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

搜索文档
山东今年高考本科录取呈现新趋势
大众日报· 2025-07-29 09:08
高考志愿填报趋势 - 2025年山东高考录取进程中临床医学专业呈现降温态势而人工智能及相关交叉学科专业热度持续攀升[1][2] - 考生选择逻辑受实用性、确定性追求及长期培养成本考量影响[2] 临床医学专业变化 - 37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2025年在山东投档位次均下滑:清华大学临床医学类最低位次下降26位至109位北京大学医学部下降34位至255位浙江大学医学院下降283位至1197位[3] - 山东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位次显著下降:齐鲁医学堂创新实验班从1702位降至2146位5+3一体化从3691位降至4794位新增口腔医学实验班录取最低位次为2550位对应分数655分[3] - 临床医学仍为高分选项:华中科技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位次仅次于光电信息实验班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实验班招30人一次性投满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相关专业保持火爆[4] 热门专业分布 - 投档位次靠前专业集中在工科试验班、人工智能、临床医学、计算机类、电器类、电子类[4] - 投档位次靠后专业仍为土木工程、建筑类、生化环材类[4] 确定性导向选择 - 公费生和文物全科生受青睐:山东大学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专业投档位次进入前十济南方向最低位次4001对应648分青岛方向最低位次4636对应645分[5] - 文物全科生政策与公费生相似提供入学即就业吸引力定向培养协议要求毕业后服务基层不少于5年[6][7] - 提前批公费师范生录取创新高: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最高分635分华东师范大学多个专业突破650分华中师范大学平均增分8分[7]
AI报志愿,能否算出“最优解”?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3 09:01
AI在高考志愿填报领域的发展 - 高考志愿填报被视为人生重大决策之一,越来越多人关注AI在该领域的发展与影响 [1] - 手机应用平台上有数十款相关APP,包括QQ浏览器的"AI高考通"、百度AI志愿助手和阿里巴巴夸克的高考志愿大模型 [2]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提供个性化建议,从专业选择、择校策略、城市与院校权衡、志愿填报技巧4个维度进行分析 [2] 行业现状与市场需求 - 乡村考生面临信息获取不足、缺乏个性化辅导、无力承担高昂咨询费用等困境 [2] - 夸克联合新华社发起"暖芒计划",为偏远地区考生和家长提供免费志愿填报指导和AI工具教程 [3] - 夸克高考产品累计服务用户超1.6亿人次,其中超过5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3] 技术实现与数据支撑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搭载庞大且实时更新的高考知识库,涵盖2900多所高校、近1600个本科专业的分数线和教学信息 [4] - 通过OCR信息提取、多源数据交叉比对、人工抽检等机制确保数据权威性与可验证性 [4] - 百度高考信息服务涵盖热搜趋势和榜单数据,支持调用文心一言、通义千问、Deepseek等多个大模型 [5] - 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以通义千问为技术底座,基于数万条推理数据训练,并由专家评估形成反馈闭环 [5] - 夸克今年将算力投入扩大100倍,并坚持免费提供服务 [6] 市场竞争与用户反馈 - 市面上AI辅助填报工具包括企业小程序、国产AI开放平台和官方AI辅助系统 [6] - 全国31个省份开通省级志愿填报参考系统,考生可通过教育部"阳光志愿"主平台一键直达 [6] - 用户反馈提到AI预估录取位次不准确、推荐志愿滑档、信息滞后等问题 [6] - 专家建议多用几个平台提问相互印证,官方辅助系统在数据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上更具优势 [6] AI工具的局限性 - AI工具提供基于数据的参考信息与策略框架,但难以接管个体深层需求的价值判断 [7] - 志愿填报需在技术辅助与自主判断间找到平衡,是个体基于自我认知的主动选择 [7]
军警院校成新“顶流”,部分录取线逼近顶尖985
36氪· 2025-07-22 18:13
国防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提前批投档线最高671分,与清北录取线仅一步之遥; 地方警校同样表现亮眼,江西警察学院提前批部分投档线突破600分大关…… 随着各省本科提前批投档陆续结束,红星教育传媒·橡树实验室梳理发现,今年军警类院校录取分数线普遍上涨,反映出考生报考热度持续攀 升。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军警热"正成为高考志愿填报的新趋势。 "刑警学院,上岸""考上公大了""上岸警察学院"…… 随着高考录取结果陆续公布,不少考生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喜悦。 而军警类院校之所以能成为考生们高考志愿的热门选择,和当下就业考量有关系。 今年有1222万高校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压力成为每个人绕不开的现实问题。 有招聘数据显示,应届生offer获取率呈现学历倒挂现象,大专生达56.6%,而本科生和硕博生分别为45.4%和44.4%,且差距在扩大。 面对这一就业困境,学生们不得不考虑一份"铁饭碗"的工作。 671分 有军警院校投档线逼近清北 今年,报考军警院校的人还在增加。 四川省本科提前批次A段招生的军队院校共20所,一志愿投出档案1077人。 其中,新组建的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学生源较好 ...
专科问“招”,就到山东高职(专科)高招会
齐鲁晚报· 2025-07-19 05:49
山东省高考志愿填报安排 - 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填报时间为7月24日至7月26日 [4] - 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开放时间为7月23日至7月26日 其中7月23日可提前生成志愿预填表 [4] - 普通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采用"专业(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模式 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 [4] 招生计划与政策 - 普通类二段线上未被录取考生可参与第2次志愿填报 包括未被录取的一段线上考生 [4] - "3+2"对口贯通培养高职阶段招生要求考生总成绩达到普通类一段线下50分 2025年资格线为391分 [8] - 2025年山东"3+2"贯通培养试点高职院校共70所 涉及336个专业点 招生规模12775人 较2024年增加3所院校 50个专业点 1450人 [8] 高职(专科)招生咨询会 - 7月19日至22日将在全省16市举办24场高职(专科)高考招生咨询会 [5] - 咨询会覆盖全省16市 包括济南主场和15个分会场 [5][6] - 参会高校超过300所 包括普通本科高校的专科计划院校和热门高职院校 [7][9][10] - 参会院校包括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齐鲁理工学院等本科院校 以及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 [7][9][10] 特殊招生项目 - 高职院校专项计划志愿和专科公费医学生计划包含在96个志愿内 [4] - 2025年公费专科医学生由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3所高校承担培养任务 [9]
「史上最难填报季」终于过去,填完不后悔的专业真的存在吗?
36氪· 2025-07-18 23:48
高考志愿填报行业分析 -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规模近10年扩大7倍 从2016年1.3亿元增长至2026年9.5亿元 [38] - 头部机构服务价格达17999元/11999元 2025年所有省份服务名额提前售罄 [38] - 行业企业数量达1800余家 超6成成立不足5年 30余家曾因虚假宣传被处罚 [38] 教育咨询行业格局 - 官方渠道占据绝对信任优势 教育部门/招生办信息信任度达59.95% [30] - 教育咨询机构建议信任度53.13% 与家长亲友经验(44.21%)构成权威信息三角 [30] - 高校官网信任度仅31.83% 反映考生更关注宏观规则而非院校细节 [30] 高校专业调整趋势 - 本科专业撤销数量5年增长5倍 从2020年518个增至2024年1428个 [51][52] - 2024年新增专业1839个 停招220个专业点 反映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加速 [52] - 工科专业持续吃香 2024年热门专业TOP5中4个为工科 计算机科学长期稳居TOP1 [53][54] 高校招生与就业关联 - 世界500强企业集中度影响选择 北京49家/上海深圳紧随其后 [49] - 核心城市招聘月薪差异显著 上海13544元居首 北上广深杭包揽前五 [49] - 双一流高校持续扩招 2025年在去年1.6万人基础上再扩2万人 [61] 考生决策偏好 - 超四成考生将学校社会认可度作为硬通货 名校光环被视为发展关键 [43][44] - 专业选择决定性因素中 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断层领先 家庭决策仅占14.41% [47] - 六成以上考生倾向经济发达城市 反映就业起点与薪资水平的现实考量 [47]
「史上最难填报季」终于过去,填完不后悔的专业真的存在吗?
后浪研究所· 2025-07-16 17:01
高考志愿填报现状与痛点 - 2024年山东考生花费5499元请规划师却遭遇96个本科志愿全滑档事件引发热议[1] - 志愿填报数量激增:四川院校+专业组模式最多达270种组合 辽宁专业+院校模式可填112个志愿[14] - 考生准备情况:86%会提前做规划 仅13.97%完全不做准备[15] - 信息关注度断层:70.74%关注全省排名 63.76%研究批次规则 但仅30.13%查阅招生章程[17] 志愿填报历史演变 - 1950-1990年代实行考前盲填 仅3-5个志愿且依赖估分[4] - 1990年代改为考后估分填报 仍存在高分低录风险[5] - 2002年湖南首创平行志愿 2008年全国推广 实现知分精准匹配[8][10][11] 考生决策行为分析 - 学校认可度成硬通货:超40%优先考虑985/211 74%将综合排名列为首要因素[30][31] - 专业选择动机: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双主导 家庭意见仅占14.41%[33] - 城市选择偏好:59.8%倾向经济发达地区 北京上海深圳聚集49家世界500强[34] 高校专业调整趋势 - 专业撤销量五年增5倍:2020年518个 2024年1428个 涉及广播电视学等传统热门[36][37] - 工科持续领跑:计算机科学5年4次登顶 2024年前五中占4席(含人工智能、电气工程)[39] - 文科边缘化:仅法学稳居前三 英语/汉语言文学跌出前十[40] 志愿填报服务市场 - 市场规模十年扩7倍:从2016年1.3亿增至2026年9.5亿[27] - 头部机构收费达17999元 2025年名额提前售罄 行业现存1800余家企业[27] 高校招生新动态 - 2024年高考人数1335万 7年来首降 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45] - 地域热度变迁:东部高校崛起 浙江大学/苏州大学/深圳大学成新晋热门[42][43]
信“心”心理问答|高考志愿填报当天,我把自己逼哭了:全世界都在替你做选择
经济观察报· 2025-07-13 08:07
高考志愿填报困境 - 考生面临外界意见轰炸 父母聘请专业志愿填报老师分析计算机师范等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资数据 但考生对专业选择与自身适配性产生强烈焦虑 [1] - 亲戚群体提出多元化建议 包括学医师范AI数据分析等方向 形成"现实"与"兴趣"的二元对立 加剧决策混乱 [2][3] - 长期依赖外部决策模式显现 从小学钢琴到高中选科均由他人主导 导致自主选择能力缺失 产生身份认同危机 [4] 职业兴趣探索方法论 - 提出三层兴趣模型:感官兴趣(享受过程)认知兴趣(探究原理)志趣(长期发展) 大学阶段适合探索志趣转化 [7] - 建议通过三个自测问题挖掘原始兴趣:童年自发专注事项忘我状态体验及无经济压力下的理想方向 [5] - 专业选择不等于职业锁定 大类招生转专业机制跨学科选修等提供路径修正机会 [8] 决策心理机制 - 诊断决策瘫痪现象 信息过载导致内心信号屏蔽 需主动切断外界干扰进行自我对话 [5] - 破除线性人生假设 用森林路径比喻职业发展 强调持续校准比初始选择更重要 [8] - 主体性建立关键期 需通过拒绝他人方案承担决策后果等行为实现心理断乳 [8][9] 家庭沟通策略 - 建议结构化沟通三步法:共情父母动机("知道你们为我好")明确需求边界("先自己整理清单")强化责任归属("为选择负责") [9] - 指出过度介入的危害 真正成长始于突破舒适区的自主决策 [8] 教育体系观察 - 志愿填报产业专业化特征明显 存在提供分数线分析就业率统计及岗位薪资数据的付费咨询服务 [1] - 高校专业设置呈现跨学科趋势 如中文系涵盖文学创作新闻专业结合社会记录 反映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 [7]
上海海关学院录取位次超上海交大,不必大惊小怪
南方都市报· 2025-07-12 13:46
高考志愿选择趋势 - 2025年上海海关学院05专业组在江苏省物理类投档最低分为657分 对应全省排名2618名 超过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录取位次2662名 [1] - 上海海关学院公务员录取比例远超社会平均水平 该校招生处强调考公上岸概率是吸引高分考生的关键因素 [1] - 部分高分考生放弃名校选择普通本科定向委托培养项目 因毕业后直接获得事业编制 反映就业导向选择趋势 [1] 高等教育定位分化 - 高校分为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两类 通识教育侧重学术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侧重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 [2] - 存在学生选择错位现象 部分本科院校偏离职业教育定位 以升学为导向办学 加剧结构性就业难问题 [3] - 地方本科院校本应培养应用型人才 但实际办学中过度追求升学率 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3] 志愿决策影响因素 - 当前存在"家长志愿"现象 父母主导填报导致学生入学后出现专业适应性问题和违约风险 [2] - 职业规划清晰度决定选择合理性 需结合自身兴趣/能力/价值观 区分学术型或技能型发展路径 [2][3] - 考公考编热度引发内卷担忧 需理性评估职业适配性 避免过度集中导致就业选择单一化 [3] 就业市场结构性变化 - 职业本科和高职院校就业导向专业受青睐 反映劳动力市场对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提升 [1] -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主要源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 需通过明确院校定位优化教育供给 [3] - 定向委培项目热度显示体制内岗位吸引力 但需警惕职业发展路径的可持续性问题 [1][3]
高考选报什么专业 调查显示工学经济学理学最受青睐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08:33
高考专业选择趋势 - 工学(26.9%)、经济学(14.8%)、理学(14.7%)是2025年高考填报最热门的三大专业大类 [1][3] - 法学(14.6%)紧随其后 教育学(6.7%)、文学(6.6%)、管理学(6.6%)等专业选择率显著低于前三类 [3] - 医学专业选择率为4.7% 农学(1.4%)和艺术学(0.6%)等专业选择率最低 [3] 职业规划与志愿填报 - 32.6%受访考生家庭在填报志愿时有非常明确的职业规划 并完全按规划选择专业 [1][6] - 62.2%家庭参考学校招生官网/省考试院指南 58.0%听从父母/亲友建议 55.2%借鉴学长学姐经验 [5] - 付费咨询机构使用率达29.5% AI填报工具使用率为45.2% 显示技术辅助决策需求上升 [5] 专业选择影响因素 - 就业前景成为首要考量 部分家庭即使分数较高仍优先选择就业好的专业而非兴趣专业 [2] - 医疗行业案例显示 家长会引导子女选择影像技术等压力较小的医疗相关专业而非临床医学 [3] - 文科生专业选择受限 师范类(教育学)和法学成为热门替代选项 [4] 区域与群体差异 - 受访者中63.1%为女性 一线城市家庭占比最高(37.7%) 农村地区仅占0.5% [6] - 专科生群体存在明显职业规划 部分计划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 并细分专业方向如旅游英语 [6] - 历史数据显示 若重新选择 工学(30.9%)偏好度进一步提升 医学(11.3%)选择率翻倍 [3]
“老师因学生未填报清华北大发表不当言语”,校方致歉
券商中国· 2025-07-08 00:53
事件概述 - 江西瑞昌市第一中学发生因高考志愿填报引发的争议事件,涉及班主任漆某芳老师对3名学生未填报北大清华志愿的不满 [1][2] - 班主任漆某芳老师在微信群内发表不当言论后解散群聊,事件迅速引发网络热议 [2] 事件进展 - 瑞昌市第一中学调查核实后发布情况说明,确认漆某芳老师曾建议3名学生填报"清北"相关专业志愿 [2] - 学校召开教师会议,漆某芳老师作出深刻检讨,承认个人行为不当 [3] - 学校强调家校沟通纪律,要求尊重学生志愿填报意愿,禁止任何形式的干预 [3] 后续处理 - 学校和漆某芳老师已向学生及家长道歉,3名学生最终按自身意愿完成志愿填报 [3] - 学校表示将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接受社会监督 [3] 信息来源 - 事件报道来源为央视新闻客户端,未提及具体行业或公司关联内容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