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达华智能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年内5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证券日报· 2025-08-02 08:09
资本市场严监管趋势 - 今年以来已有66家上市公司发布被立案调查公告 [1] - 其中5家公司明确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1] - 监管部门对退市公司持续严监管 强调不能"一退了之" [2] 立案调查原因分布 - 50家公司因涉嫌信披违法违规被立案 占比75.76% [1] - 5家公司股东高管因涉嫌短线交易被立案 其中4家已收到行政处罚 [1] - 5家公司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包括元成环境等 [1] - 3家公司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立案 [1] - 3家公司因未按期披露定期报告被立案 [1] 立案调查新特点 - 部分立案告知书开始明确调查指向 如元成环境被指"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 [1] - 退市后仍被追责 已有5家退市公司或其相关方被立案 [2] 市场影响 - 明确调查指向有助于投资者更具体评估风险 [2] - 提升执法透明度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 [2]
年内5家上市公司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
证券日报· 2025-08-02 00:05
上市公司监管动态 - 福州达华智能科技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 - 截至8月1日年内共有66家上市公司发布立案调查公告 其中50家涉及信披违规占比75 76% [1] - 5家公司明确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 包括元成环境涉嫌年报财务数据虚假披露 [1] 立案调查原因分类 - 信披违规为主要原因共50家 短线交易涉及5家 财务造假涉及5家 内幕交易涉及3家 未按期披露报告涉及3家 [1] - 5家退市公司后续被立案 其中4家涉及信披违规 1家未按时披露年报 [2] 监管趋势与市场影响 - 证监会立案告知书调查指向更明确 有助于投资者评估风险并调整决策 [2] - 监管部门提升执法透明度 强化退市后持续监管 强调不能"一退了之" [2]
*ST太和股东何文辉724.27万股份被冻结或标记,或还面临股民索赔
搜狐财经· 2025-08-01 12:37
股东股份冻结 - 公司股东何文辉持有11,963,918股,占公司股份数量的10.56% [2] - 本次被冻结股份5,169,094股,被标记股份6,794,824股,合计占公司股份数量的10.56% [2] - 公司表示本次股份冻结事项不会对生产经营、控制权、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等产生影响 [2] 行政处罚事项 - 公司因未审慎考虑凤岗河项目治理争议对收入确认的影响,虚增2018年收入798.96万元 [3] - 虚增收入形成的应收账款导致2018-2022年年度财务报表中坏账准备、利润总额不准确 [3] - 上海证监局决定对公司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150万元罚款 [3] - 对何文辉给予警告并处以75万元罚款,对徐小娜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3] 投资者索赔 - 2021年1月28日至2023年7月11日期间买入且持有太和水股票的受损股民可依法索赔 [4] - 索赔可通过公号"雷助吧"报名,获赔前无任何费用 [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7日,注册资本11324.7072万人民币 [4] - 主营业务为水环境生态建设和维护业务、饮用水业务 [4] - 公司董事长为吴靖,董秘为何凡(代),员工人数388人 [4] - 实际控制人为董津、何凡、蒋利顺 [4] - 公司参股26家企业,包括崇仁县巴和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等 [4]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5亿元、1.83亿元、1.0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55.37%、10.89%、43.53% [5] - 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87亿元、-3.3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3.56%、79.31%、16.37% [5] - 同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6.45%、22.04%、36.27% [5] 风险信息 - 公司自身天眼风险78条,周边天眼风险708条 [6] - 历史天眼风险0条,预警提醒天眼风险492条 [6]
7月6家财务造假公司被判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0:06
力源科技财务造假案 - 公司实控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1][3]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占当期24.71%)和利润总额0.27亿元(占当期68.23%)[4] - 造假行为涉及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和年报[1][4] - 从2022年4月首次披露虚假记载到2023年6月行政处罚仅用时14个月[1][7] 监管处罚特点 - 形成行政处罚(公司罚300万+责任人罚700万)、刑事处罚(实控人判刑)、民事赔偿的"标配"追责链条[1][3] - 从行政处罚到刑事判决间隔时间缩短至1年体现执法效率提升[1][13] - 7月已有6家上市公司涉及刑事处罚包括金通灵、ST起步等[10][11] 造假手法与发现过程 - 采用提前确认项目进度这种常见但高风险手段虚增业绩[8]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在年报检查中发现收入确认异常并出具警示函[7] - 2023年1月证监会立案调查后5个月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7] 监管趋势 - 监管部门加速构建"行刑衔接"执法体系强化行政调查与刑事移送机制[12] - 检察机关与司法机关高效介入形成监管闭环[13] - "首恶"追责比例提升体现对控股股东/实控人组织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1][13]
假1年就判刑!7月6家“首恶”被判刑,严到骨子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6:49
力源科技财务造假案 - 公司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同时辞去董事长等职务 [1][2]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占当期24.71%)和利润总额0.27亿元(占当期68.23%) [2] - 造假行为覆盖2021年半年报、三季报及年报,但仅持续一年即被监管发现 [1][4] 案件处理进程 - 2022年4月披露造假年报后5个月内收到浙江证监局警示函,2023年1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6月即完成行政处罚 [1][5] - 行政处罚阶段公司被罚300万元,6名责任人合计罚700万元(含沈万中300万元) [2] - 刑事追责从2024年3月取保候审到7月判决落地,体现行刑衔接提速 [3][10] 行业监管动态 - 7月内已有6家上市公司涉及刑事处罚,包括金通灵(欺诈发行)、ST起步(5名高管被诉)、ST东时(实控人操纵市场判刑6年6个月)等 [8][9] - 监管体系强化行政调查与刑事移送机制,案件从行政处罚到刑事判决周期缩短 [10] - 提前确认收入等传统造假手段因监管效率提升更易暴露 [6][7] 案件特殊性 - 区别于多数持续多年的财务造假案例,力源科技造假仅存在于上市首年(2021年) [4] - 问题发现源于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检查中识别出年报异常,调查全程不足一年 [5] - 实控人作为"首恶"被追究刑事责任,形成行政+刑事+民事的立体追责模式 [1][10]
力源科技实控人获刑女儿火速上位 800万坏账减值损失转回助净利转正
长江商报· 2025-07-31 08:05
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1][4] - 2021年公司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营业收入1.04亿元虚增利润总额2707.29万元分别占当期披露金额的24.71%和68.23%[6] - 公司及高管团队此前已被证监会处罚其中公司被罚款300万元沈万中被罚款300万元其他高管被罚款50万至100万元不等[7] 公司治理变动 - 沈万中辞任董事长职务其90后女儿沈家雯被提名为董事[1][14] - 公司此前存在三会运作不规范问题部分董事会监事会会议记录中的召开方式地点与实际情况不符[5] 经营业绩表现 - 公司2022年2023年连续亏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32.25万元和-8784.25万元[14] - 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253.89万元主要得益于坏账减值损失转回约800万元和政府补助增加[14]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88.73万元同比增长454.20%主要由于信用减值损失转回和项目毛利率上升[2][14]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与大型海水淡化系统设备领域实现进口替代[12][13] - 核心技术产品应用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12] - 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领域已实现产品商用交付多款产品通过国家新能源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12] 历史沿革 - 公司前身为1998年成立的中美合资企业海盐力源电力设备有限公司2003年沈万中接手美国力源公司退出后的业务[9][10] - 经过20多年发展公司在业内已形成较高市场地位[11]
财务造假,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判刑,“90后”女儿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她毕业于美国名校
36氪· 2025-07-30 10:16
公司事件 - 力源科技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1] - 沈万中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其他职务 [1] - 公司提名沈万中之女沈家雯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沈家雯目前持有公司0.94%股份 [1][7][8] 财务造假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多列支研发费用等问题 [3] - 2023年1月证监会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决定立案调查 [4] - 2023年6月浙江证监局查明2021年度公司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 [4] 处罚措施 - 浙江证监局责令公司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300万元罚款 [5] - 对沈万中处以300万元罚款对其他高管分别处以100万元罚款 [5] - 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予以公开谴责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5] 业务情况 - 公司主要从事核能、火力发电厂等工业领域水处理系统设备研发设计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业务 [3] - 公司氢能源发动机系统已通过国家检测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华龙一号"等项目 [3] - 公司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 [3] 人事变动 - 沈家雯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等学历曾任职汇添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7] - 沈家雯2025年5月起担任力源科技董事长助理 [7] - 公司称沈万中辞职及判决不会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7]
财务造假,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判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6:19
公司治理变动 - 实控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1] - 沈万中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不再担任其他职务 [1] - 董事会提名沈万中之女沈家雯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需股东大会审议 [1][8] 财务造假事件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多列支研发费用等问题 [4] - 2023年1月证监会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对公司立案调查 [5] - 2021年度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虚增营收和利润 [5] - 公司被罚款300万元沈万中等高管被处以100万-300万元罚款 [6] - 2023年12月上交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公开谴责并记入诚信档案 [6] 业务与技术 - 主营业务为核能/火电厂等工业水处理系统及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 [3] - 氢能源发动机系统已通过国家检测并实现商用交付 [3] - 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华龙一号等重大项目 [3] 实控人变更进展 - 2024年3月沈万中因涉嫌违规披露被取保候审 [7] - 沈家雯直接持有公司140万股(占比0.94%)现任董事长助理 [8][9] - 沈家雯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及投行合规风控工作经历 [8]
财务造假,这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被判刑!“90后”女儿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她毕业于美国名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0 01:05
公司核心事件 - 公司实控人沈万中因犯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1] - 沈万中已辞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其他职务 [1] - 公司提名沈万中之女沈家雯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沈家雯目前持有公司0.94%股份 [1][7]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核能/火力发电厂等工业企业的水处理系统设备研发设计及集成业务 [3] - 公司已掌握氢能源发动机系统核心技术并实现产品商用交付多款产品通过国家检测 [3] - 公司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实现进口替代应用于"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 [3] 财务违规历史 - 2022年9月浙江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多列支研发费用等问题 [4] - 2023年1月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5] - 2023年6月查明公司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项目进度虚增营收和利润 [5] - 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共被处以300万元罚款沈万中个人被罚300万元 [5] 事件发展进程 - 2024年3月沈万中因涉嫌违规披露重要信息案被取保候审 [6] - 2024年7月案件审结沈万中被判刑公司称不影响正常经营 [6] - 上交所曾就此事向公司下发监管工作函 [6] 人事变动情况 - 沈家雯拥有南加州大学经济学硕士等学历背景 [7] - 沈家雯曾任汇添富投资管理合规风控负责人2025年5月起任公司董事长助理 [7] - 补选董事事项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7]
一科创板公司实控人被判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
梧桐树下V· 2025-07-30 00:05
公司实际控制人刑事判决 - 公司实际控制人沈万中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被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30万元 [1] - 判决书编号为(2025)沪02刑初3号 判决时间为2025年7月28日 [1] 实际控制人背景及持股情况 - 沈万中1967年出生 本科学历 曾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3] - 直接持有公司股份48,062,000股 占总股本32.10% 系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5] 职务变动情况 - 2024年3月26日因涉嫌违规披露信息被上海市公安局取保候审 [4] - 2024年3月28日辞去总经理职务 2025年7月25日辞去董事长及董事职务 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4][6] - 原定董事任期应至2026年7月12日 提前离任原因为个人原因 [7] 财务造假细节 - 2021年通过提前确认11个水处理项目进度虚增业绩: - 年报虚增营收1.038亿元(占披露额24.71%) 虚增利润2707万元(占68.23%) [8] - 半年报虚增营收1542万元(13.42%) 利润426万元(34.01%) [8] - 三季报虚增营收2168万元(13.54%) 利润543万元(27.16%) [8] - 2022-2023年公司已发布会计差错更正公告 [8] 相关责任认定 - 沈万中作为董事长组织多部门配合实施虚增行为 被认定为主要责任人 [9] - 副总经理裴志国、董事金史羿直接筹划实施项目提前确认 [9] - 财务总监沈学恩配合收入成本提前确认 董事林虹辰明知未发货仍确认收入 [9] - 浙江证监局对公司罚款300万元 对沈万中罚款300万元 其他5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00万元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