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

搜索文档
“关不掉”的免密支付,肥了平台的钱包?
凤凰网财经· 2025-08-21 20:54
免密支付风险与行业现状 - 免密支付功能无需输入密码或认证即可完成交易 但存在盗刷风险 用户损失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1] - 免密支付投诉达6.4万条 涉及电商平台、会员开通及二手交易平台等场景[2] - 免密支付渗透率稳定 中国网络支付用户规模达10亿人 潜在风险影响范围广泛[4] 平台操作机制与商业动机 - 支付宝、微信、美团、京东、滴滴、抖音、携程等平台均提供免密支付服务 覆盖衣、食、住、行全方位消费[5] - 开通免密支付仅需一键 但关闭需多步骤操作 微信平台需至少六个步骤才能解绑[5][7] - 免密支付使用户客单价提高18% 但退货率增长40% 反映冲动消费增加[11] - 自动扣款功能帮助商家稳定获利 有头部平台因默认开通免密功能年增收超百亿元[11][12] 监管与追责困境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要求经营者在自动续费等日期前显著提示消费者[13] - 平台常以用户授权作为抗辩理由 用户追责需承担高额成本及复杂举证流程[14] - 盗刷案例中存在风控真空 支付机构与银行均未对异常交易实施有效拦截[15]
移动支付概念上涨1.73%,10股主力资金净流入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16:55
移动支付概念板块整体表现 - 截至8月21日收盘,移动支付概念板块上涨1.73%,位居概念板块涨幅第7位 [1] - 板块内56只个股上涨,其中翠微股份、京北方涨停,路桥信息、科创信息、高伟达分别上涨15.70%、13.17%、7.55% [1] - 跌幅居前的个股包括佳缘科技下跌3.35%、恒宝股份下跌3.06%、奥比中光下跌2.36% [1] 资金流动情况 - 移动支付概念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19.69亿元,其中42只个股获净流入,10只个股净流入超亿元 [1] - 京北方主力资金净流入9.23亿元,翠微股份净流入5.57亿元,中国联通净流入4.91亿元,高伟达净流入2.42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率最高的个股为翠微股份26.43%、京北方25.56%、ST易联众16.11% [2] 个股资金流入详情 - 京北方换手率17.16%,主力资金净流入9.23亿元,净流入比率25.56% [2] - 翠微股份换手率21.49%,主力资金净流入5.57亿元,净流入比率26.43% [2] - 中国联通换手率3.43%,主力资金净流入4.91亿元,净流入比率8.21% [2] - 高伟达换手率24.10%,主力资金净流入2.42亿元,净流入比率12.39% [2] 资金流出个股情况 - 恒宝股份主力资金净流出7.13亿元,净流出比率9.52%,换手率41.62% [5] - 拓维信息主力资金净流出3.15亿元,净流出比率7.52% [5] - 中科金财主力资金净流出2.20亿元,净流出比率5.07% [5] - 佳缘科技主力资金净流出8031.71万元,净流出比率15.92% [5]
软银旗下“日版支付宝”赴美IPO
北京商报· 2025-08-17 23:40
PayPay上市申请 - PayPay已向美国提交F-1表格申请发行美国存托股份 公开上市具体时间表 规模和发行价格尚未确定[1] - 上市可能筹集逾20亿美元资金 估值或超过100亿美元 最早今年年底前完成[1] - 软银通过愿景基金二期持有PayPay约34%股份 计划上市后仍保持其子公司地位[1] PayPay市场地位 - PayPay在日本移动支付领域占有领导地位 日本每两人中就有一人使用其服务 智能手机用户中使用比例约三分之二[1] 软银战略布局 - 软银CEO孙正义大举押注人工智能 承诺为星际之门项目投入5000亿美元 与OpenAI 甲骨文等合作扩建美国数据中心与AI基础设施[2] - 软银在芯片设计与生产领域扩张 重点依托Arm控股权 以及对英伟达和台积电的持股[2] - 软银正主导OpenAI一轮400亿美元融资 OpenAI估值有望提高到3000亿美元[2] 软银财务表现 - 软银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净营收1.82万亿日元同比增7% 超市场预期的1.7万亿日元[4] - 税前利润6899.4亿日元同比大增205.7% 净利润4218.2亿日元扭亏为盈 高于市场预期的1582.3亿日元[4] - 摊薄后每股盈利291.28日元 去年同期每股亏损123.67日元[4] - 依据5000亿日元股票回购计划 截至首季末累计回购3303亿日元[4] 软银投资组合 - 软银对英伟达持股价值从上一季度10亿美元增至约30亿美元[5] - 新增约3.3亿美元台积电股份和1.7亿美元甲骨文股份[5] 软银股价表现 - 年初至今软银股价累计飙升近80%创历史新高[2] - 从4月开始软银集团股价上涨158% 市值增加13.8万亿日元[3] - 成为全球涨幅第一大型投资机构 日经225指数涨幅第一成份股[3] 市场观点 - PayPay上市融资所得可帮助软银在未来12至18个月内筹集星际之门项目及增持OpenAI所需的300亿至490亿美元资金[3] - 软银集团盈利和股价倾向与美国股票市场密切相关 美股上涨及美联储降息预期可能成为进一步推动力[4] - 投资者将Klarna PayPay等大型IPO纳入考量 并将软银视作押注OpenAI的投资标的[3]
炸裂!大盘突破 3700 ,数字金融板块直接 “杀疯” 了
搜狐财经· 2025-08-14 10:39
今日A股市场表现强劲,上证指数逼近3700点整数关口,多板块携手拉升,数字经济与金融相关板块尤为突出,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大盘趋势向好,逼近关键点位 上证指数日线呈现清晰上升趋势,突破3700点,截至发稿达到3702.41点,从量能来看,总手、MAVOL5(5日移动平均成交量 )等指标均有 积极表现,资金入场迹象明显,市场做多氛围升温,为板块轮动活跃奠定基础。 板块轮动加速,数字金融成主线 盘面上,电子身份证、数字货币、移动支付等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板块领涨。电子身份证板块涨幅2.87%,主力净流入11.49亿;数字货币紧 随其后,涨幅2.60%,主力资金净流入29.60亿,板块涨停数达3家。移动支付、跨境支付(CIPS)同步走强,涨幅超2%,反映市场对金融数 字化、场景应用拓展的强烈预期。 金融权重板块中,保险板块异军突起,涨幅2.51%,主力净流入3.30亿。尽管未现涨停,但资金布局趋势显著,或与行业基本面改善(保费增 长、投资端预期修复 )、指数护盘需求关联,为大盘上攻提供支撑。 此外,中国AI 50、国产操作系统等科技自主板块虽有分化(如中国AI 50主力净流出 ),但1.58%、1.47%的涨幅,仍体 ...
传日本软银旗下PayPay最快第四季在美国上市 拟募资逾20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8-12 15:19
PayPay是一家移动支付服务公司,由软银、雅虎日本共同创立的数字支付服务提供商,提供包括移动支付、外卖配送、预定服务等服务。 路透社两年前报道称,软银考虑让PayPay在美国上市,今年早些时候,软银表示希望 PayPay 上市。 2023 年 9 月 14 日,软银旗下的英国半导体巨头 Arm Holdings(ARM) 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每股定价 51 美元,募集资金 48.71 亿美元,截至 2025 年 8 月 11 日收盘,Arm Holdings 每股报 141.05 美元,总市值 1494 亿美元。 当地时间 8 月11日,据外媒报道,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日本软银(SoftBank)已为旗下电子支付工具 PayPay 选定投资银行,最快第四季在美国上市,计划募集 资金逾 20 亿美元。 重要声明:本文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上述信息的来源、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仅供参考。 知情人士称,牵头招股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穗金融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对此,上述 4 家投行均拒绝置评。 版权声明:所有绿专资本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内首/文末注明来源及微信ID,否 ...
大涨超3%!金融科技ETF(516860)近10日吸金2.98亿元,同花顺涨超8%
新浪财经· 2025-08-11 13:53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走强 炒股软件概念股爆拉 金融科技ETF午后持续拉升涨超3% 成交额超1亿元 [1] - 金融科技ETF今年以来累计涨幅超15% 近一年累计涨超123% 近10个交易日资金净流入额2.98亿元 [1] - 金融科技指数成分股多数上涨 同花顺大涨超8% 恒宝股份涨超7% 大智慧/中科金财/指南针/财富趋势/星环科技-U跟涨 [1] 行业前景 - 2025年7月全A日均成交额16336亿元 环比+22.3% 同比+149.1% 牛市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走高 [1] - AI+金融是AI落地较好场景 继续看好金融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1] - AI将从单点科技进步迈向新质生产力产业版图 在软件到端侧/生态建设到实际生产力落地等多方面重塑行业格局 [1] 技术发展 - GPT-5正式发布 在长文本记忆/幻觉率降低和推理效率优化方面取得进展 为AI应用提供更好土壤 [2] - 华为全面开源CANN生态 针对不同层级开发者差异化开放 大幅提高开发效率 有望对标CUDA加速追赶 [2] - 模型私有化需求增加 利好一体机/超融合和B端服务外包企业 [2] 投资机会 - 利好有数据/有客户/有场景的软件企业 AI产品有望带动公司ARPU提升和项目单价上升 [2] - 市场成交量持续维持高位 互联网金融标的有望受益 [2] - 金融科技ETF跟踪中证金融科技指数 涵盖互联网券商/金融IT/移动支付等多个细分领域 权重股包括东方财富/同花顺/恒生电子等行业龙头公司 [2] 应用场景 - AI为金融行业带来优化广告营销/内容创造等机遇 [1] - AI将在智能投研/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 [1]
BLOCK(SQ)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08 06: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总毛利润达25亿美元 同比增长14% 较上一季度9%的增速有所加快 [4] - 调整后运营收入为5.5亿美元 同比增长38% 调整后运营利润率达到22% 创季度新高 [4] - 全年毛利润指引上调至101.7亿美元 同比增长超14% 调整后运营利润预期20.3亿美元 利润率20% [16] - 第三季度预计毛利润26亿美元 同比增长16% 调整后运营利润4.6亿美元 利润率18% [13][14]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Cash App业务 - 毛利润同比增长16% 其中Cash App Card和BNPL业务增长显著 [5] - BNPL业务7月活跃用户突破100万 年化交易额达20亿美元 [6][33] - 银行解决方案业务年化贷款发放额达180亿美元 600万月活跃用户 [6][26] - 比特币交易额达580亿美元 提供零费率购买服务 [8] Square业务 - GPV同比增长10% 毛利润增长11% [9] - 食品饮料和零售GPV分别增长15%和10% [10] - 国际GPV增长25% 主要得益于销售和合作伙伴渠道扩张 [11] - 硬件产品Square handheld推出后表现强劲 成为获客重要渠道 [55]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美国市场Square GPV预计三四季度实现低双位数增长 [15] - 国际市场GPV增长加速至25% 毛利润增长19% [11][50] - 快速服务餐厅(QSR)领域取得突破 赢得Collectivo Coffee等客户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聚焦四大业务支柱:P2P平台网络(年交易额2180亿美元)、商业服务(年交易额1830亿美元)、银行解决方案、比特币服务 [7][8] - 加快产品推出速度 第二季度推出Square AI、Square handheld等多款产品 [5] - 扩大销售团队投入 近期销售队列投资回报期为5-6个季度 [12] - 比特币支付功能已上线 未来将支持更多稳定币支付 [87][92]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产品推出速度显著提升 如Cash App pools从开发到试点仅用数月 [5][21] - AI工具Goose广泛使用 加速开发和设计流程 [2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增长加速 2026年将有更多新产品贡献增长 [25][35] - 比特币挖矿产品Proto即将发布 预计将获得市场份额 [61] 其他重要信息 - 6月银行活跃用户达800万 其中280万为工资直接存款用户 [40][42] - 青少年用户达500万 其中170万已升级为独立账户 [8] - 被纳入标普500指数 计划在11月19日举办投资者日活动 [17] 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增长加速的驱动因素 - 主要来自Borrow业务增长、BNPL产品表现、Proto贡献以及Square业务加速 [25][26] - 产品推出速度是关键 Cash App pools三个月内完成开发并上线 [21][22] Cash Card BNPL业务展望 - 3月推出后表现强劲 7月交易额达20亿美元 活跃用户超100万 [33] - 单位经济效益优于Borrow业务早期表现 预计2026年贡献更大 [34] 用户增长策略 - 聚焦"多人资金"场景 如Cash App pools功能 60%美国成年人有集资需求 [64] - 针对青少年用户推出营销活动 增强产品社交属性 [69] Square销售投入回报 - 销售团队LTV/CAC比率健康 投资回报期5-6个季度 [48] - 硬件产品成为重要获客渠道 但会短期影响毛利率 [55] Borrow业务发展 - 年化贷款发放额达180亿美元 600万月活跃用户 [26][75] - 净利率保持在24% 损失率维持在3%以下 [76][78] 稳定币战略 - 将支持主流稳定币支付 但暂不发行自有稳定币 [92][93] - 比特币仍是重点 因其去中心化特性更适合作为互联网原生货币 [94]
全新交互入口!“支付宝碰一下”进场电梯广告,行业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7 18:40
线下广告生态革新 - 分众传媒与支付宝联合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已覆盖北上广深等20多座城市的40万电梯间,预计年底扩展至200万个点位 [1] - 合作将分众传媒的线下商业能力升级,实现线下到线上互动可量化,构建连接消费者与商业资源的新交互入口 [1] - 分众传媒拥有300万点位,每年产生千亿级流量和万亿级消费潜力 [1] 广告行业变革 - 分众传媒首期改造聚焦一二线城市高端写字楼和社区,通过加装"碰一下"感应模块实现瞬时交互 [4] - 行业将此次合作称为"线下广告的iPhone时刻",广告计价单位正从CPM向CPS迁移 [4] - 江南春认为合作缩短了品牌与用户距离,使广告从被动曝光变为主动参与 [4] 流量与消费效果 - "碰一下"交互使领券率和核销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5倍,预计带动万亿级年交易规模 [5] - 淘宝闪购通过该模式投放后广告客单提升50%,三得利试点点位日均活跃率提升65%,杭州用户领券率达68.6% [5] - 合作已吸引爷爷不泡茶、薇诺娜、韩束等头部品牌,并拓展至外卖、到店消费券、汽车教育等行业 [7] 交互技术应用 - "碰一下"已覆盖全国400个城市,服务超1亿用户,5000个品牌和千万家门店 [8] - 技术应用于支付、点餐、门禁、快递取件等600个场景,实现0.3秒快速核验 [8] - 中国信通院报告显示83%消费者愿为"少操作一次"付费,符合极简化社会需求 [10]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国家广告研究院指出该模式构建了覆盖4亿城市人群的消费传感网,消除品牌传播与交易的时间差 [7] - 支付宝将"碰一下"定位为线下服务亿级新入口,持续开放助力行业创新交互 [10] - 移动支付渗透率达86%,NFC功能普及推动"碰一下"从技术选项升级为社会基础设施 [10]
碰一下拓新场景 支付宝破局线下流量
北京商报· 2025-08-06 23:47
合作模式与市场潜力 - 支付宝联合分众传媒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用户可通过触碰电梯广告屏旁的蓝环领取红包和优惠券[1] - 此次合作加码发放1亿元支付宝现金红包、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各类优惠[1] - 分众传媒计划在2025年底将"碰一下"设备扩展至200万,2026年达300万,预计年累计触碰量达50亿至100亿次,形成千亿级流量规模[2] - 领券率和核销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5倍,预计带动年交易规模达万亿级[3] 技术演进与流量获取 - 支付宝从扫码、刷脸到"碰一下"构建全场景数字服务矩阵,扫码适用于隔空场景,刷脸在封闭场景优势显著,"碰一下"凭借便捷性成为线下流量转化关键[1] - "碰一下"用户数已突破1亿,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及千万商家[7] - 分众每日覆盖10亿人次线下场景,通过"碰一下"有望激活原本"看过即走"的沉默流量[8] - 用户主动触碰动作代表消费意愿,流量质量远高于被动曝光[9] 实际效果与案例 - 三得利在上海、杭州投放"碰一下"后,点位日均活跃率提升65%,触碰总人数达43810人,杭州领券率68.6%,上海跳转到达率66.8%[5] - 新模式覆盖拉新、电商、到店、配送、会员、留资、下载等多个场景,实现数字驱动的场景营销[5]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移动支付市场竞争已从单纯交易比拼转向全生态战略博弈[6] - "碰一下"第一阶段服务于支付便利性,第二阶段服务于商家经营便利性,第三阶段将有更多可能性[7] - 电梯广告从"被动看"到"主动碰"的进化,响应"扩大内需"政策导向,改变注意力、场景、技术与商业模式[10] 发展挑战与应对 - 前期高额补贴模式或难长期维持,补贴退潮后用户习惯能否持续存疑[11] - 支付宝表示基于20多年支付业务积累,具备持续投入能力,有意愿进行相关投入[12] -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用户体验与安全,未解锁手机不会领取红包,设备仅支持抢红包功能[12]
碰一下拓新场景,支付宝破局线下流量
北京商报· 2025-08-06 23:29
支付宝"碰一下"新交互模式 - 支付宝联合分众传媒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 覆盖全国20余个城市电梯场景 用户解锁手机触碰广告屏蓝环即可领取红包和优惠券 [1] - 该模式加码发放1亿元支付宝现金红包 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各类优惠 [1] - "碰一下"与扫码 刷脸构成全场景数字服务矩阵 扫码适用于隔空场景 刷脸在封闭场景优势显著 "碰一下"凭借"触碰即交互"便捷性成为线下流量转化关键 [1] 商业模式与市场规模 - 分众传媒在电梯屏幕旁安装支付宝"碰一下"蓝环 消费者触碰参与活动 商家借此打通线下流量 [3] - 分众现有约300万电梯终端 当前部署40万"碰一下"设备 计划2025年底扩展至200万 2026年达300万 [3] - 若300万终端实现单终端日均5-10次触碰 年累计触碰量达50亿-100亿次 叠加页面曝光可形成千亿级流量规模 [3] - 该模式领券率 核销率较传统广告提升3-5倍 预计带动年交易规模达万亿级 [4] 实际运营数据 - 三得利在上海 杭州投放"碰一下" 点位日均活跃率提升65% 触碰总人数43810人 杭州领券率68.6% 上海跳转到达率66.8% [5] - 新模式覆盖拉新 电商 到店 配送 会员 留资 下载等多个场景 实现数字驱动的场景营销 [5] 支付宝流量战略演进 - 2014年支付宝通过扫码支付+"免费收钱码+红包补贴"组合拳打开市场 [6] - 2017年推出刷脸支付 在商超 餐饮等高频场景实现"无感支付" 强化B端服务能力 [6] - 2024年推出"碰一下" 一年内用户数突破1亿 覆盖全国超400个城市及千万商家 [6] 流量转化优势 - "碰一下"简化交互流程 用户无需扫码对准或刷脸授权 只需手机贴近终端即可完成权益获取 [7] - 分众每日覆盖10亿人次线下场景 "碰一下"有望激活这些"看过即走"的沉默流量 [7] - 冷启动阶段每天有几十万用户增长使用"碰一下抢红包"方式 [7] - 用户主动触碰动作代表消费意愿 流量质量远高于被动曝光 [8] 行业意义与政策响应 - 电梯广告从"被动看"到"主动碰"的进化 响应"扩大内需"政策导向 [9] - "碰一下"不仅是红包发放 更是关于注意力 场景 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改变 [9] 持续投入与安全保障 - 支付宝表示基于20多年支付业务积累 具备成本投入能力 有意愿持续投入"碰一下" [10] - 采用多种方式保障用户体验与安全 未解锁手机不领取红包 电梯蓝环仅支持抢红包功能 不会发生主动支付行为 [10] - 蚂蚁集团CEO表示"碰一下"将坚持开放共赢 助力各行各业创新交互 提升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