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诈骗
搜索文档
公安机关全力筑牢老年人权益“安全网”
辽宁日报· 2025-10-30 09:02
养老诈骗犯罪严重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今年4月起,全省公安机关全面启动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专 项工作,通过集中整治、综合施策,全力为广大老年人筑牢权益"安全网"。10月29日,省公安厅召开新 闻发布会通报打击治理成效,截至目前,已侦破养老诈骗案件65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57个,抓获犯罪 嫌疑人1100余名,追缴涉案财物超9000万元,最大限度挽回老年人财产损失。 针对案件暴露的行业监管漏洞,全省公安机关向相关主管部门精准制发多份公安提示函,提出针对 性整改建议。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防范,特别以"全民反诈在行动"为主题开展集中宣传月活动, 通过案例讲解、有奖问答等形式组织宣传活动30余场次,全方位提升老年人防骗识骗能力。 全省公安机关将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案件攻坚力度,坚决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深化 追赃挽损,运用多元手段追缴涉案财产,力争挽回更多损失;强化宣传教育,持续提升老年人防范意 识。公安机关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要提高辨别能力,不轻信陌生人说辞,不向陌生账户随 意转账汇款。如遇可疑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针对养老诈骗现案,全省公安机关整合多警种资源力量快速响应,大幅缩短办案周期,3 ...
投资养老等诈骗频发,专家建议设老年人大额支付强制延时机制
南方都市报· 2025-10-29 18:05
秦东瑞认为,当前养老诈骗精准瞄准老年人的核心需求痛点,治理难度加大。2022年,中央政法委牵头中央网信 办等12部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半年内立案4.1万起、破案3.9万起,打掉犯罪团伙4000余个,抓获 嫌疑人6.6万余人,追赃挽损308亿。 结合专项行动及后续观察,秦东瑞认为,当前养老诈骗主要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高息回报类,即"钱生钱"陷 阱,如以"以房养老""养老银行""投资返利""文玩收藏"为噱头,承诺远超市场的收益,实质是集资诈骗,有的老 年人房屋被抵押后本金全部损失,这类骗局直接导致老年人毕生积蓄受损。 第二类是健康骗局类,即"包治百病"陷阱,一方面将保健品甚至是普通食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神药",用"药食 同源"、"特种医学用途食品"等概念混淆视听;另一方面推出红外、量子等"高科技理疗仪器",用专业术语误导消 费,此类骗局的本质是利用老年人的健康焦虑。 瞄准独居老人的"黄昏恋"骗局,让大学侦查系教授被骗几十万的消息曾引发热议,也让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议题 被广泛关注。10月28日,重阳节前一天,南都银发经济工作室举办"银发族变'待割韭菜'?聚焦老年消费权益保 护"第三期沙龙活动,中国 ...
农行济南泺源华联支行:成功拦截诈骗,守护老人“钱袋子”
齐鲁晚报· 2025-09-25 19:20
事件概述 - 农业银行济南泺源华联支行成功拦截一起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 避免客户经济损失5.8万元 [1][3] 诈骗手法特征 - 诈骗者通过承诺高利率回报、预留养老床位等名义非法筹集资金 [3] - 以"以房养老"为旗号诱使老年人抵押房屋购买虚假理财产品 [3] - 利用"限量发行""高额回报"话术吸引投资纪念币 实际售卖工艺品或翻版品 [3] - 虚构国企背景和保本保息承诺诱导充值投资 后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 [3] 银行应对措施 - 大堂经理发现大额转账时主动询问资金用途 察觉客户对收款方信息含糊其辞 [3] - 注意到陪同人员异常催促行为及炫耀投资20万获利50多万的不合理收益宣称 [3] - 及时将客户引导至独立区域进行风险提示和劝阻 [3] 行业风险现状 - 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诈骗手段持续演变且形式多样 [3] -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高收益投资的认知局限实施欺诈 [3]
多部门发布风险提示 警惕养老服务消费陷阱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11
养老服务行业现状 - 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银发经济迎来快速发展 [1] 行业监管与合规要求 - 民政部开通全国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供查询具备资格资质的养老服务机构 [1] - 需与养老服务经营者签订正规合同并明确约定退费情形和方式 [1] -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缴费 避免支付给个人账户等非正常经营账户 [1] 市场经营风险类型 - 存在未经登记开展活动的养老服务机构 无资格资质且存在安全隐患 [1] - 经营者夸大宣传服务内容 福利补贴 经营实力和服务设施条件 [2] - 不法分子以养老理财 会员制养老 投资养老项目为名实施诈骗 [2] - 经营者通过免费活动诱导下载APP或加入营销群进行虚假宣传 [2] 消费者权益保护 - 需实地考察经营者服务场所 机构资质和设施设备后再做决定 [2] - 切勿轻信高息回报等虚假承诺 避免落入非法集资陷阱 [2] -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防止以免费服务为名收集个人隐私信息 [3]
史上最大“养老骗局”终于倒下,为何老年人成为诈骗“重灾区”?
36氪· 2025-08-18 07:35
诈骗规模与判决 - 中国史上金额最大被骗人数最多的养老诈骗案 涉案金额244亿元 受害老年人60万 时间跨度8年 [1] - 主犯周志峰被判无期徒刑 两名助手分别被判16年和14年 [1] 诈骗模式与手段 - 以免费发放鸡蛋大米等日用品为初始诱饵吸引老年人 [4] - 业务员通过日常关怀 生日庆祝 陪同就医等情感陪伴手段建立信任 [6] - 组织旅游活动将老年人带离熟悉环境 远离子女监督 [7] - 推出年回报率20%的康养合伙人项目 和旅居会员卡(价格19800元 承诺年分红20000元)等高收益投资产品 [8] - 采用庞氏骗局模式 依赖拉人头维持资金链 [8] 受害者心理与反应 - 多数受害老年人拒绝相信被骗 甚至在被骗后仍为诈骗者辩护 [3][9][19] - 高知退休人员也难以抗拒情感空缺被填补的温暖 [19] - 孤独感是老年人易受骗的核心因素 中国有近3亿老年人 其中独居者接近2000万 [31] 诈骗组织特征 - 构建豪华实体门店网络 包括山海慧药房 夕阳红旅行社 山海商贸等子品牌 [12][15] - 与全国各地官方签订旅游合作协议 获得表面 legitimacy [15] - 疫情期间免费发放5.8万片退烧药 进一步建立信任 [15] - 诈骗组织专业化程度高 伪装成正规公司银行和合法机构 [16] 行业风险与同类案例 - 同类诈骗模式持续出现 如山与海康养企业爆出40亿元骗局 受害老年人3万 [10] - 老年人面临信息不对称困境 缺乏金融知识 难以识别合同真伪和投资风险 [17] - 常见养老诈骗类型包括:代办社保骗局 以房养老骗局 养生保健骗局 黄昏恋骗局 低价旅游骗局 文玩收藏骗局 [24][25][26][27][28][29] 防御机制建议 - 家庭防线:每周一次深度沟通 约定大额花销告知原则 [23] - 技术防线: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开启诈骗预警 设置账户限额 [23] - 渠道防线:建立所有保本高收益都是骗局的认知 [23]
为还巨额赌债,公职人员竟让情人扮演“局长”行骗,案情披露
新京报· 2025-08-05 18:38
据检察日报8月5日消息,"以帮忙代办社保等为名行诈骗之实的违法犯罪行为,不仅给老年群体带来巨大财产损失,还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我们必须对 此进行严厉打击,高质效办好涉养老、社保诈骗案,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7月22日,四川省渠县检察院召开专题讨论会,以此前办理的刘某诈骗案为例 展开交流讨论,总结办案经验,并就办理该类诈骗案件在证据把握、中间人责任、诈骗金额认定等方面达成共识。 公职人员刘某因沉迷网络赌博,负债高达上百万元。为偿还赌债,她以代办社保方式实施诈骗,为达目的,还找人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利用真实行政场所 实施"沉浸式"诈骗,受骗人员19名,涉案金额199.2万元。 经渠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于2024年7月23日作出判决,以诈骗罪判处刘某有期徒刑十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20万元。今年5月12日,同案犯李某被以诈 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万元。 为行骗,让情人在局长办公室里演"局长" "内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45岁就可以退休领'养老金',每个月领2000元,就10个名额。"2023年12月中旬,熊某得知亲戚委托刘某办理社保,并一次性补 领了四个月"养老金",怦然心动。他明知弟弟、弟妹不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