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味
搜索文档
营收利润双降后,绝味想用一口价+有零食的“超市”自救
36氪· 2025-10-31 13:17
2025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5.57%,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高达40.71%。 据公开报道,绝味在过去一年里关闭了超过四千家门店,门店数量从约1.6万家锐减至约1.08万家。 《卤味品类发展报告2025》也指出:随着入局者的增多,卤味赛道竞争愈发激烈,叠加消费渐趋谨慎影响,卤味品类市场规模增速有所 放缓。 这三个数据都指向一个问题,鸭脖大王陷入了,并看起来会持续陷入增长困境。于是,他选择开出一家"一口价超市"——一次联合卤味 与零食的新尝试,试图找到一条更具效率且有望实现增长的新赛道。 01 一口价、有零食、新体验 10月中旬,绝味在长沙低调开出了一家集零售与餐饮功能于一体的"超市型"门店。这一新店型的最大亮点在于:彻底取消传统称重计 价,全店商品改为"一口价"模式。 以及,区别于此前的绝味门店,这家"超市"的商品结构、运营模式、空间体验都迎来了创新。iBrandi品创觉得,颇有几番卤味界盒马的 意思。 图源小红书 具体来看,首先是商品结构的变化。店内商品结构品类变多,除了卤制品,干果零食、烘焙糕点、即饮饮品等多个品类也均有涉及, SKU多达90+款。尤其是,在这家店中,其零食类占比反超了卤味本 ...
彪马将再裁员900人;“绝味鸭脖们”越来越难卖了|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7:54
丨2025年10月31日 星期五丨 点评:2025年是彪马的"战略调整年"。目前,公司正面临多项挑战,包括品牌势头疲软、全渠道库存高 企以及分销质量偏低等。拥有77年历史的彪马仍具有巨大品牌潜力,如果改革得当,仍有机会跻身全球 体育品牌前三,并创造稳健利润。 曾凭借"万店模式"高歌猛进的卤味赛道,正迎来增速放缓与深度调整的阵痛期。随着ST绝味、煌上煌 三季报披露,两家巨头均出现收入下滑。专家指出,在消费意愿变化的背景下,卤味行业偏高的价格与 性价比不足正面临巨大挑战。 点评:从品类竞争的角度,卤味整体的价格偏高,性价比不足。加上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消费意愿、消费 能力、消费信心下探,对卤味行业的挑战非常大。 NO.4 星巴克2025财年业绩出炉 NO.1 彪马将再裁员900人 NO.2 抖音:持续打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行为 抖音近日发布关于持续打击利用未成年人形象不当牟利行为的公告。公告称,近期,抖音平台发现仍有 少量用户利用未成年人形象宣扬幼态性感、发布"举牌""代跳"等违规内容,严重违反平台规则,侵害未 成年人合法权益。平台对此展开深入治理,一旦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的线索,将主动向公安机关报案。近 一个月, ...
彪马将再裁员900人;“绝味鸭脖们”越来越难卖了 | 消费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1 07:21
丨2025年10月31日星期五丨 NO.1 彪马将再裁员900人 10月30日,德国运动服装制造商彪马(Puma)公布了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经汇率调整 后,公司销售额下降10.4%,至19.557亿欧元;最终净亏损6230万欧元,每股收益为-0.42欧元。彪马表 示,鉴于预期销售额将大幅下滑,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应对高企的运营成本,计划到2026年底前在全球范 围内精简约900个白领岗位。 点评:2025年是彪马的"战略调整年"。目前,公司正面临多项挑战,包括品牌势头疲软、全渠道库存高 企以及分销质量偏低等。拥有77年历史的彪马仍具有巨大品牌潜力,如果改革得当,仍有机会跻身全球 体育品牌前三,并创造稳健利润。 NO.3 "绝味鸭脖们"越来越难卖了 曾凭借"万店模式"高歌猛进的卤味赛道,正迎来增速放缓与深度调整的阵痛期。随着ST绝味、煌上煌 三季报披露,两家巨头均出现收入下滑。专家指出,在消费意愿变化的背景下,卤味行业偏高的价格与 性价比不足正面临巨大挑战。 点评:从品类竞争的角度,卤味整体的价格偏高,性价比不足。加上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消费意愿、消费 能力、消费信心下探,对卤味行业的挑战非常大。 NO. ...
净利暴跌超四成,紫燕百味鸡“不香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29 20:09
雷达Finance . 遨游广袤的财富世界。 以下文章来源于雷达Finance ,作者X编辑 来源|雷达财经 文|丁禹 编|孟帅 头顶"佐餐卤味第一股"光环的紫燕食品,近日再度交出一份难言出色的财务答卷。 据紫燕食品最新披露的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公司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归母净利润更是暴跌44.37%。 作为坐拥超6000家门店(数据源自公司官网,截至2023年6月)的卤味行业巨头,紫燕食品往昔的辉煌似乎正逐渐褪色。 而紫燕百味鸡"失宠"的背后,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食品安全方面潜藏的隐患,或是部分消费者选择"疏远"的原因。 面对持续承压的业绩,紫燕食品当前正试图通过深耕年轻消费群体、拓展海外市场、持续推进供应链环节优化升级等措施来打破现有的发展困局, 但目前来看,这些举措暂时未能如预期般给公司的业绩带来显著的提振效果。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截至10月27日收盘,紫燕食品报18.54元/股,较历史高点跌去近四成,最新市值为76.67亿元。 与此同时,身为紫燕食品掌舵人的钟怀军,其财富规模也持续缩水。据《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2023年,钟怀军家族的财富尚有97.5亿元,但 到了去年,这一数字已锐减 ...
招牌产品收入承压 紫燕食品前三季度净利润下滑超四成|财报解读
新浪财经· 2025-10-24 22:29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14亿元 同比下降6.43% 归母净利润1.94亿元 同比下降44.37% [1] - 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0.41亿元 同比增长1.75% 但归母净利润8954.35万元 同比下降40.66% [1]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5亿元 同比下降45.22% [1] 产品收入分析 - 招牌产品夫妻肺片收入6.76亿元 同比下降15.91% 整禽类产品收入5.41亿元 同比下降16.10% [2] - 鲜货产品整体收入20.03亿元 同比下降11.33% [2] - 预包装及其他产品收入3.36亿元 同比增长26.78% 表现亮眼 [2] - 加盟费 门店管理费和信息系统使用费收入4447.6万元 同比下降12.59% [2] 销售模式与渠道 - 经销模式收入19.51亿元 同比下降12.79% 经销商数量97个 报告期内净减少3个 [2] - 直营模式收入7379.21万元 同比增长46.17% 表现突出 [3] - 公司启动大学城项目开设校园店 并采用商超渗透和直营门店开拓的组合策略发展海外市场 [3] 行业竞争与成本压力 - 卤味赛道竞争激烈 2024年市场规模为1573亿元 预计2025年微增至1620亿元 增速放缓 [2] - 人工 物流等成本刚性上涨 同时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大终端促销力度 压缩利润空间 [3]
2025年第41周:食品饮料行业周度市场观察
艾瑞咨询· 2025-10-18 08:05
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 - 当代年轻人推崇灵活、碎片化的"轻养生"方式,将健康融入日常生活,如自制养生饮品和使用便携产品 [2] - 商家通过概念包装推出高价"功能水"和养生产品,利用健康焦虑推动消费,但实际效果存疑 [2] - 今年中秋月饼市场呈现"健康化"趋势,低糖、药膳月饼受年轻人追捧,18-35岁人群占健康消费的83.7% [4] - 南方传统甜品糖水以"轻养生"概念在兰州走红,凭借天然食材、药膳理念和健康属性覆盖全年龄段客群 [15] 预制菜行业发展与管理 - 日本预制菜产业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国民餐桌常态,美国、日本预制菜渗透率超60% [5] - 日本预制菜定义明确,强调已完成烹饪、加热即可食用,核心关注点在于严格控制添加剂,法规体系完善 [3] - 日本食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预制菜品质,严格的监管体系包括全链条追溯和中心温度检测保障安全与品质 [5] - 中国预制菜市场认知混乱,若无法解决添加剂与加工合规问题,行业发展将面临挑战 [3] 瓶装水与饮料市场竞争 - 2025年上半年瓶装水市场格局生变,农夫山泉净利润同比增长22%,华润怡宝净利润暴跌28.7% [6] - 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水源地、产品创新和渠道变革成为关键 [6] - 袋装饮料市场近期热度持续攀升,微信指数显示其关注度甚至超过网红饮品,被视为饮品行业的新蓝海 [7] - 足力健跨界卖饮料,在郑州开设约20家有机食品门店,吸引9万付费会员,饮品销量近60万瓶 [16] 蛋白饮料与含乳饮料市场 - 蛋白饮料营养功能性契合健康饮食趋势,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达1586亿元 [8] - 承德露露作为行业代表企业,2024年上半年营收16.34亿元,主打杏仁露等植物蛋白产品 [8] - 李子园凭借甜牛奶饮料成为细分市场隐形冠军,2023年营收达14.12亿元,市占率高达49.6% [25] - 李子园通过极致的性价比和精准的早餐场景定位,全国终端网点超50万个,早餐店占比30% [25] 方便面与休闲食品行业转型 - 方便面行业面临"不促销没销量,促销没利润"的困境,原材料成本持续上涨侵蚀企业利润 [10] - 康师傅推出"特别特鲜泡面",旨在通过技术突破将产品从"快餐饱腹"升级为"品质正餐" [18] - 洽洽食品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成为坚果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19] - 绝味鸭脖构建覆盖全国的24小时高效运营体系,冷链网络配送半径达500-800公里 [21] 中式养生饮品创新 - 中式养生水市场迅速崛起,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速超88%,2028年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22] - 山东企业凭借中医药资源和技术优势积极布局,如潍坊企业推出首款红豆薏米水,东阿阿胶创新茶饮品牌 [22] - 济南盒马鲜生超市出现多款"中式养生水",如苹果黄芪水、铁皮石斛玉竹水等,迎合年轻人"朋克养生"需求 [24] - 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标准缺失等问题,需突破同质化开发差异化配方并建立专属标准体系 [24] 品牌创新与渠道变革 - 三元股份聚焦低温鲜奶领域,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3.33%,在北京鲜奶市场占有率58.3% [12][13] - TATA与IP"黄油小熊"联名合作实现线上销售增长53%,新增粉丝提升343%,Z世代占比显著增加 [14] - 肯德基在苏州实现第100家"车速取"车道餐厅和200家"沿街取"餐厅,通过科技赋能提升便捷性 [17] - 盒马推出HPP益生元果汁饮料,喜茶联名推出牛肝菌冰淇淋,行业新品聚焦健康、地域特色和跨界创新 [11]
关店,关店,关店,行业寒意平等地传递给卤味三巨头
36氪· 2025-09-29 15:26
行业整体趋势 - 卤味行业告别规模至上时代 从万店竞赛转向集体瘦身 [1][2][23] - 2024年卤味行业市场规模达1573亿元 同比增速骤降至3.7% 较2021年前年均15%以上增速大幅放缓 [18] - 区域性品类逆势扩张 衢州鸭头全国门店数达约2.9万家 [18][19] 三巨头经营表现 - 2023年上半年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3%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7] - 绝味食品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滑40.71% 周黑鸭净利润1.08亿元暴涨228% 煌上煌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27% [10] - 绝味门店数从2023年底15950家缩减至10838家 减少超5000家 煌上煌门店从3660家减至2898家 周黑鸭门店从3031家减至2864家 [8][9] 商业模式对比 - 绝味采用纯加盟模式 早期加盟费0.4-0.8万元 主攻下沉市场 [4] - 周黑鸭长期坚持直营模式 2019年才开放加盟 初始资金要求500万元以上 [13]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58.6% 煌上煌31.96% 绝味仅29.92% [6] 产品与定价策略 - 三巨头产品聚焦鸭副产品 2012-2023年累计涨价60-80% [14] - 周黑鸭锁鲜盒定价30-40元/盒 绝味260克鸭脖卖25元 煌上煌250克卖24.9元 衢州鸭头整根仅售8元 [14][20] - 周黑鸭2024年上半年总销量14.38万吨同比下降1.6% 订单平均消费53.56元 [14] 竞争格局变化 - 新式热卤品牌盛香亭 研卤堂以"现卤现卖"切入正餐场景 [15] - 休闲零食品牌良品铺子 三只松鼠 百草味推出真空卤制品抢占市场 [16] - 绝味单店月均销售额从2023年约3.7万元下降至约2.1万元 [21] 战略转型举措 - 绝味推出奶茶业务和"绝味Plus"餐吧店 跨界融合炸卤 甜品 啤酒 [24] - 煌上煌以4.95亿元收购福建立兴食品51%股权进军冻干食品赛道 [25] - 周黑鸭实行"锁鲜&散卤/热卤二合一"策略 新增现捞热卤和散装产品 推出复合调味料延伸至家庭厨房场景 [25]
绝味食品的财务“黑洞”:7亿营收消失之谜
新浪财经· 2025-09-29 07:45
财务违规与处罚 - 公司2017年至2021年累计少计营业收入约7.24亿元 导致各年度报告营业收入分别少计5.48%、3.79%、2.20%、2.39%和1.64% [5] - 公司被证监会处以400万元罚款 董事长兼总经理戴文军及时任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高管被警告并处以罚款 [5] - 公司因触碰财务诚信红线被ST处理 复牌首日股价跌停 [3][8] 经营业绩下滑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28.20亿元同比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降40.71% [4][10] - 2024年全年营收62.57亿元同比下滑13.84% 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下滑34.04%创上市新低 [10] - 当前盈利水平较2021年峰值萎缩超七成 [10] 门店数量变化 - 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981家至14969家 2023年净增门店数量降至874家 [4][13] - 截至2024年9月门店数量进一步减少至10725家 过去一年多平均每日关店约10家 [4][13] - 公司策略从拓展份额转向精耕细作 推动门店和加盟商结构调整 [14] 加盟模式问题 - 加盟店装修业务收入未确认 财务部员工出借个人银行账户导致资金"体外循环" [5][7] - 加盟模式过度追求门店体量导致管理滞后 加盟商评估和选址出现偏差 [10] - 加盟商反映卤味生意竞争加剧 团购和外卖压缩利润空间 月毛利30%已属不错 [13] 行业竞争态势 - 卤味行业增长整体放缓 2025年上半年周黑鸭营收12.23亿元同比下降2.9%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10] - 市场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厮杀阶段 公司需推动产品革新和健康升级 [17] 投资与战略调整 - 2022年至2024年投资支出超50亿元 同期投资收益累计亏损超3.7亿元 [15] - 2024年收缩投资战线退出非核心业务 聚焦卤味主业 [15] - 推出绝味Plus店引入新品 签约全球代言人推动品牌年轻化 [15][17] 发展目标与现状 - 公司2022年提出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 当前业绩与目标渐行渐远 [18] - 股价从2021年历史高点100.42元跌至13.35元/股 市值距高点缩水超500亿元 [7][8]
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格隆汇· 2025-09-28 18:37
绝味食品公司近况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风险警示,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4][5] - 2017年至2021年期间,公司虚减营收,五年合计隐瞒约7.23亿元营收,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为1.64%至5.48%不等[10]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下滑,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暴跌40.71%[13] - 核心业务卤制食品销售承压,该业务营收占比84.88%,上半年收入23.40亿元,同比减少16.67%[14] - 门店数量在一年多时间里从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10725家,关闭超过5000家门店,缩减幅度高达32.3%[16][19] - 上半年广告宣传费用达9231万元,销售费用率攀升1.1个百分点至10%,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19] 卤味行业整体态势 - 行业头部企业面临普遍挑战,2025年上半年卤味四巨头总营收约65亿元,同比下滑超10%,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20] - 行业门槛低导致新进入者不断增加,2023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1.5万家,预计2024年将达1.9万家[20] - 消费者对品牌门店的高价格和食品安全问题存疑,转向更便宜的小品牌或无品牌门店[21] - 竞争对手表现分化,煌上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90%,周黑鸭净利润逆势上涨228%,达到1.08亿元[39] 线下消费品牌的增长模式困境 - 依赖资本驱动和线下拓店的规模扩张模式面临瓶颈,门店迅速扩张不等于盈利同步增长[26][27] - 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牌差异化程度低,导致利润率微薄,例如三只松鼠上半年净利率降至2.47%[27][29] - 在行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后,门店扩张的边际效益递减,过多门店成为负累[29] - 类似模式在新茶饮和量贩零食等行业同样存在,例如万辰集团在股价翻十倍背后,2024年净利率不到2%[31] - 品牌长期竞争力取决于能否建立独特护城河,而非单纯追求门店规模[34]
一个消费龙头突遭ST
格隆汇APP· 2025-09-28 18:21
绝味食品财务与经营状况 - 公司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实施风险警示 A股简称变更为ST绝味 [5] - 2017至2021年期间虚减营业收入合计约7.23亿元 占对应年度营收比例最高达5.48% [14][1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暴跌40.71% [19] - 核心业务卤制食品营收占比84.88% 上半年收入23.40亿元同比减少16.67% [21] - 门店数量从2023年末近1.6万家峰值锐减至10725家 缩减幅度达32.3% [25][28]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卤味四巨头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约65亿元同比下滑超10% 归母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降超20% [30] - 新入局企业持续增加 2023年卤味相关企业注册量约1.5万家 2024年预计达1.9万家 [32][33] - 竞争对手煌上煌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0% 周黑鸭净利润逆势上涨228%达1.08亿元 [61] - 行业门槛低导致品牌差异化程度低 消费者转向价格更便宜的小品牌门店 [34][44] 线下扩张模式困境 - 依赖资本驱动和线下拓店的规模扩张模式面临边际效益递减 [40][49] - 万店规模不等于万店盈利 门店快速扩张后往往出现业绩下滑 [41][43] - 三只松鼠2025年上半年净利率降至2.47% 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45] - 量贩零食店代表万辰集团虽然股价翻十倍 但2024年净利率不足2% [54] 资本市场监管影响 - 因公募基金合规要求必须清仓ST股票 导致股价非理性下跌 [58] - 公司表示将追溯调整财务报表并加强内控整改 满12个月后可申请撤销ST [59]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10次 近12个月股息率达到4.72% [60] - 公司投资廖记棒棒鸡、和府捞面等企业 可能带来可观回报 [60] 消费行业整体趋势 - 疫情后线下消费品牌普遍面临经营压力 三只松鼠股价较2020年高峰下跌超70% 呷哺呷哺几近脚踝斩 [36] - 消费者需求规模仍在增长 但头部企业达到天花板后迅速下滑 [40][41] - 行业利润率微薄 品牌议价能力较弱且受原料成本上涨冲击 [47] - 真正竞争力在于建立护城河而非单纯规模扩张 如蜜雪冰城在茶饮行业中表现突出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