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增长属性
icon
搜索文档
以史为鉴:过去50年大宗商品指数拐点复盘
对冲研投· 2025-10-20 20:06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趋势由不同时代的宏观主导因素决定,包括美元周期、全球经济增长属性以及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而库存周期仅影响阶段性波动 [7][8][9][10][47] - 通过复盘过去五十年CRB大宗商品现货指数,发现其价格区间已因货币增发而系统性抬升,当前可能处于新的波动区间(500-700点) [47] - 当前市场处于混沌状态,受地缘政治对抗、中国需求转型及AI技术革命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典型的结构性特点 [35][36] 宏观经济框架分析 - 研究采用CRB大宗商品现货指数,因其覆盖时段更长(包含70年代大滞涨时期)且更能真实反映实体商品价格变化 [5] - 分析框架聚焦美元周期、全球经济增长质量及主要经济体政策变化等宏观因素,而非库存周期 [5][6][8][9] 各时代大宗商品主导逻辑 - **70年代大滞涨时期**: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属性主导,CRB指数从105涨至300,与经济衰退背离 [11][12] - **80年代繁荣期**:美国经济强劲增长,CRB指数与GDP正相关,广场协议后美元贬值推动CRB回升,铜价从1300美元涨至3300美元 [15][16] - **90年代单极世界**:美国高增长(平均增速4%)、低通胀(中枢2%),CRB指数先升后降,亚洲金融危机后因信息技术革命边缘化 [18][19] - **2000-2008年中国崛起**:弱美元与中国工业化需求驱动CRB指数从200点涨至480点,中国信贷增速达24%时经济过热,CRB指数2004年3月首见顶,2008年金融危机致其3个月暴跌45% [21][23][24][25][26] - **后金融危机时代(2008-2018)**:中国四万亿刺激推动CRB指数从300点涨至580点,信贷增速高达35%,但随后产能过剩导致CRB进入熊市 [28][29][30][32][33] - **逆全球化时代(2018年至今)**:疫情货币增发强化商品货币属性,CRB指数经历牛市后当前分化,黑色系熊市而有色系强势 [35][38][39][40] 关键指标分析 - **库存周期**:2008年后中国工业企业存货增速与CRB指数基本同步,但疫情后库存波动性下降,CRB指数底部抬升并处于磨底阶段 [42] - **黄金与大宗商品比价**:比值飙升反映货币稳定性矛盾(如滞涨或危机),历史上前三次(70年代、2008年、2020年)均以CRB指数大幅补涨结束,当前为第四次 [44][45] 长期价格区间演变 - CRB指数区间经历三次系统性抬升:70年代至200-300点、2000-2008年至300-500点、2020年至今可能升至500-700点 [47] - 区间内波动由经济增长力度与性质驱动,而区间切换由货币属性主导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