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脖

搜索文档
宁都县辣得很鸭脖店(个体工商户)成立 注册资本1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01 09:58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宁都县辣得很鸭脖店(个体工商户)成立,法定代表人为谢竹英,注册资本1 万人民币,经营范围为许可项目:小餐饮、小食杂、食品小作坊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 门批准后在许可有效期内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和许可期限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 为准)一般项目:食品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 展经营活动)。 ...
中新网评:餐饮连锁企业不能只数钱不担责
中国新闻网· 2025-09-30 10:01
《规定》的出台,意味着对连锁餐饮的监管从过去的"事后处罚"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 责"的全链条治理。企业总部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过去连锁餐饮品牌对食品安全问题"事 前不管理,事后闭店道歉"的处理方式将受到有效监管。 在监管落实的同时,连锁餐饮品牌也应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不能仅依赖被动整改。在新闻发布会上,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通过实施《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就是要告诫广大餐饮连锁企业:不能 只开店、不管店!不能只收费,不担责! 纵观全球成功的餐饮连锁巨头,无一不是将标准化、安全性与品牌信誉视为企业的生命线。如今,中国 餐饮业正经历从"量"到"质"的转型,餐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单纯的门店数量扩张,而是过硬的 内控产品质量。唯有将"舌尖上的安全"真正置于利润之上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 赢得消费者长久的信任。(完)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记者 左雨晴) 近年来,我国餐饮服务连锁经营发展迅猛,直营、合营、加盟、内 部合伙、有限城市加盟、特定店型加盟等多种模式不断涌现。随之而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引发了民众 的广泛关注。 今年3月,多家连锁餐饮品牌的食品安全问题相 ...
关店,关店,关店,行业寒意平等地传递给卤味三巨头
36氪· 2025-09-29 15:26
行业整体趋势 - 卤味行业告别规模至上时代 从万店竞赛转向集体瘦身 [1][2][23] - 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 同比增速骤降至3.7% 较2021年前年均15%以上增速大幅放缓 [18] - 区域性品类逆势扩张 衢州鸭头全国门店数达约2.9万家 [18][19] 三巨头经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3%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7] - 绝味食品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40.71% 周黑鸭净利润1.08亿元暴涨228% 煌上煌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27% [10] - 绝味门店数从2023年底15950家缩减至10838家 减少超5000家 煌上煌门店从3660家减至2898家 周黑鸭门店从3031家减至2864家 [8][9] 商业模式对比 - 绝味采用纯加盟模式 早期加盟费0.4-0.8万元 主攻下沉市场 [4] - 周黑鸭长期坚持直营模式 2019年才开放加盟 初始资金要求500万元以上 [13]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58.6% 煌上煌31.96% 绝味仅29.92% [6] 产品与定价策略 - 三巨头产品聚焦鸭副产品 2012-2023年累计涨价60-80% [14] - 周黑鸭锁鲜盒定价30-40元/盒 绝味260克鸭脖卖25元 煌上煌250克卖24.9元 衢州鸭头整根仅售8元 [14][20]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14.38万吨同比下降1.6% 订单平均消费53.56元 [14] 竞争格局变化 - 新式热卤品牌盛香亭 研卤堂以"现卤现卖"切入正餐场景 [15] - 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 百草味推出真空卤制品抢占市场 [16] - 绝味单店月均销售额从2023年约3.7万元下降至约2.1万元 [21] 战略转型举措 - 绝味推出奶茶业务和"绝味Plus"餐吧店 跨界融合炸卤 甜品 啤酒 [24] - 煌上煌以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进军冻干食品赛道 [25] - 周黑鸭实行"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策略 新增现捞热卤和散装产品 推出复合调味料延伸至家庭厨房场景 [25]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APP· 2025-09-26 22:56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净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7][8]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 [13][14] - 门店数量大幅缩减 截至2025年8月绝味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门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30% 周黑鸭门店2864家减少600家降幅17% [15] 成本与定价策略 - 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80% 对上游价格波动极其敏感 光大证券研报显示原材料成本构成主要部分 [19] - 终端产品定价显著上涨 鸭脖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2023年售价60元/斤较2012年45元/斤上涨33% [17][19]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15] 市场竞争与消费变化 - 同质化竞争严重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部分门店通过8折促销加剧内卷 [9][26] - 消费渠道多元化分流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和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提供同类产品 传统门店客流被严重分流 [22][26] - 消费观念转变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购买 近60%消费者倾向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 [18][24][26] 企业经营案例 - 单店经营压力凸显 北京加盟店案例显示日均营业额从1500元降至800元 月净利润从8000元以上降至3000元 房租从5500元涨至8000元涨幅45% [6][9] - 头部企业采取关店止损 煌上煌通过大规模关店实现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通过原材料成本下降和门店优化实现净利润1.08亿元增长228% [13][14] - 新兴渠道与模式冲击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卤味 线上卤味制作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讨论增多 [10][26]
卤味行业困境:“卖得少、店变少”
36氪· 2025-09-26 11:0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绝味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3] - 周黑鸭2024年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滑10.7% 净利润9820万元下降15.03% [3] - 煌上煌2024年营业收入17.39亿元同比减少9.44% 净利润4033万元锐减42.86% [3] - 2025年上半年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7] - 2025年上半年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7][9] 门店规模变化 - 绝味2025年8月在营门店10838家较2023年峰值15950家减少5112家降幅32% [9] - 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专卖店2898家同比减少1154家降幅近30% 其中加盟店减少1120家 [9]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门店总数2864家同比减少近600家降幅17% 华中地区净减少273家 [9] - 2024年三大巨头合计关店数量超5000家 [11] 成本与定价结构 - 卤味企业原材料成本占比70%-80% 极易受上游价格波动影响 [17] - 绝味2022年初提价5% 同年7月再次对鸭掌等产品提价7%-10% [15] -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售价从2012年45元/斤升至2023年60元/斤 [15] - 当前鸭脖类产品终端售价约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1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消费 [14] - 近60%消费者因价格过高减少消费频次 45%转向性价比更高替代品 [20] - 消费者称卤味为"卤味刺客" 社交媒体多次出现"卤味太贵"热搜话题 [12][14] 竞争格局演变 - 单店500米范围内出现20余家卤味店 包括传统巨头与新兴品牌同质化竞争 [4] - 行业平均净利率仅3%-5% 价格战导致利润率持续下降 [22] - 电商/社区团购/量贩零食店等新渠道以更低价格分流传统门店客流 [22] 企业战略调整 - 煌上煌通过关店实现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7] - 周黑鸭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主要受益原材料成本下降与门店优化 [9] - 绝味毛利率提升6.1个百分点至33.96% 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增加4.4个百分点 [11] - 企业选择维持高价保证利润而非薄利多销 被业内视为饮鸩止渴策略 [11] 行业挑战分析 - 房租与人工成本年均增长8%-10% 冷链物流要求高推高供应链成本 [22] - 商品结构相似度达70%以上 线上DIY教程普及削弱线下消费需求 [22] - 头部企业过度扩张后进入消化期 单店收入下滑与市场饱和并存 [19]
卤味生意,真的不好做了
虎嗅· 2025-09-26 10:48
行业整体表现 - 卤味行业面临营收和利润下滑 绝味2024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减少13.84% 净利润2.27亿元缩水34.04% 周黑鸭收入24.51亿元同比下降10.7% 煌上煌营收17.39亿元减少9.44%[4] - 2025年上半年三大巨头持续承压 绝味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下降40.71%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下降2.9%[12][13][14] - 门店数量大幅收缩 绝味较2023年峰值减少5112家至10838家降幅32% 煌上煌同比减少1154家至2898家降幅近30% 周黑鸭减少600家至2864家降幅17%[16][17][18] 成本与定价结构 - 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房租从2018年5500元涨至8000元 人工水电等成本年均增长8%-10% 原材料占成本结构70%-80%[5][27][41] - 终端产品定价高企 鸭舌约20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脖60元/斤 周黑鸭锁鲜装鸭脖从2012年45元/斤涨至2023年60元/斤[23][27][28] - 毛利率逆势提升 绝味毛利率33.96%上升6.1个百分点 周黑鸭毛利率56.8%增加4.4个百分点 企业通过维持高价保障利润[20][21] 市场竞争格局 - 同质化竞争加剧 商品结构相似度超70% 行业净利率仅3%-5% 价格战导致利润空间压缩[42][5] - 新兴渠道分流严重 电商平台/社区团购/量贩零食店以更低价格分流客源 传统门店流量优势被削弱[43][34] - 新品牌逆势增长 佐餐卤制品企业表现稳定 紫燕百味鸡/久久丫/王小卤等品牌加入竞争[37][5] 消费行为变化 - 价格敏感度提升 47.2%消费者因涨价超10%减少购买 44%消费者因口味重不符合健康需求减少消费[25][38] - 消费渠道多元化 消费者转向大超市购买熟食 线上教程普及推动DIY趋势 社交平台"卤味自由"话题升温[8][44] - 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 60%消费者因价格过高减少频次 45%消费者选择性价比更高替代产品[38][45] 商业模式挑战 - 旧有扩张模式失效 过度扩张导致单店收入下滑 线上消费习惯削弱线下门店价值[34][35] - 产品创新不足 传统"鸭脖三件套"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需开发健康化/年轻化新品[45] - 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 需回归"好吃不贵"本质 加强电商/社区团购等新渠道渗透[45][47]
「藏富」5年,绝味食品突遭ST
36氪· 2025-09-23 19:12
公司财务违规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年度报告少计营业收入被湖南证监局行政处罚 [1][3] -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少计营业收入约7.24亿元 [4] - 公司被处以400万元罚款 董事长戴文军被罚款200万元 其他高管分别被处以150万元和100万元罚款 [5] 股票交易变更 - 绝味食品股票自2025年9月22日起停牌 9月23日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1] - 实施后公司A股简称由"绝味食品"变更为"ST绝味" 证券代码603517保持不变 [1][4]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同比减少40.71% [7] - 2024年全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 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创上市新低 [7]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的15950家减少至2025年9月的10838家 净减少超5000家门店 [8] 行业竞争环境 - 卤味行业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厮杀阶段 头部企业采取以价换量策略导致行业毛利率承压 [10] - 紫燕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同行加速布局 通过降价促销和新品迭代抢占市场份额 [10] - 健康消费理念兴起导致年轻消费者对传统高盐高油卤味偏好度下降 转向健康零食 [10] 监管政策背景 - 2023年修订版《退市新规》将财务造假列为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监管层对财务造假采取零容忍态度 [13] - ST普利2021-2022年虚假记载营业收入10.3亿元占两年营收总额31.08% 虚假利润总额6.95亿元占比76.72% [12] - ST康美因财务舞弊退市 成为A股财务造假退市第一案 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超24亿元 [12]
“鸭脖大王”陷入至暗时刻
36氪· 2025-09-23 11:05
公司财务与监管事件 - 绝味食品因2017年至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数据虚假记载 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 股票简称变更为"ST绝味" [1] - 五年间少计营业收入合计7.24亿元 占对应年度公开披露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5.48%(2017年) 3.79%(2018年) 2.20%(2019年) 2.39%(2020年) 1.64%(2021年) [2] - 湖南监管局对公司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 处以400万元罚款 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被罚200万元 财务总监彭才刚被罚150万元 董事会秘书彭刚毅被罚100万元 [2]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0亿元 同比下降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降40.71% [5] - 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15950家高峰降至2025年8月15日的10838家 较2024年中减少4131家 [5] - 2023年门店增长874家但鲜货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4.36% 其中禽类和蔬菜制品销量双双下滑 [5] 行业竞争格局 - 卤味行业三大企业2025年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绝味食品28.20亿元(-15.57%) 煌上煌9.84亿元(-7.19%) 周黑鸭12.22亿元(-2.9%) [11] - 2024年卤味品类市场规模1573亿元 同比增速仅3.7% 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 增速进一步放缓 [11] - 行业集中度较低 2022年卤制品CR3仅为3.89% 门店数50家及以下品牌占比85.6% 500家以上仅占1.4% [12] 业务模式与战略调整 - 加盟模式存在财务漏洞 总部与加盟商利益博弈导致信任裂痕 [2][4] - 推出"绝味Plus"店型尝试转型 增加堂食空间和产品创新 但效果有限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8] - 产品定价被消费者称为"价格刺客":鸭脖60元/斤 鸭肠130元/斤 鸭舌200元/斤 近八成消费者减少购买频次 [10] 市场环境与消费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人均消费金额下探 25元以下门店占比持续升高 [12] - 健康意识提升使年轻人减少高盐高油卤味消费 Z世代需求与社交、情绪、场景深度绑定 [12][13] - 热卤品牌(如盛香亭热卤、研卤堂)凭借现制新鲜体验与正餐化场景延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2] 同业对比表现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 控制收入降幅 [6] - 煌上煌在原材料价格低位时加大采购力度 拉低加权平均成本 实现净利润逆势增长 [8] 市值表现 - 截至9月19日收盘股价报15.25元/股 总市值92.42亿元 较高点蒸发约537亿元 [15] - 较2021年2月超630亿元市值蒸发近85% 四年多时间市值缩水速度远超门店关闭速度 [15]
绝味鸭脖财务造假:卖鸭脖的靠装修赚钱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23 10:39
核心观点 - 绝味食品因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导致财务信息披露违规 被实施ST 监管对财务信息失真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无论虚增或虚减均同等处罚 [4][5][7][8] - 公司加盟体系出现系统性收缩 门店数量减少超5000家 单店盈利恶化 营收和净利润大幅下滑 面临基本面困境 [13][14][16][17]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可能导致超跌机会 但公司商业模式面临结构性挑战 需区分价值陷阱与困境反转 [15][17][19] 财务违规事件 - 2017-2021年未确认加盟门店装修业务收入 少计营业收入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分别为5.48%、3.79%、2.20%、2.39%、1.64% 累计金额达数亿元 [4][10] - 通过员工个人银行账户走账 装修费游离于上市公司体系之外 时任董事长戴文军和财务总监彭才刚被处以罚款 [5][7][8] - 湖南证监局对公司处以400万元罚款 对戴文军罚款200万元 对彭才刚罚款150万元 合计850万元 [8] 监管环境变化 - 四家上市公司同日因财务造假被ST 反映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要求趋严 注册制下"零容忍"成为新常态 [5][6][8] - 无论虚增或虚减收入 只要财务信息失真即实施ST 处罚执行机械化 没有通融空间 [6][7][8] - 东方通因连续四年虚增收入4.32亿元被强制退市 康美药业造假890亿元仍存活的旧标准已改变 [6] 加盟行业装修业务潜规则 - 装修费是特许经营模式中比加盟费更大的利润来源 行业普遍通过指定装修公司获取20%-30%差价 [10] - 许多加盟品牌将装修公司放在体外由实控人运营 利润不进上市公司体系 绝味装修业务在体内但收入未确认 [10] - 装修款由加盟商委员会支付 被视为加盟商互助行为而非上市公司经营业务 绝味招股书未列示该收入类别 [11] 公司经营状况恶化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 同比下滑15.57% 净利润1.75亿元 同比下滑超40% [16] - 在营门店10838家 较2023年底15950家减少超5000家 加盟体系系统性收缩 [13][14] - 单店月均销售额从高峰期3万多元下降至2万元左右 大量加盟店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14] - 合同负债1.43亿元 同比下滑9.4% 加盟商管理收入2712万元 同比下滑明显 反映加盟商拿货积极性下降 [14] - 毛利率29.92% 低于周黑鸭58.6%和煌上煌31.96% 全品类收入下滑 禽类制品收入15.91亿元同比下滑20.8% [16] 投资者分歧与战略问题 - 部分投资者认为ST摘帽后股价有修复空间 当前市值92亿元较高峰期600亿元下跌85% 社保基金持仓1000万股 [15][17] - 公司坚持"万店战略"疯狂扩张 导致供应链与资金链承压 疫情期间未像竞争对手那样关店提质或开发新场景 [18] - 股权投资持续亏损 2022年亏损9421.85万元 2023年亏损1.16亿元 2024年亏损1.6亿元 [18] - 高营销投入未扭转颓势 上半年广告宣传费9231万元同比增加1420万元 销售费用率从8.9%攀升至10% [14]
“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
虎嗅· 2025-09-23 07: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DW,原文标题:《年轻人爱吃的"鸭脖大王"被罚400万!一年半关店超5000家》,题图 来自:视觉中国 "追剧配卤味"曾是大家的心头好,这催生了休闲的网红产品,也让绝味食品市值一度突破600亿。 从"中国鸭王"到即将戴帽ST,这家拥有逾万家门店的卤味国民品牌,正同时经历着业绩下滑、门店收缩和法律追责的三重考验。 9月19日,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收到湖南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因2017年至2021年期间年度报告未如实披露营业收入,公司将被处以 400万元罚款。 A股ST理由千千万,万万没想到,绝味给大伙儿上演了一出"反向操作"。别家都是"吹牛"吹过头,虚增收入被逮;绝味倒好,玩起了"谦虚",愣是少报了 几个亿的收入。结果,"谦虚"过了头,喜提ST大礼包一份。投资者们纷纷表示:活久见。 | 今开 | | | 最高 | | | 成交量 | | | --- | --- | --- | --- | --- | --- | --- | --- | | 昨收 | 15.25 | | 最低 | | | 成交额 | | | 换手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