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事业
icon
搜索文档
小顺人家
人民日报· 2025-06-16 06:11
小顺,是一个村庄。这个名字里带着几分谦和与静美,仿佛是山间清风拂过的细语。小顺村,位于浙江 省丽水市云和县的深山里。在一个小满落雨、梨花初结的日子,我们应一位朋友之邀踏访了这个宁静的 小村。 《 人民日报 》( 2025年06月16日 20 版)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小顺。上世纪30年代末,正值抗日战争烽火连天之际,一位伟人曾在这里留下过足 迹。他来到浙江铁工厂,发表了"工人顶天立地"的抗日演讲。这位伟人,正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也因此,小顺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责编:牛镛、岳弘彬) 而我们此行,却是为了另一位女性——军旅女作家王秋燕。她曾是原总装备部才华横溢的女作家,退休 后回到家乡,在小顺兴建了"航天文学角"。大门右侧矗立着5枚航天火箭的模型,那不仅是对她军旅生 涯的纪念,也是她对航天事业的深深眷恋。 在云和的一家企业,我真正感受到了童话的气息——这里是国内木制玩具的重要产地。我看到展厅里 《一块木头的自述》,展板前是一头木制的长颈鹿,它背后写着这样一段文字:"我是一块普通的木 头,生长在云和的秀山丽水中,虽长于深山,但渴望改变,得益于云和匠人的巧手实现华丽的艺术蜕 变,让我立足云和,遨 ...
深圳高校师生“造星”记:“南科一号”卫星的苍穹远征
南方都市报· 2025-05-20 21:51
追星 本硕学子加入"造星"之旅 将"造卫星"研究写成毕业论文 从嘉峪关酒泉机场出发,沿着绵延不断的戈壁荒漠一直北上,驱车四个多小时,就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这里,一群"南科人"将自己的科学梦想放飞在 500公里之外的星轨上。 5月17日午间,"南科一号"卫星由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20余名师生花费数载心血,书写下了属于南 科人的航天故事,第一次在浩瀚太空中刻下了南科大的名字。 师生观看"南科一号"搭载"朱雀二号"火箭发射直播。 自从参与了微小卫星项目之后,钟泽颖每次看到我国火箭发射的新闻,就会在心里暗怀期待:"我们有一天也会把卫星送上天!" 时间回到四年多前,2020年9月,在南科大创园9栋的401会议室里,南科大微小卫星项目介绍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不同院系、对微小卫星项目抱着好奇的 同学们将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 不少本科生与研究生同学正式从这里开始加入了"造星"之旅,刚入学一个月的本科生钟泽颖和陈登科就在其中。 "当时刚上大学,想法特别简单。就是'放卫星'这个事情太特别了,高低我要去参与一下。"钟泽颖说。 此前,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简称"地空系")系主任陈 ...
航天员现身兰州机场为青少年讲述逐梦故事
中国民航网· 2025-05-04 10:12
文章核心观点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商贸管理分公司等单位举办航天科普活动,赵传东分享航天故事并解答青少年问题,甘肃省民航国际旅行社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助力青少年成长 [1][2][3] 活动举办情况 -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商贸管理分公司、中免兰州机场管理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航天国际交流中心等单位,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举办“逐梦航天・科技强国”特别版航天科普活动 [1] 活动内容 - 中国首批航天员赵传东以“星空浩瀚 探索无限”为题,带领大家回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分享“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载人航天任务训练背后故事 [1] - 赵传东讲解航天飞行原理与太空生活奥秘,在互动环节耐心解答青少年问题,鼓励他们为中国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2] - 参与者有序参观航站楼内国际空间站航天模型及文化展区,直观了解航天科技魅力 [2] 研学活动开展情况 - 甘肃省民航国际旅行社自去年以来已成功开展25场主题研学活动,累计吸引847名青少年参与 [3] - 今后将发挥省内串飞航线优势,持续开展研学活动,包括“航空星计划”、金昌火星基地探索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科技营、寻梦敦煌艺术研学营 [3]
“沙漠玫瑰”——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巾帼博士
新华社· 2025-05-01 02:57
新华社酒泉4月30日电 题:"沙漠玫瑰"——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巾帼博士 杨子凡、常艳玲、王茄欢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有一种石头,经过大自然的雕琢,一瓣瓣石瓣相互拥合,远看像一簇玫瑰花。人们 称这种石头为"沙漠玫瑰"。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有一群女性科技工作者,同样外表如玫瑰般柔丽,内心似 磐石般坚毅。人们也称她们为"沙漠玫瑰"。 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腾空而起的瞬间,工程师骆琦在飞行试 验评估中心盯紧着电脑屏幕——火箭各系统的参数实时更新跳动,每一个数据都关系着任务的成败。 "我们是用鼻子找问题的人。"骆琦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她解释道,由于数据密密麻麻,大家又很专注, 所以总忍不住贴近电脑屏幕去观察。从侧面看,大家就像是用鼻子找问题。 "以前的火箭评估是一个非常耗时的艰难过程。"骆琦说,当时,飞行期间几百个参数都集中在几条特殊 的"纸带"上,科技人员需要分工合作才能将各自分管的参数判读完毕。 飞行试验评估中心建立后,生成一般的火箭飞行快速评估报告的过程,从3至7天压缩到了1至3分钟。 这一质的飞跃,离不开安金霞博士的努力。她2000年来到东风航天城工作,一 ...
记者手记:在额济纳感受星辰大海的归途
环球网资讯· 2025-04-30 15:4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内蒙古额济纳4月30日电 题:在额济纳感受星辰大海的归途 中新网记者李爱平 从呼和浩特出发,经快速列车16个小时的"颠簸"后,记者来到了春天的额济纳旗。 4月的额济纳旗,在道旁槐树的装点下,已绿意无限。当地民众仍沉浸在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简称神二 十)发射的喜悦中。现在,他们将要见证的是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简称神十九)在东风着陆场的返回现 场。 "我就想近距离看看航天员是啥样的。"几天前,曾执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安保任务的"00后"女警张 彤,早早就期待近距离观看在"太空出差"半年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了。 内蒙古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新警张彤,此前只在政治老师的讲述中了解过神舟载人飞船。"这次神二十 发射,神十九返回,都让我碰上了,怎能让人不激动。" 在阿拉善边境管理支队实习的"95后"女警赵亚丽,对神十九返回的期待更为浓烈。 8岁那年,她曾随亲友见证过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四子王旗大草原返回,"那时的记忆大都模糊,但后来 从电视上知道,我远远看到的航天员叫杨利伟,一瞬间觉得自己见证了历史。""谁想到这次能以安保人 员的身份,再次见证神十九返回呢,这就是缘分!" "神舟载人飞船返回舱 ...
助力九天揽星河:中国航天事业幕后的科学仪器品类盘点
仪器信息网· 2025-04-27 11:13
导读: 揭秘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仪器,它们是航天任务的幕后英雄,支撑材料分析、环境模拟、测控通信等关键环节。值此航天日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盘点梳 理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到的科学仪器。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机制调整,请点击顶部"仪器信息网" → 右上方"…" → 设为 ★ 星标,否则很可能无法看到我们的推送。 4月2 4日,我们迎来了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从1 9 7 0年4月2 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 1 号,到如今中国空间站全面开启建 设、"天问一号" 实现行星际探测跨越,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在这场星辰大海的征途中,除了航天人的不懈努力,还有众 多科学仪器在默默发挥着关键作用,无数科学仪器与检测设备默默支撑着每一次发射、每一刻驻留、每一项实验,它们堪称助力航空航天的幕 后英雄。值此航天日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盘点梳理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到的科学仪器,参考仪器信息网的仪器分类体系,通过案例与数据,揭 秘这些"幕后英雄"的科技力量。 材料分析仪器:筑牢航天材料根基 航空航天材料需具备高强度、低密度、耐高温、耐辐射等特性。材料分析仪器可对材料微观结构、成分及性能进行精确分析,为材料研发、 ...
刚 刚 ,再 次 上 天 🤩
中国电信· 2025-04-24 18:17
中国航天日及神舟二十号发射 - 第十个中国航天日主题为"海上生明月,九天揽星河" [1]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17时17分成功发射,搭载3名航天员 [1] 中国电信的通信保障工作 - 公司作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信保障关键力量,秉持"红色电信"精神完成神舟二十号发射通信保障任务 [3] - 提前部署专线服务,在问天阁和发射场等重点场所开通专线、安装固话、宽带、电视 [6] - 扩容场区出口带宽,调用3辆应急车辆,新开6个5G基站以保障高峰时段通信 [6] -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开通3条临时专线,对6条重保电路实时监控 [6] - 在团站和生活区对48个基站进行扩容和优化 [7] 现场保障团队配置 - 部署3辆应急通信保障车,10人在指定区域现场保障,9人组成巡线队伍 [7] - 酒泉网络指挥调度中心12名保障人员实时监测数据指标 [10] - 24小时为参试单位提供通信服务 [11] 保障成果与意义 - 圆满完成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通信保障任务 [10] - 编织起跨越山海的信息经纬,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13]
神舟二十号乘组与记者集体见面
环球网资讯· 2025-04-24 08:37
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廉颖婷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经过长期组队训练,彼此都十分熟悉,默契十足。团队既展示出飞行员精准的操 控能力和敏锐的思维,又展示出工程师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我们三人勤奋、坚韧、细致、 团结,为任务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对我们的团队充满信心:合,三头六臂,群策群力;分,各司 其职,独当一面。"陈冬说,"按照计划安排,这次任务会有复杂的出舱活动,精细的实验操作和日常的 维护维修等挑战。乘组秉承'地面多备几手,太空才能得心应手;地面拼尽全力,太空才能应对有力'的 理念,做到所有训练时间有保证、内容有保证、效果有保证,我们对圆满完成任务充满必胜信心!" 陈中瑞:把航天人的荣耀写满太空 陈中瑞曾是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他说,深深地感受到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带给我们无限的自豪。当 选拔航天员的消息传来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2020年9月,陈中瑞和第三批18名队友光荣加入航天员队伍,开启了为国出征、筑梦九天的奋斗征程。 刚开始一起训练的时候,陈中瑞有些紧张也有压力。他说,毕竟指令长已经是第三次飞行了。现在,我 们融合得就像一个人,达到了"1+1+1=1"的状态。 4月23日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