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
搜索文档
中科院金属所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辽宁日报· 2025-10-15 11:10
20世纪80年代纳米材料的概念提出以来,纳米粉体和薄膜材料已广泛应用。然而,纳米/超微晶金 属结构材料的产业化仍面临挑战。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应力与腐蚀交互作用导致纳米/超微晶金属结 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力学和耐腐蚀性能难以同时提高。而纳米晶304不锈钢在一定应变速率范围内,无 论是否涉及应力与腐蚀交互作用,其力学和耐腐蚀性能同时提高,应变速率敏感性降低。研究人员提 出,从材料价电子结构角度理解力学与腐蚀性能,这为材料科学理解不同性能,获得更为普适的理论或 者观点提供了新途径。 据介绍,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促进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产业化,有助于推动与304不锈钢相关器件和 装备的轻量化、长寿命与节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胜刚及其合作者,利用深度轧制技术制备出纳米晶304不锈钢板材 (NCP-304,整体纳米化)。与普通304不锈钢(TPC-304)相比,该不锈钢板材抗高温氧化、耐腐蚀和 应变疲劳性能有所提高。 ...
兰石中科前往金川镍都实业有限公司交流洽谈
经济网· 2025-09-18 17:08
合作进展 - 兰石中科与金川镍都实业就下一步具体合作事项达成共识 标志着战略合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 双方团队实地考察生产线并就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为后续项目快速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2] 合作领域与内容 - 合作围绕纳米材料研发 粉末冶金 纳米材料多领域应用 供应链与工程服务协同进行深入探讨 [1] - 双方围绕硬质合金材料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潜力 工艺优化及市场拓展充分交换意见 [2] 合作协同效应 - 兰石中科将发挥其在纳米材料制备与改性方面的成熟经验 与金川镍都实业强大的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形成互补 [1] - 合作依托金川集团在有色金属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 以及兰石中科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创新能力 [2] 合作战略意义 - 战略合作对推动产业升级与国际化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将系统整合前端研发与先进产能 [1] - 合作旨在以前沿科技为引擎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能力 推动中国新材料技术走向世界 [1] - 双方秉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 共同打造新材料产业协同发展典范 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
科力装备:已设立全资子公司聚焦纳米涂装材料研发与制备 构建第二增长赛道
全景网· 2025-09-15 18:38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在秦皇岛市卢龙县设立全资子公司 致力于高技术壁垒纳米涂装系列材料的研发与制备 [1] - 新业务布局有利于发挥多年沉淀的技术优势 构建公司发展的第二增长赛道 [1] 业务发展动态 - 公司通过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披露非汽车零部件行业成功案例 活动主题为"真诚沟通 传递价值" [1] - 公司董事兼总经理于德江亲自出席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集体业绩说明会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政策、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增长非常强劲,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6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8 09:36
生物制药行业定义及分类 -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器官、体液等制造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 [1][2] - 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物医药行业划分为生物药物、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三个子类,其中生物药品包括血液制品、重组蛋白、疫苗、单克隆抗体、细胞治疗产品等 [2] - 生物药物可用于治疗肿瘤、艾滋病、心脑血管病、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相关疾病等 [2]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历程 -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与生物技术革新息息相关,20世纪以来随着对遗传、生命进化及生物学了解深入,生物技术不断突破,行业快速发展 [1][4]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起步较晚,1982年侯云德院士团队成功研制重组人干扰素,是我国首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 [6] - 1990年后人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干扰素及重组疫苗纷纷登上舞台,但此阶段欧美国家已涉足第二代生物药研制,我国落后整整一代 [6]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增长强劲,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领域最重要组成部分,在部分疾病领域开始取代化学药成为主流 [6] - 免疫细胞疗法在肿瘤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新冠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支持力度,推动产业规模增长 [6]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2576.5亿元增长至4541.7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4600亿元 [1][6] 生物制药行业产业链 - 上游产业由原材料、制药设备及生物技术构成,原材料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 [8] - 生物制药设备包括生物反应器、培养基、灭菌设备、冷冻机等,其中生物反应器为最核心关键设备 [8] - 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抗体工程技术,为药物研发生产带来巨大变革 [8] - 中游为生物制药产品研发及生产,下游通过销售渠道应用于医疗机构、第三方诊断机构、科研单位、疾控中心等 [8] 生物制药行业政策环境 - 2024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建立新上市化学药品征求意见稿》,坚持药品价格由市场决定,支持高质量创新药品获得与高投入高风险相符收益回报 [12] - 2024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针对非法回收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开展联合专项整治 [12] - 2024年3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旨在降低群众用药负担 [12] - 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全国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使用监测管理标准》,持续稳定推进药品使用监测工作 [12] -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强集采中选药品和医用耗材质量监管 [12] - 2024年10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生物制品分段生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探索建立科学高效全过程管理制度体系 [12] - 2025年3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健全药品价格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等10项措施 [12] 生物制药行业竞争格局 - 行业涌现一批优秀企业包括药明康德、恒瑞医药、智飞生物、百济神州、万泰生物、复星医药等 [13] - 疫苗领域有中国生物、沃森生物、成大生物、智飞生物、艾美疫苗等 [15] - 诊断试剂领域有利德曼、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科华生物等 [15] - 血液制品领域有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等 [15] - 单抗领域有三生国健、百泰生物、复星医药等 [15] 代表企业分析 - 沃森生物专业从事人用疫苗研发生产销售,2024年疫苗产品累计出口22个国家和地区,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24.82%,自主疫苗产品实现销售收入25.42亿元,占总营收90.10% [20] - 达安基因是国内分子诊断行业龙头企业,2024年生物制品营业收入8.21亿元,占总营收比重96.20%,营业成本5.22亿元,毛利率36.36% [22] 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趋势 - 大力发展新型疫苗和改造传统疫苗,我国病毒性灭活疫苗研发已进入第一梯队,但在疫苗佐剂、抗原呈递系统等方向仍需加强技术创新 [25] - 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等生物技术药物的产业化,抗体药物从鼠源单抗发展为人源化抗体及全人源化抗体,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26] - 蛋白质类药物源自人体及生物生理物质,对人体生理机制刺激性小毒性低,在治疗艾滋病、癌症、肝炎等方面效果显著 [27] - 重大疾病诊断和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纳米材料凭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优点在医学检测领域广泛应用 [28]
菲沃泰(688371):深度报告:国产纳米薄膜龙头,多元布局拓成长空间
民生证券· 2025-07-18 09:0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纳米镀膜领域龙头企业,在薄膜产品、设备研发、工艺验证等领域实现突破,成为海内外大客户核心供应商,随着消费电子市场回暖及新兴领域需求扩张,营收和利润有望持续提升 [1] - 公司具备纳米镀膜全线核心技术,挖掘多元化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深度绑定消费电子市场龙头厂商,同时布局汽车、医疗等新兴领域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菲沃泰:定制化纳米薄膜产品龙头,纳米薄膜产品 + 设备全领域突破 - 十载耕耘行业,铸就全球纳米薄膜领域领先者,自 2016 年成立以来聚焦纳米薄膜研发和制备,已成为全球纳米镀膜领域技术和产业规模领先者,发展历经初创、发展开拓、创新突破三个阶段 [10][14] - 业绩走出低谷期,营收和利润实现双增长,2018 - 2021 年业绩高速增长,2022 - 2023 年受市场影响营收下滑,2024 年营收和利润双增,2025 年一季度继续增长,费用率下降助力净利润扭亏为盈 [19][23] - 管理和技术团队经验丰富,专利数量节节攀升,实控人产业经验丰富,研发投入效果显著,截至 2024 年底累计授权专利 334 项 [27] 产业革新驱动纳米材料市场扩张,PECVD 市场下游持续加码 - 纳米材料行业方兴未艾,中国市场蕴含广阔空间,纳米材料在多领域有应用潜力,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广泛,正逐步替代传统材料,中国纳米科技发展迅速 [28][32] - 伴随各行业创新升级,纳米薄膜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纳米薄膜功能丰富,应用范围广,从行业广度和深度看市场前景广阔,2023 年全球纳米薄膜市场规模约 141.8 亿美元,预计到 2032 年底超 663.5 亿美元 [41][45] - PECVD 镀膜下游应用广泛,市场容量有望持续提升,纳米膜制备方法分液相法和气相法,气相沉积技术优势明显,PECVD 技术在多种下游有广泛应用 [46][55] 公司具备纳米镀膜全线核心技术,挖掘多元化市场打开成长天花板 - 全流程一体化自主生产模式,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公司形成纳米镀膜设备制造、材料配方及制备工艺、纳米镀膜定制化服务和工艺三个方面核心技术,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在与对手竞争中获客户认可 [3][57] - 消费电子业务为基,多元化布局汽车、医疗等新兴领域市场,消费电子市场发展带动纳米薄膜需求,公司绑定龙头厂商,市场占有率攀升,同时布局汽车、医疗等新兴领域,纳米薄膜在汽车电子防护有应用,创新技术已在多产品量产 [65][7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盈利预测与业务拆分,纳米薄膜产品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增速分别为 20%、40%、50%,毛利率分别为 52%、55%、57%;其他业务预计 2025 - 2027 年增速分别为 20%、30%、35%,毛利率分别为 51%、52%、55%;预计 2025 - 2027 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合理收敛 [73][76] - 估值分析,选取汇成真空、道明光学作为可比公司,2026 - 2027 年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77]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为 5.75、8.02、11.96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0.78、1.31、2.23 亿元,EPS 为 0.23、0.39、0.66 元,对应 PE 为 69、41、24 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3][79]
80后材料科学家张桥,出任苏州大学校长
生物世界· 2025-06-09 14:42
新任苏州大学校长张桥的学术背景 - 43岁的张桥成为1982年苏州大学更名以来最年轻的校长 [1] - 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导师为著名材料科学家俞书宏教授(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 - 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导师为著名材料科学家殷亚东教授 [2] - 2012-201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2] - 2014年回国加入苏州大学,历任教授、副院长、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等职务 [2] - 2020年起历任昆山市副市长、苏州市副市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等职务 [2] 张桥的学术成就 -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催化和纳米材料 [3] - 已发表论文超过200篇,论文总被引次数为29242次,H指数为87 [3][4] - 2020年至今的论文被引次数为18036次,H指数为73,i10指数为219 [4] 张桥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硕士阶段 - 作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发表综述论文,被引用693次,内容为取向附生生长及功能材料合成的最新进展及未来展望 [6] 博士阶段 - 作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研究论文,被引用933次,研究发现H₂O₂是银纳米片合成中的关键试剂,颠覆了传统认知 [7][9] 博士后阶段 - 作为第一作者在Nano Letters发表研究论文,合成了一种具有亲水腔和疏水表面的"无机胶束"结构,在醇的溴化反应中表现出高催化效率和良好的可回收性 [11] 独立阶段 - 作为通讯作者在ACS Nano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简便的一锅法合成CsPbBr₃@SiO₂核壳纳米颗粒,其在潮湿空气中表现出更高的长期稳定性 [12][14] - 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综述论文,被引用1426次,内容为中空微/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