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保护红线
icon
搜索文档
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构建多维协同生态治理体系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11:12
面对生态环境治理领域日益复杂的系统性挑战,传统的单要素治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生态系 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特征,决定了生态治理必须突破条块分割的体制壁垒,构建以主体联动、空间统 筹、工具集成为核心的多维协同生态治理体系,推动治理范式从碎片化管控向系统性治理跃升。这一转 型既是破解生态治理困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要求。 构建生态治理共同体 生态治理的复杂性呼唤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当前需以制度创新为纽带,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社会 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政府层面需强化刚性约束与战略引领。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智能监管平台,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 查等技术手段,对生态敏感区域实施全天候动态监测。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将生 态环境保护责任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创新政绩考核机制,将生态保护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考核体 系之中,推动地方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流域治理需打造生命共同体。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理念为指引,建立流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体 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构建流域数字孪生平台,整合水文、气象、地质等多 源数据,模拟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优化 ...
湛江遂溪一民生工程停工多年,施工方:已复工,力争年底完工
南方都市报· 2025-05-07 22:58
项目背景与建设内容 - 北部湾遂溪避风港建设项目位于湛江遂溪乐民河出海口,旨在提升乐民渔港功能,解决渔船停泊和避风问题,是广东省现代渔港建设的重要工程[2] - 项目于2015年10月获批立项,2017年5月动工,原计划2018年底完工,总投资6000万元[4] - 建设内容包括内外航道疏浚、避风锚地建设、助航标志设置、礁区警示系统及消防监控等附属设施[4] 项目进展与停工原因 - 截至2018年12月已完成81%工程量,但因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被责令停工[5] - 停工主因是项目区域与生态保护红线重叠,需编制不可避让论证报告并上报省政府审批[20] - 2024年9月23日取得海域使用《不动产权证书》,2025年1月8日正式复工[19][20] 当前施工状态与挑战 - 内航道手续完备已复工,外航道占剩余工程量80%但需等待海事部门通航论证审批[14][22] - 施工单位广州打捞局计划2025年5月10日完成外航道审批,力争2025年底全面完工[22] - 复工后增加船舶投入和管理力度,但施工方反映重启成本高且资金压力大[15][22] 相关方回应与责任划分 - 项目建设单位遂溪县渔港工程管理中心表示停工损失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21] - 施工单位承认存在设备维护和管理费用损失,将与业主协商赔偿但未核算具体金额[22] - 监理单位广州粤科表示复工令经业主审批后发出,将监督施工质量和进度[23] 项目重要性 - 乐民渔港是渔民重要避风场所,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作用[2]
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正式发布
人民网· 2025-05-01 10:22
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政策 -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近期印发《严格落实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区管控要求》,明确允许和禁止的活动事项 [1] - 三江源国家公园于2021年10月正式设立,总面积19 07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首批、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高寒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公园 [1] 核心保护区管控措施 - 三江源国家公园全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分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 [1] - 核心保护区原则上禁止人为活动,但允许开展管护巡护、调查监测、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活动及必要的设施修筑 [1] - 允许因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等问题开展的生态修复、病虫害动植物清理等活动 [1] - 原住居民可开展生活必要的种植、放牧、养殖等生产活动,修缮生产生活设施 [1] 一般控制区管控措施 - 一般控制区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但允许开展核心保护区允许的活动 [2] - 允许国家战略性能源资源勘查,公益性自然资源调查和地质勘查 [2] - 允许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非破坏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以及生态旅游和必要公共设施建设 [2] -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内开展有限人为活动须征得管理局同意 [2] 总体规划动态管控措施 - 《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规定在核心保护区、一般控制区的特定区域和外围关联区采取差异化、分类动态管控措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