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艺术
icon
搜索文档
一周展讯|到这些博物馆里“文化避暑”
新浪财经· 2025-07-08 08:16
暑假期间,一些热门博物馆预约极难,但一些并不热门的博物馆不仅展览同样用心,观展体验或会更佳。各地多个新展在近期开幕,如世博会博物馆的"希 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宁波博物馆的"良渚文化特展"、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普希金与东方回响"、广东省博物馆的"典雅之冠:18世纪意 大利萨沃伊王朝的宫廷生活与艺术"等。国外也有多场印象派相关展览值得关注,比如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梵高展、德国巴贝里尼博物馆的毕沙罗展览。 上海 • 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免预约) 展期:2025年6月26日 - 10月8日 地点:上海博物馆东馆 简介:此展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展览联合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 及最新发现。 • 缔造现代: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艺术瑰宝(需提前购票预约) 展期:6月19日 - 10月12日 地点:浦东美术馆 简介:作为奥赛博物馆有史以来在华规模最大的展览,呈现包括梵高《阿尔勒的卧室》《自画像》、米勒《拾穗者》、高更《塔希提的女人》、莫奈《夏末 的干草堆》、塞尚《塞尚夫人肖像》等作品。 •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与 ...
青年演员说
人民日报· 2025-07-08 06:28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精神 - 艺术创作需要成百上千次的重复与精进,如舞剧《只此青绿》中"青绿腰"动作的打磨过程体现了对技艺的极致追求 [1] - 音乐剧表演需沉下心观察生活、打磨技艺,通过剧情与旋律搭建情感桥梁,如《在远方》通过欢快旋律展现快递员群体的乐观坚韧 [2][3] - 话剧表演需深入研读角色背景,如关晓彤为饰演秦怡反复揣摩传记内容,体现对角色的敬畏之心 [4] 艺术与时代使命的结合 - 文艺工作者需将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如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慰问演出时,为巡道战士进行专场表演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1] - 音乐剧创作需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如《在远方》通过快递小哥的故事展现当代劳动者的精神面貌 [2] - 青年演员肩负传承前辈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如吴磊通过《西北岁月》等作品学习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 [6] 行业标杆的示范效应 - 游本昌"戏无大小,心守平常"的原则成为行业精神标杆,其九旬高龄入党的行为诠释了艺术家的信仰追求 [1][4][6] - 秦怡"一生在追求中"的从业理念与游本昌"继续前进"的登山精神共同构成行业价值导向 [4] - 德艺双馨的前辈艺术家为青年从业者树立了"好好演戏,好好做人"的职业准则 [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艺创作日益强调扎根生活的现实主义风格,如音乐剧通过观察生活细节增强作品感染力 [2][3] - 青年文艺工作者正积极将专业素养提升与文化强国建设相结合,体现行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5] - 表演艺术领域呈现"艺术为人民"的鲜明导向,慰问演出等实践活动成为行业常态 [1]
东西问丨贝礼中:贝氏建筑艺术如何让时间“给出一切答案”?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21:48
贝聿铭建筑艺术的核心哲学 - 建筑理念融合东方精神与西方现代主义 强调时间跨度思考 追求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作品 [3][4][6] - 设计灵感源自苏州狮子林石林 从移步换景和光影变幻中提炼景观与时间的交融关系 [4] - 建筑需体现"父种子收"哲思 强调人与自然协作 作品需超越所处时代 [4][6] 贝氏建筑方法论 - 跨文化研究驱动设计 通过大量阅读和实地考察吸收各国文明精髓 [7] - 坚持技术革新 采用最新建筑科技提升生活质量并推动行业发展 [7] - 艺术与建筑深度融合 75年职业生涯中60个项目特别委任艺术家创作 如毕加索雕塑与赵无极水墨画的应用 [8][10] 标志性项目技术演进 - 香港中银大厦(1982-1989)首创三维结构体系 实现高空经济型建筑创新 [10][12] - 上海临港滴水湖项目改进设计 窗户尺寸扩大50% 斜撑构件减重30% 引入新能源技术降低能耗 [12] 中国建筑行业发展观察 - 过去30年中国基建投资增速领先全球 城市综合体与交通网络一体化建设成就显著 [13] - 当代建筑设计需综合应对土地稀缺 能源环境等挑战 跨学科合作成为趋势 [13] 上海对贝氏建筑的影响 - 上海国际化环境塑造贝聿铭早期建筑观 激发其对多元文化的探索兴趣 [14] - 职业生涯后期跨国项目占比超60% 包括法国 德国 卡塔尔等地标建筑 [14] 贝氏建筑事务所业务里程碑 - 完成70余项全球建筑项目 包括MIT媒体实验室 洛杉矶创新艺人经纪总部等 [16] - 苏州博物馆项目实现传统园林美学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突破性结合 [16]
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7:32
(原标题:潘玉良:从传奇身世到艺术传奇) 7 月 5 日,北京鲁迅博物馆推出 "玉良 —— 安徽博物院藏潘玉良画展",展览遴选了潘玉良各时期代表 作品 70 余件(套),涵盖油画、彩墨、白描、版画、雕塑等多个品类,勾勒出潘玉良丰富的艺术生 涯。 合手书自画像 91×64cm 潘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是中国近代女画家中较早走出国门学习西画且卓有成就的杰出代表。 不仅擅长油画,彩墨、素描也独具功力,还涉猎雕塑、版画创作,将现代主义绘画语言与传统中国绘画 意蕴完美融合,创立了 "合中西于一冶" 的独特风格,享誉画坛。1977年在法国去世后,友人王守义按其 遗愿,将其四千余件作品运回故里 "奉献国人",收藏于安徽博物院。 自画像 1941 彩墨 油画 毛绒 画布 潘玉良的身世与创作历程 潘玉良出身贫寒,命运坎坷,幼年便经历诸多不幸,曾一度沦落风尘。所幸她遇到了潘赞化,在潘赞化 的帮助下,她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开启了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之路。潘赞化支持她学习绘画,送她进入上 海美专学习,1920 年 9 月,她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第 11 届西洋画正科班,成为中国高等美术学校录 取的第一批 12 个女生之一,迈出了 ...
专题 | 2025上半年十大高端作品产品趋势解析
克而瑞地产研究· 2025-07-07 17:27
高端住宅价值蜕变核心观点 - 高端住宅核心竞争力构建于四大维度:稀缺资源、空间场景、圈层服务、文化科技,实现从物质奢华到精神共鸣的价值跃升 [2] 稀缺资源塑造价值根基 - 战略性占有城市核心区位或不可复制自然景观形成竞争壁垒,如广州保利天奕独占琶洲南区三宗低密纯宅地,区域14年仅出让8宗宅地 [4] - 武汉长江天际独占武昌滨江商务区600米核心江岸线,与长江最小距离70米,形成物理与视觉双重稀缺性 [7] 空间场景重构居住体验 **平层墅院化升级** - 成都华发锦宸院320㎡户型通过LDKGB一体设计形成超级社交空间,全套房私享阳台实现"私人花园"场景 [9] - 南京金陵序225㎡户型采用弧形挑空露台(挑高6.5米),形成"空中私家庭院"与洄游式社交场域 [12] **270°全景舱设计** - 杭州杭序府260㎡户型通过曲面落地玻璃实现三面无遮挡视野,南向弧形阳台消除直角边界 [15] - 武汉新希望·D10黑珍珠310㎡户型采用U型玻璃幕墙,打造50米无遮挡观江面 [18] 圈层服务构建身份象征 - 广州琶洲樾华樾会所为96户业主提供行政酒廊、私宴厅等酒店级服务,并支持私董会等定制社交 [23] - 上海越秀外滩樾2500㎡三重会所体系分层满足高净值客群社交、圈层、自我实现需求,含高尔夫模拟厅及米其林私宴服务 [27] - 上海招商康定壹拾玖3000㎡复合会所配备数字化预约系统,提供24小时管家及健康管理 [28] 文化科技赋能产品溢价 **文化转译** - 余姚绿城臻园融合本地民居悬山顶、灰瓦元素与现代铝板幕墙工艺 [34][38] - 北京和樾望雲将三山五园历史文脉转化为多进式院落空间,提取重檐、书卷元素打造超级符号 [41][45] **艺术赋能** - 上海绿城潮鸣东方通过12米挑高"悬浮美术馆"及法国艺术家定制雕塑,构建社区艺术生态 [49] - 联动西岸美术馆打造"美术馆+聚落",预留展陈接口实现文化资源导入 [53]
京城7月看展:翡翠店内沉浸体验Z世代玉雕师作品展
经济观察报· 2025-07-07 16:05
7 月 4 日, 玉见未央·玉魄新语——七彩云南·中华玉都新生代人物玉雕作品展启幕。本次展览汇聚了多 位杰出的新生代玉雕师,展现了Z世代玉雕师用刻刀重塑玉魄的非凡创造力。策展人别出心裁地设计 了"赏、藏、品、玩、戴"五大体验区,让观众不仅能近距离感受玉雕艺术的魅力,还能通过互动环节与 玉雕大师深入交流。 玉雕大师梁峻滔作品《皱云延寿》 玉雕大师李炎代表作神工奖金奖作品《龙行踏绛气》 展览名称: 玉见未央·玉魄新语——七彩云南·中华玉都新生代人物玉雕作品展 作品五大主题展区: 赏· 玉料之美:玉料与匠心的自然共生(传统摆件系列) (原标题:京城7月看展:翡翠店内沉浸体验Z世代玉雕师作品展) 玉雕大师李炎携其代表作神工奖金奖作品《龙行踏绛气》以及运用国画艺术雕刻的玛瑙《熊猫花花》惊 艳亮相,让观众领略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独特魅力。玉雕大师梁峻滔则展示了其精湛的巧思:俄罗斯白 玉作品《蛙鸣富贵》温润细腻,而巧用新疆楼兰三色玉料创作的《皱云延寿》更是凸显了独特的色彩运 用与创新理念。 开幕当天,当观众在专业导览的带领下,亲手触摸那些凝聚着匠人心血的玉雕作品时,仿佛能感受到刻 刀游走时的温度,见证着古老玉脉与当代创意的精 ...
蒙娜丽莎让大模型们几乎全军覆没!网友:懂了,AI不会眯眼睛
量子位· 2025-07-06 13:12
大模型视觉识别能力测试 核心观点 - 当前主流大模型在识别视觉错位图像(如条纹干扰下的蒙娜丽莎)时普遍表现不佳,仅个别模型能通过特定提示完成识别[1][3][26] 国际大模型表现 - **ChatGPT**:能识别视觉错位图和人脸轮廓,但最终判断错误[13];深度思考后仍无法给出答案[14] - **Gemini**:仅识别出颜色条纹和侧脸轮廓,未判断具体人物[6][15] - **Grok**:直接表示无法辨认,要求提供更清晰图像[16] 国产大模型表现 - **豆包**:能分析图像风格和人脸轮廓,但误判为爱因斯坦[18][19];深度思考后仍基于错误特征推理[20] - **Qwen3-235B-A22B**:发现侧脸剪影但未识别具体人物[21][22] - **元宝、讯飞**:未提供有效识别结果[23] 成功案例与机制分析 - **o3-Pro**:唯一成功识别蒙娜丽莎的模型,推测其通过工具增强推理能力(如模糊处理)[27][29] - 成功依赖外部提示(如告知"著名画作")或人工预处理(如模糊图像)[34][36] - 普通版本o3需依赖Python图像处理工具但效果有限[29] 技术局限性 - 大模型普遍缺乏人类"眯眼"的视觉信息整合能力[10] - 故障艺术图像的通道分离特性对模型构成显著干扰[20] 测试方法 - 通过提示词引导模型模拟"眯眼"行为以降低条纹干扰[9] - 部分模型需结合深度思考模式进行多轮推理[19][21]
当“8张餐桌”摆进今年香港书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7-06 07:11
第35届香港书展概况 - 第35届香港书展将于7月16日至2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预计汇聚超过770家展商 [12] - 年度主题为"饮食文化·未来生活",将举办超过620项文化活动,包括知名作家讲座、新书推介会等 [12] - 参与书展的讲者包括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作家冯唐、网络文学奖得主三生三笑等 [12] 文化活动亮点 - "世界文化艺术廊"推出"有枱·阅食"展览,由8位艺术家围绕8个饮食主题设立互动装置 [12] - 同场举办超过30场讲座及工作坊,多角度探讨饮食文化 [12] - 八大讲座系列包括"年度主题""名作家""英语及国际阅读"等,邀请全球知名作家参与 [14] 新增展区与特色 - 首设"文化及创意产品区",展示香港非遗、澳门文创及故宫宫廷文创精品 [15] - 中国内地出版展馆以四川为主题省,展示川菜、川剧、川绣等巴蜀文化元素 [15] - 新增"香港创科专题快闪展示区",展示教育科技、健康科技等领域的创新产品 [15] 运动消闲博览联动 - 运动消闲博览设立全运会展示区,与吉祥物"喜洋洋"和"乐融融"互动 [16] - 首次将"FIBA 3x3世界巡回赛—香港大师赛2025"移师至会展中心举办 [16] - 香港体育学院设置运动员打气区及精英运动员珍贵物品展示区 [17] 特别优惠与活动 - 1990年出生的读者可凭有效证件免费入场 [18] - 推出限量500套"三五知己"套票,三张票可五人同行 [18] - 访港旅客可凭旅游证件以20港元购票(原价30港元) [19]
抗战史诗的艺术凝结与历史回响(抗战文艺作品巡礼)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41
艺术创作背景 - 唐一禾创作《七七的号角》于1940年,作品被誉为"抗战美术的《义勇军进行曲》",具有"民族号角"的视觉艺术意义 [2] - 作品诞生于抗战烽火中,艺术再现了全国抗战拉开序幕的历史时刻,凝固了青年学子投身抗日救亡的瞬间 [2] - 唐一禾少年时期亲历五四运动,留学法国期间选择写实主义道路,1934年归国任教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将现实关怀注入教学与创作 [2] 抗战艺术实践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武昌艺专转变为抗战文艺宣传前沿阵地,唐一禾带领学生以画笔为武器投入抗战宣传 [3] - 唐一禾指导学生创作《正义的战争》《还我河山》等巨幅宣传布画,作品悬挂于武汉公共场所,具有鲜明主题和强烈视觉冲击力 [3] - 在物资匮乏的战时环境中,唐一禾使用蚊帐布、土麻布替代画布,完成《女游击队员》等重要作品 [6] 作品艺术特色 - 《七七的号角》虽为油画草稿,但艺术完成度和精神震撼力远超一般草图,画面中心为青年学生宣传队 [4] - 画中人物均为唐一禾的学生,艺术家精准捕捉其神情姿态,赋予画面历史真实感和情感冲击力 [4] - 作品采用横向行进式构图,人物排列形成视觉洪流,象征中国青年汇入民族救亡大潮 [5] - 画面色调深沉厚重,以暖褐色为主,辅以亮色块,烘托抗战艰辛与希望光芒 [5] 作品历史意义 - 《七七的号角》是唐一禾计划创作的抗战史画《伟大的行列——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同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5] - 作品展现了唐一禾的群像塑造能力和宏大艺术构想,蕴含深沉家国情怀 [6] - 85年后作品依然具有震撼力,其现实主义艺术形式在抗战时期成为动员民众的有效视觉武器 [7] - 作品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具有铭记历史、激励新时代青年的现实意义 [7]
琉光璃彩耀千年
人民日报· 2025-07-06 06:41
琉璃艺术行业 - 琉璃艺术在中国历史上作为玉的替代品被接受,因其制作不易且脆弱而显珍贵,承载着人们对澄澈通透的精神追求和哲思[1] - 早期琉璃产品以珠、簪、环等小件为主,南北朝后吹制技术传入使形态更丰富,清代宫廷琉璃器达到艺术高峰[1] - 淄博琉璃继承清代传统,以民间吉祥文化为基础创作大众喜爱的作品[1] 琉璃艺术创新 - 现代创作者融合琉璃烧制与内画技法,开创"炫彩内画"新艺术形式,结合留白勾画与光学反应创造新美学[1] - 当代琉璃色彩实验突破传统黄、赤、蓝等局限,如《琉璃墨彩》利用流动特性重构水墨线条,赋予传统美学新生命力[2] - 灯工热成型工艺的应用拓宽表现力,作品如《蝴蝶灵蛇花冠》从传统文化或中西交流中汲取灵感[4]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持续探索琉璃特质发挥,寻求通俗与高雅平衡点,兼顾视觉冲击与精神内涵[4] - 新一代创作者需解决美学表达方式问题,通过技艺创新推动艺术发展[4] - 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结合案例《邂逅鸢尾》展示创新路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