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搜索文档
寻“白”食“白” “补露”正当时 时令美食诠释舌尖上的美味
央视网· 2025-09-07 14:15
白露节气饮食传统 - 白露时节形成"食白"传统 白色食材包括山药 白萝卜 茭白 莲藕 芋艿等 具有润肺生津功效以缓解秋燥症状 [1][3] - 浙江温州采集十种带"白"字草药或食材称为"十样白" 与肉类炖煮滋补身体 [1] - 白色食物对应五行中金属性 与肺脏相关联 符合"五色入五脏"传统养生理念 [3] 地方特色白露食品 - 福建福州闽侯县有白露食龙眼传统 当地认为"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 食用方式包括鲜食 沾酱油配粥及煮粥 [6] - 湖南郴州资兴市酿制白露米酒 为市级非遗项目 采用辣蓼草制作酒曲 混合大米糯米发酵后封坛窖藏1-3个月 口感香醇绵长且后劲大 [9] - 福建福鼎产白露茶 利用昼夜温差大气候特点 白天生成馥郁花香 夜晚形成丰厚胶质 造就独特甘醇风味 [11][15][17] 食材加工与烹饪方式 - 脆山药采用热锅冷油快速翻炒工艺 保持脆嫩口感并凸显清甜本味 [5] - 白茶制作采用"日光萎凋"工艺 白露时节气候凉爽使全日晒成为可能 茶叶经阳光秋风作用形成黄绿相间色泽 [15] - 龙眼多种食用方式:鲜食清甜脆嫩 沾酱油配粥形成酸甜美咸混搭口感 煮粥则鲜美温补 [6] 产业与地域特征 - 福建闽侯龙祥岛禄家村种植绵延百亩龙眼树 翠绿枝叶间挂满饱满果实 [6] - 福鼎佳阳畲族乡后洋村平均海拔超500米 植被茂盛四季分明 适宜茶树生长 [13] - 白露茶采制需顺应自然规律 鲜叶采摘时机与品质直接相关 由经验丰富制茶师傅把控 [13]
秋燥秋乏“秋老虎”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专家建议
央视网· 2025-08-27 15:11
秋老虎气象特征 - 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最高气温可达40℃ [1] - 秋老虎指夏季向秋季过渡时期气温下降后突然回升 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2] - 副热带高压异常控制导致晴朗少云 日照强烈 气温维持在35℃以上 [4] 健康影响与医疗建议 - 昼夜温差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老年人群影响尤其明显 [4] - 每天需补充水分1500到2000毫升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血糖 [6] - 秋燥表现为体内水分丢失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口干咽干 咳嗽痰黏 [9] - 秋乏表现为疲倦乏力 与生活节奏压力大 营养补充不足及熬夜有关 [11] 饮食与保健措施 - 秋老虎季节提倡清淡饮食 减少牛羊肉及易上火水果如桂圆荔枝摄入 [13] - 推荐多吃五谷杂粮等时令食材 梨皮可作为止咳药材保留食用 [15] - 应保持适量体育锻炼 饮食以润燥清补 健脾养肺为主 [13]
“躁”动不安?7款食疗方应对秋燥,滋养整个秋!
人民网· 2025-08-27 15:01
编者按:处暑已至,秋意渐浓。中医认为,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秋燥。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人体容易感受秋燥之邪。顺应时节饮食,是为养生 之道。那么,哪些食疗方有助于应对秋燥,让你品味佳肴的同时,亦收获安康惬意?今天,湖北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恒在此分享了以下几款缓解秋 燥的食疗方。 肺热咳嗽者,表现为咳嗽频繁、痰黄粘稠、 干咽痛等症;肺燥干咳者,表现为干咳无痰 少痰,咽喉干痒,声音嘶哑,秋燥时节加重。 调理重点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之品,如烧烤、火锅、翔 等:避免用嗓过度。 提醒: 咳嗽咯痰清稀色白的风寒咳嗽者慎用。 3岁 下婴幼儿脾胃虚弱,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 免冰糖或换成木糖醇。 人民网 (0人民好医生 ............. 山药莲子百合粥 材料: 新鲜山药半根(去皮切小块) 鲜百合1至2 (或干百合20克),干莲子50克,大米或小 适量。 做法: 做法: 米淘净,和干莲子一同下锅,加适量水煮 粥. 待粥快熟时加入山药、百合,煮至山药 烂即可。 功效: 健脾润肺、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 脾胃虚弱者,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欲饮食;肺燥干咳者,表现为干咳少痰、叽 干燥、声音嘶哑;心神不宁者,表现为失 ...
立秋后如何应对“秋燥”?专家建议
央视新闻· 2025-08-06 16:22
(总台央视记者 杨阳 史迎春) 首先,食疗是应对秋燥最直接、最温和的方式。提倡"以润为健",多选择一些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食物。比如适量吃梨,生吃或炖煮成 冰糖雪梨,都能有效缓解咽干喉痛。银耳、百合、莲藕、蜂蜜等都是非常好的润燥佳品,可以将它们熬制成汤羹或粥品,如银耳百合羹,不仅美 味,还能从内滋养,为身体补充津液。同时,要减少辛辣、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会耗伤津液,加重干燥。 其次,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穴位来激发身体自身的濡养能力。比如,我们可以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感到微微酸胀即可,这 对于缓解鼻腔干燥、预防感冒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常按手背上虎口处的"合谷穴",也有助于促进面部气血循环,改善口干问题。 最后,一些简单的生活习惯调整也能起到很好的防燥作用。有意识地练习深长而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濡养肺脏。在干燥的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一 盆清水,保持环境湿度,也是对抗"秋燥"的有效方法。 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 明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节气,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介绍,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我们俗称"秋燥"。中医认为"燥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