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监管新常态
icon
搜索文档
绝味鸭脖财务造假:卖鸭脖的靠装修赚钱了
核心观点 - 绝味食品因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信息披露违规 被实施ST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罚 [4][5][7][8] - 公司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门店数量减少超5000家 单店盈利恶化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面临基本面困境 [13][14][16][17]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可能导致超跌机会 但公司商业模式面临结构性挑战 需区分价值陷阱与困境反转 [15][17][19] 财务违规事件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4][10] - 通过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走账 装修费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 时任董事长戴文军和财务总监彭才刚被处以罚款 [5][7][8]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合计850万元 [8] 监管环境变化 - 四家上市公司同日因财务造假被ST 反映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趋严 注册制下"零容忍"成为新常态 [5][6][8] - 无论虚增或虚减收入 只要财务信息失真即实施ST 处罚执行机械化 没有通融空间 [6][7][8]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 康美药业造假890亿元仍存活的旧标准已改变 [6] 加盟行业装修业务潜规则 - 装修费是特许经营模式中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 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差价 [10] - 许多加盟品牌将装修公司放在体外由实控人运营 利润不进上市公司体系 绝味装修业务在体内但收入未确认 [10] - 装修款由加盟商委员会支付 被视为加盟商互助行为而非上市公司经营业务 绝味招股书未列示该收入类别 [11]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滑超40% [16] - 在营门店10838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减少超5000家 加盟体系系统性收缩 [13][14]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多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 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4] - 合同负债1.43亿元 同比下滑9.4% 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 同比下滑明显 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下降 [14] - 毛利率29.92% 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全品类收入下滑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 [16] 投资者分歧与战略问题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摘帽后股价有修复空间 当前市值92亿元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 社保基金持仓1000万股 [15][17] - 公司坚持"万店战略"疯狂扩张 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疫情期间未像竞争对手那样关店提质或开发新场景 [18] - 股权投资持续亏损 2022年亏损9421.85万元 2023年亏损1.16亿元 2024年亏损1.6亿元 [18] - 高营销投入未扭转颓势 上半年广告宣传费9231万元同比增加1420万元 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 [14]
绝味食品突遭ST!熟悉的鸭脖,为何栽在「虚减收入」?
36氪· 2025-09-22 22:28
事件概述 - 绝味食品等四家上市公司因财务信息披露违规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其中绝味食品因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连续五年少计营业收入而受到关注 [5] - 绝味食品的违规操作是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各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累计隐瞒收入可能达数亿元 [5][12] - 公司股票自2025年9月23日起被实施ST,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6][9] 违规操作手法 - 时任财务总监彭才刚安排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用于处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款项,使得该部分资金完全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形成“体外循环” [5][9] -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知悉公司实际管理加盟门店装修业务,但未将其纳入上市公司经营和核算体系 [9]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戴文军处以200万元罚款,对彭才刚处以150万元罚款,合计850万元 [10] 行业背景与潜在动机 - 在特许经营模式中,装修费是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行业普遍做法是总部推荐“指定”装修公司,报价通常比市场价高出20%-30%,这部分差价形成隐性利润 [12] - 一种推测认为,少报收入可能是为了平滑业绩,减轻后续增长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卤味赛道中降低竞争对手的警惕性 [13] - 另一种推测是,通过体外循环的方式处理装修费,可以给加盟商在账面上“减负”,降低其加盟成本,并进行更灵活的利益分配 [15] 公司基本面与经营困境 - 2025年上半年,公司鲜货类产品营收为21.1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12亿元减少5亿元,下滑超19% [17] - 在营门店数量为10838家,较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超5000家,显示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17] - 2025年上半年合同负债为1.43亿元,同比下滑9.4%,加盟商管理收入为2712万元,较去年同期的3402万元下滑明显,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和数量质量的双重下滑 [17]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的3万多元下降到2万元左右,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7]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广告宣传费用支出9231万元,同比增加超1420万元,但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营销效率下降 [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超40% [19] - 主要产品品类收入全线下滑: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蔬菜产品收入2.77亿元(同比下滑11.6%),其他产品收入2.26亿元(同比下滑14.3%) [20] - 公司毛利率为29.92%,显著低于竞争对手周黑鸭的58.6%和煌上煌的31.96% [20] 投资者观点分化 - 部分投资者看到“困境反转”机会,认为公募基金因合规要求清仓ST股票可能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形成短期超跌机会 [18] - 摘帽条件相对明确:待证监会正式处罚决定书满12个月且完成财务重述后,可申请撤销ST [18] - 社保基金在2025年一季度新进成为前五大股东,持股800万股,并在二季度增持至1000万股 [19] - 公司市值从高峰期超600亿跌至92亿,跌幅达85%,乐观者认为利空出尽,悲观者则担心加盟体系萎缩和业绩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20] 战略选择与长期挑战 - 疫情期间,面对市场压力,周黑鸭选择关店提质并研发新消费场景,而绝味食品延续2017年以来的“万店战略”,疯狂扩张加盟商,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21] - 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尝试转型,但投资的新企业持续亏损:2022年亏损9421.85万,2023年亏损1.16亿元,2024年亏损1.6亿元 [21] - 公司在健康化和年轻化方面未能做出有效差异化,持续依赖加盟商收割模式,若经营无改观,基本面困境将比ST标签更致命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