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运绿色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国际海事组织(IMO):航运净零框架投票推迟一年
新华财经· 2025-10-18 21:45
国际海事监管动态 - 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特别会议闭幕,原定对全球航运净零框架的投票推迟一年 [1] - 被推迟的净零框架包含全球燃料排放标准和对船舶排放的温室气体设定分段价格的定价机制,船舶需逐年降低燃料温室气体强度,对超排部分支付费用 [1] - 该框架适用于总吨位超过5000吨的大型远洋船舶,这类船舶约占全球海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85% [1] - 净零框架原计划于2027年3月生效,推迟表决意味着政策细节讨论和生效时间等后续工作面临调整 [1] 中国国内支持政策 - 发展改革委印发《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提出支持绿色甲醇和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项目,支持比例达核定总投资的20%,同时支持规模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建设 [1] - 工信部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2030年)》中提出稳步扩大LNG船用发动机市场应用规模,突破甲醇、氨燃料等低碳零碳燃料船用发动机核心技术 [2] - 《纲要》提出发展液化石油气、生物柴油等燃料船用发动机,开展氢燃料船用发动机技术研发,推动新能源技术应用与国际接轨,提升绿色动力船舶国际市场份额 [2] - 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文件,提出推广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构建交通运输绿色燃料体系 [2] 产业布局与基础设施 - 从燃料生产到船舶应用,中国对推进航运绿色化已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 [2] -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上海电气、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能源和制造领域龙头企业已就船用绿色燃料生产供应先行布局 [2] - 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国内码头已具备LNG、绿色甲醇等单种或多种船用绿色燃料加注能力 [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全球航运绿色化转型的大趋势仍将持续 [3] - 绿色能源领域在成本与技术方面仍存在挑战 [3] - 建议相关部门及企业逐步完善产业布局以应对后续挑战 [3]
活力中国调研行|如何让全球航运“快起来”?临港“一站式”服务有妙招
国际金融报· 2025-09-19 16:2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通过打造智能、高效、绿色的“一站式”数字化平台,展现了航运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 [1][8] 航运服务产业集聚与企业入驻 - 临港新片区国际航运服务中心作为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地,已吸引中远海运、上港集团、中波轮船、哪吒智慧科技等数十家航运服务企业入驻 [3] - 中心集成了“一站式”航运政务办理、航运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创新以及航运高端人才培训等综合服务功能 [3] 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效率提升 - 中心通过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数字特综区”平台,实时展示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绿色能源认证服务平台等数字化内容 [3] - 数字化协同监管模块整合跨部门数据,使企业办事从“跑多窗、交多窗”变为“一窗受理、一套材料”,并实现车辆“无感通关”和船舶作业从“船等车”转向“车等船”,效率大幅提升 [5] - 中远海运集团在中心展示了“船视宝”等对船舶、港口、货物进行全过程追踪的数字化平台成果 [5] - 中心打造的国际航运数字船供服务平台,为船舶备件、配件、保税油、保税LNG、绿色甲醇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5] 绿色低碳转型与技术支撑 - 航运绿色化转型创新策源中心内的“化学工程与低碳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临港基地”具备原始创新、技术孵化、绿色认证等核心功能,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确定国内绿色燃料发展规模及工艺标准提供支撑 [5] - 基地开发的国际航运绿色能源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了新片区绿色燃料认证服务能力 [5] 高端专业人才培养 - 绿色高端海员培训中心依托中远海运船员公司、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资源,以“模拟、仿真、体感”为特色,采用数字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沉浸式”培训 [6] - 学员可通过电脑模拟船机舱操作,在航海模拟驾驶舱内操控舵盘、油门,体验黄浦江等航道航行,并能模拟雨、雾、大风等复杂天气条件 [6] - 学员需经过为期三年的培训,达到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并通过考试后,再上船实习一年,方可正式当班,为航运业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