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

搜索文档
守好生态保护红线为城市发展留下山水空间∣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①
中国环境报· 2025-07-23 07:11
城市发展规划 - 我国城镇化率从2014年的55%提升至2024年的67%,城市发展能级和宜居水平显著提升,但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等问题凸显 [1] - 城市病根源在于规划不合理,包括功能分区、环境容量评估和发展预见性不足等问题 [1] - 科学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多方面,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城市发展转型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工作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提升 [2] - 城市规划需调整方向,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和质量,强调存量提质增效 [2] - 未来城市目标为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 [2] 生态保护与规划 - 城市规划需守牢生态保护红线,避免粗放扩张,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2] -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生命体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化城市需兼顾繁华与自然 [2] - 各地需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规划全过程,优化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2] 差异化发展路径 - 城市规划需与资源环境禀赋相适应,制定差异化发展方案 [3] - 人口密集型城市应控制规模,加大治理投入;生态敏感区城市需坚持生态优先;资源型城市需推动转型发展 [3] - 需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现绿色与发展一体规划 [3] 典型案例与实践 - 雄安新区在规划阶段同步推进新区建设与生态保护,实现生态与生活空间集约共享 [3] - 上海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建设口袋公园和15分钟生活圈,提升城市品质 [3] - 科学规划可促进城市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双提升 [3] 未来城市建设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十五五"规划下的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 [4] - 需将创新、宜居等目标融入全国690多座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4] - 高标准的城市规划需转化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 [4]
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正式发布
人民网· 2025-05-01 10:22
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政策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近期印发《严格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明确允许和禁止的活动事项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总面积19 0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 [1] 核心保护区管控措施 - 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 [1] - 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但允许开展管护巡护、调查监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活动及必要的设施修筑 [1] - 允许因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开展的生态修复、病虫害动植物清理等活动 [1] - 原住居民可开展生活必要的种植、放牧、养殖等生产活动,修缮生产生活设施 [1] 一般控制区管控措施 - 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但允许开展核心保护区允许的活动 [2] - 允许国家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 [2] - 允许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以及生态旅游和必要公共设施建设 [2] -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开展有限人为活动须征得管理局同意 [2] 总体规划动态管控措施 -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规定在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的特定区域和外围关联区采取差异化、分类动态管控措施 [2]
钟寰平:严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环境报· 2025-04-14 09:42
坚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红线划好,更要守好。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必须严 格执行,不允许拆东墙补西墙,要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同时,生态保护红线内不是无人区,也不是 发展的"真空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差异明显,要按照划管结合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 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齐心协力唱好新时 代"黄河大合唱"。 黄河很美,将来会更美。我们要认真对照《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动黄河 流域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依然脆弱,仍有不少难题需要进一步破解。守牢生态保护 红线,才能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通过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可以将黄河流域最重要的水资源,以及耕 地、林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保护起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永续性的生态支撑。 全面巩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进一步强化黄河流域相关省(自治区)空间协同,细化完善"三区三 线"管控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持续优化空 间格局,推动城乡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要将具有重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