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线下流量转化
icon
搜索文档
碰一下拓新场景 支付宝破局线下流量
北京商报· 2025-08-06 23:47
合作模式与市场潜力 - 支付宝联合分众传媒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用户可通过触碰电梯广告屏旁的蓝环领取红包和优惠券[1] - 此次合作加码发放1亿元支付宝现金红包、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各类优惠[1] - 分众传媒计划在2025年底将"碰一下"设备扩展至200万,2026年达300万,预计年累计触碰量达50亿至100亿次,形成千亿级流量规模[2] - 领券率和核销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5倍,预计带动年交易规模达万亿级[3] 技术演进与流量获取 - 支付宝从扫码、刷脸到"碰一下"构建全场景数字服务矩阵,扫码适用于隔空场景,刷脸在封闭场景优势显著,"碰一下"凭借便捷性成为线下流量转化关键[1] - "碰一下"用户数已突破1亿,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及千万商家[7] - 分众每日覆盖10亿人次线下场景,通过"碰一下"有望激活原本"看过即走"的沉默流量[8] - 用户主动触碰动作代表消费意愿,流量质量远高于被动曝光[9] 实际效果与案例 - 三得利在上海、杭州投放"碰一下"后,点位日均活跃率提升65%,触碰总人数达43810人,杭州领券率68.6%,上海跳转到达率66.8%[5] - 新模式覆盖拉新、电商、到店、配送、会员、留资、下载等多个场景,实现数字驱动的场景营销[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已从单纯交易比拼转向全生态战略博弈[6] - "碰一下"第一阶段服务于支付便利性,第二阶段服务于商家经营便利性,第三阶段将有更多可能性[7] - 电梯广告从"被动看"到"主动碰"的进化,响应"扩大内需"政策导向,改变注意力、场景、技术与商业模式[10] 发展挑战与应对 - 前期高额补贴模式或难长期维持,补贴退潮后用户习惯能否持续存疑[11] - 支付宝表示基于20多年支付业务积累,具备持续投入能力,有意愿进行相关投入[12] -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用户体验与安全,未解锁手机不会领取红包,设备仅支持抢红包功能[12]
碰一下拓新场景,支付宝破局线下流量
北京商报· 2025-08-06 23:29
支付宝"碰一下"新交互模式 - 支付宝联合分众传媒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 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电梯场景 用户解锁手机触碰广告屏蓝环即可领取红包和优惠券 [1] - 该模式加码发放1亿元支付宝现金红包 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各类优惠 [1] - "碰一下"与扫码 刷脸构成全场景数字服务矩阵 扫码适用于隔空场景 刷脸在封闭场景优势显著 "碰一下"凭借"触碰即交互"便捷性成为线下流量转化关键 [1] 商业模式与市场规模 - 分众传媒在电梯屏幕旁安装支付宝"碰一下"蓝环 消费者触碰参与活动 商家借此打通线下流量 [3] - 分众现有约300万电梯终端 当前部署40万"碰一下"设备 计划2025年底扩展至200万 2026年达300万 [3] - 若300万终端实现单终端日均5-10次触碰 年累计触碰量达50亿-100亿次 叠加页面曝光可形成千亿级流量规模 [3] - 该模式领券率 核销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5倍 预计带动年交易规模达万亿级 [4] 实际运营数据 - 三得利在上海 杭州投放"碰一下" 点位日均活跃率提升65% 触碰总人数43810人 杭州领券率68.6% 上海跳转到达率66.8% [5] - 新模式覆盖拉新 电商 到店 配送 会员 留资 下载等多个场景 实现数字驱动的场景营销 [5] 支付宝流量战略演进 - 2014年支付宝通过扫码支付+"免费收钱码+红包补贴"组合拳打开市场 [6] - 2017年推出刷脸支付 在商超 餐饮等高频场景实现"无感支付" 强化B端服务能力 [6] - 2024年推出"碰一下" 一年内用户数突破1亿 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及千万商家 [6] 流量转化优势 - "碰一下"简化交互流程 用户无需扫码对准或刷脸授权 只需手机贴近终端即可完成权益获取 [7] - 分众每日覆盖10亿人次线下场景 "碰一下"有望激活这些"看过即走"的沉默流量 [7] - 冷启动阶段每天有几十万用户增长使用"碰一下抢红包"方式 [7] - 用户主动触碰动作代表消费意愿 流量质量远高于被动曝光 [8] 行业意义与政策响应 - 电梯广告从"被动看"到"主动碰"的进化 响应"扩大内需"政策导向 [9] - "碰一下"不仅是红包发放 更是关于注意力 场景 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改变 [9] 持续投入与安全保障 - 支付宝表示基于20多年支付业务积累 具备成本投入能力 有意愿持续投入"碰一下" [10] -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用户体验与安全 未解锁手机不领取红包 电梯蓝环仅支持抢红包功能 不会发生主动支付行为 [10] - 蚂蚁集团CEO表示"碰一下"将坚持开放共赢 助力各行各业创新交互 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