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质量提升

搜索文档
提升耕地质量守护沃土良田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协作,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 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生产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促进创新 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结合,推动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不同主体 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研究真问题、拿出真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耕地保护相关科技平台较 少,需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聚焦"十五五"时期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区域,着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 室,在耕地保育、智慧耕地研究等方面加快研发创新。 最后,探索建立耕地可持续利用长效机制。耕地作为土地利用的一种重要类型,其耕作层自然要素构成 决定了生产能力,以及对具备特定耕作层条件的耕地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这是由其自然属性决定的。耕 地利用过程中的种植方式、产出水平等构成其经济属性,即耕地利用过程中所反映的经济规律。耕地保 护涉及地方政府、农民、农业生产者(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如何平衡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 关系,如何解决耕地保护、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利益问题,都是不能回避的难点。坚持体制机制 创新,调动各方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形成耕地保护的强大合力 ...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耕地保护现状 -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19.29亿亩 [1] - 耕地布局变化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净增加210.5万亩 [1] - 坡度25度以上坡耕地净减少132.19万亩,2度以下耕地净增加714.7万亩 [1] - 人均耕地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改变 [2] -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 [2] - 农田水利欠账多,存在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等问题 [2] 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 首部"多规合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各地耕地保护任务 [3] -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管理 [3] - 建立国家管总量、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占补平衡机制 [3] - 自然资源部起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优化布局建立优进劣出机制 [3] - 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3] 农业发展与激励机制 - 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收益相对偏低导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4] -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4] - 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4] -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护合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