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

搜索文档
真急了,“特朗普要将太阳系拱手让给中国”
观察者网· 2025-07-10 12:02
NASA预算削减计划 - 特朗普政府计划将NASA科学预算从73.3亿美元大幅削减至39亿美元,裁撤或终止包括火星探测器在内的多个太空项目[1][2][4] - 预算削减幅度达到近50%,理由是NASA科研任务过多且开支不可持续[2][4] - 该预算案将使NASA科学预算降至自1984年以来的最低点[9] 受影响的具体项目 - "奥德赛"火星探测器面临终止,其2025年运行预算仅为1000万美元,不到发射成本的1/22[12] - "哈勃"太空望远镜2025年运营成本约9300万美元,"韦伯"望远镜预算从1.87亿美元削减至1.4亿美元[5] - "MAVEN"火星轨道器和"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同样面临终止[9][12] - 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年度资金可能从22亿美元降至8.9亿美元,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可能失去近一半员工[9] 行业影响与反应 - 七位NASA前科学任务理事会主任联名反对,认为这将损害美国在太空科学领域的领导地位[1][5] - 科学家警告预算削减将导致错误增加和任务意外终止[16] - 中国被视为在太空领域快速崛起的竞争者,美国科学家担心单方面削减预算将让出优势[5][9] - 机器人探索项目正逐渐被边缘化,新科学任务数量逐年减少[12][15] 预算重新分配 - "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项目获得重点支持,但技术挑战使其官方时间表难以实现[6] - 预算削减节省的资金理论上可用于采用更先进技术的新任务,但实际上新项目屈指可数[12]
食践传知育童梦,趣行筑爱护童安
中国食品网· 2025-07-06 17:26
乡村振兴活动 -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队在莲花县良坊镇下坊村开展"童心港湾"主题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1] - 活动内容包括安全教育、科学实验和素质拓展,旨在提升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科学兴趣和团队合作能力 [3][6][10] - 实践队通过互动游戏、实验演示和团队项目,为十余名小朋友带来沉浸式体验 [12] 安全教育 - 实践队开展"童心护航,安全知识伴我行"主题教育活动,重点防范暑期溺水风险 [3] - 采用"领读+互动"模式教授防溺水"六不准"口诀,并通过趣味问答强化知识记忆 [3] - 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乡村儿童安全防范意识,现场气氛热烈 [3] 科学实践 - 实践队设计"食品中的魔术,淀粉实验大揭秘"活动,演示"维C使碘伏褪色"和"淀粉遇碘变蓝"现象 [6] - 孩子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化学变化,队员用通俗语言解释科学原理 [6] - 活动激发乡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播撒热爱科学的种子 [7] 素质拓展 - 实践队策划两人三足、珠行千里和蒙眼夹棋子三项团队项目 [10] -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协作完成任务,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10] - 素拓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参与者收获身心放松和宝贵经验 [10]
港口来了“钢铁巨龙”
海南日报· 2025-06-03 09:29
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开放日 - "雪龙2"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船体长122.5米、宽22.3米,配备先进科考设备和雷达装置 [2] - 该船刚完成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罗斯海联合航次任务,从广东出发穿越太平洋抵达南极大陆并满载科考成果返回 [2] - 首次在海南举办开放日活动,吸引包括海洋领域学者、学生等公众参观,展示中国极地科考成就 [1][3] 极地科考行业展示 - 船上配备先进的科考设备、齐全的生活保障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体现中国极地科考能力的提升 [2] - 驾驶员介绍"雪龙2"号大部分操作设备均为自主研发,彰显中国在极地科考装备领域的技术突破 [2] - 开放日活动有助于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极地科考的兴趣 [3] 行业影响与社会反响 - 海洋领域学者专程带学生参观,认为活动有助于在青少年心中播撒海洋科学种子 [1][3] - 参观者表现出极大热情,对科考船设备和极地探索经历充满好奇与向往 [2][3] - 活动通过船员亲身经历分享,增强公众对国家极地科考成就的认知和民族自豪感 [2]
原核试验基地司令员范如玉,因病逝世
券商中国· 2025-05-18 09:42
范如玉将军生平与贡献 - 范如玉将军因病于2025年5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1] - 1943年出生于江苏丹阳,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68年初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 [1] - 从事核试验技术研究、核试验工程系统管理研究和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40多年 [2] - 历任核试验基地研究所项目组长、研究室主任、科技处处长、研究所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2] - 退休后被聘为原总装备部抗辐射加固技术专业组组长 [2] 马兰基地与核试验事业 - 马兰基地是我国最早的核试验基地,被称为共和国核武器的"摇篮" [3] -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距离马兰300多公里的罗布泊成功爆炸 [3] - 新中国的核自卫力量在马兰基地逐渐形成 [3] - 基地走出了八位"两弹"功勋院士和二十九位科技将军 [3] - 核试验是一项政治敏感的重大活动,参与者被赋予重大政治责任 [3] 核试验工作环境与精神 - 核试验在荒无人烟的荒漠中进行,环境恶劣 [3] -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作条件艰苦:吃沙粒饭、喝苦水浆、住帐篷、坐卡车 [3] - 需要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技术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3] - 范如玉将军感谢清华大学的教育使其具备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