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解读丨《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管理 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解读
国家能源局· 2025-06-06 13:58
制定背景及必要性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能源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优化新业态新领域市场准入环境 [2] - 电力业务资质许可作为电力体制改革标志性管理制度,已覆盖全国近6.5万家持证企业,在维护市场秩序、规范企业经营、促进生产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 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背景下,需改革完善资质许可管理以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支撑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 重点举措 制度规范优化 - 放宽新型经营主体许可豁免范围,支持电力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发展 [3] - 科学调整准入标准,合理压减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等级,激发民营经济等各类主体经营活力 [3] - 完善持证企业权利义务规范,健全资质许可管理制度体系 [3] 监管强化 - 强化对发电、输电、供电及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制度的重点监管 [3] - 明确电网工程市场公平开放、增量配电企业许可权益保障、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等工作要求 [3] 服务提升 - 优化国家能源局资质和信用信息系统,拓展行政信息归集渠道,扩大许可数据共享范围,深化电子证照应用 [3] - 为大型风光基地等重大项目提供许可办理"快优通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3] 组织实施 - 明确国家能源局、省级电力主管部门及电力企业协同职责,建立联系协调机制维护市场准入秩序 [4] - 健全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许可审查合规抽查机制,确保受理、审查、决定环节标准统一、程序规范 [4]
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业务资质许可管理更好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6-03 15:06
总体要求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制度机制、强化管理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为构建开放透明、规范有序、平等竞争、权责清晰、监管有力的电力市场准入管理体系提供支撑 [3] 完善制度规范,优化电力市场准入环境 - 优化资质许可管理制度,将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智能微电网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电力业务许可豁免范围,合理压减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等级,科学调整准入条件标准 [4] - 完善持证企业权利义务,健全许可证载明的权利义务,包括落实产业政策及电力规划,遵守项目核准(备案)制度要求,执行电力运营规则和价格政策,履行社会普遍服务义务,规范市场退出 [4] 依法强化监管,增强资质许可管理功效 - 加强发电类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新建发电机组应在完成启动试运行后3个月内(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在并网后6个月内)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关停的煤电机组应及时办理许可变更或注销手续 [5] - 强化输电类电力业务许可管理,持证输电企业主网架新建、改建输电线路或变电设施投入运营,以及终止运营的,应于每年二季度集中申请办理许可事项变更 [5] - 完善供电类电力业务许可管理,供电营业区的设立、变更由派出机构会同省级电力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办理时限最长不超过45个工作日 [6] - 保障增量配电企业许可权益,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增量配电企业依法享有所辖配电区域内配电网投资建设及经营管理权利,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提供电网互联服务 [6] - 加强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管理,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持证企业要求及时整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重新核定许可等级或依法注销许可证 [7] - 推动电网工程市场公平开放,电网企业要健全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措施,推动电网工程竞争性施工业务向各类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公平开放 [7] - 深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电力行业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对持证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依法实施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 [7] 提升服务水平,践行"高效办成一件事" - 强化许可服务数字赋能,优化资信系统智慧监管功能,实现许可申请关键信息的自动核对和筛查预警,全面推广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和互通互认 [8] - 推进许可服务提质增效,确保全国范围内各类资质许可业务无差别、同标准、高效率"一网通办",为大型风光基地、跨区域特高压输变电线路、系统支撑性电源等重大项目提供一站式"快优通道"许可办理服务 [8] 加强组织保障,推进工作落实 - 健全协调机制,国家能源局加强与相关部门在政策对接、信息共享、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沟通协调,派出机构要健全完善与辖区内省级电力主管部门、电力企业及电力用户间的联系协同机制 [10] - 压实工作职责,国家能源局加强对资质许可管理的工作指导和效能评估,派出机构要依法依规开展事中事后监管,省级电力主管部门要做好增量配电业务配电区域划分工作 [10] - 加强工作监督,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要健全完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和许可审查工作依法合规情况抽查机制,派出机构要切实加强辖区资质许可管理的日常行政监督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