地,而靠人工则需要好几天 [12] 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 植物方舟公司的工业化种植方案已在湖北云梦县、浙江绍兴市和北京等地应用 [9] -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使命是将科研成果落地运用并复制推广,以解决超大城市“米袋子、菜篮子”问题 [3] - 金水祺良公司与武汉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深度合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3]
我市人民法庭守护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直达田间 绘就更美“枫”景
镇江日报· 2025-10-19 07:28
产业振兴与司法保障 - 句容法院白兔法庭通过巡回审判和调解,成功化解草莓大棚租金纠纷,实现合同解除、欠租支付和大棚及时收回用于下一季种植 [2] - 白兔法庭与葡萄、草莓合作社共建涉农纠纷诉调对接机制,规范产业合同286份,减少纠纷68% [2] - 丹阳法院丹北法庭通过调解化解科技公司劳资纠纷,帮助12名老员工部分重返岗位、部分获得补偿,实现劳企双赢 [3] - 丹北法庭建立辖区汽车零部件行业重点企业名单,通过走访调研和多元化解机制处理合同纠纷与劳动争议,获评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 [3] 乡村文明与生态保护 - 镇江经济开发区法院北固山环境资源法庭实行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理模式,审结多起环境案件 [4] - 北固山法庭对非法诱捕上百只国家保护动物黄豆鸟并获利案件进行判决,当事人分获有期徒刑及拘役、被没收违法所得并赔偿生态环境损失 [4] - 镇江世业洲环境资源司法修复基地积极开展环保法治宣传,已增殖放流3万余尾鱼苗,每年为约13万人次学生提供生态文明实践教育 [4] - 扬中法院新坝法庭成功调解因树木枝叶越界影响采光引发的邻里纠纷,通过现场勘查和释法说理促使当事人修剪树枝,当场撤诉 [5] 司法创新与民意沟通 - 京口法院谏壁法庭建立人大代表参与巡回审判机制,将关乎百姓权益的案件纳入人大代表旁听庭审菜单 [6] - 谏壁法庭通过巡回审判化解因户籍、身份证、房产证姓名不一致引发的继承纠纷,最终各方达成调解协议 [7] - 自2022年7月以来,镇江全市15家人民法庭实现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全覆盖,390余名人大代表参与58场次服务乡村振兴法庭行活动 [7] - 过去3年,全市人民法庭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达57230件,约占全市法院新收民商事案件总量的四分之一 [8]
临平:一村一种“共富味道” 一村一个共富工坊
杭州日报· 2025-10-16 10:40
项目概况与核心理念 - 浙江省启动“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项目,旨在将食品安全打造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1] - 项目为1256个行政村量身定制方案,实现“一村一策”精准帮扶 [1] - 核心理念是避免“一刀切”,让每个村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1] 具体实施模式与成效 - 塘栖村聚焦枇杷、草莓产业,“塘栖枇杷”通过“电子身份证”实现品牌溢价30% [2] - 塘栖村以“村建民用”模式引进“草莓君智慧农业园”,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00余万元,同比增长30% [2] - 丁河村将分散小作坊集中成“鱼鹰共富工坊”,吸纳5家商户,年销售额超800万元,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超4000元 [2] - 丁山河村利用废弃校舍改造工坊“老刀·幸福的院子”,以“非遗+食安”打造文化名片,使3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200多万元 [1][2] - 泰山村依托蜜饯产业,实现“部门+平台+电商+农户”合作模式 [2] 产业配套与质量保障 - 针对农村食品检测难题,浙江省构建“15分钟检测服务圈”,已免费检测14万批次 [2] - 通过健全产业链配套政策,解决农副产品存储难、附加值低问题,推动“田间货”升级为“畅销品” [2] - 全省食品类地理标志达575件,产值突破千亿元,惠及13万农户 [2]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通告2025年第38期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10-15 13:29
食品安全抽检概况 -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近期组织食品安全监督抽检830批次样品,检出16批次样品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93% [3] 不合格产品具体信息 - 杨文伦销售的香蕉检出农药噻虫胺0.043mg/kg(标准值≤0.02mg/kg)和噻虫嗪0.096mg/kg(标准值≤0.02mg/kg)[4] - 红塔区紫云鲜面店销售的饵丝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0.0519g/kg(标准为不得使用)[4] - 文山市威远凉鸡新城店自消毒筷子检出阴离子合成洗涤剂0.23mg/100cm²(标准为不得检出)和大肠菌群(标准为不得检出)[4] - 巧家县家美乐超市销售的红薯粉检出柠檬黄0.00418g/kg(标准为不得使用)[4] - 石林邢美芝水果店销售的草莓检出烯酰吗啉0.21mg/kg(标准值≤0.05mg/kg)[4] - 勐海刘浪百货店销售的包谷酒检出甜蜜素0.000264g/kg(标准为不得使用)[4] - 昭阳区群百货批发经营部销售的辣椒面检出胭脂红0.0815g/kg(标准为不得使用)[5] - 昌宁县三江世纪购物广场销售的荔枝检出氯氟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33mg/kg(标准值≤0.1mg/kg)、吡唑醚菌酯0.33mg/kg(标准值≤0.1mg/kg)和除虫脲0.85mg/kg(标准值≤0.5mg/kg)[5] - 陆良县精然米线饵丝加工厂生产的精然米线菌落总数检测值最高达1.9×10⁶ CFU/g(标准为n=5,c=2,m=10⁴,M=10⁵CFU/g),大肠菌群检测值最高达2200 CFU/g(标准为n=5,c=2,m=10,M=100CFU/g)[5] - 昭通市昭阳区源驿购服务站销售的板栗香饼检出柠檬黄0.00554g/kg(标准为不得使用)[5] - 怒江蜂之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青冈栗蜜嗜渗酵母计数为2.0×10³CFU/g(标准值≤200CFU/g)[5] - 宾川县国华调味品店销售的藠头检出二氧化硫残留量0.175g/kg(标准值≤0.1g/kg)[5] - 楚客隆商贸元谋有限公司销售的牛蛙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1.55μg/kg(标准为不得检出)[5] - 安宁利佳琪超市销售的去皮山药检出咪鲜胺和咪鲜胺锰盐1.18mg/kg(标准值≤0.3mg/kg)[5] - 师宗云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鲜核桃大肠菌群检测值最高达2.0×10² CFU/g(标准为n=5,c=2,m=10,M=10²CFU/g)[5] - 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胡云霞小吃店自制的窝窝头检出糖精钠0.0598g/kg、安赛蜜0.0216g/kg、柠檬黄0.0455g/kg和胭脂红0.00222g/kg(标准均为不得使用)[5] 监管措施 - 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依法开展核查处置 [4]
水果越来越甜了吗(身边的创新)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09
水果品质变化趋势 - 水果甜度普遍提高,例如西瓜糖度从20年前的9左右普遍提高到12以上 [1] - 消费者体验改善,新品种梨的口感细腻脆甜,消除了记忆中的酸涩感 [1] 育种技术发展 - 通过杂交选育结合植物学与经济学性状评价,从基因层面奠定水果甜味基础 [2] - 常规杂交育种效率显著提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现代技术使育种更精准 [2] - 已解析番茄、草莓糖分积累分子机制,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调控果实含糖量 [2] 种植与采收管理 - 采用无性繁殖(如嫁接杜梨砧木)以保持高糖特性的稳定性 [2] - 种植多种授粉树并确保花期相遇、授粉充分,有助于提高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 [2] - 通过系统评价确定最佳采收期,例如盛花后105至110天,以避免风味质地变差 [3] 水果风味品质构成 - 优秀品种讲究糖酸比平衡,适度的酸味能提升风味层次感,使甜味更清新立体 [4] - 水果香气由酯类、醛类、醇类等挥发性化合物构成,香气馥郁的水果价值远高于仅有甜味的水果 [4] - 果实品质还包括质地(酥脆度、化渣性、汁液含量)以及抗病性、耐储运性、丰产性等 [4] 行业研发方向 - 育种专家高度重视果实芳香物质的种类和浓度,致力于找回水果的“水果味” [4] - 行业越来越多地关注维生素、抗氧化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含量,培育更甜更健康的水果 [4]
水果第一大省:谁与广西争辉?
搜狐财经· 2025-10-03 07:28
近十年中国水果产量趋势 - 中国水果总产量从2014年的约2.5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约3.7亿吨,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 - 人均水果产量从2014年的约178.85公斤波动上升至2023年的约221.62公斤 [2] 2024年主要省份水果产量分布 - 广西以3721.52万吨的水果产量位居全国首位,是领先的水果生产大省 [5][8] - 其他主要生产省份包括广东(3324.57万吨)、山东(2619.83万吨)、河南(2453.29万吨)和陕西(2190.29万吨) [5] - 新疆和河北的水果产量分别为1752.56万吨和1625万吨 [5] 主要水果品种的产区集中度 - 苹果生产高度集中于陕西和山东,产量分别为1375.12万吨和1039.82万吨 [7][8] - 梨的主要产区为河北和新疆,产量分别为395.68万吨和160.92万吨 [7][9] - 河南和山东是西瓜主产区,产量分别为1292.32万吨和745.04万吨 [7][9] - 菠萝生产以广东为主,产量达129.47万吨,远超其他省份 [7][9] - 草莓产量前三省份为山东(75.57万吨)、江苏(58万吨)和辽宁(51万吨) [7] - 葡萄产量新疆领先,达347.66万吨,其次是河北(136.66万吨) [7][9] 特色水果的地域代表性 - 福建是柚子最大产地,2020年产量279.11万吨,占全国一半以上,漳州琯溪蜜柚和莆田度尾文旦柚为地理标志产品 [8] - 柿子生产分布较均衡,2022年广西和河南分居前两位 [8] - 不同省份拥有其代表性水果品牌,如陕西洛川富士苹果、山东烟台红富士苹果、河北赵县雪花梨和新疆库尔勒香梨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