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库存周期
icon
搜索文档
桐昆股份(601233):业绩符合预期,重视长丝+PTA双催化
天风证券· 2025-10-30 20:4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桐昆股份维持“买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并指出涤纶长丝和PTA业务存在双重催化,未来有望受益于行业供给自律强化及中美纺服补库周期 [1][3][4]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3.97亿元,同比下降11.38% [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49亿元,同比增长53.83%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大幅转正 [1] - 受第三季度PTA业务拖累,报告将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25/38/45亿元下调至20/31/40亿元 [4] 业务运营分析 - 第三季度公司POY/FDY/DTY销量分别为236/53/30万吨,环比变化为-8.3%/-8.9%/+1.8% [2] - 第三季度行业POY/FDY/DTY价格分别为6735/6989/7963元/吨,环比小幅下降 [2] - 第三季度长丝综合价差为176元/吨,环比企稳微增3元/吨 [2] - 第三季度PTA行业加工费从第二季度的400元/吨跌至225元/吨,行业亏损幅度扩大 [2] 行业前景与催化剂 - 涤纶长丝行业供给增速放缓,2025年产能增速为4.6%,2026年预计降至3.3% [3] - PTA行业反内卷政策有望推出,当前行业加工费已降至100元/吨以下,处于全行业亏损状态 [3] - PTA产能投放进入尾声,2026年暂未有新装置投产计划,公司拥有1020万吨PTA产能,有望受益于行业景气复苏 [3] - 国内纺服库存已接近触底,2026年有望开启补库周期 [4] - 美国纺服库存处于低位,后续随着关税事件落地,有望重启补库进程,中美库存周期或形成共振 [4] 估值指标 - 以2025年10月30日股价计算,公司2025/2026/2027年预测市盈率分别为17/11/9倍 [4] - 公司当前市净率为0.95倍 [7]
申洲国际20251029
2025-10-30 09:56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纺织制造与服装代工行业,具体公司包括申洲国际、裕元集团等代工龙头,以及Nike、阿迪达斯、迅销集团(优衣库)、Lululemon、On、Deckers(HOKA)等品牌方 [2][3][7][11][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贸易战影响与行业格局演变 * 特朗普2 0贸易战初期干扰代工龙头出货节奏,但随着8月份关税政策落地,订单逐步恢复,品牌方调整出货节奏,增加短单急单以应对关税 [5][6] * 代工龙头对四季度展望乐观,订单能见度可看到明年一季度 [6] * 回顾贸易战1 0期间(2018-2020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金额下降约30%,依赖度从40%降至27% [3] * 全球纺织产业链重构,东盟取代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东盟承接鞋履制造,南亚承接服装制造 [2][4] * 中国在上游纤维面料环节仍保持优势,但该环节份额亦下降,纤维份额下降16个点至9%,面料份额下降8个点至16% [3][4] 行业竞争与龙头企业优势 * 中国纺织行业竞争加剧,龙头企业凭借全球化、快反能力和垂直一体化优势实现赢家通吃,市场份额提升,中小企业加速出清 [2][4] * 订单充足使龙头企业能够优化产品组合,增加高附加值订单,因此毛利率(GP margin)影响不大 [4] * 代工龙头通过去中国化布局,将欧美订单生产转移至东南亚,并提升海外人效及技术进步 [12] 库存周期与品牌方策略 * 当前美国库销比处于历史低位,明年补库方向确定但力度偏弱 [2][7][10] * 品牌方主要通过涨价和与代工商共担成本来应对关税上涨,部分企业自2025年六七月份起已开始涨价,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初完成 [3][8] * 品牌方对美国需求展望谨慎,涨价可能进一步影响市场需求 [8][9] * 各大运动品牌表现分化:Nike处于去库存阶段;阿迪达斯经营势头回暖;迅销集团(优衣库)指引超预期;Lululemon处于品牌调整期;On上调指引;Deckers(HOKA)指引略低 [11][13]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建议与标的分析 * 建议关注纺织代工板块中的低波红利标的配置机会 [2][7] * 推荐裕元集团,其估值便宜(PE约8倍),股息率接近10% [7] * 重点推荐申洲国际作为中长期价值配置标的,其美国订单占比仅16%,受贸易战影响较小 [3][13] * 申洲国际业绩能见度高,估值不贵(PE约13倍),股息率不到6%,向上弹性取决于利润率修复及Nike去库进度超预期 [7][13] * 代工龙头派息率普遍达到百分之六七十,是稳业绩、低波红利、高股息的标的 [12]
兼评9月企业利润数据:低基数延续提振利润,工企年内首次补库
开源证券· 2025-10-27 22:42
总体业绩表现 - 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3.2%,较前值0.9%提升2.3个百分点[2] - 1-9月营业收入累计同比增长2.4%,较前值2.3%提升0.1个百分点[2] - 9月单月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1.6%,较前值提升1.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高增长[3] - 9月单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3.1%,较前值改善0.8个百分点[3] 利润增长驱动因素 - 9月利润增长由工业增加值(量)贡献+7.0个百分点,PPI(价)贡献-2.6个百分点,利润率同比贡献+15.2个百分点[3] - 9月工业企业每百元营收中利润为5.5元,同比增加0.7元,主要得益于费用率下降(费用同比减少0.5元)[3] 行业利润格局 - 9月上游采掘业利润占比为28.6%,中游设备制造业为39.4%,下游消费品制造业为20.7%,公用事业为11.3%[4] - 中上游利润占比提升,较前值分别增加0.2和0.2个百分点,下游消费制造业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4] - 1-9月反内卷行业利润累计同比改善3.9个百分点至-0.4%,改善幅度大于非反内卷行业(改善1.9个百分点至2.8%)[4] 库存周期变化 - 9月名义库存同比回升0.5个百分点至2.8%,为年内首次转为补库[5] - 9月工业增加值和营业收入均改善,产销率改善幅度好于2024年同期,或是主动补库存的初期信号[5] 未来展望与风险 - 预计随着2024年四季度低基数效应消退,工业企业利润高增长态势难以持续[3] - 近期财政政策加码,包括5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和5000亿元限额空间(推测4000亿元化债、1000亿元投资),叠加中美贸易形势缓和,权益市场有望延续慢牛行情[5]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变化超预期、地缘政治反复超预期以及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5]
以史为鉴:过去50年大宗商品指数拐点复盘
对冲研投· 2025-10-20 20:06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宗商品价格的长期趋势由不同时代的宏观主导因素决定,包括美元周期、全球经济增长属性以及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而库存周期仅影响阶段性波动 [7][8][9][10][47] - 通过复盘过去五十年CRB大宗商品现货指数,发现其价格区间已因货币增发而系统性抬升,当前可能处于新的波动区间(500-700点) [47] - 当前市场处于混沌状态,受地缘政治对抗、中国需求转型及AI技术革命等多重因素影响,呈现典型的结构性特点 [35][36] 宏观经济框架分析 - 研究采用CRB大宗商品现货指数,因其覆盖时段更长(包含70年代大滞涨时期)且更能真实反映实体商品价格变化 [5] - 分析框架聚焦美元周期、全球经济增长质量及主要经济体政策变化等宏观因素,而非库存周期 [5][6][8][9] 各时代大宗商品主导逻辑 - **70年代大滞涨时期**: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属性主导,CRB指数从105涨至300,与经济衰退背离 [11][12] - **80年代繁荣期**:美国经济强劲增长,CRB指数与GDP正相关,广场协议后美元贬值推动CRB回升,铜价从1300美元涨至3300美元 [15][16] - **90年代单极世界**:美国高增长(平均增速4%)、低通胀(中枢2%),CRB指数先升后降,亚洲金融危机后因信息技术革命边缘化 [18][19] - **2000-2008年中国崛起**:弱美元与中国工业化需求驱动CRB指数从200点涨至480点,中国信贷增速达24%时经济过热,CRB指数2004年3月首见顶,2008年金融危机致其3个月暴跌45% [21][23][24][25][26] - **后金融危机时代(2008-2018)**:中国四万亿刺激推动CRB指数从300点涨至580点,信贷增速高达35%,但随后产能过剩导致CRB进入熊市 [28][29][30][32][33] - **逆全球化时代(2018年至今)**:疫情货币增发强化商品货币属性,CRB指数经历牛市后当前分化,黑色系熊市而有色系强势 [35][38][39][40] 关键指标分析 - **库存周期**:2008年后中国工业企业存货增速与CRB指数基本同步,但疫情后库存波动性下降,CRB指数底部抬升并处于磨底阶段 [42] - **黄金与大宗商品比价**:比值飙升反映货币稳定性矛盾(如滞涨或危机),历史上前三次(70年代、2008年、2020年)均以CRB指数大幅补涨结束,当前为第四次 [44][45] 长期价格区间演变 - CRB指数区间经历三次系统性抬升:70年代至200-300点、2000-2008年至300-500点、2020年至今可能升至500-700点 [47] - 区间内波动由经济增长力度与性质驱动,而区间切换由货币属性主导 [47]
广发基金刘志辉:在顺势中保持理性在波动中追求稳健
上海证券报· 2025-10-19 20:31
基金经理刘志辉的投资框架 - 投资体系以宏观周期为锚、赔率思维为轴、市场信号为尺,强调尊重市场和顺势而为 [2] - 投资哲学包含三个层面:"投资之道"关注市场走势与自我认知的关系,以"弱者体系"为根基等待市场方向,同时以"强者思路"进行分析预判 [3] - "投资之法"通过宏观分析、中观行业分析和市场观,实现"看对世界"与"看对市场"的统一 [4] - "投资之术"对应具体交易方法,按重要性依次考量基本面逻辑、估值、市场情绪与股价表现,旨在趋势前端参与并在尾声退出 [4] 多资产配置策略 - 投资框架覆盖固收、股票与转债三大板块,核心目标是通过灵活配置与赔率思维实现绝对收益 [5] - 债券投资根据周期位置和收益率赔率灵活调节久期与杠杆,过程分为宏观分析、货币信用环境分析、债市估值和细分资产比较四步 [6] - 股票投资从中观视角捕捉行业趋势和周期拐点,通过行业轮动与集中配置提升收益潜力,个股选择兼顾企业内在价值和市场定价信号 [6] - 转债投资定位为发挥"下有底,上有弹性"的特性,根据宏观基本面研判估值水平决定采取"进攻"或"防守"策略 [6] 基金业绩与近期操作 - 管理的广发集源债券在近7个自然年度均取得正收益,自2020年7月至今年9月30日净值增长28.18% [2] - 基金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分别为0.84倍和0.85倍,各项指标均跑赢同类万得二级债基指数 [2] - 今年4月市场调整时,基于宏观框架分析加仓创新药与AI等板块,随后将配置重点转向机械、化工、房地产及煤炭等估值低、处于周期底部的行业 [7] - 对债券市场持中性态度,因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2%以下,计划在纯债部分维持低利率风险暴露,持仓以短久期利率债或高评级信用债为主 [7]
生猪:二育刺激效果不及预期
国泰君安期货· 2025-10-19 16:2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生猪现货价格震荡调整,期货价格弱势运行,下周现货价格将偏弱运行,寻底未结束,期货关注收基差行情 [1][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市场回顾(10.13 - 10.19) - 现货市场:河南 20KG 仔猪价格 20.4 元/公斤,河南生猪价格 11.38 元/公斤,全国 50KG 二元母猪价格 1566 元/头;供应端集团出栏进度恢复正常,散户扛价,供应宽松;需求端节前备货量大,节后宰量回落,部分二育入场;全国出栏平均体重 124.67KG,环比上升 0.17% [1] - 期货市场:生猪期货 LH2511 合约最高价 11590 元/吨,最低价 11020 元/吨,收盘价 11050 元/吨;基差为 330 元/吨 [2] 下周市场展望(10.20 - 10.26) - 现货市场:9 月中下旬转入亏损应主动去库,但节后宰量下降、体重增加,仍未有效去库,价格持续走弱;供应持续增量,9 月压力大且被动累库,10 月压力扩大;需求方面,上半年消费超预期,7 - 8 月受抑制,8 月有投机入库,9 月季节性增量,10 月进入淡季,二育难形成合力;10 月供增需减,库存从累库转去库,产能释放,低价接近 10 元/公斤,寻底未结束 [3] - 期货市场:LH2511 合约 10 月 17 日收于 11050 元/吨,本周集团增量出栏,二育入场,库存被动累库,现货反弹不及预期,11 月合约临近交割仍升水,二轮限仓将至,多家企业注册仓单,关注收基差行情;短期支撑位 10000 元/吨,压力位 11500 元/吨 [4] 行情数据 - 未提及具体行情数据内容 基差与月差 - 本周基差 330 元/吨,LH2511 - LH2601 月差 - 620 元/吨 [10] 供给 - 本周均重 124.67KG;8 月猪肉产量 530.9 万吨,环比上升 5.9%;8 月猪肉进口 8.17 万吨,环比下降 7.46% [12] 价格 - 未提及具体价格数据内容
华东地区集运欧线市场调研:周期拐点已至,还是昙花一现?
对冲研投· 2025-10-16 18:48
文章核心观点 - 尽管亚洲-欧洲集运贸易量同比增长约10%,但欧线运价自8月以来快速回落至2023年12月红海绕行以来的最低点,价格弹性不及去年 [3][5] - 需求端增长由欧洲补库周期、中国产品性价比优势、出口目的地转移及政策抢运等多因素驱动,但预计明年增速将放缓 [5][7][11] - 供应端因航运联盟重组、新船交付及汽车运输船分流等因素,宽松压力持续存在,预计将延续至明年 [13][19][22] 需求端分析 - 亚洲—欧洲集运贸易量同比增速达到约10%,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运价弹性明显不及去年 [5] - 欧洲进入补库周期,库存对GDP由拖累转为拉动,制造业PMI显示小型补库周期带动进口需求稳定 [5] - 对西北欧出口亮眼货种包括纺织服装、轮胎、机械设备、家电、木质家具及新能源电动汽车和锂电池 [7]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欧洲能源价格高削弱其制造业竞争力,中国产品性价比优势凸显;美国加征对等关税促使部分出口商转向欧洲;欧盟新规(如EUDR)刺激家具等品类提前备货;欧洲夏季高温天气拉动空调、冰箱等家电出口 [7] - 插电混动车型出口增长显著,支撑电动汽车出口规模,但光伏产品表现疲软,预计第四季度拉货同比难有明显提升 [10] - 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低迷与零售数据震荡上行出现劈叉,未来零售数据持续性取决于经济修复进程、实际收入增长及外部贸易环境 [11] - 欧洲设置更多贸易壁垒(如轮胎反倾销调查)及出口订单转移效应减弱,预计明年亚欧贸易增速将放缓 [11] 供应端分析 - 自主要航运联盟重组以来,市场整体运力规模提升,新航线增加,影响了不同航线间的揽货策略与定价动态 [13] - “双子星”联盟主干航线班期保持相对稳定;OA联盟的CES航线因前期船舶供应紧张,班期稳定性不足,装载率低,报价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13] - PA联盟(由ONE、HMM和YML组成)因船队实力最强的HPL离开,平均船舶吨位偏小,YML新投入运力使填舱压力更大,市场份额和定价能力处于相对弱势 [13] - 红海绕行近2年后,额外航程带来的供应偏紧红利消退,船公司安排更多船舶进行坞修,部分原定特检被推迟最多约半年 [16] - 修船市场整体繁忙,环保改造需求(如有机硅喷涂或节能装置加装)使平均在坞时间从常规15天延长至一个月或更久,修船厂档期紧张 [16] - 明年新船交付节奏预计较今年放缓,但达飞、MSC、ONE和EMC等公司仍面临较大交付量,将为市场带来进一步运力宽松 [19] - 有航司计划将部分17,000+ TEU以上大型船舶投放至南美、非洲及中东等增长较快航线,缓解欧线压力,但整体可调配运力仍在增加 [19] - 汽车运输船集中交付,6,000+ CEU级别船舶一次航程相当于分流超过4,000TEU集装箱货量(按每40尺集装箱装运3辆汽车估算),将逐步分流目前通过集装箱船运输的电动汽车货量 [22]
三重利好催化,再次重申煤炭Q4行情可期
2025-10-14 22:44
近期煤炭板块表现亮眼的原因是什么? 三重利好催化,再次重申煤炭 Q4 行情可期 20251014 摘要 政策托底及反内卷措施推动煤炭行业稳中向好,7 月初以来能源局、安 监和环保部门介入导致供应端收缩,煤价二季度 610 元/吨被认为是超 跌底部,三季度环比改善,四季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预计 2025 年煤炭均价为近年来低点,但随着库存消化及政策对供应端 持续收缩,预计 2026 年均价将进一步提升,今年价格底已确立,并且 基本面在边际改善。 煤炭板块机构持仓显著低配,一季报 0.2%左右,中报 0.3%左右,下行 风险小。市场波动加大,高切低及避险情绪抬升使得煤炭受益。 三季度煤炭企业业绩普遍回升,环比改善明显,没有雷区,是少数能边 际改善的板块之一,趋势延续至一季度后可期待同比增长。 2025 年上半年煤价下跌主要由于库存周期扰动,高库存带来负面影响, 目前异常高库存已消化,大幅下跌因素已消除。 2025 年进口减量可能兑现 1 亿吨级,对应供应收缩幅度约 2%,国内生 产方面,各主产区资源衰减,今年边际产量增长约四五千万吨,总供应 呈现负增长。总体供需双弱,小幅负增长,没有严重失衡。 动力煤市场表现出强 ...
2026出口初窥:如何理解关税冲击与需求前置的影响?:——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华创证券· 2025-10-14 17:46
9月出口表现 - 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8.3%,高于彭博一致预期7.1%及前值4.4%[1] - 9月进口同比7.4%,高于彭博一致预期1.5%及前值1.3%[1] - 9月出口环比增长2.1%,与过去十年同期均值2.2%基本持平,而去年9月环比为-1.6%形成低基数[4][12] - 9月两年平均出口同比为5.3%,低于8月的6.5%[2][4] - 9月工作日天数为23天,较去年9月和今年8月均多2天,工作日均出口额为142.9亿美元[4][12] 外需与区域表现 - 9月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8%,为近五年同期最高[4][12] - 9月对美国出口同比-26.8%,对欧盟、东盟、非洲出口同比分别为14%、15.8%、56.8%[19] - 9月出口美国三个月平均环比为-3.1%,处于历史极低区间;出口非洲三个月平均环比为5%,高于过去十年同期最高点3.4%[5][20] 四季度与2026年展望 - 四季度出口同比或受基数效应扰动,10月基数高,11-12月基数中等,整体美国偏弱、欧盟/东盟/非洲偏强态势延续[2][5] - WTO将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从1.8%下调至0.5%,主要风险为关税冲击和需求前置消退[6][26] - 跟踪指标显示,关税引发的β风险(全球贸易需求衰退)目前较低,金融周期指标预示未来9-12个月全球工业生产周期温和复苏[3][26] - 美国一季度抢进口主要来源非中国,且未形成大量库存累积;欧盟整体无抢进口迹象,但库存水平有所抬升,领先指标未显示去库倾向[8][40]
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增配化工行业,去库存周期有望开启,石化ETF(159731)迎配置窗口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3 10:4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10月13日大幅低开后盘中震荡 [1]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低开后小幅震荡,现跌约2.3% [1] - 指数成分股跌多涨少,仅彤程新材、中复神鹰和杭氧股份三只股票上涨 [1] - 石化ETF(159731)跟随指数下行 [1] 资金观点与行业逻辑 - 绝对收益的资金是化工底部筹码的主要买家,且这种增配远未结束 [1] - 增量资金选择化工的重要考量是底部、低配和高弹性 [1] - 化工是对库存周期非常敏感的品种 [1] - 一旦PPI同比拐点上行,结合低通胀和海外降息,有望开启新一轮被动去库和补库周期 [1] - 通过走出低通胀、恢复下游信心、重启库存周期来反内卷,可能是最被市场忽略的影响 [1] 产品结构与政策受益 - 石化ETF(159731)及其联接基金(017855/017856)紧密跟踪中证石化产业指数 [1] - 中证石化产业指数前三大行业为炼化及贸易(25.60%)、化学制品(23.72%)和农化制品(19.91%) [1] - 指数有望充分受益于反内卷、调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政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