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行为法学会召开2025年年会,发布“中国故事系列”新书
新京报· 2025-10-20 14:24
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0月18日,中国行为法学会2025年年会暨第六届五次理事会学术研讨会在北京 召开。会上举行了"学党史·悟思想——中国故事系列《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新书发布会"。 会议回顾总结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理事会5年多来的重点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报告 学会财务收支情况。指出中国行为法学会作为研究行为法学、实践法学的学术研究机构,始终强化政治 引领、把牢政治方向。自2020年6月20日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换届后,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的总目标,积极开展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活动。 在学术研讨环节,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 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明确要求,社会主义法 治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四个统一",即人民至上与法治至上相统一、规则意识与责任担当相统一、权利 享有与义务履行相统一、时代精神与传统智慧相统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深 化认知、情感认同、行为践行三个层面协同发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育体系。 会上发布了"中国故事系列"三部曲——《站起来》《富起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众论)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核心地位 -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标识性概念,具有基础性和统领性作用 [3][6] - 法治精神体现法治的价值取向、观念意识、基本原则和精神追求,是民族精神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是法治精神的真谛,要求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5]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理论基础 - 植根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为基础,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和人类法治文明成果 [6] -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相贯通 [6][10] - 法治精神具有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的双重属性,是制度和文化的结合、法治和精神的统一 [7]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实践意义 -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能够夯实法治的社会根基、增强法治的精神力量 [8] - 有利于推动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8] - 是建设更高水平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和重点任务,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9]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实践要求 -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根本遵循,在国家、社会、公民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提炼法治精神内涵 [12] - 形成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大众化表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体现法治精髓和要旨 [13] - 融入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覆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 [14] - 加强全社会宣传教育,抓住领导干部和法治专门队伍等重点群体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