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紧缩
icon
搜索文档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货币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性,并将继续保持紧缩。
快讯· 2025-07-01 21:57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货币政策仍然具有限制性性,并将继续保持紧缩。 ...
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全球股市遭遇‘致命一击’,背后真相揭露
搜狐财经· 2025-06-19 22:51
编辑 "这个加息幅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某全球知名投资公司首席分析师表示,紧缩货币政策的决策让资本市场瞬间进入恐慌模式。他进一步指 出,美联储此举实际上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然而,这种"刀刃上的舞蹈"最终可能会让美国经济付出更多的代价。 48小时内,全球经济风云突变!美联储突然宣布重大决策,引发市场震荡 6月18日,美联储突然宣布将利率上调50个基点,市场瞬间陷入恐慌。这个"出其不意"的举动不仅打破了市场预期,也让全球经济的脉搏停顿了一瞬。仅 仅24小时后,全球股市暴跌,尤其是科技股遭遇重创。许多分析师纷纷表示,这一决定将引发经济衰退的连锁反应。 编辑 编辑 而在此之后,6月19日,美联储再次宣布了一项新的政策调整,决定将货币紧缩步伐加速。这一举动让不少经济学家担心,美联储的决策是否会让美国经 济陷入"衰退深渊"。某国际银行分析师指出,"这意味着美国可能会进入一个长期的经济低迷期,而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也将更加暴露。" 全球股市在短短48小时内发生剧变,尤其是美股和欧洲股市。投资者的恐慌情绪直接推动了股指的暴跌,尤其是高风险领域的科技股,损失严重。某著名 经济学家分析认为,科技股的暴跌只是一 ...
日本政府顾问小组警告日债收益率上升将对财政造成冲击
快讯· 2025-05-27 14:47
日本政府顾问小组敦促当局加大财政整顿力度,日本央行持续的货币紧缩行动加剧了日本债务偿还成本 上升的风险。据周二提交给日本财务省加藤胜信的一项建议,财政制度委员会警告称,日本央行加息和 缩减债券购买规模正在导致国债收益率稳步上升,日本财政状况需要更多关注。该委员会表示,"我们 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来管理财政,以防止不断上升的债务成本挤占必要的政策支出。" ...
美联储偷偷重启QE?4天狂买436亿美债!
金十数据· 2025-05-20 12:32
美联储隐秘量化宽松操作 - 美联储在数日内累计购入436亿美元美国国债 其中5月8日单日买入88亿美元30年期长期国债 当周前几日累计购入348亿美元 [1] - 该操作虽未正式宣布为量化宽松(QE) 但实质是通过到期债券收益再投资实现资产负债表扩张 被市场解读为"踮着脚尖实施的货币政策" [1] - 金融分析师指出 无论官方如何定义 购买债券行为本身就具有流动性注入效应 技术性解释难以掩盖政策实质 [1] 黄金与比特币的市场反应 - 2024年初以来黄金价格持续飙升 反映市场对央行政策的不信任 黄金作为终极"金融怀疑论者"对货币宽松政策高度敏感 [1] - 比特币进入典型四年周期牛市通道 价格上涨源于对央行法币体系的不信任 叠加2023年减半事件的周期性影响 [2] - 美国正建立比特币战略储备 标志着机构层面对其战略价值的认可 比特币ETF资金流入进一步巩固其主流金融资产地位 [2] 资源型经济体投资机会 - 巴西作为大宗商品驱动型经济体显著受益 iShares MSCI巴西ETF(EWZ)和iShares拉丁美洲40 ETF(ILF)年内均上涨约24% [3] - 拉美资源丰富地区成为对冲美元疲软的战略选择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相关经济体创造投资机会 [3] - 巴西等资源型经济体在美联储宽松政策下具备"海滨地产"特性 成为金融风暴中的潜在避风港 [3] 资产配置趋势变化 - 黄金 比特币和拉美市场已显现超额收益 美联储隐秘QE可能加速这些资产的升值趋势 [3] - 传统法币信任度下降背景下 实物资产和替代性金融资产正获得更多配置需求 [3] - 市场对央行政策透明度存疑 推动资金流向具有抗通胀特性的另类资产类别 [1][2][3]
中金:上次“股债汇三杀”发生了什么?
中金点睛· 2025-05-12 07:45
特朗普"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反应 - 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美国股、债、汇市场在4月中下旬呈现罕见的"三杀"局面,标普500最高回撤10%,10年美债利率快速抬升50bp逼近4.5%,美元指数一度回落至98 [1] - 市场担忧"对等关税"可能破坏美国"例外论"的三大支柱(大财政、科技优势与资金再平衡),并动摇全球投资者对美元资产作为长期安全资产的信心 [1] - 近期市场有所企稳,美股甚至完全修复此前跌幅,但担忧情绪依然存在 [1] 历史上"股债汇三杀"的共性分析 - 回顾1970年以来10次典型的"股债汇三杀"阶段,共同点在于美国经济基本面处于滞胀或类滞胀担忧中,货币政策维持紧缩以应对通胀压力 [2] - 高利率对股债形成共同压制,而美元走弱则是因为高利率和滞胀环境影响了美国增长相对优势和吸引力,极端情形下甚至动摇了美元信用体系 [2] - 触发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滞胀、货币紧缩与美国相对吸引力减弱(甚至美元体系信用削弱)中的一个或多个 [2] 经济滞胀或类滞胀担忧引发的"三杀" - 1973年1~7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期)、1974年3~5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后)、1977年9月~1978年3月等阶段均处于增长下行且通胀高企的阶段 [2] - 高通胀驱动因素包括供给侧冲击和政策应对不及时导致的通胀预期抬升,最终都导致美联储紧缩政策 [2] - 标普500在这些阶段普遍回撤10%以上,美债长端利率平均抬升60bp以上 [2] 供给侧冲击导致的高通胀 - 1973年1~7月:全球多地遭遇干旱导致粮食危机,美国CPI食品分项同比由4.6%升至14%,布伦特原油价格半年内上涨30% [4] - 1974年3~5月:第一次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禁运使布伦特原油价格3个月内抬升200%以上,CPI能源分项同比由6.5%升至33% [4] - 1990年8月: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原油出口受限造成国际油价大幅攀升 [4] 美联储政策失误推高通胀预期 - 1974年3~5月:美联储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错失抗击通胀最佳窗口期,CPI同比在1974年4月突破10% [9] - 1977年9月~1978年3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通胀压力再度抬升,CPI同比增速由4.9%回升至6%以上 [9] - 1981年8月~9月底:沃尔克抗击高通胀初期力度不足,政策反复导致通胀预期居高不下 [9] 美联储转鹰引发的"三杀" - 1987年8月~10月("黑色星期一"发生前):美联储将贴现率从5.5%升至6%,10年美债利率抬升165bp,美股回调10%左右 [19] - 1999年7~10月(互联网泡沫形成后期):美联储加息25bp,市场对高利率担忧导致估值收缩 [21] - 2013年5~6月(Taper恐慌):伯南克表示将减少资产购买引发市场恐慌 [26] - 2022年12月(美联储鹰派降息):鲍威尔维持鹰派立场,将加息重点上调50bp [26] 此次"对等关税"引发的市场反应分析 - 短期抛售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已基本缓解,VIX和MOVE指数分别由52和140的高点回落至25和106 [38] - 中期类滞胀风险仍存,关税或推高美国通胀1.6~1.8ppt,拖累美国增长0.9ppt [40] - 长期看,关税或损害投资者对美元安全资产的信心,但美元信用体系动摇不会一蹴而就 [49] 后续市场配置方向 - 美债:在美联储难以很快降息情况下下行空间受限,合理水平4.2~4.5%,供给高峰过后或有技术做多机会 [57] - 美元:短期承压但幅度有限,支撑位在98左右,三四季度或逐步修复 [65] - 美股:估值已修复至25倍左右,后续空间取决于关税谈判和减税进展 [67]
瑞穗称日本央行暂停加息将令日元承压
快讯· 2025-05-01 18:22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与日元汇率 - 日本央行货币紧缩周期的"临时暂停"将加大日元卖盘压力 [1] - 市场关注焦点重新转向日本低利率环境导致日元贬值风险加剧 [1] - 美元走势仍是影响美元/日元汇率的关键因素 [1]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提及工资与物价正向互动持续但表态谨慎 [1] - 日本央行立场加剧美元/日元空头头寸的复杂性 [1]
“第二次广场协议”不得不防
日经中文网· 2025-03-20 11:14
美元升值与潜在货币协定 - 美国可能通过提高关税迫使贸易伙伴国接受货币协定以换取关税下调 [1] - 特朗普点名批评日元和人民币贬值 导致日元汇率短期升值 [1][2] - 市场警惕"第二次广场协议"情景 但实现障碍较高 [1] 哈德逊湾资本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指出美元因外汇储备需求被高估 美国制造业承担成本 [2] - 提出"海湖庄园协议"概念 暗示美国可能主导新货币框架 [1][2] - 与特朗普主张一致 要求中国日本阻止货币贬值 [2] 美元汇率现状与历史对比 - 美元实际汇率强度已达1985年广场协议前水平 [4] - 名义汇率显示美元较广场协议前贬值24% [4] - 当前外汇市场规模达每日2.1万亿美元 远超2004年的6300亿美元 [6] 新协议实施的挑战 - 需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参与 但协调难度显著增加 [6] - 现代外汇市场规模庞大 干预成本远超广场协议时期的100亿美元 [6] - 2024年日本单次日元买入干预规模已达370亿美元 [6] 对日本市场的潜在影响 - 日本可能被迫接受美元贬值要求 尤其面临关税压力 [7] - 日本央行或被迫加息至紧缩水平 忽视对中小企业冲击 [7] - 基准利率上调至0.5%仍被视为宽松 但美国可能施压加息 [7] 市场预期与风险 - 实现概率较低但影响深远 被视作尾部风险 [7] - 外汇市场参与者尚未完全消化特朗普政策动向 [7] - 若实施将颠覆现有货币政策框架 冲击全球经济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