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素养
icon
搜索文档
科学“邂逅”艺术,追求真理与美(新语)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33
科学揭示自然规律,艺术表达规律之美。在科学普及的"底座"上,科技馆要成为一个有文化的地方,才 能形成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持久"引力"。这就需要实现科学和艺术的融合。中国科技馆还会继续挖掘 科学背后的文化,继续探索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硬核"的科学,让更多公众理解科学知识、爱上科学文 化。 艺术能赋予科学"温度"。艺术的表达形式,降低了科学知识的理解门槛。尤其是对青少年等群体来说, 通过戏剧叙述、场景转换、跨时空交流,能够在饱满的科学工作者形象与真实动人的故事里,更好地了 解深奥的科学知识。 剧中,"苏颂"带着观众身临其境,了解北宋元祐年间研制天文钟"水运仪象台"的故事;"苏颂"还与现 代"拉索"里的青年学者,在时空隧道中对话。这种新颖的艺术表达,深深吸引了观众。古与今的科学工 作者"走近"了,科学和公众的距离也被拉近了。 丰沃的文化土壤,适宜科学的种子扎根、生长。在声、光、电等多种艺术手段的加持下,观众或瞬 间"穿越"至北宋,感受当时司天监官员首次记录"天关客星"的震惊、苏颂终其一生铸就"水运仪象台"的 坚持;或"身临"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稻城海子山,真切了解"拉索"观测站工作的艰苦、科学工作者锲而 不舍的探索 ...
必看!中考“减负”元年,各地改革迎来大变化,超详细解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3 17:50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陈洁 图 源丨新华社 "今年北京中考命题既保持稳定又有所创新。"北京市某公办初中数学老师张伟说。北京中考将 在7月9日出分,今年是北京中考改革后的首考,总分从670分降为510分。 总分降低,最受考生关心的是难度是否提高,从而保证区分度。数学,特别是压轴题往往是最 有区分度的题目。 "中考前,曾有传言称最后一道题不再是新定义题了,但最终还是考了新定义题,且难度不是 很高。只不过,有的考生会放弃最后一问,腾出时间保其他题目。"张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 者表示。 "倒是倒数第三道的代综题有点出乎意料,今年考了全新的题型,打破了常规。这体现了中考 改革的趋势:命题更注重灵活性而不是单纯提高难度,助推初中教学改革减量、提质、增 效。"张伟说。 中 办 、 国 办 印 发 的 《 教 育 强 国 建 设 规 划 纲 要 ( 2 0 2 4—2 0 3 5 年 ) 》 提 出 , 有 序 推 进中考改革。今年,多地中考进行了改革,突出体现在考试科目减少、体育分值 增加、部分科目开卷考试等。更多的地方在跟进中考改革,将在今后几年陆续落 地。 中考改革是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联动的,随着普及高中的脚步加 ...
科学教育公益行动:破局乡村科学课困境,筑牢创新人才根基
华夏时报· 2025-06-07 14:56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石文君 北京报道 "科学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必须具备的素养,科学教育绝对不是在浪费时间,反而对其他学科有正向促进作 用,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工作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长卢新祁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科学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下称《纲要》)提到: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纲要》明确指出:我国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科学素 质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科学精神弘扬不够,科学理性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科普有效供给不 足、基层基础薄弱;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未形成,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等有待加 强。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一场聚焦科学教育创新的公益活动近日在江苏苏州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