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
icon
搜索文档
20cm跌停封单超10亿!*ST东通财务造假坐实!触发强制退市程序!
国际金融报· 2025-09-16 11:40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9月15日公司股价被10.7亿元卖单封死20cm跌停 报收5.26元/股 创历史新低 总市值缩水至29.35亿元 [1] - 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 前一交易日收于6.58元 单日跌幅达20% [1] 财务造假细节 - 2019年至2022年通过子公司虚构业务 连续四年虚增收入 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 [3] - 同期虚增利润累计3.14亿元 其中2019年虚增利润5222.7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2.72%) 2022年虚增利润12369.20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219.43%) [3] - 各年虚增收入占比为12.29%至17.68% 其中2022年虚增收入16052.95万元 [3]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时在《募集说明书》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4] - 因财务报告系统性虚假记载且涉嫌欺诈发行 自9月15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 深交所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成为2025年以来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 [4] 经营状况与公司治理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累计亏损近13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48.85%) 但净利润仍亏损5515.76万元 [5] - 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5]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6]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个人被罚2650万元 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6] - 禁入期间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发行人董监高职务 [6]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原名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5] - 曾连续十二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 [5]
最新的贪腐案件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是如何“做业绩”的
导语:"个别监管安排、地方输血、企业造假"的结构,相比以往贪腐方式,更柔性、更隐蔽,但危害更大。 金融系统反腐已进入 " 高频时刻 " 。 上市公司方面,则借此虚增收入、制造增长假象,以维持资本市场的存续地位,或顺利过会 IPO ,或避免退市。 一纸批复的时机、一笔债券发行的承销安排、一份 PPP 合同的对接,均可能成为利益交换的方式。 与传统腐败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往往具有表面合法性。所有文件、合同和公告看上去都符合法规,却在桌面之下, 完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绑定。 从监管高层到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从地方国资平台到产业园区,密集出现的落马案例背后,一种隐秘的腐败模 式,逐渐浮出水面。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收受贿赂, 这类模式往往通过制度性通道实现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呈现出个别监管高 层、地方国资与城投平台、上市公司三方之间的 " 软交易 " 。 所谓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指的是监管权力 带来的资源 ,被转化为可交易的资源。它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而 是把监管环节制度化的权力,变成企业可以购买的 " 隐性服务 " 。 这种交易在表面上保持了 " 合规外观 " ,利益交换也不再通过直接转移现金或财 ...
*ST东通财务造假被罚2.73亿元
深圳商报· 2025-09-16 07:04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ST东通因严重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查处 公司及7名相关人员整体罚没金额合计达2.73亿元 [1] - 公司2023年6月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约为22亿元 发行文件中引用了2019年至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1] - 公司股价9月15日开盘跌停 目前股价相当于历史高点一成多 [1] 中介机构责任 - 审计机构北京德皓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及相关人员均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 [1] - 保荐机构第一创业子公司一创投行指定的保荐代表人被深交所出具警示函 因未审慎核查发行人高管被立案侦查情况 [1] - 一创投行在2023年4月27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担任*ST东通保荐机构 承诺确信申请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 [2] 保荐机构历史违规 - 2024年4月一创投行及3位保荐代表人在新锦动力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 被深交所采取书面警示 [2] - 中信建投等中介机构在紫晶存储案中共缴纳12.75亿元承诺金用以赔偿投资者损失 [2] 监管处理与潜在影响 - 证监会坚持应移尽移原则将*ST东通相关方移送公安机关 [1] - 第一创业是否承担连带责任面临监管处罚和投资者索赔尚未可知 公司未就采访问题作出回复 [2]
【西街观察】强监管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
北京商报· 2025-09-15 20:49
近期,证监会对*ST东通、亿利洁能等多家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或涉嫌财务造假行为依法从严惩处,亿元 级罚单频现。 对财务造假等资本市场毒瘤"零容忍",释放持续高压监管信号,这是对投资者最好的保护。强监管之 下,企业不敢造假,中介机构更加勤勉,董监高更加尽职尽责,垃圾股持续退出A股市场,更多资金选 择绩优股,投资者方能放心买股且长期持有。 上市公司质量关乎市场信心,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安全感。强监管既是对违法违规企业的重拳惩戒,亦 是对其他上市公司及关键少数的警示。 不同于"罚酒三杯",强监管的核心在于一个"狠"字。罚的越狠,警示效应越足,越有利于市场环境的持 续净化。 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操纵市场、违规减持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侵蚀A股稳定 发展的根基。监管层重拳出击,是维护资本市场"三公"的必选项。 在资本市场上,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没有特权,只要触碰资本市场红线,必被罚。退市并非终点,退市之 后追责仍会继续。亿利洁能就是最新的例证,即便退市,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方依然被开出高额罚单。 强化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资本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者瑟瑟发抖。 "零容忍"的强监管态度,全链条的追责体系,让低成本违 ...
20cm跌停封单超10亿!*ST东通财务造假坐实!触发强制退市程序!
IPO日报· 2025-09-15 20:38
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 公司因连续四年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四年累计虚增收入4.32亿元 虚增利润3.14亿元 [4] - 2019年至2022年分别虚增收入6145.10万元、8485.06万元、12550.58万元、16052.95万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12.29%至17.68% [4] - 同期分别虚增利润5222.79万元、5877.42万元、7948.22万元、12369.20万元 占当期利润总额22.72%至219.43% [4] 股价与市值表现 - 9月15日股价被10.7亿元卖单封死20cm跌停 报收5.26元/股创历史新低 总市值缩水至29.35亿元 [1] - 前一交易日收于6.58元 单日跌幅达20% 为连续第二个交易日跌停 [1]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2年定向增发募集资金时在《募集说明书》中引用虚假财务数据 构成欺诈发行 [5] - 因财务报告虚假记载且涉嫌欺诈发行 自9月15日起被叠加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深交所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成为2025年以来第12家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上市公司 [5] 经营业绩恶化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连续三年下滑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 累计亏损近13亿元 [7]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亿元 同比增长48.85% 但净利润仍亏损5515.76万元 [7] 公司治理问题 - 2024年年报被审计机构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 [7] - 股票自2025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简称由"东方通"变更为"*ST东通" [7] 监管处罚措施 -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罚款2.29亿元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7] - 实际控制人黄永军个人被罚2650万元 并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7] - 禁入期间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担任证券发行人董监高职务 [8] 公司背景与行业地位 - 公司原名为北京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国中间件的开拓者和领导者 [7] - 曾连续十二年被认定为"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承担多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研制任务 [7]
严重财务造假!上市公司,将强制退市
南方都市报· 2025-09-15 09:15
核心处罚决定 - 证监会对公司处以2.29亿元罚款并给予警告 [1][5] - 对7名责任人合计罚款4400万元 包括董事长黄永军2650万元及徐少璞650万元等 [1][5][6] - 对实际控制人黄永军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1][6] 财务造假细节 - 2019至2022年连续四年虚构业务虚增收入 其中2022年虚增收入16052.95万元占当期营收17.68% [2] - 同期虚增利润最高达12369.20万元(2022年)占当期利润总额219.43% [2] - 通过全资子公司泰策科技实施提前确认收入等造假手段 [2] 欺诈发行行为 - 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22亿元 [3] - 发行文件中引用2019-2021年虚假财务数据 涉及1.06亿股发行规模 [3] 退市风险 - 公司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1] - 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 [1]
时报观察丨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26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特别是对那些退市 后仍被追责的企业主体加大追责力度,彻底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幻想,形成强大威慑。 这正是推动资本市场规范稳健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方。 责编:李丹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 忍,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有的公司实控 人违规占资隐瞒不报……损害投资者利益,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处 罚,其中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些罚单正是证监会持续严监严管的缩影,这 背后是监管部门铲除侵蚀市场根基"毒瘤"的坚决态度、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的坚定决心。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 ...
时报观察丨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8:02
今年以来,已有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多 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忍,维 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有的公司实控人 违规占资隐瞒不报……损害投资者利益,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处罚, 其中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些罚单正是证监会持续严监严管的缩影,这背后是 监管部门铲除侵蚀市场根基"毒瘤"的坚决态度、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的坚定决心。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丨 时报会客厅 丨 十大明星私募访谈 丨 特斯拉,突传利好! 丨 中美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始举行会谈 丨 2连板牛股:股票异常波动期间,存 在减持回购账户股票情形! 丨 周末利好!福建,重磅部署! 丨 300280,明起复牌!进入退市整理 期 丨 罗永浩: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 ...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0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主体和个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零容 忍,维护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空气,严监严管是资本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从违法违规事实来看,有的公司财务造假劣迹斑斑,有的公司信息披露存在误导性陈述,有的公司实控 人违规占资隐瞒不报……损害投资者利益,势必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今年以来,已有多家公司被行政处 罚,其中5家公司收到过亿元罚单,均和财务造假相关。这些罚单正是证监会持续严监严管的缩影,这 背后是监管部门铲除侵蚀市场根基"毒瘤"的坚决态度、破除财务造假利益链条的坚定决心。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 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 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铲除造 假"生态圈"。在严厉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 ...
时报观察 亿元罚单频现 从严监管铲除财务造假“毒瘤”
证券时报· 2025-09-15 01:55
为坚决打击和遏制重点领域财务造假,监管部门通过年报审阅、现场检查、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大数 据建模分析等多元化渠道发现财务造假线索,密切跟进系统性、团伙型财务造假特征及演变趋势,依法 从严打击通过伪造变造凭证、利用关联方虚构交易或第三方配合等方式实施系统性造假的行为。全面惩 处财务造假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配合者,以及专业化配合造假的职业犯罪团伙,坚决铲除造 假"生态圈"。在严厉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主体的同时,监管部门始终紧盯公司实际控制 人、控股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严防保荐、审计、法律等中介机构"看门人"失守,通过压实上述 主体责任、强化"全链条"追责等,全力为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法律之网越织越密,涉刑公告明显增多,行、民、刑立体化追责正在重塑市场生态。特别是对那些退市 后仍被追责的企业主体加大追责力度,彻底打破了部分市场主体"退市即免责"的幻想,形成强大威慑。 这正是推动资本市场规范稳健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良方。 近日,证监会出重拳打击上市公司违法违规,一叠罚单落下,特别是过亿元罚单的出具,向资本市场更 多参与主体敲响警钟。对于涉及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