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

搜索文档
 一到秋天就郁闷?可能是身体“缺水”了
 北京青年报· 2025-10-28 13:20
入秋后,很多人发现不仅皮肤易干燥、咽喉常感不适,就连情绪也似乎蒙上了一层薄雾,容易感到莫名 的低落、烦躁、焦虑,甚至失眠多梦。这并非简单的心情不好,从中医药的角度看来,这是秋燥伤及身 心。秋燥带来的情绪波动,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它提醒我们放慢脚步,用心倾听内在需要。 而破解这一季节性情结困扰的钥匙,就藏在药食同源的日常饮食中。借助药食同源的智慧,将那些寻常 的食材,巧妙地融入日常饮食中。在这个金色的季节里,让我们用一碗温润的羹汤,一杯芬芳的花茶, 来滋润干涸的身体,安抚焦躁的心灵,与秋天和谐共处,收获内在的宁静与丰盈。 秋燥为何会"伤情" 秋季对应五行中的金,在人体则与肺(包括肺、大肠、皮肤、鼻窍等)关系最为密切。秋日气候干燥,此 时燥邪极易侵袭肺脏。肺,在中医里主呼吸,宣发肃降,负责将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濡 养脏腑、肌肤,同时,肺也主悲忧,其功能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情绪。 当燥邪伤肺,会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调,一方面,身体会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咳嗽便秘等。 另一方面,津液亏虚无法充分濡养脏腑,特别是心和肝。心主神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与情绪)。肺金 虚弱无法制约肝木,易致肝气郁结或肝阳 ...
 寻“白”食“白” “补露”正当时 时令美食诠释舌尖上的美味
 央视网· 2025-09-07 14:15
 白露节气饮食传统 - 白露时节形成"食白"传统 白色食材包括山药 白萝卜 茭白 莲藕 芋艿等 具有润肺生津功效以缓解秋燥症状 [1][3] - 浙江温州采集十种带"白"字草药或食材称为"十样白" 与肉类炖煮滋补身体 [1] - 白色食物对应五行中金属性 与肺脏相关联 符合"五色入五脏"传统养生理念 [3]   地方特色白露食品 - 福建福州闽侯县有白露食龙眼传统 当地认为"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 食用方式包括鲜食 沾酱油配粥及煮粥 [6] - 湖南郴州资兴市酿制白露米酒 为市级非遗项目 采用辣蓼草制作酒曲 混合大米糯米发酵后封坛窖藏1-3个月 口感香醇绵长且后劲大 [9] - 福建福鼎产白露茶 利用昼夜温差大气候特点 白天生成馥郁花香 夜晚形成丰厚胶质 造就独特甘醇风味 [11][15][17]   食材加工与烹饪方式 - 脆山药采用热锅冷油快速翻炒工艺 保持脆嫩口感并凸显清甜本味 [5] - 白茶制作采用"日光萎凋"工艺 白露时节气候凉爽使全日晒成为可能 茶叶经阳光秋风作用形成黄绿相间色泽 [15] - 龙眼多种食用方式:鲜食清甜脆嫩 沾酱油配粥形成酸甜美咸混搭口感 煮粥则鲜美温补 [6]   产业与地域特征 - 福建闽侯龙祥岛禄家村种植绵延百亩龙眼树 翠绿枝叶间挂满饱满果实 [6] - 福鼎佳阳畲族乡后洋村平均海拔超500米 植被茂盛四季分明 适宜茶树生长 [13] - 白露茶采制需顺应自然规律 鲜叶采摘时机与品质直接相关 由经验丰富制茶师傅把控 [13]
 秋燥秋乏“秋老虎” 立秋时节如何养生?专家建议
 央视网· 2025-08-27 15:11
 秋老虎气象特征 - 南方多地出现高温天气 最高气温可达40℃ [1] - 秋老虎指夏季向秋季过渡时期气温下降后突然回升 持续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 [2] - 副热带高压异常控制导致晴朗少云 日照强烈 气温维持在35℃以上 [4]   健康影响与医疗建议 - 昼夜温差变化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老年人群影响尤其明显 [4] - 每天需补充水分1500到2000毫升以上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规律服药并监测血压血糖 [6] - 秋燥表现为体内水分丢失导致皮肤干燥瘙痒 口干咽干 咳嗽痰黏 [9] - 秋乏表现为疲倦乏力 与生活节奏压力大 营养补充不足及熬夜有关 [11]   饮食与保健措施 - 秋老虎季节提倡清淡饮食 减少牛羊肉及易上火水果如桂圆荔枝摄入 [13] - 推荐多吃五谷杂粮等时令食材 梨皮可作为止咳药材保留食用 [15] - 应保持适量体育锻炼 饮食以润燥清补 健脾养肺为主 [13]
 “躁”动不安?7款食疗方应对秋燥,滋养整个秋!
 人民网· 2025-08-27 15:01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介绍针对秋燥的系列食疗方 旨在通过饮食调理缓解秋季常见不适症状 [1]   食疗方总结 - 山药莲子百合粥材料包括新鲜山药半根 鲜百合1至2个或干百合20克 干莲子50克 大米适量 功效为健脾润肺 养心安神 适宜脾胃虚弱 肺燥干咳及心神不宁者 [7][8] - 银耳莲子红枣羹材料包括干银耳20克 干莲子20克 红枣5至10颗 冰糖适量 需炖煮1至1.5小时 功效为滋阴润肺 健脾养胃 益心安神 适宜阴虚肺燥 脾胃虚弱及长期熬夜群体 [11][12][13] - 棍菊薄荷茶材料包括杭白菊6克 枸杞10克 薄荷3克 便秘者可加决明子10克 功效为清肝明目 滋阴透热 解郁提神 适宜阴虚燥热 肝火目刺及情绪郁结者 [15][16][17][18] - 百合莲藕排骨汤材料包括鲜百合2至3个或干百合30克 莲藕300克 猪排骨300克 姜片 功效为清心润肺 安神除烦 健脾养胃 适宜阴虚燥咳 脾胃虚弱及心神不宁者 [21][22] - 参麦石斛老鸭汤材料包括老鸭半只 沙参15克 麦冬10克 石斛10克等 需慢炖2至3小时 功效为滋阴润燥 益胃生津 适宜肺燥阴伤 胃阴虚及虚火内扰者 [23][24] - 乌梅陈皮麦冬饮材料包括乌梅5至8颗 陈皮10克 麦冬20克 甜叶菊3克 功效为润燥生津止渴 开胃健脾消食 适宜秋燥伤阴 肺燥阴伤及虚火扰心者 [28][29][30][31]   适宜人群与症状 - 肺热咳嗽者表现为咳嗽频繁 痰黄粘稠 干咽痛等症 [3] - 肺燥干咳者表现为干咳无痰少痰 咽喉干痒 声音嘶哑 秋燥时节加重 [3] - 脾胃虚弱者表现为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不欲饮食 [8] - 心神不宁者表现为失眠多梦 易健忘 [8] - 阴虚肺燥者表现为干咳少痰 咽喉干燥 [13] - 肝火目刺者表现为目赤肿痛 眼睛干痒 用眼过度 [18] - 胃阴虚者表现为胃院隐痛 饥不欲食 舌红少苔 [24]   调理重点与禁忌 - 普遍调理重点包括避免食用辛辣刺激 肥甘厚腻之品 避免熬夜及用眼过度 [4][9][14][19][25][32] - 山药莲子百合粥提醒略痰色白清稀的风寒咳嗽者 舌苔黄腻伴腹胀便秘的脾胃湿热内蕴者禁用 [9] - 银耳莲子红枣羹提醒外感发热腹泻者 风寒咳嗽者 湿热内蕴者禁用 糖尿病患者需免冰糖 [14] - 棍菊薄荷茶提醒便渡怕冷的脾胃虚寒者 风寒感冒者禁用 低血压人群慎用 [21] - 乌梅陈皮麦冬饮提醒不宜空腹服用 胃酸分泌过多者 风寒咳嗽初期者 湿热泻痢者禁用 [33]
 立秋后如何应对“秋燥”?专家建议
 央视新闻· 2025-08-06 16:22
 立秋节气健康影响 - 立秋后天气逐渐干燥形成秋燥 易损伤肺部并引发干咳少痰 鼻腔干燥 皮肤干涩瘙痒等不适 [3]   应对秋燥的食疗方法 - 提倡以润为健 多选择滋阴润肺 生津止渴的食物如梨 银耳 百合 莲藕 蜂蜜 可制成冰糖雪梨或银耳百合羹 [3] - 需减少辛辣 油炸和烧烤类食物的摄入 以避免耗伤津液加重干燥 [3]   应对秋燥的穴位按摩方法 - 用食指指腹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可缓解鼻腔干燥并预防感冒 [3] - 常按手背虎口处合谷穴有助于促进面部气血循环并改善口干问题 [3]   应对秋燥的生活习惯调整 - 练习深长缓慢的呼吸有助于濡养肺脏 [4] - 在干燥室内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清水以保持环境湿度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