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
搜索文档
“三段贯通式”生涯教育构建就业育人新生态
新华日报· 2025-10-17 05:02
□ 阮文杰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导力量、战略支撑与重要基石。党的 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就 业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高校需坚持系统观念,着力营造全方位就业育人"生 态圈",构建就业育人"全链条"机制,推动就业育人新生态新格局协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 长治久安。当前,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与显著增加的就业压力,高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并完善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路径和架构。就 业育人核心在于将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并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其目标是全 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为未来职业发 展筑牢根基。高校就业育人体系的构建需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为核心,围绕理想信念、责任意 识和就业观念对学生进行就业理念教育,将就业育人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全过程,逐步形成覆盖面广泛、 作用显著的"三段贯 ...
承诺打了对折 高考后的亲子冲突如何解
中国青年报· 2025-07-12 09:32
高考后亲子关系冲突现象 - 多地医院心理科和心理咨询机构反映高考后因亲子关系紧张寻求帮助的家长和考生明显增多[1] - 冲突表面源于染发、旅行等承诺落空或志愿填报分歧,深层原因是长期权利失衡和心理需求被忽视[1] - 社交媒体呈现高考生考前考后形象反差,部分考生因愿望未实现表达失落[1][2][3] 典型家庭矛盾案例 - 湖北考生林镜竹遭遇父母对换手机、染发承诺"打折",志愿填报时被强制要求报考警官学院[4] - 陕西考生何谐被父母说服放弃"211"大学选择公费师范生,因就业保障与个人意愿产生撕裂感[5] - 家长常以"铁饭碗""就业形势"为由干预选择,考生感到选择权被剥夺[4][5] 心理专家分析冲突根源 - 考生行为具有补偿心理特征,如女生连打7个耳洞、男生通宵游戏,反映长期压抑后的释放需求[6] - 冲突核心在于孩子长期缺乏主控权,父母持有"不盯着就会自毁"的不合理假设[6] - 家长需面对"放权"议题,孩子需思考"活出怎样的人生"[6][7] 解决方案与沟通策略 - 建议采用交替表达、谈话暂停规则,分歧过大时可引入第三方裁判[7][8] - 共情是关键:家长需理解孩子需要无压力休息期,孩子需体谅父母对未来的担忧[8] - 职业生涯规划应从小开展,通过兴趣测试、职业体验馆等方式建立自主意识[10] 长期教育建议 - 中小学推行职业生涯规划课,使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等工具帮助探索兴趣[10] - 家长应允许孩子通过小错误学习成长,避免对非重大错误过度干预[11] - 家庭应成为"充电站"而非"控制塔",培养孩子核心竞争力而非追求绝对稳定[10][11]
新闻1+1丨高考志愿填报:新专业有哪些?转专业容易吗?
央视网· 2025-06-25 05:53
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 - 新专业主要分为三类:国家重大项目需求专业、AI新技术相关专业、社会服务业需求专业[3][4][5] - 2023年新增29个专业仅占800多个专业的小比例 绝大多数考生无需盲目追新[5] - 选择专业需结合个人优势潜能与长期社会发展需求 而非短期热门程度[8] 高校转专业趋势分析 - 转专业门槛降低源于两大因素:高校资源供给充足 学生入学后更清晰认知兴趣方向[9] - "先选校再转专业"策略可行性低 受新高考学科组排名和"专业+高校"填报模式限制[12] - 跨专业转换需控制跨度 兴趣驱动下短期学习效率可能高于长期被动学习[13] 专业选择核心原则 - 同一专业名称在不同高校存在理念、师资差异 需结合院校特色选择[6] - 职业发展应优先匹配个人优势领域 而非单纯追逐就业热门方向[16] - 专业选择需考虑30-40年职业周期 避免过度关注短期就业波动[8]
值10万块钱的道理
猫笔刀· 2025-04-26 22:17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现状 - 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在使用,苏州段每天有数百条小货船穿梭,但受限于桥梁高度无法通行大型船舶 [3] - 苏州作为江南水乡,水面覆盖率接近城市面积的1/3,历史上是水系交通枢纽,京杭运河曾承担类似现代高铁的运输功能 [3] - 清末因铁路兴起运河衰落,但2022年国家通过工程补水实现全线通水,部分河段仍具货运价值 [3] 职场发展五要素理论 - 职场付出可分为五要素:体力、时间、技巧、经验、资源,前两者为纯消耗品,后三者可积累并提升个人价值 [3] - 网约车、外卖、快递等职业以体力和时间为主,缺乏成长性,适合短期过渡而非长期规划 [3] - 理想工作应侧重技巧、经验、资源的积累,形成差异化竞争力,避免与年轻人直接竞争 [3] - 中国800万公务员中80%终身停留科员级别,零成长是普遍现象,需理性看待职场晋升瓶颈 [3] 职业规划与正反馈机制 - 职业规划应从高考选专业开始,避免后期被动转型,早期决策价值可达10万量级 [3] - 正反馈(如计件制收入)能显著提升工作动力,而回报与努力脱钩的岗位易导致能力退化 [3] 娱乐行业观察 - 周蕙演唱会因审批限制导致歌单缩水,演出时长仅2小时(香港陶喆演唱会达3.5小时),反映监管对文娱活动的时间管控 [4] - 48岁周蕙现场表现超预期,声线保持20岁状态,唱功较20年前进步,Livehouse音效强化演出效果 [4] - 粉丝经济案例:杭州读者专程驱车追星,通过加密资产投资(40万至130万)展现高净值用户特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