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穿膜胶原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福瑞达(600223):2025年中报点评:研发密集创新,静待新品新变化
华创证券· 2025-10-10 10:45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报告对福瑞达的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评级 [2] - 报告给出的目标价为10.11元,相较于当前价7.70元存在上行空间 [2][5]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17.90亿元,同比下降7.05%,归母净利润为1.08亿元,同比下降15.16%,业绩阶段性承压 [2]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9.13亿元,同比下降11.7%,归母净利润为0.57亿元,同比下降16.1% [2] - 公司毛利率表现稳健,25H1为52.3%,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25Q2为53.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 [2]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5H1研发费用率为4.4%,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 [2] 分业务板块表现 - 化妆品板块收入10.94亿元,同比下降7.73% [9] - 颐莲品牌增长强劲,上半年收入5.54亿元,同比增长23.78%,核心喷雾品线销售额达4.82亿元,同比增长43% [9] - 瑷尔博士品牌处于主动调整期,上半年收入4.51亿元,同比下降29.97%,新品287面膜上市两月销售额近1000万元 [9] - 珂谧KeyC品牌在重组胶原蛋白领域表现亮眼,胶原次抛上半年销售额超过1400万元 [9] - 原料及添加剂板块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4.15%,其中医药级透明质酸销售收入1608.8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87.3% [9]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亿元、2.94亿元、3.5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18.4%、19.4% [5][9]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32倍、27倍、22倍 [5][9] - 基于2026年业绩给予35倍市盈率,对应目标估值102.8亿元,目标价10.11元 [9] 研发创新与未来展望 - 公司坚持“妆药同源,科技护肤”理念,25H1研发费用0.79亿元,同比增长20.60% [9] - 取得重要研发成果,包括推出“穿膜胶原”技术(实验数据显示透皮率提升27.5倍)和成功备案王浆酸新原料 [9] - 在医疗器械领域,医用重组胶原敷料(II类)取得产品注册证,完成植入级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主文档登记 [9] - 报告认为公司研发底蕴深厚,随着战略调整逐步到位及新品放量,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 [9]
珂谧“穿膜胶原”技术,如何建立抗衰新秩序?
FBeauty未来迹· 2025-04-22 19:35
核心观点 - 福瑞达生物股份旗下珂谧品牌发布全球首创"穿膜胶原"技术,突破性解决大分子胶原透皮吸收难题,将胶原透皮效率提升27.5倍[4][6] - 该技术通过基因工程在重组Ⅲ型胶原蛋白中嵌入穿膜肽片段,结合超玻胶原微球纳米递送系统,实现"细胞级精准投递",8小时渗透率提升89.51%[6][9][11]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功效护肤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44.93%,预计2027年规模将达789.7亿元,福瑞达凭借医药级研发优势抢占技术制高点[12][23][26] 技术突破 - **穿膜胶原技术**:通过合成生物学构建重组Ⅲ型胶原蛋白,并引入穿膜肽片段,形成"带导航的皮肤营养包",24小时皮下渗透率较普通胶原提高27.5倍[6][11] - 穿膜机制:直接穿膜(形成瞬时孔道)+细胞内吞(磷脂双分子层作用)[7] - 实验数据:显著提升丝聚蛋白(78%)和十七型胶原(208%)表达[11] - **超玻胶原微球**:纳米级递送系统由透明质酸和磷脂构成,实现缓释效果,8小时渗透量提升89.51%[9] 产品表现 - 珂谧Key C系列包含穿膜胶原次抛、胶原精华舱等四款单品,搭载13个活性位点(行业最高)和95%纯度医用级重组Ⅲ型胶原蛋白[13][23] - 穿膜胶原次抛采用"穿膜胶原+超玻微球"复配体系,10分钟改善细纹13.15%、松垮11.54%,28天后效果提升至23.24%和27.62%[15] - 超微乳化技术使产品吸收效率提升,14天皮肤弹性增加20%以上[20] 行业地位 - 公司牵头制定《重组胶原蛋白渗透团体标准》,采用拉曼光谱检测技术建立行业话语权[25][26] - 母公司鲁商福瑞达拥有30年医药研发积淀,实现透明质酸国产化量产,现以"妆药同源"策略构建全链条研发平台[23][26] - 济南市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重点,目标2025年规模达3000亿元,福瑞达作为"链主"企业推动技术产业化[26] 市场趋势 - 中国胶原蛋白功效护肤市场规模从2019年30.8亿元增至2023年144.3亿元,预计2027年达789.7亿元(CAGR 53%)[12] - 社交平台胶原蛋白话题讨论量同比激增703%,但超50%消费者仍混淆重组与传统胶原概念,显示市场高增长与低认知并存[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