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鸭脖
icon
搜索文档
利润跌92%,一线城市的酒店怎么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8-25 08:29
行业整体状况 - 住宿业面临严重利润下滑 北京限额以上住宿业1613家单位利润总额仅5980万元 同比下降92.9% 平均每家酒店上半年仅盈利3.7万元[5] - 高端酒店采取多种降本措施 包括减少客户赠品、改用国产食材、关闭行政酒廊、推出平价餐饮业务等[7] - 行业出现价格战现象 高端酒店降价冲击中端市场 中端酒店继而挤压经济型酒店价格空间[9] - 全国酒店供应过剩 现有酒店房量可满足6亿人出行需求 平均每700人拥有一家酒店[35] 区域市场分化 - 北京住宿业表现疲软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 主要受商务客流下滑和运营成本上升影响[5][17] - 贵州住宿业异常火爆 贵阳酒店价格大幅上涨 部分房间从142元涨至1087元 亚朵酒店3天房费近4000元[11] - 云贵地区成为新热点 受益于避暑旅游和开发较晚的旅游资源 投资回报率显著 昆明某店投资300万元第一年即盈利120万元[27] - 一线城市中深圳表现较差 因缺乏旅游资源且酒店类型单一 暑假期间无旺季效应[22] 商业模式变革 - 轻中端酒店模型受青睐 80-120间客房规模的人工成本可控且坪效较高 适合配套医院、高校等刚需场景[35] - 特许经营模式逐渐兴起 取代传统委托管理模式 管理费降至其他品牌四分之一[35] - 无人化自助办理普及 降低运营成本 成为一线城市酒店的新竞争策略[33] - 投资策略转向保守 行业更关注一线城市核心商圈的小体量物业 单房投资成本控制在10万元左右[22][31] 市场供需分析 - 酒店存量过高地区面临严重内卷 西安酒店数量已达3万多家 重庆、长沙、郑州等地价格下跌明显[22] - 新兴旅游目的地供不应求 贵州、云南、广西因旅游资源丰富且酒店供给不足 出现价格暴涨现象[27][29] - 商务型城市恢复缓慢 国际展会帮助深圳部分高端酒店改善业绩 但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时间[18]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守护消费”铁拳行动典型案例(第一批)
央视网· 2025-08-23 10:18
市场监管执法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部署"守护消费"铁拳行动 聚焦食品非法添加 幽灵外卖 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1] - 专项行动查办一批违法案件 维护消费者权益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1] 食品非法添加案例 - 江西舒某清生产经营添加他达拉非的露酒 他达拉非含量达151mg/kg 涉案货值193.86万元 销售额3.95万元[1] - 他达拉非为处方药 非法添加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和心脑血管疾病[2] - 福建陈某顺使用复方甘草片加工肉制品卤料 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成分 销售额超100万元[3] - 辽宁京九鸭脖店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亚硝酸盐含量1.5-17mg/kg 日落黄含量0.301g/kg 违法经营额超20万元[3] 幽灵外卖违规案例 - 广西敏敏姐餐饮店伪造4张许可证件在美团平台开展外卖业务[4] - 安徽泾县小谈餐饮店无证经营外卖业务 第三方平台未履行审查义务[6] - 北京市场监管局查处美团未审查13家商户证照 违法收取技术服务费46万元[7] - 饿了么平台未发现商户证照地址不一致 违法所得10.63万元[7] - 两家平台运营商均被处以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20万元[7] 商标侵权案例 - 上海明富建设公司使用234桶假冒立邦油漆 违法经营额3.28万元[8] - 上游供应商李某某生产侵权商品1915件 违法经营额8.04万元[9] - 陈某某生产侵权商品1215件 违法经营额20.15万元[9] 检测认证违规案例 - 聊城华衡检测公司在资质证书注销后出具308份带CMA标志报告 违法所得5.14万元[10] - 被处以罚没款合计8.14万元[10] 计量作弊案例 - 甘肃正周加油站使用5台改装加油机进行计量作弊 违法所得78.68万元[11] - 被没收5台加油机及10个电路板 罚没款合计78.87万元[11] 产品质量案例 - 南通楷瑞公司销售279台不合格燃气灶具和140根不合格燃气管 货值金额6.5万元[12] - 被没收278台灶具和138根软管 罚没款合计7.77万元[12]
卤味店改卖火锅饭,传统大佬集体变脸,消费者买单吗?
搜狐财经· 2025-08-23 09:42
行业趋势 - 卤味行业增长放缓 2023年市场规模仅增长3.7% 增速较前一年进一步下降[7] - 消费场景从零食化向正餐化转型 品牌纷纷增加主食套餐和热食产品[7] - 行业呈现高度内卷态势 品牌通过产品创新和场景拓展争夺市场份额[11] 产品创新 - 久久丫推出"火锅鲜卤"模式 采用现熬卤汁和现场烹煮方式 客单价维持在25元左右[1] - 周黑鸭开设"3斤拌"新店型 提供鸭货配米饭拌面组合 鸭锁骨单价4元 酱板鸭按克销售[3] - 绝味打造"plus店"概念 引入炸南瓜/鸭脖薯条等小吃 搭配精酿啤酒销售 炸卤拼盘定价20元[5] - 品牌跨界拓展产品线 包括周黑鸭推出卤料包 绝味尝试奶茶联名套餐 紫燕进入美国超市渠道[9] 门店模式变革 - 周黑鸭改变传统真空包装模式 转向开放式厨房现做热卤[3][7] - 绝味采用奶油风装修风格 打造社交饮酒场景 晚间时段吸引年轻客群[5] - 东南亚市场出现关东煮形式创新 将鸭货以串签形式呈现[11] 消费需求变化 - 年轻消费者追求多元化用餐体验 兼顾堂食/外带/自制等多种消费场景[9] - 对产品新鲜度和现制口感要求提升 推动品牌向热卤化转型[1][3] - 客单价承受力增强 愿意为氛围感和体验感支付溢价[5]
酒店摆摊的B面:夫妻店受影响,超市熟食区告急
投中网· 2025-08-14 17:37
高端餐饮行业转型 - 高端餐饮行业正经历从提供"仪式感"向解决"一餐饭"的转变,星级酒店集体放下架子开展"地摊运动",如北京北苑大酒店售卖5毛钱一个的馒头,海淀区世纪华天大酒店开辟"美食街"由星级大厨现场制作卤味 [7][8] - 该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以相似模式铺开,成都索菲斯锦苑宾馆推出10元大厨炒面,杭州望湖宾馆8元东坡肉,郑州永和伯爵国际酒店售卖10元3个鸭脖和15元爆炒花甲,这些高性价比"硬通货"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部分酒店摊位日流水达3万元 [10] - 转型不仅限于五星级酒店,人均消费一两百元的中高端餐厅也加入,晚餐高峰前在门口摆摊售卖小吃盒饭,每天增加几千元现金流,传统大酒楼如湖北"艳阳天"、广东"广州酒家"也开始做人均二三十元快餐生意 [10][11] 行业生存压力 - 行业面临多重压力,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4%,增速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0.9%,高端酒店主要收入来源商务会议和大型宴请业务缩水,企业差旅预算减少15%-20%,结婚登记持续减少 [15] - 高端酒店资产价值缩水,2020-2024年五星级酒店数量从850家降至736家,2024年163家高端酒店集中拍卖中95%流拍,政策方面2025年"最严禁酒令"进一步打击公款消费和高端商务宴请市场 [15] - 消费者对高端消费更趋理性,钟薛高66元雪糕和300元阳光玫瑰葡萄等"高价神话"破灭,蜜雪冰城和胖东来等以性价比和服务赢得市场,消费者更看重品质和合理价格 [16]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高端酒店进入平价市场形成"降维打击",杭州拱墅区卤味店因附近四星级酒店摆摊导致流水下降三分之一,酒店利用闲置厨师和批量采购优势,以38元酱鸭等产品挤压街边小店生存空间 [20] - 传统商超受到冲击,上海某连锁精品超市熟食区销售额下降12%,酒店现做现卖的"准预制菜"解决了消费者对预制菜口感和食品安全的顾虑,逐渐成为许多家庭"第二食堂" [21][22] - 这种竞争正在改变社区消费路径和线下商业生态,可能导致街边小店倒闭增加、商业地产租金下滑,甚至传导至金融系统,反映出整体消费市场压力和市场秩序重塑 [22][23]
酒店摆摊的B面:夫妻店受影响,超市熟食区告急
虎嗅APP· 2025-08-07 21:29
高端餐饮行业转型 - 高端餐饮行业正集体放下身段,从提供"仪式感"转向解决"一餐饭"的街头生意,星级酒店开始售卖低价菜品如5毛钱馒头、10元炒面、8元东坡肉等[6][8] - 这种转型以惊人相似的模式在全国铺开,成都、杭州、郑州等地高端酒店纷纷推出单价10-15元的"硬通货"菜品,利用品牌信用构筑"质价比"[8] - 转型带来显著现金流,部分酒店摊位出现"3分钟抢购一空"、"日入过万"现象,单日流水可达三万元[9] 商业模式重构 - 高端餐饮业正在经历从低频、高客单价向小份、低价、高复购率商业模式的根本切换,传统大酒楼如"艳阳天"、"广州酒家"开始做人均二三十元快餐[10] - 消费者心理变化是关键驱动因素,用快餐价格购买"五星大厨"的食品安全和品质保证,品牌护城河从高价环境转向质价比[9][10] - 转型不仅限于五星级酒店,人均消费一两百元的中高端餐厅也通过摆摊每日增加几千元现金流[9] 行业生存压力 - 行业数据显示6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同比下降0.4%,增速明显落后于行业平均3.6%的水平[13] - 主业收入大幅减少是直接原因,企业差旅预算减少15%-20%,结婚登记持续下降导致婚宴业务缩水[13][14] - 资产价值缩水明显,2020-2024年五星级酒店数量从850家降至736家,2024年163家高端酒店拍卖中95%流拍[14]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高端酒店进入平价市场形成"降维打击",街边卤味店流水下降三分之一,超市熟食区销售额下滑12%[17] - 竞争体现在菜品高度重合(红烧蹄髈、脆皮乳鸽等)、预制菜业务受冲击(现做现卖解决食品安全顾虑)、社区消费路径改变(酒店成为"第二食堂")[18] - 转型引发连锁反应,可能导致街边小店倒闭增加、商业地产租金下滑、金融系统风险传导等生态级影响[19] 消费趋势演变 - 消费者对高端消费更理性,"高价神话"如66元钟薛高、300元阳光玫瑰葡萄被市场抛弃,转向蜜雪冰城式性价比和胖东来式服务[15] - 酒店品牌信誉成为平价菜品核心竞争力,使普通消费者能接触过去仅限宴请的菜品,品牌形象更亲民[16] - 政策环境变化加剧压力,2025年"最严禁酒令"直接打击公款消费和高端商务宴请市场[14]
“鸡爪大王”做LP
36氪· 2025-08-01 09:41
有友食品进军创投圈 - 公司全资子公司有友制造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温润生物制造创业投资基金份额,占基金总规模4.8285亿元的4.1421% [1][2] - 该基金投资方向为生物制造、农业科技、食品工程与供应链,与公司主营业务高度协同 [2] - 公司表示此举旨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新赛道和布局新领域 [2] - 公司在公告前三天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营收7.46-7.98亿元,同比增40.91%-50.77%;归母净利1.05-1.12亿元,同比增37.91%-47.57% [3] - 据西南证券,公司2025Q2预计收入3.63-4.15亿元,同比增42.7%-63.3%;归母净利0.55-0.62亿元,同比增66.5%-88.8% [3] 消费企业成为创投新力量 - 2025年6月产业型LP出资活跃度环比提升14%,非上市公司出资活跃度环比增长17% [5] - 洽洽瓜子、周黑鸭、喜之郎、香飘飘奶茶、三全食品等消费品牌陆续进军私募股权领域 [6] - 消费企业具有稳定现金流和明确投资意愿,成为GP眼中极具价值的核心伙伴 [6] - 消费企业主业扩张空间有限,做LP成为其释放资本能量、布局未来的直接通道 [6] - 消费品牌通过资本获取技术入场券,布局半导体、先进制造、AI等新兴产业领域 [6] 创投市场回暖迹象 - 2025年6月机构LP出资活跃度环比增长8.15%,同比增幅达41.12% [8] - 外资LP进一步布局国内市场 [8] - 一级市场逐渐回暖,持续改善的市场环境正在激发投资热情 [9]
餐饮业的下半年,从五星级酒店摆摊卖菜开始
吴晓波频道· 2025-07-27 23:40
餐饮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核心城市高端酒店转型 - 四五星级酒店推出平价餐饮业务 如10元炒面 38元乳鸽 39元烧鸡等 通过摆摊形式快速销售 3分钟抢购一空 单日销售额破万[1][2][4] - 转型核心原因包括主业下滑(婚宴 会议减少) 闲置资源(厨师 场地 食材)成本高 餐饮消费回归性价比经济[5] - 中高端餐饮企业同步跟进 人均80-150元餐厅通过摆摊日销三四千元 旨在争取转型时间和提振士气[6][7][8][9] 行业整体数据表现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2 7万亿元 同比增长4 3% 但增速同比下降3 6个百分点 6月增速仅0 9%创历史新低[21][22][28][29] -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7996亿元 同比增长3 6% 增速同比下降2 0个百分点[21][22] - 县域餐饮新增商家占全国近三分之一 但消费额同比增19 6% 订单量增24 1% 部分区域高端餐饮流水骤降70%[12][13] 结构性分化与增长亮点 - 增长品类:具备地域风味 烟火气 健康养生特征的鲜货烧烤 爆炒生料 蔬果茶 菌汤火锅等[34] - 增长企业:极致性价比品牌(兰湘子 乡村基) 社区口碑小店(酸菜鱼专营店) 文旅推动的地方特色餐饮[36][37][39] - 茶饮赛道表现突出 9 9-14 9元低价段新式茶饮成为现金牛 支撑餐饮模型现金流 并反向带动小吃 快餐品牌引入茶饮副线[52][56][57][58][59] 挑战与淘汰领域 - 中高端商务宴请餐饮受冲击 部分县城四星酒店收入不足往年三成[13][41] - 传统老牌大众餐饮因场景老化 缺乏品牌调性面临淘汰[42] - 快招品牌因市场理性化失去生存空间[43] 未来趋势与建议 - 头部品牌规模化:快餐领域可能出现万店品牌 如老乡鸡 米村拌饭等[68] - 区域特色化:结合文旅资源打造地方IP 如长沙 成都等地新品牌孵化活跃[53][69] - 小微商户社区化:聚焦2-3公里范围 建立邻里信任关系[70] - 运营策略:轻资产 高坪效 强复购 关注供应链优化和社区场景挖掘[64][65][66]
从0元购到负4元购,外卖平台豪爽价格战在榨干谁?
搜狐财经· 2025-07-15 11:35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现状 - 外卖平台近期推出极端补贴策略,包括0元购、负4元购等,例如用户实付金额为-1.5元的订单[7][10] - 平台发放大额优惠券,如满18.8减22.8券,导致用户实际支付为负值[8] - 社交媒体出现大量薅羊毛攻略,用户晒出0元购买圣代、鸭脖、咖啡等订单[5][6] 平台与商家收益对比 - 平台日订单量达1.5亿单,按每单抽成2-3元计算,日净利润可达3亿元[12][22] - 商家实际收益极低,例如9.9元米粉订单商家到手不足1元,利润缩水90%以上[13] - 奶茶店日流水砍半,扣除成本后利润仅400元,员工需工作至凌晨2点[15] 补贴资金来源分析 - 平台宣称年补贴500亿,但实际日补贴仅1.4亿,占日订单补贴总额的10%[19] - 商家承担90%补贴成本,包括商品成本、平台服务费和配送费[20] - 平台通过抽佣(20%-30%)、技术服务费等多项费用保持盈利[22] 行业潜在风险 - 商家可能通过偷工减料维持经营,引发食品安全问题[25][27] - 低价竞争淘汰合规商家,剩余商家可能降低质量标准[28] - 类似电商低价内卷导致产品质量问题,如铅超标30倍的手机壳[29][31] 市场反应与影响 - 消费者积极参与薅羊毛,社交媒体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000万[8][12] - 外卖员日收入可达千元,但奶茶店员因订单暴增压榨而累哭[12] - 行业可能出现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和健康发展[27]
晚8点的打折超市,年轻人抢不过大爷大妈
36氪· 2025-06-01 20:25
超市晚间折扣现象 - 七鲜超市晚间8点日清活动引发抢购热潮,现场混乱程度远超盒马、沃尔玛等竞争对手[6][8][9] - 社交媒体挑战视频推动现象扩散,博主用10.88元购得原价16.88元的芭乐,视频获53.7万点赞[9] - 七鲜出现专业抢购团体,大妈们组成战术小组分工协作,年轻人难以竞争[17][19] 消费者行为分析 - 退休人群成为主力消费者,部分人每日参与并形成代购产业链[16][33] - 年轻上班族将折扣超市作为"优选食堂",每周采购2次解决三天伙食[34] - 部分失业青年将折扣购物发展成内容创作题材,形成"爱逛七鲜"博主群体[36] 超市运营策略 - 日清模式起源于钱大妈2012年首创的"定时打折"方案,后扩展至盒马等品牌[37] - 永辉超市学习胖东来模式,熟食区提供6-8折商品,吸引7成年轻客群[27][30] - 伊藤洋华堂采用"薄利多销"策略,100元可购5盒牛肉,但客流量低迷[22][26] 商业模式挑战 - 日清策略导致原价商品滞销,消费者形成低价依赖心理[39] - 北方市场适应性存疑,钱大妈2022年退出北京,加盟商称毛利过低[39] - 抢购乱象降低消费体验,社交媒体负面评价增加,部分年轻人选择退出[40][42] 商品与价格案例 - 七鲜提供49元6盒蓝莓、50元大连樱桃等爆款商品,但迅速售罄[10] - 永辉超市熟食区提供6折猪耳朵、羊头肉等商品,品类丰富[27][29] - 伊藤洋华堂肉类区推出136元4盒排骨套餐,附加赠送优惠[22][24]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业绩下滑,卖不动了
新京报· 2025-05-08 20:18
行业现状 - 卤味三巨头(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2024年总营收105亿元,同比减少14亿元,净利润均下滑[3] - 绝味食品营收62.57亿元(-13.84%),净利润2.27亿元(-34.04%)[3] - 煌上煌营收同比下降9.44%,净利润同比下降42.86%[3] - 周黑鸭营收同比下降10.7%,净利润同比下降15%[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近九成消费者有吃卤味习惯,20.3%每月消费,但连锁品牌销量下滑[10] - 61.73%消费者单次卤味消费预算集中在20-49元区间[14] - 80%消费者减少连锁品牌购买频次,仅3.63%增加消费[19] - 85.5%消费者认为卤味价格过高是销量下滑主因[20] 价格问题 - 绝味鸭脖单价55.56元/斤,较2019年上涨30%[17] - 周黑鸭鸭脆肠单价124.5元/斤,超过进口车厘子价格[17] - 素菜类卤味价格达菜市场3倍(如莲藕28元/斤)[17] 门店调整 - 煌上煌和周黑鸭2024年各关店700-800家[9] - 绝味食品2024年上半年关店近1000家[10] - 部分门店因租金压力及竞争加剧(如紫燕百味鸡等新品牌)被迫关闭[10] 企业策略与挑战 - 绝味食品2024年毛利率提升5.94%至约30%,但销售费用达6.67亿元创新高[24] - 品牌通过联名营销(如周黑鸭×兵马俑、煌上煌×王者荣耀)吸引年轻消费者[24] - 加盟体系分层利润分配模式被指阻碍终端降价[24] -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如异物、变质投诉)影响复购率[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