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自主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短短两年,运20B就开启爆兵模式,俄罗斯彻底痛失百亿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10-05 12:40
运-20B量产与性能升级 - 运-20B于2025年9月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西安飞机制造厂停机坪上同时停放17架新机,大多为B型机型,标志着产能爆发 [1] - 运-20B将发动机从俄罗斯D-30KP-2更换为国产涡扇-20,推力从12吨提升至14吨,重量减轻约300公斤,油耗降低约20% [3] - 发动机升级使运-20B最大载重提高至66吨,航程突破一万公里,达到设计目标并具备衍生为多用途平台的潜力 [3] - 实测数据显示,运-20B满载起飞距离缩短约200米,油耗控制在设计标准的85% [5] 生产效率与交付进展 - 西飞采用脉动生产线工艺,使装配流程更为流畅 [5] - 2024年上半年首批运-20B交付部队,2025年初卫星影像显示厂区停放飞机数量达23架,其中B型占比超过一半 [5] - 到2025年,运-20系列总数预计突破150架,早期八年服役80架,如今产能翻番 [5] 实战表现与多用途拓展 - 在多次实战化演训中表现出色,例如从成都起飞跨越高原地形成功运送重型装备 [5] - 在2022年汤加火山灾难救援和2025年巴基斯坦救灾中执行远程任务,显示出强大可靠性 [5] - 运-20B已衍生出加油机型号运油-20A和预警机型号空警-500等,使空军整体体系更完善 [5] - 2025年9月3日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中,运-20B首次公开编队亮相 [5] 国际市场影响与出口前景 - 运-20B的问世使中国不再需要采购俄罗斯D-30系列发动机,导致俄罗斯损失上百亿美元订单 [7] - 俄罗斯伊尔-76项目因制裁与供应问题进展缓慢,交付量不及计划,而中国产能与技术快速赶超 [7] - 随着美国C-17停产、俄罗斯伊尔-76产能受限,中国成为唯一能持续生产200吨级运输机的国家 [9] - 2023年迪拜航展上运-20BE出口型首次亮相,引起中东与东南亚多国关注,预计首批出口订单将来自中东国家 [9] 产业链成熟与战略意义 - 运-20B的量产象征着中国航空产业链全面成熟,从发动机到整机制造实现独立自主、可持续发展的闭环 [11] - 自主创新使中国空军的战略运输能力实现质的飞跃,并让全球航空格局发生深远变化 [11]
聚焦自主创新 三项突破性航空技术成果在京发布
中国民航网· 2025-07-31 12:48
航空科技专场发布会 - 发布会聚焦我国航空领域自主创新成就 集中发布三项突破性航空技术成果 包括C909医疗机 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和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机械蜂鸟" [1]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彦仲指出航空科技是高科技 航空产业是战略性产业 是衡量国家科技和工业化水平的标志 未来在科学技术和产业经济方面有广阔前景 [3] C909医疗机 - C909医疗机是中国商飞研制的模块化空间布局设计多用途医疗机 具备医疗救护和医疗转运功能 可服务于国内航空医疗救援网络 [4] - C909医疗机研发团队历经900多个日夜 完成众多专项试验 提交数百份符合性报告 终获民航局适航认证 [6]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表示C909医疗机研制成功是我国航空医疗救护领域的新突破 [4] 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 - 合肥航太电物理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破解了飞机雷电防护世界级难题 解决了雷电瞬态极高能量对飞机的直接作用防护 间接作用防护和燃油系统的雷电防护 [6] - 团队历经30年攻关 攻克飞机雷电"控得好""验得准""护得全"三大挑战 创建飞机雷电防护技术体系 研发国际首套机动式高带载全机雷电试验装置 支撑C919飞机实现雷电适航取证 [8] 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机械蜂鸟" - 北航团队发布的微型可悬停扑翼飞行器融合蜂鸟飞行原理与尖端仿生科技 具有强隐蔽 强抗扰和强机动特性 在刑侦缉私 应急救援 安防保卫和巡检勘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8][9]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椿萱指出此类飞行器因其特性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江浩表示团队正在拓展飞行器型谱 [8][9] 发布会背景 - 本期航空科技专场发布会是"新天工开物--科技成就发布会"2025年首期专场发布会 后续还将聚焦具有标志性 战略性 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就 推出更多行业专场发布会及成就展 [9]
一战成名,中国歼-10靠什么火出圈?
央视网· 2025-06-03 14:43
歼-10CE战斗机技术特点 - 歼-10CE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出口型单发单座多用途第三代战斗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成都所设计、成飞制造 [1][4] - 具备体系协同作战能力,可在强电磁对抗环境下执行超视距多目标攻击及多模式对地精确打击任务 [4] - 采用镀膜座舱和独特进气道设计降低雷达反射面积,配备蚌式进气道和鸭式气动布局 [6] - 装备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达200公里,拥有11个外挂点可搭载超视距导弹等武器系统 [6][7] 歼-10系列研发历程 - 歼-10项目源于1982年宋文骢团队在评审会上15分钟的关键发言,推动方案从二代半升级为三代机 [10][12] - 总设计师宋文骢提出新战机需具备机动性和超视距空战能力,奠定技术路线 [12] - 研发过程体现"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航空报国精神 [12] 行业意义与市场表现 - 歼-10系列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从"仿制跟随"到"自主创新"的转型 [14][15] - 近期在国际地区冲突中表现突出,引发国际军贸市场广泛关注 [1] - 2023年6月3日实现批量出口,成为国产高端装备出口的代表性产品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