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权益保护
搜索文档
推动电商平台建“先行赔付”机制 探索“公益防诈保险”减少被骗后损失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05
王莉莉(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岳屾山(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央视特约评论员) 秦东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银发经济是个信任经济,现在互联网上广泛出现不信任的情况,连年轻人都没办法辨别的情况特别 多。"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电子商务法治研究会副会长朱巍 说。 朱巍(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王颖(北京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工作部委员) 10月28日,重阳节前一天,南都银发经济工作室举办"银发族变'待割韭菜'?聚焦老年消费权益保护"第 三期沙龙活动。多位法学、心理学与老龄领域的专家分享了对老年消费群体权益保护的观察与思考。 王颖:守护老年消费权益需先理解老人心理 不占点便宜就觉得吃亏?叫声"干爸、干妈"就卸下防备?站在老年人角度,是什么心理让他们容易成为 骗子"围猎"的对象?北京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老年心理专业工作部委员王颖分析老年人被套路背后的心 理诉求以及如何解开他们的心结。 "家里老人省吃俭用,鞋子磨破都不换,却愿花几千元买保健品,眼都不眨。"王颖抛出的现象引发共 鸣。她指 ...
投资养老等诈骗频发,专家建议设老年人大额支付强制延时机制
南方都市报· 2025-10-29 18:05
秦东瑞认为,当前养老诈骗精准瞄准老年人的核心需求痛点,治理难度加大。2022年,中央政法委牵头中央网信 办等12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半年内立案4.1万起、破案3.9万起,打掉犯罪团伙4000余个,抓获 嫌疑人6.6万余人,追赃挽损308亿。 结合专项行动及后续观察,秦东瑞认为,当前养老诈骗主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高息回报类,即"钱生钱"陷 阱,如以"以房养老""养老银行""投资返利""文玩收藏"为噱头,承诺远超市场的收益,实质是集资诈骗,有的老 年人房屋被抵押后本金全部损失,这类骗局直接导致老年人毕生积蓄受损。 第二类是健康骗局类,即"包治百病"陷阱,一方面将保健品甚至是普通食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用"药食 同源"、"特种医学用途食品"等概念混淆视听;另一方面推出红外、量子等"高科技理疗仪器",用专业术语误导消 费,此类骗局的本质是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 瞄准独居老人的"黄昏恋"骗局,让大学侦查系教授被骗几十万的消息曾引发热议,也让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议题 被广泛关注。10月28日,重阳节前一天,南都银发经济工作室举办"银发族变'待割韭菜'?聚焦老年消费权益保 护"第三期沙龙活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