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元体系信用削弱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上次“股债汇三杀”发生了什么?
中金点睛· 2025-05-12 07:45
特朗普"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反应 -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国股、债、汇市场在4月中下旬呈现罕见的"三杀"局面,标普500最高回撤10%,10年美债利率快速抬升50bp逼近4.5%,美元指数一度回落至98 [1] - 市场担忧"对等关税"可能破坏美国"例外论"的三大支柱(大财政、科技优势与资金再平衡),并动摇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作为长期安全资产的信心 [1] - 近期市场有所企稳,美股甚至完全修复此前跌幅,但担忧情绪依然存在 [1] 历史上"股债汇三杀"的共性分析 - 回顾1970年以来10次典型的"股债汇三杀"阶段,共同点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处于滞胀或类滞胀担忧中,货币政策维持紧缩以应对通胀压力 [2] - 高利率对股债形成共同压制,而美元走弱则是因为高利率和滞胀环境影响了美国增长相对优势和吸引力,极端情形下甚至动摇了美元信用体系 [2] - 触发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滞胀、货币紧缩与美国相对吸引力减弱(甚至美元体系信用削弱)中的一个或多个 [2] 经济滞胀或类滞胀担忧引发的"三杀" - 1973年1~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期)、1974年3~5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后)、1977年9月~1978年3月等阶段均处于增长下行且通胀高企的阶段 [2] - 高通胀驱动因素包括供给侧冲击和政策应对不及时导致的通胀预期抬升,最终都导致美联储紧缩政策 [2] - 标普500在这些阶段普遍回撤10%以上,美债长端利率平均抬升60bp以上 [2] 供给侧冲击导致的高通胀 - 1973年1~7月:全球多地遭遇干旱导致粮食危机,美国CPI食品分项同比由4.6%升至14%,布伦特原油价格半年内上涨30% [4] - 1974年3~5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禁运使布伦特原油价格3个月内抬升200%以上,CPI能源分项同比由6.5%升至33% [4] - 1990年8月: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原油出口受限造成国际油价大幅攀升 [4] 美联储政策失误推高通胀预期 - 1974年3~5月:美联储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错失抗击通胀最佳窗口期,CPI同比在1974年4月突破10% [9] - 1977年9月~1978年3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压力再度抬升,CPI同比增速由4.9%回升至6%以上 [9] - 1981年8月~9月底:沃尔克抗击高通胀初期力度不足,政策反复导致通胀预期居高不下 [9] 美联储转鹰引发的"三杀" - 1987年8月~10月("黑色星期一"发生前):美联储将贴现率从5.5%升至6%,10年美债利率抬升165bp,美股回调10%左右 [19] - 1999年7~10月(互联网泡沫形成后期):美联储加息25bp,市场对高利率担忧导致估值收缩 [21] - 2013年5~6月(Taper恐慌):伯南克表示将减少资产购买引发市场恐慌 [26] - 2022年12月(美联储鹰派降息):鲍威尔维持鹰派立场,将加息重点上调50bp [26] 此次"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反应分析 - 短期抛售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已基本缓解,VIX和MOVE指数分别由52和140的高点回落至25和106 [38] - 中期类滞胀风险仍存,关税或推高美国通胀1.6~1.8ppt,拖累美国增长0.9ppt [40] - 长期看,关税或损害投资者对美元安全资产的信心,但美元信用体系动摇不会一蹴而就 [49] 后续市场配置方向 - 美债:在美联储难以很快降息情况下下行空间受限,合理水平4.2~4.5%,供给高峰过后或有技术做多机会 [57] - 美元:短期承压但幅度有限,支撑位在98左右,三四季度或逐步修复 [65] - 美股:估值已修复至25倍左右,后续空间取决于关税谈判和减税进展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