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治理

搜索文档
自然做功,事遂天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0 15:20
生态修复方法 - 采用柔性柳枝沙障固沙保水并创造植物微环境 自然腐解后成为土壤养分[2] - 选择垂穗披碱草 老芒麦 多花黑麦草等乡土草种依靠自然竞争形成稳定群落 避免人工干预和外来物种入侵风险[2] - 使用大小石块拼搭微型堤坝调控湿地水位 通过"小而美"方式调节自然水文节律[2] 生态修复成效 - 若尔盖植被覆盖率提升30% 藏原羚 黑颈鹤等珍稀物种数量显著增加[3] - 年增水源涵养量超3.33亿立方米[3] - 通过以工代赈模式使若尔盖牧民人均年增收2000多元[4] 工程实施规模 - 全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3] - 完成保护修复面积超830万公顷 为全球最大规模生态修复计划[3] 治理理念创新 - 采用系统性治理摒弃单要素治理 实施整体保护 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3] - 推行适应性管理根据自然反馈动态调整治理策略[3] - 从对抗自然转向借力自然 提供低成本可持续的生态修复范式[3] 区域治理案例 - 乌梁素海从"一湖之治"升级为"全域之治"[3] - 福建闽江流域实施"山海共治"策略[3] - 北京永定河将河道修复与灾后水利防洪相结合实现生态再生[3]
控制领导欲望,少些“即兴管理”
虎嗅· 2025-09-01 15:23
比如前日,我和企业创始人及他的3位管理团队吃饭。席间聊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种种问题,我分享了多 个案例或观点,不时会启发老板的思路,他立刻形成一道道指令,比如推进和某某的合作,或者加大在 某线上渠道的投放,饭桌上就安排同事落实。 最近在帮助几家企业的CEO进行管理辅导,发现典型的共性问题。当企业规模和业务复杂度已经从小作 坊进化到中型组织时,老板的管理方法和风格没有同步进化。 我一方面感谢老板的深度信任,对他的执行力印象深刻,但也有一份隐忧。因为餐叙间的话题比较散, 到形成决议还需要再打磨论证。另一方面我观察到团队成员接收指令的状态也大多唯唯诺诺,并没有提 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我把这种指令方式叫"即兴管理"(Ad Hoc Management)。 创始人做即兴指令,是源于其对机会的高度敏感和对执行的高效推动。这在创业初期,尤其是团队规模 很小、任务简单直接时,是一种高效的"点状"决策模式。它能快速捕捉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并将想法 付诸实践。 麦肯锡等机构的研究表明,过度的微观管理对团队的伤害巨大。它会降低员工的生产力,55%的员工感 到被微观管理后,生产力受到影响。它还扼杀创造力、降低士气(68%的员工士气下降 ...
雪山草地,守护伴着牧歌相传
人民网· 2025-08-02 08:04
生态保护与恢复成效 - 祁连山国家公园候选区青海片区老虎沟管护站成立后,植被面积增加0.97万公顷,植被覆盖度平均提升1.45%,生态质量提高15.27%,60.17%的退化草地得到有效恢复 [7] - 通过育林、种草、保湖等综合整治措施,被开采区域植被覆盖增加,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面积大幅减少 [4] - 草原植被综合盖度增加到58.12%,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多年保持在96%以上 [10] 生态管护体系升级 - 2019年管护站标准化建设扩充80名管护员,配备红外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建立科学监测网络 [5] - 当地牧民经过专业培训成为生态管护员,每月有固定工资,配备服装及管护用品 [4] - 雪豹数量增加成为生态改善的证明,红外相机和实地样线走访成为基础监测手段 [5][7] 生态旅游与经济发展 - 门源县依托生态资源发展旅游,新增15家农家乐、5处露营基地及3家星级接待点,2024年吸引游客近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2亿元 [9] - 牧民转型生态旅游向导,星空露营基地年收入比放牧翻几番 [9] - 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科普馆开馆两年累计接待游客11万人次,成为自然教育重要平台 [9] 区域生态战略地位 - 祁连山是黄河和西北诸河重要水源地,滋养青海湖、河湟谷地等生态区,老虎沟管护站位于水源涵养关键地带 [3] - 青海省系统性治理成效显著,长江、黄河干流及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 [10] - 14.6万名生态管护员参与青海全域生态守护,覆盖雪山草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