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乡村行·看振兴)内蒙古东北乡村激活“花样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3:17
中新网兴安盟7月7日电 题:内蒙古东北乡村激活"花样经济" 中新网记者 张玮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境内的乡野间,游客随手举起手机 便能定格一幅山水田园的绿美画卷。 近日,中新网记者走进这里,探访和美乡村创造的"花样经济"。 和谐共享绿色空间 在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红联留守处,一户户农家乐规划整齐,采摘园、观光区绿意盎然,与10年前 大不相同。 2014年,为充分保护生态,红联留守处六队、七队等村小组的55座房屋、877亩耕地、3635亩林地被划 进湿地公园保护保育区,数百户农户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 此后,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申报调整功能区划,将林地、耕地、房屋划入合理利用区,当地先后 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湿地公园景区建设、村容整治、道路修整等,湿地公园和红联留守处迎来巨变。 如今,公园内的红联留守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破烂的房屋得以修葺,村里铺设了下水道;美化村容 村貌、彰显村美民富的墙绘作品,使乡村环境变得更美丽;红联大食堂让游客"进农家院、品农家饭、 享农家乐"。 在红联大食堂工作的村民杨春兰高兴地说:"大食堂开业以来,我就在家门口就了业,这里生意一天比 一 ...
“鲁中明珠 山水临朐” 山东省临朐县亮相《300秒看家乡》
新华网· 2025-07-08 08:08
文化旅游产业 - 临朐县拥有2000余年历史 文化底蕴深厚 是全国首批文化模范县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 中国天然氧吧[3][5] - 县域内拥有200余处文化遗址 包括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等 以及668处文物保护单位如齐长城 北魏石佛造像[5] - 四大文化产业包括奇石 雕塑 红木工艺 手绘年画 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5] - 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拥有2000余座奇山秀峰 130条河流 46%森林覆盖率 60公里弥河生态画廊[7] - 特色景区包括山旺国家地质公园 老龙湾 石门坊红叶 淹子岭房车营地等 获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7] 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 - 地理标志农产品包括临朐黑山羊 临朐丹参 临朐大樱桃等 现代农业发展品质突出[9] - 高端食品如鹅肥肝 鱼子酱已进入全球市场 形成味觉与视觉双重竞争优势[9] - 特色美食包括临朐全羊宴 纯天然蜂蜜 五井山柿 玉竹清茶等 形成完整餐饮产业链[9] 铝业与制造业 - 铝产业为核心支柱 拥有500余家相关企业 涵盖铝制家居 汽车制造 玻璃 胶条等领域[12] - 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产品应用于中国尊 鸟巢 冬奥场馆"冰丝带"等标志性建筑[12] - 获评"中国铝业之都""中国门窗之都" 产业链覆盖航空铝材 智慧门窗等高附加值领域[12] 政府推广与合作 - 县政府通过《300秒看家乡》节目展示文旅与产业资源 探讨宣传推广策略[1][11] - 新华网策划该公益活动旨在推动文化产业与地方经济互促发展[14]
碧湖深处有“新”意
人民网· 2025-07-03 17:15
智慧旅游升级 - 青海湖景区推出"梦幻西海行"小程序实现吃住行游购一键搞定 并整合青甘大环线其他景点玩法形成完整旅游方案 [2] - 智慧管控中心实时监测游客分布 车辆通行等数据 高峰期动态增加疏导人员提升入园效率 [4] - 停车场完成智能化改造 新增200个车位并配备充电桩 无障碍车位等设施 智能停车系统实时监控车辆数据 [4] 生态保护措施 - 新建污水处理系统确保景区污水100%达标处理 推广使用生态厕所减少环境污染 [4] - 游船污水全部打包上岸处理 配备专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 志愿者定期清理周边环境 [5] - 热气球项目限定飞行高度避免惊扰候鸟 文创IP形象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7] 旅游体验优化 - 72小时不限次门票+游玩项目打包模式提升游客体验 [2] - 人车分流设计改善带老人儿童游客的游览体验 [4] - 新增鱼雷发射试验基地纪念馆和野生动植物标本馆作为教育场所 [7] 行业发展数据 - 青海省2025年4月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 同比增长22 7% [7] - 青海省"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案例入选全国文旅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7]
你听说过崩岗吗?赣县区的治理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环境报· 2025-07-01 09:42
崩岗治理现状与分布 - 崩岗是南方花岗岩和砂砾岩区特殊的水土流失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1] - 赣县区12个乡镇存在崩岗侵蚀,累计4138座,面积达18.1平方公里 [1] 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应用 - 采取"上截、下堵、中间削,内外绿化"的立体治理模式,建立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2] - 结合科学勘测与高校合作,采用椰丝草毯植草等新技术提升修复效果 [1] - 开发式治理包括梯田整地、雨水集蓄工程,并种植脐橙等经济作物提高收益 [2] 分类治理模式与成效 - 生态修复型:对偏远崩岗采用蓄水保土措施,累计治理1165座,面积380.5公顷 [3] - 生态开发型:近居民区采用"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靴"模式,推动经济转化 [3] - 生态旅游型:城镇周边崩岗统一规划建设示范园,形成休闲旅游景点 [3] 经济效益与产业融合 - 5000亩劣地转为可利用地,经济果林年效益达3600万元 [4] - 结合旅游资源打造农事体验基地,建成科普馆展示治理成效 [4] - 通过承包经营和"公司+农户"模式确保长效管护 [4]
镜观·回响丨擦亮兴边富民的“桃花村”品牌
新华社· 2025-06-30 08:43
乡村旅游发展 - 嘎拉村依托1200多株野生桃树资源发展生态旅游,树龄最长的达600多年[6][7] - 2002年举办首届"桃花节",至2025年已连续举办22届[9] - 2024年平均每户分红1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显著壮大[13] 文旅产业升级 - 2025年桃花节期间推出民族服饰旅拍、美食特产、射响箭、骑马观光等体验项目[18] - 探索"赏花+民宿""赏花+文创"复合经营模式[22] - 2025年4月4-6日接待游客20.86万人次(同比+20.58%),旅游收入1.5亿元(同比+37.62%)[22] 区域经济带动 - 雅尼国家湿地公园2024年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51万元[20] - 拉林铁路成为文旅新动脉,带动自由行游客增长[20] - 2025年嘎拉村和朵当村"桃花节"相关收入达272.8万元,小集市带动增收28万元[23] 生态价值转化 - 通过建设农业综合体、采摘园、油菜花观赏项目延伸产业链[15] - 湿地公园带动周边5个乡镇村民参与旅游服务[20] - 实施常态化生态巡护机制,平衡保护与发展[20]
以“景”促业兴、引“客”助增收 青山绿水间畅享“生态游”
央视网· 2025-06-27 12:11
央视网消息:仲夏时节,地处天山深处的新疆赛里木湖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在阳光照射下,湖水因深浅不同折射出不同饱和度的蓝 色,从空中俯瞰,好似一颗蓝色宝石镶嵌在天山群峰之间。 赛里木湖环湖分布着130多万亩天然草原,好似给蓝宝石湖面织上一圈绿色围脖。2012年起,赛里木湖周边草原实施禁牧,让退化的草场 植被得以逐步恢复,促进了入湖水质的持续改善。如今,依靠这片青山绿水,赛里木湖成为了新疆热门旅游目的地,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带动 了当地各族群众增收。 壶口瀑布:丰水期现"壶底生烟"景观 近日,黄河壶口瀑布进入丰水期,水流自峭壁上奔泻而下,激起阵阵水雾,缭绕升腾,形成了"壶底生烟"的独特奇观,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观赏,争相拍照记录。 据了解,黄河壶口瀑布通常会在6月到9月进入丰水期。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库调节、上游来水泥沙沉淀的影响,目前壶口瀑布 水质转清。丰水期的壶口瀑布还会出现"金流飞瀑""黄瀑升空"等多种壮美的景象,为游客带来震撼人心的视觉体验。 福建武夷山:"天空地"一体化监管 守护绿水青山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也是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 ...
(乡村行·看振兴)藏在北魏重镇里的坝上雅居:从留守村到生态园
中国新闻网· 2025-06-14 15:55
公司发展 - 坝上居生态园由在外经商的年轻人赵喜才提议建设,村委会主任王利忠推动实施,总投资700多万元,占地20余万平方米 [3] - 生态园于2024年6月开业,包含2200多平方米的餐饮住宿区,30间餐厅及客房,两大宽敞大厅可同时容纳300人就餐 [3] - 生态园流转6万余平方米旱地种植观赏性花卉和农作物,采取入股分红模式,每亩每年保底收益100元,每年将收益的5%上交村集体 [6] - 2024年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余元 [7] 行业趋势 - 生态园依托大青山和阴山北麓的自然风光,提供采摘、垂钓、露营等休闲活动,吸引周边游客 [1][3] - 坝顶村计划结合中草药种植基地、芍药花观光基地以及哈达门森林公园等热门打卡地,开发观光旅游项目,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 [9] - 未来将探索集中养老、乡村养老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生态+养老"为核心的乡村养老新场景 [9] 社会影响 - 生态园每年吸纳20多名本村村民就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3万元 [6] - "80后"村民尹东东返乡工作,月薪4500元,年增收5万元左右 [6] - 年过花甲的田富强在园区找到工作,其子女也返乡准备创业,计划开农家乐 [6]
等你来!请接受绿水青山的邀请!
中国环境报· 2025-06-13 15:05
中国生态旅游国际化发展 市场趋势与机遇 - 中国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后,"China Travel"成为海外社交媒体热点,外国游客兴趣从传统景点扩展到生态旅游目的地如云南哈尼梯田、重庆巫山、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海南热带雨林等 [1] - 生态旅游内容在国际社交平台形成流量热点,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从国内科普转向国际展示的重要机遇 [1] - 超过60%的入境游客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主要旅行目的,情感体验成为生态旅游推广的核心驱动力 [2] 情感营销与传播 - 外国博主通过第一视角体验视频(如韩国博主体验安徽生态渔业、意大利博主制定海南"绿色中国游"攻略)引发情感共鸣,相关内容获得高流量传播 [2] - 情感连接有效消除文化隔阂,促使游客自发成为"生态叙事者",将环保理念转化为生命记忆 [2] - 生态旅游从知识输入转向情感共振,形成跨越国界的感染力 [2] 科技赋能与认知升级 - 科技手段(如多语种解说系统、生态参访路线设计)帮助外国游客建立对环保成果的科学认知框架,破除偏见 [3][4] - 科技传播消解跨文化专业壁垒,使观光行为升华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 [3] - 系统化知识传递深化游客对生态技术逻辑与人文价值的理解,推动形成国际生态共识 [3] 服务优化与专业支撑 - 需构建多语种信息服务、叙事化参访路线,将环保成就转化为可感知的全球公共产品 [4] - 生态环境工作者需运用"环保+"思维,通过科技服务确保向外国游客传递权威信息 [4] - 环保设施开放单位需参与外国游客参访设计,编制生态环境游学技术支持材料 [4]
中国最励志县城,用70年做成一件事
36氪· 2025-06-12 18:45
右玉的生态转型与艺术觉醒 - 右玉从森林覆盖率不足0.3%的荒漠转变为森林覆盖率56%的"塞上绿洲",70余年累计种植1.4亿棵树 [2][7] - 生态改善催生新经济模式,包括1.8万亩沙棘林、46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及90万只羊养殖,形成完整生态产业链 [7] - 成为山西首个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杀虎口古堡与南山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生态旅游成为支柱产业 [7] 艺术与文化的崛起 - 右玉独特的黄土地貌与四季景观吸引大批画家、摄影爱好者,形成"右玉写生热",被类比为巴比松画派风景 [1][9] - 本地艺术家白羽平以家乡题材油画闻名,带动年轻创作者前往写生,铭静艺术工作室等群体将自然美学转化为艺术创作 [1] - 艺术家温兴兴评价右玉改造体现"事在人为"的真实质感,与AI艺术形成对比,凸显人类对自然的审美重构 [9][10] 历史与精神传承 - 历任县委书记主导植树造林,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及话剧《右玉》记录"右玉精神","小老杨"成为生态符号 [2][4] - 民间采用"穿靴戴帽扎腰带"等土法治沙,九旬老人曹国权、云南移民余晓兰等个体故事体现代际坚守 [4][6] - 自媒体人"空白哥"通过短视频传播种树历史,强化"树是信仰"的在地文化认同 [4][6] 地理与生态特征 - 右玉位于山西与内蒙古交界,以塬梁峁黄土地貌为基底,结合野生植被与人造林海形成独特景观 [1][7] - 杀虎口古城墙与人造林海构成超现实图景,四季色彩(春嫩绿、夏苍翠、秋斑斓、冬素白)成为艺术创作核心素材 [8][9]
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新华网· 2025-06-11 16:18
原标题:宁波镇海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收官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历时三年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顺利收官,全区共记录野生动植物2448 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43种,黑嘴鸥、桃花水母等"稀客"频繁现身,白花草木樨等新记录 填补区域空白。这份"生态家底"不仅为保护行动提供科学支撑,更折射出镇海从工业重镇向生态之城的 转型决心。 生态答卷:黑嘴鸥越冬群破千只,桃花水母现身水库 调查显示,镇海区维管植物达921种,鸟类209种,水生生物403种,多项数据刷新纪录,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黑嘴鸥在杭州湾南岸越冬种群规模突破两千只,创浙江省观测新高;九龙湖石英坎水库首次发 现桃花水母,其存在印证了优异的水质;白花草木樨作为宁波市新记录植物被发现,其清热解毒功效为 医药研究开辟新路径。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健康的晴雨表,黑嘴鸥选择这里越冬,说明湿地修复真正见了效。"浙江省野生 动物保护协会理事施建庆说。 黑嘴鸥。施建庆 摄 生命接力:警民联动守护"涡轮增鸭",红隼重返蓝天 生态改善的背后,是一场场温情救助,2023年6月,市民吴先生发现受伤的"涡轮增鸭"小 后报警, 民警深夜护送其至救助站;2024年7月,一只翅膀折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