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
搜索文档
推动电商平台建“先行赔付”机制 探索“公益防诈保险”减少被骗后损失
搜狐财经· 2025-10-30 11:05
银发经济消费趋势与特点 - 中国老年人消费支出目前以生活保障型支出为主,但45岁以上人群用于保健和抗衰老的消费增速非常快[17] - 老年人生存型消费逐渐向发展型消费转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增加[17] - 老年人消费由线下逐渐向线上延伸拓展,线上消费权益保障问题受到关注[17] - 截至2024年10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达3.2亿,若按55岁平均退休年龄计算,广义老年人已突破4.5亿[23] - 截至2024年底,1.47亿人享有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均月养老金约3800元;1.8亿人参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均月养老金仅245元[23] - 从学历看,29.6%老年人未上过小学,41.5%为小学文化,初中和高中占25.8%,大专及以上仅3%[23] 针对老年人的主要诈骗模式 - 养生保健类诈骗通过夸大产品营养价值进行,产品疗程价格动辄几千元且在监管上具有难度[17] - 低价旅游模式以低价组织出游,实际在旅游过程中诱导购买保健养生产品[17] - 冒充客服等电话诈骗套取老年人信息和钱财[17] - 投资理财诈骗宣传理财产品鼓励老人投资,通过积累信任套取大额资金[17] - 情感诈骗通过长期网络聊天提供慰藉,再择机骗取钱财[17] - 针对高收入城市老年人的定点诈骗[17] - 私域直播骗局通过送鸡蛋等方式引流,引导老人注册和购买课程[14] - 情感类主播主打家庭内斗争议性剧情,或发布国家大事世界大局等真实性存疑的信息[14] - 线下骗局靠免费测血压送小礼物为诱饵,再邀请参加养生讲座利用群体效应削弱个人判断力[20] - 长期培育策略通过建群发红包打卡听课培养信任约20天,再推出高价产品诱导购买[20] - 业务迷惑型诈骗冒充保险业务员精准报出保单信息忽悠退保换新产品,或银行冒充理财人员将存钱转为购买理财产品[21] 老年人受骗的心理与社会因素 - 老年人对死亡的焦虑是核心心理特征,使保健品神药成为缓解焦虑的心理寄托[11] - 老年人知识信息偏差人格固执特质让其对骗局话术深信不疑,子女劝说收效甚微[11] - 损失厌恶心理使老人因别人领了自己没领产生强烈吃亏感,甘愿耗时领免费物品进而陷入营销陷阱[11] - 私域社群情感操控通过构建情感连接或伪装扶贫剧本引发共情,用亲切称呼填补孤单感,再借助从众心理促购[12] - 部分老人因不愉快就医经历科学养生知识欠缺,以及骗子营造的情感依赖而受骗[12] - 老年退休后普遍有失落感亟须亲密关系支撑,面临适应退休生活应对亲友离世等重大生命课题[12] - 老年人情感需求强烈,骗子化身贴心主播孝顺销售每天陪聊解闷填补情感空缺后再推销产品[20] - 有老人明知是骗局仍因觉得小伙子工作辛苦出于同情购买产品[20] - 老年人可能意识不到受骗,在养生保健或情感类诈骗中认为自己在为健康或情感买单[18] - 低学历低收入群体往往更容易成为诈骗目标[23] 监管盲区与法律挑战 - 现行法律法规对私域直播监管力度不足,无法针对该领域乱象作出规制[15] - 私域直播依托小程序电话会议等成为监管盲区,广告法执法对送鸡蛋引流情况存在盲区[15] - 《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涉老问题监管力度远远不够[15] - 私域直播多依托封闭平台面向特定人员开放,存在无直播回放无交易订单查询等特点易成坑老重灾区[15] - 线上骗局利用AI技术合成新闻联播式视频让老年人误以为上了电视的就是正规产品[19] - 私域直播结束后无回放无链接,老年人受骗后很难找到维权所需证据[19] - 老年人遇到骗局可能因怕子女批评或觉得钱追不回来而犹豫报案[19] 保护措施与行业建议 - 市场监管部门应就私域直播出台专门部门规章明确红线和平台责任,联合网信公安等部门共同执法加大管控[16] - 保护老年消费者应立法先行,明确各个主体法律责任为执法部门和权益保护提供法律依据[18] - 监管部门需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监控私域直播,加快案件侦破速度[19] - 今年七部委出台意见明确养老服务费最长预收周期不超12个月,单个老人押金不超月床位费12倍[21] - 北京上海等地将押金限制在月养老费4倍以内,预收费周期压缩至不超3个月以压缩骗子圈钱空间[21] - 探索依托科技金融力量帮助老年人防范诈骗,如探索公益防诈保险减少损失[22] - 推行老年人大额支付强制延时机制,为子女设置支付信息关联提醒为识别异常交易留足时间[22] - 倡议电商大平台建立先行赔付机制,一旦出现消费诈骗可由平台先向老年人赔付[25] - 打造老年人专属线上线下消费场景,电商平台推广孝亲敬老购物节,线下商场设适老化产品专区[25] - 启动全国适老化产品与服务公益评测行动,从实验室检测专家评判老年人试用企业履责等维度进行评测[26]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国警察协会开展老年人防诈反诈公益行动,招募四类群体作为宣传教育大使[24]
潮评丨从老有所“玩”看银发消费
搜狐财经· 2025-10-30 09:09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朱浙萍 老年人在宁波壹天俱乐部拍照打卡。记者 邹宸 摄 今年重阳节,有几则新闻让人眼前一亮。 一则是在宁波海曙区,老字号商场"宁波二百"七楼焕新登场"壹天俱乐部",在3500平方米的银发社交空间里,从怀旧主题区到兴趣沙龙一应俱全。开业一年 半来,吸引超13万人次的老年人流连忘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游服务、体育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活动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23.9%、20.7%。这背后,是银发群体从"养老"到"享 老"的观念转型,越来越多老人在"玩"中重拾兴趣、重建社交、重塑价值,拓展生命半径。 这让我们看到了银发消费的巨大潜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当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水平、消费能力与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迁,传统的"银发经济"也当迭代升 级。 关键在于精准对接需求。除了生存保障,老年人对健体益智有更高期待,对情感联结有更深渴求。无论是适老化玩具的设计创新,还是城市中兴起的银发社 交空间,正是切中了这些真实痛点,才赢得了人心。 更进一步,呼唤的是企业持续的产品创新。以老年玩具市场为例,长期以来,这一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不足,一些所谓"适老产品",不过是儿童玩具 换了个包装、 ...
老,无所“依”|青山资本2025年度研究报告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16 12:16
全球及中国老龄化趋势 - 全球人口年龄中位数持续上升 发达经济体从1975年30岁增至2025年43岁 新兴经济体从19岁增至30岁 预计2075年分别达47岁和40岁[5] - 全球预期寿命显著增长 过去50年从62岁升至75岁 发达经济体从72岁到82岁 新兴经济体从58岁到73岁[8] - 中国老龄化速度全球最快 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仅用21年 远快于法国126年/美国72年/英国46年/日本24年[10] - 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 2024年60岁以上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65岁以上占比15.6%进入深度老龄化 预计2050年65岁以上人口达3.7-4亿占比26%[10] 老年群体内部异质性 - 中国老年群体存在系统性样本偏差 不同调研因样本选择差异导致结论矛盾 聚光灯效应放大高网络渗透/高消费力样本而忽略真实多数[16] - 代际内部分流机制造成巨大差异 经历经济困难期/上山下乡/恢复高考/国企改革/住房商品化/互联网浪潮等多轮分流 导致健康/财富/教育/生活方式差距扩大[18][20][21] - 养老金收入结构分化严重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为企业职工15倍/城乡居民28倍 月均金额分别为6243元/3271元/223元[24][25] - 消费能力呈现三层分化 高资源高能力群体占比仅4% 低资源低能力群体占比达50% 中间层为品质稳健型和健康管理型各占16%[39] 老年消费市场特征 - 老年消费市场总体规模达78.4万亿元 人均财富26.4万元 储蓄率60%远超居民整体水平[25] - 消费行为呈现"80%低消费"特征 超80%老年人不服用保健品/无法负担养老机构/无外出旅游 在消费人群中超80%年消费低于3000元[63][64][66][68] - 智能设备渗透率极低 智能穿戴用品使用比例仅0.4% 数字素养不足导致互联网应用障碍[43][74][77] - 适老化产品需求明确 城镇老年人最需加装电梯(13.55%)/地面改造(12.4%)/如厕设备改造(11.7%) 农村需求侧重如厕改造(18.1%)/厨房改造(15.6%)[103][104] 互联网与数字化参与 - 老年人互联网普及率52% 约1.5亿老年人未触网 非网民中60岁以上占比52.1%[71][74] - 短视频成为入网关键引擎 31.3%老年新网民首次上网为看短视频 银发人群月活达3.29亿 月人均使用129小时[79][80] - 老年内容创作增长迅猛 小红书60岁以上月活超3000万 创作者两年增三倍 抖音60岁以上创作者累计视频超6亿条[83] - 疫情加速数字融入 2020年老年网民激增3600万 手机淘宝60+用户月活增速高出大盘29.7个百分点[78] 健康医疗与照护需求 - 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80% 多重用药率达70.8% 日均服药8.6种 缺乏统筹导致处方瀑布风险[120] - 陪诊服务需求爆发 超90%老年人需要陪诊 相关企业三年从28家增至1527家 小红书话题浏览超3亿[123][126] - 老年医学科快速扩张 设有该科的二级以上医院从2021年4685个增至2023年6877个 三年增长47%[120] - 情绪障碍问题突出 26.4%老年人存在抑郁症状 其中6.2%为中度以上 全球27.2%自杀发生在60岁以上群体[114] 社会参与与代际关系 - 老年人承担重要家庭角色 90%参与孙辈照料 30%儿童完全由祖辈照顾 老漂族达2000万其中43%为照顾晚辈[139] - 再就业意愿分化明显 28.1%老年人愿意工作 城镇实际就业率14.4%/农村24.5% 低龄老年人意愿达38.3%[148] - 代际融合出现新形式 养老院试点年轻人入住换志愿服务 老年人招租换取陪伴 41.9%年轻人跟随老年人买菜[140][144] - 健身需求被边缘化 老年健身参与率16.59%追平中年人 但全国专设老年健身房仅数百家 主流健身房缺乏适老课程[106][109] 隐私与安全性问题 - 数字隐私意识薄弱 59%老年人不关注数据隐私 仅26%会限制APP权限 19%使用不同密码[99] - 家庭隐私观念传统 45.6%自理老人反对安装监控 但需要照顾者接受度显著提升[87][91] - 性健康知识缺乏 46.8%男性和40.7%女性老年人性生活活跃 但艾滋病新增感染中超20%来自60岁以上群体[130][132] 适老化设施缺口 - 住房适改需求迫切 63.3%存量住房无电梯 七层以下住宅占比70.2% 加装电梯推进缓慢[98] - 城市公共设施不足 人行道绿灯按1.0-1.2米/秒设计 但老年人平均步速仅0.8米/秒 反应延迟1-2秒[110] - 健身设施严重短缺 全国15万家健身房中老年专设仅数百家 主要集中在长三角/京津冀等发达地区[106]
北京常住老年人口首破500万,“银发经济”加速转向品质生活
新京报· 2025-09-09 21:16
人口统计数据 - 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达514万人 首次突破500万大关 占常住人口比例23.5% [1][2] - 老年人口较2023年增加19.2万人 增长率达3.9% [2] - 8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68.7万人 占总人口3.1% 户籍高龄人口66.1万人 占比4.6% [2] - 老年抚养比为36.5% 较2023年提升1.9个百分点 每3个劳动力需负担1位老年人 [3] 区域分布特征 - 朝阳区 海淀区 丰台区为老年人口数量前三区域 [2] - 西城区(30.8%) 门头沟区(30.6%) 东城区(30.4%)为老龄化率前三区域 [2]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 - 全市备案养老机构608家 提供床位10.9万张 全部具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4] - 系统布局105家区域养老中心 300余家养老照料中心 1500余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 [4] - 建设2.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 为4.3万名家庭照护者提供专业赋能 [4] - 养老助餐点2666家 覆盖超90%城乡社区及453.4万老年人 [4] 银发经济消费特征 - 老年食品需求居首位 近90%受访者关注健康营养 月均食品消费1033元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 [6][7] - 老年教育需求占比85% 超越健康需求居第二位 [7] - 旅游需求位列第五 偏好自助游与深度体验式旅行 [8] - 51.9%受访老人年度非基础消费超5000元 22.6%超1万元 [9] 产业发展规模 - 老年消费规模从2010年558亿元增长至2023年2914亿元 年均增速14.76% [9] - 2023年老年消费总规模4782亿元(含政府消费) 占GDP比重10.93% [9] - 养老科技企业数量达4516家 占比24.75% 为六大细分赛道中最高 [10] - 2022-2024年每年新设养老科技企业超300家 覆盖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养老机器人等领域 [10] 政策与创新方向 - 推动"冬南夏北"旅居养老模式 促进银发经济多元业态发展 [4] - 强化失能失智老人专业照护能力 深化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5] - 通过明码标价策略推动科技养老产品市场化 [10]
中消协发布上半年投诉情况 私域引流营销乱象频出
北京商报· 2025-08-07 09:09
消费者投诉总体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995971件,同比增长27.23% [1] - 解决投诉50965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52亿元 [1] - 投诉热点涉及老年消费陷阱、私域引流营销、情绪消费、农产品网购、玉石类直播间、演唱会等行业 [1] 老年消费陷阱 - 互联网宣传诱导陷阱:商家通过"走路赚钱""免费领红包"等宣传吸引老年人点击,跳转免密支付自动扣款收取会员费 [2] - 线下会销欺诈陷阱:不法分子以促销、免费赠送或健康讲座为幌子,向老年人兜售三无产品、劣质商品或假冒产品,高价销售 [2] - 直播虚假宣传陷阱:不良主播将普通工艺品包装为古董收藏品,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宣传为包治百病的神药,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 [2] - 典型案例:消费者父母被诱导花费3980元购买宣称具有治疗功效的净水器,而该产品在京东售价仅三四百元 [3] 私域引流营销乱象 - 商家通过短视频或社交平台发布虚假宣传内容,以成功案例、专家背书等方式误导消费者添加微信,引流至私域交易 [4][5] - 交易过程规避平台监管,诱导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或银行转账付款,缺乏完整交易留痕 [5] - 商品质量无法保障,售假问题突出,存在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标签与实物不符等情况 [5] - 售后服务缺失,消费者提出退款要求时商家往往失联或拉黑消费者 [5] 情绪消费问题 - 商品粗制滥造,缺乏基本信息、安全警示标识与执行标准说明,有的甚至有害物质超标或涉嫌侵权仿冒 [7] - 诱导消费现象突出,商家利用消费者情绪需求,通过暧昧话术引导打赏,诱使长期高额消费 [7] - 退费困难,商家设置不合理限制,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 [7] 其他投诉热点 - 高温催热空调消费,物流和售后成为痛点 [4] - 农产品网购便利背后,消费纠纷问题不容忽视 [4] - 玉石类投诉量增长明显,直播间虚假宣传成重灾区 [4] - 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暗藏陷阱,消费者需警惕三大隐患 [4] - 上半年演唱会投诉量逐月攀升,退款问题成投诉焦点 [4]
行业动态 | 一周银发产业大事件速览
搜狐财经· 2025-05-16 23:06
养老服务 - 我国牵头制定《老龄化社会 老龄化包容性数字经济通用要求与指南》(ISO 25556:2025),这是ISO首个人口老龄化视角下的数字经济标准,涵盖在线购物、数字银行等高频场景 [7] - 我国首个养老服务业品牌价值评价国家标准发布,从有形要素、质量要素等5方面细化46个指标,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7] - 人社部拟新增"养老服务师"职业,海尔康养与泽普康道合作打造智慧康养新模式,聚焦智能康复机器人等产品联合开发 [8] - 复星保德信与京东方合作推出"保险+康养"入住权益模式,整合保险服务与养老资源 [8] - 京能集团Q1康养业务养老床位4724张,养老服务站点243个,较年初增加28个 [9] - 恒锋信息2024年养老服务营收3928万元,占比17.28%,开发"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养老"模式 [9] - 同方全球人寿与梓山湖江南里养老社区合作,整合CCRC模式与"医、药、检、护、养"五大场景 [9] - 人保寿险与诚景置地探索"保险+地产"模式,在养老地产、健康社区建设等领域合作 [10] - 《保险机构适老服务规范》发布,明确服务适老化定义、管理机制及改造标准 [12] 老年消费 - 东方妍美拟赴港上市,专注特医食品研发,拥有2款获批产品及7款在研候选产品 [12] - 中国医药拟3.02亿元收购金穗科技,整合开发个人健康消费产品、保健品类等大健康业务 [12] - 浦东50+老年群体提高性消费占比达20%,月均支出4200元,超8成老龄消费者偏好"依身体状况定制舒缓行程"旅游服务 [13] - 东阿阿胶与正官庄合作布局血糖滋补健康产品,以GLPro品牌为核心深化血糖管理合作 [13] 医疗健康 - 京东健康2025年Q1收入166.45亿元,医疗AI应用覆盖80%医生问诊单,AI营养师服务满意度达91% [14] - 诺唯赞与东方基因合作聚焦阿尔茨海默病诊断领域,开发关键原材料及分子微流控技术 [14] - 平安健康与诺和诺德构建肥胖症全周期服务闭环,覆盖认知提升到长期管理 [15] - 中银人寿与希玛医疗推出大湾区"保险+医疗"跨境服务方案,实现医疗地点自由及流程便捷化 [15] - 宁美浩维获数千万天使轮融资,用于基因编辑细胞疗法在抗衰、糖尿病等领域的研发 [15] - 京东健康启动"领航者计划",招募300名护士及康复师,拓展居家护理与安宁疗护服务 [16] 智能科技 - 优龙机器人获千万元融资,推动"柔性外骨骼+云康复平台"在长护险、社区养老中心应用 [17] - 华为与优必选合作开发家庭服务人形机器人,打造"人形机器人+智慧工厂"示范方案 [17] - 洛必德与智业健康探索"机器人+云"智慧养老模式,实现老人体征实时监测 [17] - 傲意科技获近亿元B++轮融资,专注脑机接口与机器人技术,产品包括智能仿生手OHand™系列等 [18] - 国内首个具身智能康复示范基地落地上海,傅利叶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推进康复医疗应用 [18] 文娱旅游 - 安徽黄山投资10亿元打造国际康养小镇,融合健康管理、中医养生等特色产业 [19] - 欧莱雅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推出银发族形象管理课程,采用"代际共赏"模式 [19] 养老金融 - 新华保险联合中建投信托、中信养老推出"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保障计划",整合保险、信托与养老服务资源 [20] - 广州发布12条措施支持养老金融发展,包括丰富第三支柱产品供给、探索港澳合作等 [20] - 江苏省印发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18项重点任务,加强老龄产业金融支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