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碳负极产业化
icon
搜索文档
两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落地
起点锂电· 2025-07-17 16:59
硅碳负极产业化提速,两大项目传新进展! 近日,江铜硅瀛共青城年产1000吨硅碳负极材料一期项目在江西省共青城市正式启动施工。 资料显示,项目总投资16000万元,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年产500吨。项目依托中试产线,整合科研团队与产业资源,致力于突破锂电材料技 术难题。目前桩基施工完成,部分厂房进入基础浇筑和土方开挖阶段,预计部分建筑8月前完工,其余12月底前交付。 往 期 回 顾 | 01 | | 电池三巨头围攻磷酸铁锂! | | --- | --- | | 02 | | 反转!这家锂电企业业绩暴涨12倍 | | 03 | | 宁德时代再发力Robotaxi | | 04 | | 2025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定档11月8日广州 | | | 举办! | 此外,7月11日,浙江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发布了浙江苍海禾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木质素基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备案公示。这一总投 资2亿元的硅碳负极项目落子温州市苍南县绿能小镇,将为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注入绿色新动能。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19056平方米,建设生产车间、办公用房、门卫等计容总建筑面积为41786.9平方米。有关设施同步建设。 ( 来源: ...
新型硅碳负极产业化“变天” 杉杉科技如何领跑下一代电池赛道?
高工锂电· 2025-04-27 18:22
新型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进展 - 2025年头部电池企业启动新型硅碳材料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大规模测试与验证 [1][5] - 新型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酝酿重大变革,多孔硅碳/CVD硅碳技术路线成为焦点 [2] - 消费电子领域率先应用,2025年初中国市场新型硅碳月出货量(硅粉计)突破10吨,主要驱动因素为高端手机续航需求 [3] - 电动工具领域加速替代传统硅碳与硅氧材料,动力电池领域因46系大圆柱电池需求推动技术适配性升级 [4] 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 - 多孔碳制备工艺从生物质基转向树脂基,显著提升孔径均匀性与导电网络稳定性,硅颗粒分散性实现质的飞跃 [6] - 小圆柱电池中新型硅碳复配比例超20%,比容量突破600mAh/g,能量密度提升20%-30% [6] - 核心原料硅烷气体价格从2024年初超30万元/吨降至2025年初不足10万元/吨,降幅达66%,生物质多孔碳路线单吨原料成本降幅超13万元 [6] - 高工产研预测2030年新型硅碳市场占比有望超75%,成为主流材料 [6] 杉杉科技技术领先性 - 独创气相纳米化技术控制硅颗粒纳米级尺寸,搭配流态化碳包覆工艺解决硅材料膨胀300%难题 [7] - 长循环硅碳产品与超充石墨混合使用可达2000圈循环寿命,高容量高首效产品已批量供货头部锂电企业 [8] - 高性能耐压型硅碳产品实现高性价比与高能量密度双重优势,2025年初进入试产阶段 [9] - 宁波4万吨一体化硅基负极基地一期投产,为行业最早落地的有效产能之一 [9] 固态电池领域布局 - 硅碳负极与固态电解质界面相容性优势显著,是固态电池商业化关键拼图 [11] - GGII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装机量突破15GWh,2030年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 [12] - 截至2024年底公司拥有334项授权专利,硅基材料相关专利超百件,10项PCT国际专利布局美欧日韩 [12] - 自主搭建固态电池负极材料评测体系,加速研发迭代并锁定技术制高点 [12]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新型硅碳负极技术升级重构产业话语权,从消费电子到动力电池、液态到固态电池全面渗透 [13] - 杉杉科技通过技术突破、量产能力、专利布局建立多维优势,精准解决行业痛点 [13] - 2025年成为新型硅碳产业化元年,技术驱动变革进入加速期 [13] - 中国锂电产业链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杉杉科技占据下一代电池负极技术制高点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