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装备
icon
搜索文档
三一氢能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 领航绿氢装备规模化突破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13:23
融资与公司背景 - 三一氢能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启明创投领投 涌铧投资和广州基金旗下新兴基金跟投 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1] - 公司于2022年8月注册成立 是三一集团为"双碳"目标打造的氢能战略平台 [1] - 依托三一集团30余年工程机械与能源装备的技术积累、供应链体系和全球渠道 [1] 产品与技术优势 - 形成圆形槽、方形槽、PEM槽、BOP"3+1"产品矩阵 覆盖200Nm³/h至3000Nm³/h电解槽型谱 [2] - 实现100%生产计划与质量数据在线化 100%工艺执行合规率 交付周期缩短30% [3] - 自建24MW整机试验平台 累计测试超9000小时 零部件累计测试2000+组 测试时长超14万小时 单零部件测试达1万小时 [3] - 产品通过CE、ASME等国际认证 方形槽获全球首张带压认证 [3] 市场应用与商业化进展 - 实现化工、冶金、交通三大场景交付 包括为央国企提供大型绿电制氢解决方案 [2][4] - 2025年1-7月央国企标杆项目中标总量123MW 稳居行业前列 [4] - 覆盖国家电投、中煤集团、深能集团、中国电建等头部企业 并拓展至澳大利亚、中东、欧洲等海外市场 [4] - 建成全国最大"制加氢一体站" 打造湖南省首批工业领域低碳氢示范应用场景 [4] 战略与发展规划 - 融资将加速绿氢装备创新研发与制造升级 贯彻落实"质量领先"战略 [1] - 构建全流程质量保障体系 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5] - 以研发驱动为核心 通过测试、工艺、标准及交付实践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5] 行业前景与投资方观点 - 氢能产业正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 技术进步与成本下降节奏加快 [2] - 绿氢处于从政策示范迈向市场化爆发的关键窗口期 具备大规模、低成本、高可靠性交付能力的企业将率先突围 [6] - 氢能行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闭环商业模式成为突破关键 [6] - 三一氢能电解槽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全链条交付能力已在百兆瓦级项目中获商业化验证 [6]
幅宽2.2米,华厦氢能首条复合隔膜智能化产线建成
势银能链· 2025-08-05 11:33
公司技术突破 - 华厦氢能建成首条幅宽2.2米的碱性电解槽专用复合隔膜智能化产线 专注于1000标方及以上大型碱性电解槽高性能复合隔膜的规模化、智能化生产[3] - 复合隔膜采用新型聚合物基材与纳米涂层工艺 气体阻隔性能较传统PPS隔膜提升50倍 氢氧交叉渗透率≤0.7%[6] - 离子迁移效率提升40% 电解槽直流电耗降至每标方氢气4.0 kWh/Nm³以下 高温强碱环境下使用寿命延长30%以上[6] 公司产业布局 - 公司由招商局工业集团旗下港股上市公司华商能源与嘉庚创新实验室于2021年合资成立 已建成1个研发中心、4个生产车间、1个测试基地[6] - 推出1000标方和1500标方碱性电解水制氢电解槽 包括适合稳定供电的HX-E系列和适合离网制氢的HX-C系列产品[6] - 形成以碱性制氢设备为主体、以隔膜和电极技术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 具备制氢装备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力[6][7] 行业地位 - 建成东南沿海首个12MW电解水制氢测试基地 是业内少有的集研发-设计-生产-测试于一体的氢能装备企业[6] - 复合隔膜作为碱性电解槽"材料革命"的关键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电解槽运行效能[7]
绿氢装备“体检”将添“三甲医院”
中国化工报· 2025-06-30 10:35
项目入选与定位 - 新能源检验中心绿氢装备与燃料电池技术实证基地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2] - 项目聚焦绿氢装备与燃料电池全技术链、全生命周期测评技术服务,涵盖制氢、储氢、移动式加注系统等氢能全流程测评体系[2] - 实证基地定位为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通过全流程测试推动绿氢装备规范化发展[2] 技术能力与规模 - 实证基地已完成全流程审批,具备主被动结合的多级联动安全管理系统,是世界最大氢能与燃料电池甲类试验室,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2] - 基地将提供制氢系统检测、储氢系统检测等关键技术支撑,助力企业产品性能优化和行业标准制修订[2] 行业协同与生态建设 - 新能源检验中心联合近50家氢能相关单位发起换氢技术联盟与液氢技术联盟,旨在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壁垒[3] - 公司计划通过测评技术能力、人才梯队建设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持续推动氢能全链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