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弹性

搜索文档
These Analysts Boost Their Forecasts On Commvault Systems Following Q4 Results
Benzinga· 2025-05-01 01:47
财务表现 - 公司第四季度每股收益为1.03美元 超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93美分 [1] - 公司第四季度营收达2.7504亿美元 超出分析师普遍预期的2.6243亿美元 [1] - 公司预计2026财年营收将在11.30亿至11.40亿美元之间 高于市场预期的11亿美元 [2] 业务发展 - 公司订阅客户数量超过12,000家 [2] - 第四季度订阅收入同比增长45% [2] - 公司持续提供云优先的创新解决方案 帮助客户增强网络弹性 [2] 市场反应 - 公司股价周三下跌1.3% 报收于166.52美元 [3] - RBC Capital将目标价从175美元上调至185美元 维持行业一致评级 [8] - Wells Fargo将目标价从180美元上调至190美元 维持增持评级 [8] - Oppenheimer将目标价从180美元上调至200美元 维持跑赢大盘评级 [8]
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南京这场“网络弹性”会议给出答案
扬子晚报网· 2025-04-12 18:15
6G网络弹性技术发展 - 6G网络弹性是确保复杂环境下持续可靠运行的关键内在质量属性,需应对故意攻击、意外事件或自然灾害的破坏[1] - 欧美已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引入弹性概念,强调高可用性和可靠性[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基础设施,支持生成式网络模态动态加载,解决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三重问题[2] 6G安全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6G存在空天地一体、人机物网一体等核心难题,需验证愿景可行性并实现弹性网络[2] - 中国信通院卢丹强调设备安全是移动通信网基础,建议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4] - 中国电信基于"主动免疫、健壮可信、自适弹性"理念构建智能+内生安全体系架构[4] AI与6G安全融合 - 大语言模型在6G安全中展现潜力,需推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演进转型,但面临鲁棒性和模型隐私挑战[5] - 中国移动以"至简高效"原则设计6G安全架构,通过网元内置安全能力等三维度构建防护体系[5]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曹进提出AI融合可增强网络韧性,需突破模型可追溯性及生成式AI集成等挑战[5] 行业合作与未来布局 - 中国联通徐雷提出提升网络韧性和容灾能力,促成弹性内生安全共识,系统化布局安全新技术[5] - 圆桌论坛探讨安全、网络弹性、AI话题,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6G科技成果转化[6] - 会议为6G网络弹性和内生安全研究提供技术方向,贡献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中国方案[6]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聚焦网络弹性 共探未来通信安全新路径
证券时报网· 2025-04-12 14:36
6G网络弹性技术发展 - 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在南京召开,聚焦6G网络弹性、内生安全等技术趋势,探讨应对复杂网络威胁和确保系统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提出超融合网络架构,以多模态智能网络环境为指导,探索网络安全、功能安全和数据安全的三重突破 [1][2] - 6G面临两大核心难题:空天地一体等愿景的可行性问题,以及网络弹性的实现路径问题 [2] 6G网络架构与安全挑战 - 6G网络体制存在"SMV困境",即服务承诺性、复用性、多样性三要素无法同时达到最优 [2] - 网络安全威胁从信息域扩大到信息域+物理域+认知域,传统安全方法无法应对,需解决新质安全问题 [2] - 超融合网络架构支持生成式网络模态动态加载,为6G核心弹性网络提供创新路径 [2] 设备安全与标准建设 - 设备安全是移动通信网安全的基础,需建立全球共识的统一设备安全标准 [3] - 建议启动6G内生安全及终端安全关键技术攻关,前瞻布局数据隐私保护、身份认证等融合安全设备研究 [3] - 设备安全基线决定网络防御能力下限,需提前谋划6G设备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评体系 [3] 运营商实践与技术方向 - 中国电信提出通过智能内生、安全内生技术实现6G网络弹性定制和快速重构,构建"威胁自感知—防御自执行"的弹性闭环 [4] - 中国联通提出全网安全能力原子服务机制和自适应智能安全编排技术,实现安全能力的弹性部署 [4][5] - 北京邮电大学展示大语言模型在6G安全中的应用,构建物理层攻击防御和零信任协同防御体系 [4] 未来6G安全发展展望 - 需提升网络韧性和容灾能力,推动弹性安全架构标准化进程 [5] - 对安全新技术需进行系统化、体系化布局,促成6G弹性内生安全业内共识 [5] - 人工智能在扩大安全面的同时带来鲁棒性和隐私等新挑战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