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辅助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电力(00836):火电资产优质,新能源发展提速
湘财证券· 2025-07-27 22:4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11][9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华润发电业务单元,兼具市场化基因与央企资源优势,借助集团多元化业态开拓新能源业务,市场化基因保障央企背景赋能最大化 [5] - 电量增长推动收入增长,火电修复抵消绿电承压,2024 年营业额 1052.84 亿港元,同比增长 1.9%,归母净利润 143.88 亿港元,同比增长 30.8%,火电业务受益燃料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业务因电价和利用小时下降利润贡献减少 [6] - 火电资产布局优质区域,运营能力良好,近几年通过投资和收购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主要地处经济增长快或资源丰富地区,2025 年计划投产煤电权益装机 6093 兆瓦,2024 年附属燃煤电厂满负荷平均利用小时超全国平均 [7][36][43] - 新能源发展加速,分拆上市缓解资金压力,借助集团多元业态开拓业务,2024 年风光权益装机增长,2025 年计划新增风光装机 10000 兆瓦,3 月华润新能源上市申请获受理 [8] - 煤价中枢下行修复成本,旺季反弹幅度预计有限,2024 年经营成本和燃料成本下降推动业绩修复,2025 年上半年煤价中枢下行,下半年旺季或反弹但幅度有限 [9] -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 2025/2026/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151.08/158.29/165.68 亿港元,同比增速 5.00%/4.77%/4.67%,截至 7 月 25 日收盘,股价对应 PE 6.77/6.46/6.17 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华润发电业务单元,兼具市场化基因与央企资源优势 - 公司是中国华润旗舰附属公司,主营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及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业务,借助集团多元化业态优势,通过产业协同开拓新能源业务,如在凉山州的项目合作 [19][21][22] - 公司成立于 2001 年,市场化基因保障央企背景赋能最大化,复盘其发展历程,在新兴技术尝试和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各阶段有不同发展成果 [24] 电量增长推动收入增长,火电修复抵消绿电承压 - 公司主营电力投资等,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管理并网装机容量 82441 兆瓦,权益并网装机容量 72433 兆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近两年大幅增长,2024 年占比 47.2% [25][27] - 2024 年营业额 1052.84 亿港元,同比增加 1.9%,售电量 207637 吉瓦时,同比增长 7.4%,分业务中火电厂售电量、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售电量有不同增长情况,附属风电场和光伏电站平均利用小时下降但超全国平均,归母净利润 143.88 亿港元,同比增长 30.8%,火电业务因燃料成本下降利润贡献大增,可再生能源业务利润贡献减少 [32] 火电资产布局优质区域,运营能力良好 - 公司通过投资和收购扩大火电资产规模,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广泛分布在十几个省份,持续优化装机结构,大容量高效能机组占比提升,环保改造使污染物减排能力提高 [35][36] - 火电资产主要地处经济增长快或资源丰富地区,部分邻近煤炭资源地,2025 年计划投产燃煤发电机组权益装机 6093 兆瓦 [37][38] - 公司火电资产运营高效,2024 年附属燃煤电厂满负荷平均利用小时超全国平均,成本端采取多项措施控制燃料成本 [43] - 电改推动煤电价格新机制形成,火电资产价值有望重估,2024 年形成容量电价、电量电价、辅助服务回收成本的新机制,煤电容量电价稳定投资收益预期、提升盈利稳定性 [46][47] - 电力辅助服务由发电侧等提供,全国辅助服务费用主要来自调峰等,近几年调峰和调频费用快速增长,火电企业是辅助服务主力 [52] 新能源发展加速,分拆上市缓解资金压力 - 公司围绕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业务,借助集团多元业态开拓,截至 2024 年底风光权益装机和在建管理装机有一定规模,区域布局在消纳好和资源富集地区,2024 年新并网和获开发建设指标情况良好 [57][58] - 近两年加大新能源资本开支,2024 年部分资金用于风光建设等,2025 年预计现金资本开支 568 亿港元,大部分用于风光建设,目标新增风光装机 10000 兆瓦 [58][76] - “136 号文”推动 2025 年上半年风光新增装机增长,6 月放缓,预计新能源消纳问题解决后出力有望释放,各地承接方案对存量和增量项目有不同细则 [65][72] - 华润新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平台,3 月上市申请获受理,发行项目计划募资投入风光项目,分拆上市有望缓解资本开支压力、支撑业务发展 [77] 煤价中枢下行修复成本,旺季反弹幅度预计有限 - 2024 年公司经营成本和燃料成本下降推动业绩修复,折旧与摊销因新项目投产等增加,燃料成本管控效率提升 [78][79] - 2025 年上半年动力煤价中枢下行,6 月秦皇岛港煤炭库存处高位,7 月以来下降至正常水平,短期煤价或触底,下半年旺季或反弹但因新能源装机增长影响电煤需求,反弹幅度有限 [8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 - 可再生能源发电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上网电量同比增长,收入分别达 346.87、399.20、460.11 亿港元,上网电量分别达 785.10、982.10、1179.10 亿千瓦时 [92] - 火电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和上网电量有不同变化,收入分别为 708.73、733.96、707.35 亿港元,上网电量分别为 1657.25、1757.35、1735.18 亿千瓦时 [92] - 营业开支,预计 2025 - 2027 年同比增长,分别达 913.23、979.24、1005.85 亿港元 [93] 投资建议 - 公司兼具市场化基因与央企资源协同优势,2025 年新能源业务发展提速,若华润新能源分拆上市成功将支撑业务发展,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11][95]
独立储能优先出清!调峰上限0.262元/kWh,调频0.015元/kW!新疆印发辅助服务细则
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实施细则核心内容 市场总体框架 - 新疆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包含调峰、调频、备用三大服务品种,其中调峰服务市场包括实时调峰交易和启停调峰交易[1][3] - 市场经营主体包括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独立储能电站等),获得容量电费的经营主体原则上应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申报[2] - 新疆电力现货市场运行期间,不再开展与现货市场并行的调峰服务交易[2] 调峰服务市场 - 实时调峰交易采用单段报价方式,报价范围为0-0.262元/千瓦时,按报价由低到高排序出清,独立储能享有优先出清权[4][5] - 启停调峰交易按机组容量级别设置报价上限(10万千瓦机组40万元/次,100万千瓦机组400万元/次),补偿费用根据实际启停小时数计算[38][40] - 调峰服务补偿费用由新能源场站、未达调峰基准的火电机组等按发电量比例分摊[43] 调频服务市场 - 调频服务提供方需满足容量要求(火电单机≥10万千瓦,水电全厂≥5万千瓦,独立储能≥1万千瓦)并配备合格AGC装置[9][49] - 采用"价格优先、性能优先、容量优先"出清原则,申报价格上限为0.015元/千瓦,按调频里程和性能系数结算[11][57] - 调频服务费用在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前后分别由发电侧和用户侧分摊[12][62] 备用服务市场 - 备用服务分五个交易周期组织交易,申报价格上限为0.01元/千瓦时,按容量报价从低到高排序出清[13][67] - 应急调用顺序为未出清的疆内火电机组和独立储能优先,其次调用省间资源[14][69] - 备用服务补偿按出清价格、中标容量和时间乘积计算,考核机制针对备用能力不足的情况[70][71] 新型主体参与机制 - 独立储能可自愿参与实时调峰交易,申报最大充放电功率和可调用时段(持续时长≥1小时)[4][22] - 新能源配建储能原则上不参与实时调峰交易,仅在应急情况下按0.262元/千瓦时补偿[5][28] - 用户侧储能暂不可上网,后续将逐步推动参与调峰交易[7][31] 结算与分摊机制 - 辅助服务费用采用"日清月结"方式,设置分摊金额上限(火电/水电/独立储能N=0.15,新能源N=0.25)[15][84] - 电力现货市场运行后,市场化用户月度辅助服务分摊电费上限为0.01元/千瓦时[17][85] - 分摊费用缺额时,按辅助服务提供方获得费用比例进行消减[86]
青海调用储能调峰0.3247元/kWh,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上限0.19元/kWh!西北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6-14 10:03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调整 - 核心政策依据为国家能源局西北监管局审议稿,旨在调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上限并加强市场衔接 [1][10] - 价格上限调整原则为不高于当地平价新能源项目上网电价,陕西、宁夏、青海火电深度调峰统一执行新上限:陕西0.3545元/kWh、宁夏0.2595元/kWh、青海0.3247元/kWh(机组负荷率0-50%区间)[2][10] - 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交易上限维持0.19元/kWh,其他类型调峰交易参照火电标准执行 [2][13] - 青海电网调用储能的调峰价格暂定为0.3247元/kWh [3][13] 辅助服务与现货市场衔接机制 - 电力现货市场未运行时,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按原规则运行,但结算试运行期间不予补偿 [4][13]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原则上停止,其功能由现货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削峰填谷实现 [4][13] 执行要求与时间节点 - 政策自发布日起执行,要求电力调度及交易机构升级系统并规范考核、结算等流程 [13] - 青海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要求委员单位于6月17日18:00前反馈书面表决意见 [5][7] 行业动态关联 - 西北地区近期投运当前最大规模独立储能电站(224.5MW/889MWh),内蒙古落地首批近1亿元储能容量补偿 [15] - 5月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同比激增228%达15.85GWh,政策层面发布48项新规 [15]
青海调用储能调峰0.3247元/kWh,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上限0.19元/kWh!西北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调整 - 核心观点:青海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调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上限并加强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衔接 [1] 一、调峰辅助服务市场价格上限调整 - 陕西、宁夏、青海调峰交易不再分档,火电深度调峰申报价格上限调整如下: - 陕西:(0,50%)机组负荷率上限0.3545元/千瓦时 [2][10] - 宁夏:(0,50%)机组负荷率上限0.2595元/千瓦时 [2][10] - 青海:(0,50%)机组负荷率上限0.3247元/千瓦时 [2][10] - 宁夏虚拟电厂调峰交易上限暂保持0.19元/千瓦时 [2][13] - 青海储能调峰交易中电网调用储能的调峰价格暂定0.3247元/千瓦时 [3][13] 二、辅助服务市场与现货市场衔接 - 电力现货市场未运行期间,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按规则运行 [4][13] - 结算试运行期间调峰辅助服务不予补偿 [4][13]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后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原则上不再运行,功能融入现货市场 [4][13] 执行要求 - 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要求电力调度及交易机构升级技术支持系统并规范流程 [13]
中国华能、中国华电、长江电力专家解读《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中国电力报· 2025-05-09 11:27
政策背景与意义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标志着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入新阶段 [1] - 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3%,其波动性对电网安全提出挑战,传统计划模式无法满足需求,需通过市场化手段激发多主体协同调节潜力 [10] - 《规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制度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纲领性指导 [1][24] 市场机制演进 - 我国电力辅助服务机制历经三阶段:无偿服务阶段(2006年前)、计划补偿阶段(2006-2014年)、部分品种市场化阶段(2014年至今) [12][13][14] - 东北调峰市场试点通过竞价交易实现调峰资源优化配置,辅助服务补偿规模年均增长35% [14] - 《规则》将爬坡服务纳入市场范畴,丰富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品种 [14][30] 核心价值与成效 - 市场化辅助服务收益激励煤电机组平均调峰深度从40%提升至60%,部分机组达70%-80% [16] -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年均促进新能源增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减少弃风弃光率5.2个百分点,2024年底新能源利用率超96% [16] - 2024年电网频率合格率提升至99.999%,非计划停运率下降45%,华北区域通过跨省备用市场应对300万千瓦电力缺口 [17] 市场机制创新 - 拓宽市场主体范围,纳入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新型经营主体 [6][29] - 建立"谁受益、谁承担"的费用传导机制,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由用户及非市场化电量分摊费用 [7][20] - 强化电能量市场与辅助服务市场衔接,推动联合出清模式,实现注册准入、交易时序等环节协同 [8][30] 市场规范与监管 - 明确主体准入要求,需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通过注册审核确保技术性能达标 [19] - 建立覆盖供需失衡、市场力垄断等五大风险的全链条防控机制,要求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 [8][30] - 加强全流程市场监管,通过信息披露、监测预警等方式保障市场公平透明 [31]
政策解读 | 明晰规则、凝聚共识,构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新生态
国家能源局· 2025-05-08 15:05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背景与挑战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4.5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3%,"双高"特征(高比例新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导致系统安全运行成本增加、调节需求激增 [2] - 传统电能量市场难以体现电能商品多元价值,无法充分挖掘系统灵活调节潜力 [2] - 电力辅助服务(调峰、调频、备用、爬坡等)是维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 欧美经验显示辅助服务市场需与电能量市场协同,并根据能源结构变革等外部环境动态调整 [2] 中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发展历程 - **垂直一体化阶段(2002年前)**:辅助服务与发电量捆绑,采用"全电价统一补偿"结算模式 [3] - **计划补偿阶段(2002-2014)**:厂网分开后通过"两个细则"实现发电侧零和交叉补偿,按"补偿成本和合理收益"原则运作 [3] - **市场化探索阶段(2014年后)**:新能源波动性倒逼市场化手段,首个区域电力调峰服务市场启动,以市场化方式补偿调峰服务 [3]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核心内容 - 构建"电能+辅助服务"多维市场体系,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制度保障 [4] - 明确市场框架结构、辅助服务品种定义、费用疏导机制("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及新型主体准入规则 [5] - 覆盖12章67条细则,规范市场成员、交易品种、费用补偿、跨区衔接等全流程,支持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 [6] 《规则》五大重点方向 - **顶层设计**:明确建设目标与路径,允许地方按现货市场进展灵活选择交易品种 [7] - **统一规范**:将辅助服务分为有功控制、无功控制和事故处置三大类,统一各品种定义与交易标准 [7] - **费用传导**:制定费用构成与计算方法,明确用户侧传导及跨省跨区分摊机制 [8] - **新型主体参与**:赋予储能、车网互动等主体公平地位,释放源网荷储调节潜力 [8] - **流程标准化**:从方案制定到正式运行全流程规范,确保市场建设有序推进 [8]
政策解读|“1+N”规则体系再添关键支撑
中国电力报· 2025-05-08 13:45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核心观点 - 《规则》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制度规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化调节资源配置,为各地辅助服务市场建设提供纲领性指导 [1] - 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激励发电、售电、电力用户及新型经营主体参与,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 [2] - 《规则》推动省级与区域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全国统一辅助服务市场,并支持"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大规模增长的需求 [2] 市场体系建设意义 - 奠定法制与政策基础:严格依据《能源法》《电力法》,界定电力辅助服务概念及范畴,遵循"谁提供、谁获利,谁受益、谁承担"原则 [3] - 拓宽市场主体范围:纳入储能企业、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等新型经营主体,统一规范准入与退出流程 [3] - 细化市场设立指导:从技术规范、需求分析、实施细则编制到新品种设立流程提供全面框架,确保规则统一性与完备性 [3] 市场机制设计亮点 - 补偿分摊机制:价格由市场形成,明确调峰、调频、备用和爬坡费用产生机制,按"谁受益、谁承担"原则传导分摊费用 [4] - 市场衔接融合:规范辅助服务市场与电能量市场在注册、交易时序、出清等环节的衔接,因地制宜推进有序发展 [4] - 计量与结算规范:明确结算方式,要求电网企业、调度机构等公开透明处理费用计算与结算依据 [4] 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 - 明确市场风险类型,规范运营机构的风险预警及处置预案制定流程,要求调度机构按安全第一原则应急处置并记录上报 [5]
政策解读|构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六大支柱
中国电力报· 2025-05-08 11:47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核心观点 - 电力辅助服务从"计划补偿"转向"市场驱动",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提供制度保障 [1] - 市场化激励机制破解能源转型中灵活性资源短缺、调节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 [1] - 构建"煤电转型—新能源消纳—系统安全"三位一体的价值闭环 [1] - 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中枢" [5] 能源转型关键突破 - 煤电功能转型:煤电机组平均调峰深度从40%提升至60%,部分机组达70%~80% [1] - 新能源高效消纳:年均促进新能源增发电量1200亿千瓦时,减少弃风弃光率5.2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累计装机达14.5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23.8% [1] - 新能源利用率超过96% [1] - 系统安全强化:电网频率合格率提升至99.999%,非计划停运率下降45% [2] 市场机制六大支柱 - 主体准入要求:明确辅助服务提供主体需具备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 [3] - 市场建设机制:电力调度机构提出需求,新品种需经三阶段验证 [3] - 交易品种体系:包括调峰、调频、备用和爬坡服务 [3] - 费用传导机制:按"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建立 [4] - 市场协同机制:实现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在注册准入、交易时序等环节协同 [4] - 风险防控体系:覆盖供需失衡、市场力垄断等五大风险 [4] 市场成效与案例 - 华北区域通过跨省备用市场应对"7·20"特大暴雨引发的300万千瓦电力缺口 [2] - 市场化调节释放消纳空间,有效保障新能源消纳 [1][2] - 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与电力系统韧性同步提升 [1][5]
构建统一规范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 保安全、促消纳、助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5-08 11:40
市场管理规范 - 《规则》厘清各级政府部门及运营机构职责界面 加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全流程管控 包括事前需求论证及风险防控 事中规范开展与关键记录 事后应急处置与监督评估 [1] - 明确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需提出需求并分析论证 制定方案征求意见后报审实施 相关参数应合理确定 [1] - 新品种设立需依序开展模拟试运行 结算试运行 正式运行 指导各地市场建设规范有序 [1] 市场建设特点 - 《规则》充分考虑各地区资源配置需求及市场发展进程 因地制宜制定贴合地区实际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 - 推动跨省跨区交易双方公平合理承担和获得送受两端辅助服务费用 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2] - 将储能企业 虚拟电厂 智能微电网 车网互动运营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市场 激发用户侧灵活调节潜力 [2] 市场品种创新 - 在当前常规调峰 调频 备用市场基础上 首次明确在爬坡辅助服务品种中引入市场机制 [2] - 爬坡服务费用根据中标容量 中标时间 出清价格等要素计算 [2] - 指导各地区拓展丰富市场品种 优化调节资源配置方式 [2] 市场衔接机制 - 延续此前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文件确定的原则 根据现货运行情况确定费用传导方式及分担主体 [3] - 按照《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要求进行辅助服务信息管理 确保信息披露一致规范 [3] - 增加调频 备用 爬坡品种与现货出清衔接 具备条件时推动与现货市场联合出清 [3] 风险防控体系 - 首次提出全面风险防控机制 针对供需风险 市场力风险 价格异常风险 技术支持系统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等 [3] - 要求进行风险预警 编制处置预案 风险发生时进行应急处置并报告相关部门 [3] 市场监管措施 - 通过加强流程控制 披露过程参数 做好监测预警 定期总结报告 明确监管职责等方式强化市场监管 [3] - 确保市场运行公平 透明 规范 保障市场成员合法权益 [3]
电网ETF(561380)涨超1%,主网建设加速与配网升级驱动行业多维发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0:30
电网ETF表现 - 电网ETF(561380)涨超1% [1] - 跟踪恒生A股电网设备指数(HSCAUPG) 反映中国电网设备领域相关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1]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恒生A股电网设备ETF发起联接A(023638)和联接C(023639) [1] 主网建设进展 - 国网输变电设备第二批中标金额达176.4亿元 同比增长13% 创单批次新高 [1] - 前两批累计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7% [1] 配网升级动态 - 国网发布4个批次配电变压器招标 [1] - 国网发布5个批次融合成套产品联采招标 预计金额超65亿元 [1] 政策驱动因素 - 发改委、能源局印发《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基本规则》 推动辅助服务市场化改革进入体系化实施阶段 [1] - 政策将促进调频、备用等服务品种市场化运作 [1] 行业发展态势 - 行业呈现"主网提速、配网升级、市场化改革深化"多维发展态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