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耕地质量提升
icon
搜索文档
朱道林:提升耕地质量守护沃土良田
经济日报· 2025-08-01 08:04
其次,加强科技创新,缓解人地矛盾,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统筹协作,建立产、学、研、用相 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农业生产机构等不同主体的技术、人才、资金优势,促进 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有机结合,推动耕地保护与产能提升。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鼓励不同 主体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推动研究真问题、拿出真成果。在科技创新领域,耕地保护相关科技平台 较少,需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聚焦"十五五"时期国家重大需求和重点区域,着力建设国家重点实验 室,在耕地保育、智慧耕地研究等方面加快研发创新。 后备资源不足成为制约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难以提升的突出瓶颈。在实践中,补充耕地多依赖 土地开发,加上后备资源开发需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较上轮调查减少近3000万 亩,一些地方无地可补,即使可以补充也需消耗极大财力、人力、物力;耕地占补不能保证质量平衡, 存在占优补劣现象;为追求数量平衡,有的地区不惜围湖造田、侵占河床等,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耕地污染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一是重金属污染严重,约2000万公顷农田被重金属 污染。《国家土地地球化学质量报告(2022)》显示,我国土 ...
提升耕地质量守护沃土良田
经济日报· 2025-08-01 05:49
耕地资源现状 - 我国耕地资源总量有限,人均耕地少、高质量耕地少、可挖潜耕地资源不足特征明显 [1] - 耕地规模总体稳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10亿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1] - 耕地质量平均等级为4.76等,低等耕地(7等至10等)占比22%、数量超4亿亩 [1] 耕地退化问题 - 资源环境脆弱区耕地条件退化,集约化农区高强度利用导致耕地质量快速下降 [1] - 约2000万公顷农田被重金属污染,近10%土地存在低等级问题 [2] - 农药农膜过度使用导致重金属、抗生素等新型污染物含量增加 [2] - 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酸化,风蚀沙化导致生态恶化 [2] 耕地保护措施 - 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综合措施保护耕地资源 [3] - 建立监测与责任制度,鼓励科学轮作与有机培肥 [3] - 整合科研院所、高校等资源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耕地保护技术研发 [4] - 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聚焦耕地保育和智慧耕地研究 [4] 长效机制建设 - 需平衡耕地自然属性与经济属性,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4] - 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农民等主体参与保护 [4]
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14
耕地保护现状 - 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耕地面积19.29亿亩 [1] - 耕地布局变化从"南减北增"转为"南北双增",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净增加210.5万亩 [1] - 坡度25度以上坡耕地净减少132.19万亩,2度以下耕地净增加714.7万亩 [1] - 人均耕地少、质量总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未改变 [2] -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 [2] - 农田水利欠账多,存在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等问题 [2] 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 首部"多规合一"《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各地耕地保护任务 [3] - 推进耕地占补平衡改革,将各类占用耕地行为统一纳入管理 [3] - 建立国家管总量、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占补平衡机制 [3] - 自然资源部起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理办法,优化布局建立优进劣出机制 [3] - 加快耕地质量保护立法,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 [3] 农业发展与激励机制 - 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收益相对偏低导致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4] -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 [4] - 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 [4] -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形成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保护合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