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双控政策

搜索文档
行业研究框架培训 - 煤化工框架及近况更新
2025-09-08 00: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为煤化工行业 具体包括焦化 气化 液化三种路径[1] * 公司层面提及大型国企在煤液化技术上的优势[8] 以及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在成本和管理上的差距[12][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中国在全球煤化工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拥有超过90%的装置和产能 主导原因是中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能源结构 旨在替代部分油气需求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1][4] * 政策通过原料端 生产端 行业格局 产品端四个方面深刻影响行业发展 例如能耗双控政策自2021年起导致新增产能预期降低 审批难度加大且时间延长[1][6][12] * 煤化工产业链分为焦化 气化 液化三种路径 液化产品直接对标油品 其定价和盈利高度依赖油品市场[1][9] * 自2021年起行业产能扩张受原有指标兑现和新技术应用驱动 但个体企业成本差距扩大 头部企业通过有效管理保持较高利润空间[12] * 焦化行业需求集中在下游炼钢领域 行业分散度高 小规模产能多 副产品自主定价权弱 价格波动明显[13] * 气化行业以合成氨 甲醇 尿素为核心产品 经历工艺升级和规模放大 成本曲线趋于陡峭 目前因供需压力增加 盈利能力均有所收窄[14] * 合成氨定价以国内供需为主导 约80%的氮肥来自煤头路线 甲醇定价则受油头影响 呈现煤油联动特征 超过一半用于烯烃生产[2][15] * 煤化工产品与油气存在一定替代性 但需具体分析 例如醋酸基本国内定价 与海外价格脱节 而甲醇则受国际石油市场影响[7] 其他重要内容 * 用于化工领域的煤炭比例不到10% 化工业在定价上更多是被动接受价格 而非主导价格[5] * 煤液化产业面临地区限制 建设规模大 技术复杂性三大挑战 目前仅有少数大型国企能够推进[8] * 疫情后行业受原材料波动和政策定位等多因素影响 农资需求具有季节性 工业用途与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10] * 政策变化深刻影响行业发展轨迹 例如2016至2017年以供给侧去产能为主 2018至2020年各区域自行发展[11] * 未来新建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将限制新增产能 可能缓解现有过剩问题 有利于头部企业巩固优势地位[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