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投资行业
icon
搜索文档
祝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取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9 17:02
获得特别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需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核,确保其在特定领域具有专业能力和国 际合作经验。 获得特别咨商地位的组织可以享受的权益和责任是,参与联合国会议(可以出席联合国及其附 属机构的会议,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提交建议报告(可以向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提交 建议报告);参与政策制定和讨论;发表声明(可以在特定场合发表声明,表达组织的观点和 立场);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与联合国的合作,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组织 的国际影响力)等等。 来源 / 经 纬讯 据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志军介绍,今天(2025年6月19日星期四)联 合国网站信息显示, 科促会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申请已经被联合国审核批准通过。 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ECOSOC)授予非政府组织的一种特殊参与 资格 。 取得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的组织能够参与联合国事务并提供专业咨询,可以在特定领 域内与联合国建立联系,参与联合国会议、提交建议报告、发表声明并参与政策讨论。 2025母基金研究中心专项榜单评选正式开启 2025 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榜单揭晓 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母基金研究中心 ...
“投资家网·2024-2025年度基金合伙人榜单”盛大开启
搜狐财经· 2025-06-09 21:01
第三,退出端。IPO边际改善,并购与S基金崛起。2024年,IPO市场中境外IPO逐渐回回暖,境外IPO数量同比增长12%,实际 退出达22.14亿元。国内,港股、科创板成科技公司主通道。进入2025年,IPO市场更加活跃,港股跃升全球IPO募资王座,受 DeepSeek引爆中国资产提振,港股成为VC/PE的重要退出通道。除了IPO,并购重组与S交易同样激增,其中,并购案例环比增 长136%,S基金交易折扣率超40%,二级转让退出比例显著上升。 此外,政策与监管也在积极引导股权投资行业。2025年《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要求政府引导 基金聚焦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册制全面落地推动IPO再次提速。港交所为加速科技公司IPO过审率,推出"科企专线",完善 上市制度优化。 2025年,中国股权投资行业迎来新起点。 回顾过去一年,股权投资行业在募投退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 首先,募资端。国资进一步主导深化,市场化资本呈现收缩态势。2024年,募资端的深刻变化是,人民币基金募资占比达 98.5%,国资背景LP(含政府引导基金、国有控股机构)贡献了超93%的募资总额,市场化LP持续退出,外币资金 ...
2025投资人真心话:这活,真不好干!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行业现状与格局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25年发展历程中,注册机构数量峰值达3万家,当前存活且符合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民营机构仅约100家[4][5] - 机构按规模划分为:微型(5-9人/0-2亿管理规模)、小型(10-15人/2-5亿)、中型(15-30人/5-30亿)、中大(30-50人/30亿+)、大型(80人+/100亿+),其中2010年前成立的机构占据规模优势[6] - 民营GP主要集中于小微规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凤毛麟角,10亿以上单只基金募集由混合所有制和国资GP主导[7] 投资阶段与估值问题 - 民营小微GP核心战场在种子/天使/A轮前阶段,需高强度主动挖掘水下项目[7] - 早小类项目投前估值集中在3000万-1.2亿区间,首轮估值过高易导致后续融资困境,70%并购交易估值在5000万-1.5亿区间[9][10] - 国资GP主导B轮后投资,更关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和利润,收入增速与估值不匹配的项目面临接续难题[10] 资金结构与募投矛盾 - 市场呈现"跟投机构资金过剩,领投机构募资困难"现象,国资LP偏好跟投决策[12] - 地方国资成为主要出资方,资金具备强烈区域属性,要求GP承担返投、产业招引等非纯粹投资职能[20] - 纯财务GP在地方募资中竞争力下降,需绑定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或深耕特定区域[23] 退出机制与行业痛点 - IPO仍是股权投资核心退出路径,缺乏流动性导致回购诉讼激增,创业者失信风险上升[18] - 科创贷适合成长期企业(估值2-3亿+/有利润),与股权投资形成互补但无法替代早期融资[15][16] - 并购退出路径受高估值阻碍,零部件/细分软件领域天花板有限,需调整估值预期[22] 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 - 小微GP需聚焦长期赛道建立能力圈,如集成电路/AI/消费等细分领域[23] - 选择产业高地作为根据地,与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绑定,区域化作战成主流[24] - 避开短期热门赛道,布局港股消费IPO等长周期领域,构建产业链资源网络[27] 行业趋势预测 - 2030年前民营机构数量或减少90%,纯民资小微GP将成"濒危物种"[7][26] - 美国风险投资集中to C/to B终端应用的模式或在中国复制,产业资本主导零部件领域投资[22] - 存活下来的民营小微GP将作为科创神经末梢,承担早期项目挖掘的关键角色[27]
“募资团队为什么不跟投”?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5-05 17:14
叫小宋 别叫总 . 一级市场从业,主要看硬科技这里讲点平时不让说的 (一) 请问尊敬的合伙人:目前只有投资团队有跟投机制。您说,因为项目是投资团队找的。 那么,基金里面, 募资团队是不是也要跟一点? 因为 l p是募资团队找的呀。 如果 l p的落地、对赌等条款,导致我们投不到好项目,进而导致我们投的项目退不出来,是不 是应该l p也负责?募资团队也负责? 但是现在呢,募资团队每年拿的募资奖励,金额比投资团队的投成奖多多了,还没有什么跟 投。合伙人,你能不能给我解释解释? (二) 以下文章来源于叫小宋 别叫总 ,作者叫小宋 尊敬的合伙人,感谢您没有设置强行跟投机制。几个老员工常说,感谢合伙人,一定 9 9 6工 作,为公司奋斗到死。 难道 …不是因为您给的薪资太低了,如果再强制跟投,根本就招不到人了? 然后,因为不强制,所以我入职至今,一个项目都没有参与过跟投。 您那天还问我,怎么不跟?我现在回答您:因为你们这家机构投的项目都不行。 您可能又会问,但是项目不是我挖掘,我推进的么? 是的,我推这些项目,是因为以你这家机构的档次,项目方配合尽调,给额度的,还能给对赌 的,给落地的,只有这种档次的项目了。 你机构是 ...
有GP说:去年没完成返投,被扣管理费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3-11 17:00
管理费作为GP生存线 - 中小GP在下行周期中高度依赖管理费维持运营 因募资困难和退出回报不足导致收入结构单一 [2] - 某VC机构因未完成返投任务被扣除20%管理费 反映考核机制直接影响管理费收入稳定性 [3] 国资LP对管理费的管控趋势 - 国资LP通过考核机制动态调整管理费支付 包括扣减和返还机制 例如某母基金仅支付70%当期管理费 剩余30%分阶段考核后支付 [4] - 管理费计算基数从认缴规模转向实缴规模 国务院文件明确政府投资基金需以实缴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 导致整体费率下降 [4] - 部分母基金管理费已降至0 5%/年 且费用使用受限 如尽调费用需从管理费支出 华东某引导基金案例显示行业标准显著收紧 [5] 子基金GP管理费下行压力 - 国资LP普遍降低子基金管理费标准 认缴2%的惯例被打破 实缴1 5%或认缴1%成为新趋势 [6] - 极端案例显示华中某招商母基金对出资部分完全不支付管理费 仅其他出资方按惯例协商 加剧GP收入压力 [6] - 行业建议标准显示直投基金管理费分层:早期基金认缴2%-3%/年 VC/PE基金认缴2%/年 但实际执行中普遍低于此标准 [7] GP主动降费与行业出清 - 募资压力迫使GP主动降低管理费 华东某IR透露为争取LP出资需匹配竞争对手费率甚至零管理费 [7] - 2024年私募股权行业加速出清 新登记管理人116家 注销928家 存量机构同比减少810家 12个月无在管基金即注销的规则加速淘汰 [8] - 行业分化加剧 超160家管理人因无在管基金被注销 凸显募资能力成为生存关键 [9] 行业活动动态 - 首届中阿投资峰会将于2025年4月在阿联酋举办 由全球母基金协会主办 与AIM投资峰会联动 [11] - 2024全球母基金峰会落幕 相关榜单发布 显示行业国际交流持续深化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