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瑞文化
搜索文档
披上「兽装」的年轻人,享受不露脸的社交
36氪· 2025-10-11 09:32
行业概况与市场演变 - 兽圈(福瑞圈)是一种舶来的二次元小众文化,最早于2010年前后兴起于美国和日本等地 [4] - 2023年疫情结束后线下活动重启,兽圈在青年文化中的出镜率日渐走高,2023年堪称兽展爆发元年 [5][7] - 兽聚活动数量显著增长,汇总网站显示2025年夏季7月有13场、8月有14场兽聚,其中13场为2025年新涌现的展商 [7] - 兽展活动地域范围迅速扩大,从广州、佛山、成都,到上海、长沙,再到天津、哈尔滨等地 [7] 用户画像与消费群体 - 北京地区的兽展用户呈现低龄化特征,已成为00后甚至10后的主要阵地,活跃用户以中学生为主,大学生较少 [2] - 北京万萬吉兽展吸引了大量亲子家庭参与,最年轻的参与者为4岁,家长年龄在40-50岁上下,将活动视为安全的亲子交友活动 [2][9] - 与其他地区兽展参与者多为20-30多岁的中青年群体不同,北京福瑞圈俨然变成了一种亲子同乐交友活动 [9] - 获得家长同意解决了年轻人参与兽圈活动的资金问题,为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兽装投资人”基础 [11] 产品与服务生态 - 兽圈核心是每个人将自我投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福瑞形象设定(兽设)上,具有反工业化、反商业化的特性 [12] - 入圈基础流程包括先创造文字角色设定,再交由画师呈现为双/三视图设定设计稿,定制兽设费用在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13] - 兽设实体化(兽装)被视为“边缘的奢侈品”,非必需但能提升体验,一线TOP工作室兽装报价在3万元起步,日本顶流天邪鬼工作室最贵时期报价达10万元 [18] - 行业出现价格分层,个人装师和中小型工作室将兽装价格压低,半装或单做兽头入门成本可降至1000多元 [18] 商业模式与IP发展 - 兽圈定义不断扩大,涵盖有兽系角色的二次元动漫IP(如《罗小黑战记》)、游戏以及各类福瑞IP周边、绘画、模型等 [20] - 行业内容趋势从早期的手书动态漫画,演变至兽装舞蹈视频,目前呈现向IP化发展的趋势,涌现专做原创IP企划的福瑞工作室 [21] - 原创周边品类丰富,包括立牌、吧唧、钥匙扣、手机壳、色纸等,线下销售表现强劲,有摊主在佛山兽展单次销售额超1万元 [21][23] - 新兴商业模式多样化,包括漫画内容化、AI互动、文创日用品等,显示出行业商业化潜力 [21] 社交属性与心理需求 - 兽圈具有强社交属性和强归属感,核心是为社交而社交,参与者依附于对福瑞风格的共同审美 [26] - 穿戴兽装能提供安全感,使参与者更敢于展现真实自我,圈内流行“看似戴上了面具,实际上你摘下了面具”的说法 [27][28] - 兽圈构建了一个合理的分享吐槽场域,官方2000人群聊每日消息99+,话题涵盖生活、工作、情感等,参与者身份涵盖学生、白领乃至985名校硕博 [28][29] - 活动设计注重社交引导,通过脱装参加电影包场、KTV、打水仗等活动,帮助参与者循序渐进地找到本我价值 [33]
00后的最新奢侈单品,两个字
36氪· 2025-09-28 08:12
行业核心观点 - 兽圈(福瑞圈)从小众二次元文化演变为安全的社交工具,年轻人通过穿戴兽装实现不露脸的互动,形成强归属感的社区[8] - 行业在2023年疫情结束后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夏季有13场兽聚、8月有14场,其中13场为新展商,显示快速扩张态势[10] - 北京市场呈现亲子同乐特征,家长成为"兽装投资人",支持孩子参与活动,解决资金门槛问题[15]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兽展数量从2023年前仅有上海极兽聚等少数大型展览,到2025年夏季单月新增13场新展商,活动覆盖广州、佛山、成都、上海、长沙、天津、哈尔滨等地[10] - 北京万萬吉在2024年8月首次举办即获成功,后续组织9场100-200人规模的小型兽聚,2025年展会达到千人规模[10] - 个人品牌次元绒合在佛山兽展单次线下销售额超1万元,反映消费需求旺盛[27] 产品与服务模式 - 兽圈核心产品包括兽设(角色设定)和兽装(实体化服装),兽设定制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知名画师需排队约稿[20] - 兽装价格因工作室差异显著,顶级日本天邪鬼工作室全装报价曾达10万元,而个人装师可将价格压至5000元,半装或兽头入门成本可降至1000多元[23] - 行业出现IP化趋势,如狛纳公馆、恰米社等工作室开发漫画、AI互动、周边商品,产品覆盖立牌、抱枕、日用品等[26] 用户群体特征 - 北京兽圈用户以00后和10后为主,中学生占活跃群体大多数,大学生较少,部分10后用户由40-50岁家长陪同参与[5][13] - 用户通过兽装隐藏真实身份,在社群中讨论学习、工作、情感等话题,形成"戴上面具摘下面具"的社交心理[34][36] - 15岁用户贰仟等案例显示,兽圈有助于社恐群体逐步建立社交信心,家长认可其社交价值[37][40] 市场竞争与趋势 - 行业门槛降低,兽圈定义扩大至动漫IP(如《罗小黑战记》)、游戏(如《动物迷城》)等衍生内容,吸引更广泛"福瑞控"群体[25] - 早期兽圈存在以兽装价格划分阶层的现象,目前逐渐淡化,转向更包容的社区文化[23] - 受访者普遍看好行业前景,认为"演绎自我的机会"将持续吸引新用户加入[42]
披上「兽装」的年轻人,享受不露脸的社交
后浪研究所· 2025-09-24 15:41
行业核心观点 - 兽圈(福瑞圈)作为一种二次元小众文化,正从带有软色情标签的舶来品,被年轻一代“洗白”并发展成为一种安全的社交工具,参与者通过穿戴兽装化身拟人化动物角色,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进行社交 [5][6] - 该行业自2023年疫情结束后迎来爆发式增长,线下活动出镜率显著提高,2023年被视为“兽展爆发元年”,新兽展品牌加速涌现,预计2025年夏季将有13场新展商活动 [7][8] - 行业参与主体呈现年轻化趋势,尤其在北京地区,兽圈活动已演变为以00后和10后中学生为主、家长支持的亲子同乐交友活动,显示出强大的代际渗透力 [3][10][13] 行业发展与市场规模 - 行业活动规模迅速扩大,北京“万萬吉”兽展从2024年首次举办的成功,发展到2025年达到千人规模,并在各大商场额外组织了9场100-200人的小规模活动 [8] - 兽展地域范围持续扩张,从广州、佛山、成都、上海、长沙,一路北上至天津、哈尔滨等地,显示出全国性的渗透趋势 [8] - 周边产品销售显示出市场潜力,例如在佛山hi furry兽展上,一个原创周边品牌的线下摊位单次销售额即超过1万元,反映出消费者对福瑞IP周边产品的强劲需求 [24]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行业上游核心环节是“兽设”(角色设定)的定制,需通过画师进行视觉化呈现,费用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知名画师约稿需排队,也存在直接买断成型设定的“领养”方式,价格低至200元 [16] - 中游关键环节是兽装制作,将兽设“实体化”,早期被视作奢侈品,一线顶级工作室兽装报价3万元起步,日本顶流天邪鬼工作室报价曾高达10万元一套 [20] - 随着个人装师和中小型工作室增多,行业门槛显著降低,兽装价格已被压低,例如有制作者通过3D建模和手工制作可将报价压至5000元左右,半装或单做兽头甚至1000多元即可入坑 [20] 用户画像与消费行为 - 核心用户群体高度年轻化,北京兽展活跃用户以中学生为主,大学生较少,甚至出现10后由40-50岁家长陪同参与的现象 [3][10] - 用户参与动机强烈,即便在酷暑环境下身披20-30斤重的兽装汗如雨下,仍愿意维持兽装“人设”进行互动,显示出高度的身份认同和参与热情 [3] - 用户通过兽装获得社交安全感,认为“戴上面具实则摘下面具”,能在兽设扮演中更真实地表达自我,从而治愈社恐,增强社交信心 [25][26][27][29][31] 行业趋势与内容演变 - 行业定义不断拓宽,从传统的兽设、兽装核心,扩展到包含福瑞IP动漫(如《罗小黑战记》)、游戏(如《动物迷城》)、周边、模型等在内的更广泛生态 [22] - 内容形式持续演变,从早期的手书(动态漫画视频),到兽装舞蹈视频,再发展到当前原创IP企划、漫画内容化、AI互动及周边文创等多元化趋势 [22] - 行业社交属性极强,社群活跃度高,例如“万萬吉”官群始终保持99+未读消息,用户在其中畅聊生活、工作、情感等话题,构建了强大的归属感场域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