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韧性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十大经济强省“门槛”跃上4万亿元台阶——地区经济发展韧性进一步彰显
经济日报· 2025-11-04 06:31
经济总量与区域格局 - 全国31个省份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发布,多个省份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21个省份经济增速跑赢或持平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1] - 经济总量前十省份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其中广东和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双双突破10万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05176.98亿元和102811亿元 [2] - 山东和浙江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77115亿元和68495亿元,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同处4万亿元区间,上海和湖南经济总量首次跃上4万亿元台阶 [2] - 前十强省份的经济门槛由去年同期的3.7万亿元抬高至4万亿元 [2] - 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经济总量超过2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且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3] 经济增长速度 - 21个省份增速跑赢或持平于全国5.2%的平均增速,其中中西部地区省份有13个 [3] - 西藏同比增长7.1%增速领跑,甘肃同比增长6.1%连续15个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同比增长6% [3] - 宁夏同比增长5.8%,浙江同比增长5.7%,山东、河南、北京增速均为5.6%,四川、上海、河北、新疆增速均为5.5% [3] - 江苏、湖南、安徽、江西增速均为5.4%,陕西、重庆、广西、吉林增速均为5.3%,福建同比增长5.2%与全国水平持平 [3] 外贸韧性表现 - 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五省市进出口合计增长5.2%,对全国进出口增长的贡献超过八成 [4] - 浙江省进出口、出口、进口总值分别站上4万亿元、3万亿元、1万亿元台阶,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4] - 安徽省货物进出口总额7262.5亿元,同比增长15.7%,河南、湖北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4] 消费与投资需求 - 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6%,大宗商品交易、家具家装消费、汽车销售、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持续高速增长 [5] - 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在经济大省中名列前茅 [5] - 在文体活动带动下,江苏省规模以上艺术表演场馆前8个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7% [5] - 北京市设备购置投资同比增长超八成,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相关项目为主要带动力量 [5] 创新动能与产业发展 - 上海市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 [7] - 江苏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数字核心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0.3%,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 [7] - 北京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1.7% [7] - 河南省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6%,为2022年以来最高增速 [7] - 湖北省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高于全部规上工业5.8个百分点 [7] - 重庆市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业增速达80.4% [7] - 北京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2% [7] - 湖南省规模以上研究和试验发展前8个月营业收入增长41.9%,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9.1% [7] - 河南省微短剧产业链带动影视节目制作行业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107.8% [7]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 系统性增强我国经济发展韧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专家谈)
人民日报· 2025-10-22 06:06
文章核心观点 - 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在复杂严峻环境中展现强大韧性的关键工作方法,其通过系统性的战略布局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韧性 [1][4][7] 构建新发展格局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8] - 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制度规则加快统一,要素自由流动水平提升,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率提高,大市场活力与信心持续增强 [8] 发展新质生产力 -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坚持全国一盘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以科技创新推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防止一哄而上和泡沫化 [9] - 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例如智慧农业、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融合、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生产效率 [9] 全面深化改革 -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分割等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不能因部门或地方利益影响改革大局 [10][11] - 经济领域改革措施使商品要素资源流动更加畅通,宏观调控能力持续增强,有效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及疫情冲击等各种风险挑战 [11] 区域协调发展 -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经济动能整体提升并畅通国内大循环 [12] - 区域战略相互联动,区域经济总量增加,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东西互济、南北协同、陆海统筹的区域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12] 金融高质量发展 - 坚持金融和经济一盘棋,统筹推进经济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以强大经济基础支撑金融体系,并通过良好金融环境促进资金流动,增强抗风险能力 [13] -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市场稳定,构建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13] 未来重点举措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升经济运行稳定性 [15] - 统筹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引导优势科研力量、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形成创新联合体,加强场景创新牵引和跨区域要素流动 [16] - 加强区域战略协同联动,统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要素资源自由流动 [18] - 加强金融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一盘棋考量,优化金融服务,同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