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创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敢投创新的种子、营造成长的生态,5只行业第一股出自武汉
长江日报· 2025-08-01 20:06
武汉资本市场"第一股"现象 - 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武汉连续诞生5家行业"第一股"上市公司,包括达梦数据(国产数据库)、星竞威武(电竞)、声通科技(交互式AI)、黑芝麻智能(智驾芯片)、元光科技(智能时序数据)[1][2][3][4][5][15] - 这些企业均将总部设在武汉,凸显武汉通过创新投资培育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的能力[5] 代表性企业分析 黑芝麻智能 - 研发的华山A1000芯片填补国内车规级高性能辅助驾驶芯片空白,已进入该领域出货量前三[7] - 2023年8月港交所主板上市,估值3年内从不足10亿美元跃升至超20亿美元[7][27][30] 达梦数据 - 2000年成立于光谷,2024年6月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代码688692),在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位列本土厂商第一[17] 星竞威武 - 2020年落地武汉,构建电竞俱乐部+游戏发行+数字体育经纪的泛娱乐生态,2024年7月纳斯达克上市(代码NIPG)[19][20] 声通科技 - 交互式AI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7月港交所上市(代码2495.HK),在智能语音助手等细分市场占有率领先[22][23] 武汉产业基金运作模式 - 设立武汉基金、江城基金等政府产业基金,明确"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策略,单只基金存续期最长可达15年[8][10] - 建立容错机制:允许种子基金最高80%、天使基金最高60%的亏损,种子直投项目可接受100%亏损[11] - 2024年武汉净增中小企业16.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企数量全国领先[12] 城市发展战略 - 提出2027年建设全国科技金融中心目标:设立50+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股权基金规模突破3000亿元,培育500+家"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3] - 通过"投贷联动"和科技保险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循环,吸引全球耐心资本集聚[13]
陈天桥:科创投资不要沿用互联网套路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8:36
行业发展趋势 - 脑机接口产业从孤独小众领域发展为全球关注焦点,中国初创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并吸引头部投资人[3] - 上海推出脑机接口行动计划和未来产业聚集区等政策支持,将该赛道列为重点发展方向[3] - 侵入式脑机接口企业脑虎科技成为中国领军企业,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等荣誉[3] 公司发展情况 - 脑虎科技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团队创立,获得上海市政策扶持,盛大集团为其最早且最大机构投资人[3] - 近期在实时汉语言解码和运动解码技术取得国际领先突破,获Nature特别报道[5] - 计划组建脑电大模型和算法团队,探索视觉重建、记忆下载等前沿方向[5] 投资理念与模式 - 硬科技创新需摒弃互联网短周期快回报模式,反对对赌、快速上市等传统要求[4] - 强调耐心资本需提供长期稳定支持,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周期[4] - 投资人需具备行业深度理解,成为创新赋能者而非短期回报索取者[4] 国际竞争格局 - Neuralink经历8年研发才产生收入,仍成长为超级独角兽,体现长周期投资价值[4] - 鼓励脑虎科技与Neuralink直接竞争,推动技术边界突破[5]
陈天桥罕见公开呼吁: 科创投资不要沿用互联网套路
搜狐财经· 2025-07-23 17:43
脑机接口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脑机接口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初创公司数量增加,吸引国资和社会资本头部投资人出手,融资金额不断扩大[3] - 上海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出脑机接口行动计划和未来产业聚集区等举措,成为该领域的科技中心[3] - 脑虎科技是中国侵入式脑机接口产业的领军企业,获得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最高奖和上海科创企业八大赋能者称号[3] - 脑虎科技近期在实时汉语言解码和运动解码上取得国际领先突破,获Nature特别报道[8][9] 陈天桥的投资理念与策略 - 呼吁科创投资要做"耐心资本",不能沿用互联网行业短周期、快回报的模式[4] - 以Neuralink为例,指出脑机接口企业需要8年才有收入,但仍可成为超级独角兽[4] - 强调硬科技创新需要长期稳定支持,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落地可能需20-30年[5] - 表示愿意陪伴脑虎科技度过艰难阶段,提供持续资金和行业理解支持[4][5] 科学家创业的挑战与机遇 - 硬科技投资经历从高峰到理性回归,部分科学家创业项目因商业化慢、管理不足受质疑[6] - 科学家创业存在重研发轻商业、重论文轻产品等典型问题[7] - 陶虎辞去中科院职务全职创业,是少数自断后路投身创业的顶尖科学家[8] - 科学家创业需要系统创新生态和技术平台支持,而不仅是资金[9] 脑虎科技的发展背景 - 公司原创核心技术团队来自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获上海市政府部门扶持[3] - 盛大集团是脑虎科技最早且最大的机构投资人[3] - 创始人陶虎是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在中国唯一非脑科学专业背景的研究员[3] - 公司目标是与Neuralink竞争并超越,探索视觉重建、记忆下载等终极任务[9]
工银投资、深投控等成立科创私募基金 出资额20亿
快讯· 2025-07-01 15:32
基金成立 - 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近日成立 [1] - 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圳市投控资本有限公司和工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1] - 出资额为20亿人民币 [1] 基金业务范围 - 经营范围包括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 [1] 出资方信息 - 基金由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深圳投控湾区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罗湖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 [1]
江城基金:做科创种子企业的“陪跑者”
长江日报· 2025-06-20 10:04
投资策略 - 武汉金控集团计划以3年为一轮累计出资10亿元,每年投资100家本土科创种子企业 [1] - 江城基金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江城创智基金,重点梳理364个本土优质项目,实地走访98家科创种子企业,已完成13家企业投资总额超3000万元 [4] - 启动"十亿百企创投计划",采取"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投科创"策略,补足武汉种子、天使、创投阶段市场化投资短板 [4] 投资案例 - 投资半导体先进材料领域企业,看重创始团队靠谱、目标明确、执行力强、产品有应用场景等特质 [3] - 已投企业包括芯片设计、材料、零部件、先进封装等多个方向,涵盖武汉灏存科技、芯擎科技等知名科创企业 [4] 发展目标 - 力争培育20家专精特新企业、5到8家上市后备企业、1到3家上市公司,支持科创企业从源头孵化到上市资本化全过程 [3] - 展业策略从"投企业"转向"育土壤",从"短期见效"转向"长期主义",从"资金驱动"转向"生态构建" [3] 行业现状 - 武汉科创企业发展迅速,涌现灏存科技、芯擎科技、黑芝麻、禾元生物等涉及人形机器人、先进半导体、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中小企业 [3] - 金融扶持对武汉科创企业生态发展尤为重要 [4]
制度包容性提升 科创投资发展预期进一步增强
证券时报· 2025-06-18 02:15
科创板改革政策影响 - "科创板八条"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并拓宽创投机构退出通道 [1] - 政策落地后受理的未盈利企业IPO项目包括西安奕材和昂瑞微,均为盛世资本投资项目,显示创投机构为直接受益方 [1] - 行业对科创板发展预期更乐观,市场环境较此前有所改善 [1] 并购重组与退出渠道 - "科创板八条"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2] - 创投机构在部分行业赛道的投资与科创板上市公司业务协同性较强,并购有望成为潜在退出渠道 [2] - 2024年上半年科创板上市公司背后的创投机构渗透率已达100%,显示退出渠道重要性 [2] 政策包容性与市场活力 - 政策提出支持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着眼于增强持续经营能力 [3] - 提升制度包容性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建议完善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评估体系 [3] - 创投机构期待延续性政策支撑,特别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企业能否有新突破 [3] 创投行业生态 - 退出成为大多数创投机构的"头等大事",政策明确优化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 [2] - 活跃繁荣的科创板市场是推动更多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关键 [2] - 科创投资项目退出渠道畅通对鼓励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2]
2025投资人真心话:这活,真不好干!
FOFWEEKLY· 2025-06-09 17:20
行业现状与格局 - 中国股权投资行业25年发展历程中,注册机构数量峰值达3万家,当前存活且符合市场化运作条件的民营机构仅约100家[4][5] - 机构按规模划分为:微型(5-9人/0-2亿管理规模)、小型(10-15人/2-5亿)、中型(15-30人/5-30亿)、中大(30-50人/30亿+)、大型(80人+/100亿+),其中2010年前成立的机构占据规模优势[6] - 民营GP主要集中于小微规模,管理规模超百亿的凤毛麟角,10亿以上单只基金募集由混合所有制和国资GP主导[7] 投资阶段与估值问题 - 民营小微GP核心战场在种子/天使/A轮前阶段,需高强度主动挖掘水下项目[7] - 早小类项目投前估值集中在3000万-1.2亿区间,首轮估值过高易导致后续融资困境,70%并购交易估值在5000万-1.5亿区间[9][10] - 国资GP主导B轮后投资,更关注一二级市场估值差和利润,收入增速与估值不匹配的项目面临接续难题[10] 资金结构与募投矛盾 - 市场呈现"跟投机构资金过剩,领投机构募资困难"现象,国资LP偏好跟投决策[12] - 地方国资成为主要出资方,资金具备强烈区域属性,要求GP承担返投、产业招引等非纯粹投资职能[20] - 纯财务GP在地方募资中竞争力下降,需绑定上市公司产业资源或深耕特定区域[23] 退出机制与行业痛点 - IPO仍是股权投资核心退出路径,缺乏流动性导致回购诉讼激增,创业者失信风险上升[18] - 科创贷适合成长期企业(估值2-3亿+/有利润),与股权投资形成互补但无法替代早期融资[15][16] - 并购退出路径受高估值阻碍,零部件/细分软件领域天花板有限,需调整估值预期[22] 生存策略与发展方向 - 小微GP需聚焦长期赛道建立能力圈,如集成电路/AI/消费等细分领域[23] - 选择产业高地作为根据地,与地方政府形成深度绑定,区域化作战成主流[24] - 避开短期热门赛道,布局港股消费IPO等长周期领域,构建产业链资源网络[27] 行业趋势预测 - 2030年前民营机构数量或减少90%,纯民资小微GP将成"濒危物种"[7][26] - 美国风险投资集中to C/to B终端应用的模式或在中国复制,产业资本主导零部件领域投资[22] - 存活下来的民营小微GP将作为科创神经末梢,承担早期项目挖掘的关键角色[27]
探路科创投资要看重长期成长
经济日报· 2025-05-16 06:11
政策动态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宣布扩大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设立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1] - 多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已发布公告拟全资设立AIC,尚待监管机构批准[1] - 此前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设立AIC,并在上海开展股权投资试点[1] - 试点城市从上海扩大至18个科技创新活跃的大中型城市[1] - 截至目前签约意向金额已突破3800亿元[1] 市场影响 - 商业银行设立AIC将为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1] - 此举为探索"投贷联动"模式提供了新场景与机会[1] - 银行系AIC在结合信贷资金与股权投资方面具有天然优势[1] - 该模式更适合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需求[1] 行业挑战 - 商业银行AIC业务人员多具债务融资思维,风险偏好较低[2] - 传统信贷思维与科技型企业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不完全匹配[2] - 需要从追求安全转向考量风险可控下的成长性布局[2] 解决方案 - 发挥商业银行AIC资金优势,引入更多耐心资金和长期资金[2] - 开展"投贷联动"探索,股权投资先行,信贷资金跟进[2] - 提高投资研究能力,有效发掘培育优质科技企业[2] - 投资机构需具备行业和企业团队分析能力[2] - 优化绩效考核机制,适度拉长考核周期[3] - 改进考核理念,从稳定性分析转向收益性分析[3] - 不以"坏账"为主要考核标准,建立穿越周期的风控能力[3]
130亿,险资大佬下场了
投中网· 2025-05-14 14:48
保险资金与科创投资 - 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人保资本联手中意资产设立130亿规模新基金,管理人同为"人保系"的中诚资本[4] - 此次设立基金名为"北京保实诚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人保资本出资100亿,中意资产出资30亿[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发文明确鼓励险资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4][10] 人保资本业务布局 - 人保资本管理规模达1534.45亿元,2024年实现营收4.17亿元,净利润1.01亿元[7] - 业务覆盖债权、基础设施及股权投资,债权领域聚焦交通/市政/民生项目,基础设施投资新能源/物流等持有型不动产[6] - 股权投资案例包括天图资本、启迪控股、比邻星创投等GP,直投项目涵盖长鑫科技、蜂巢能源、紫光展锐等硬科技企业[6][7] 险资政策与市场动态 - 2010年保监会发布《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首次明确险资可直接或间接参与私募股权投资[10] - 2025年4月新规进一步扩大险资投资范围至养老/医疗/科技/大数据/现代农业等创新领域[10] - 除人保外,中国保险投资基金设立200亿合肥申圆基金,平安人寿联合深圳引导基金成立100亿产业基金[12] 中诚资本与中意资产背景 - 中诚资本为中诚信托全资子公司,实控人为中国人保集团,管理新设130亿基金[6][8] - 中意资产为中外合资保险资管公司,管理规模超3000亿,历史偏好参与二级市场定增[8]
唐兴资本:睿见果敢,洞察投资项目潜藏的巨大价值
搜狐财经· 2025-05-02 10:58
2025年科创投资浪潮 - DeepSeek大模型以媲美ChatGPT的性能、开源模式和低成本优势震动全球科技圈,掀起商业和资本市场波澜 [3] - 科创类产品蓬勃发展,投资机遇层出不穷,点燃全国资本热情 [3] - 唐兴资本专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资,深耕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 [3] 优秀创业者特质 - 创新精神:持续研发新算法和应用模式,敢于挑战传统并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 [6] - 跨界整合能力:将不同领域知识、技术和资源有效整合,创造全新业务模式 [6] - 战略眼光与专注度:准确把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前布局,同时在核心业务上保持高度专注 [6] 投资风格与案例 - 投资风格为"睿见果敢",强调敏锐洞察和果断决策能力 [7] - 2016-2017年大胆投资3D打印企业铂力特,当时行业前景尚不明朗但战略意义重大 [7] - 铂力特成功上市并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为投资机构带来十倍回报 [9] 牛市对一级市场影响 - 牛市改善一级市场融资环境,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并增加融资金额 [12] - 激发创业热情,催生更多创新项目,丰富一级市场投资标的 [12] - 加速企业成长,为未来上市或并购创造有利条件 [12] 一二级市场联动 - 二级市场高估值提升一级市场投资者退出回报预期,推动一级市场估值上扬 [13] - 资金在二级市场高位时流向一级市场寻找高回报机会,形成双向流动 [13] - 二级市场热点信息迅速传递至一级市场,影响投资方向和创业重点 [14] - 优质企业上市提升二级市场质量,形成上市与退出的良性循环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