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法
搜索文档
“PE巨头”黑石总裁:华尔街低估了AI的颠覆性,现在投项目首先评估“颠覆风险“
智通财经网· 2025-10-19 12:02
华尔街低估了AI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与市场格局的破坏力。 "人们说'这闻起来像泡沫',但他们没有问:'那些可能被大规模颠覆的传统业务呢?'" 他特别指出,OpenAI、微软和谷歌创建的AI算法已经开始颠覆会计、咨询和法律等白领行业,并威胁 广告商、出版商和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Gray将这种颠覆比作纽约出租车牌照的命运。这些牌照价值在 数十年间增长了近500倍,但在网约车应用颠覆市场后迅速损失了80%的价值。机器学习技术也在威胁 制造业等领域的人工岗位。 投资策略的双向调整 黑石集团总裁Jonathan Gray警告称,华尔街投资者低估人工智能让整个行业过时的潜力。这家全球最大 私募股权公司已将AI风险评估提升至投资决策的首要位置,要求所有交易团队在投资备忘录首页就必 须阐述AI影响。 Gray本周在伦敦举行的英国《金融时报》私募资本峰会上表示,AI技术已经开始颠覆商业模式并导致 失业。他指出,尽管市场担忧AI公司估值过高可能形成泡沫,但投资者更应关注传统行业面临的巨大 颠覆风险。 他特别强调,法律、会计、交易处理和理赔处理等基于规则的业务将面临"深远"的冲击。据知情人士透 露,黑石最近已决定不收购一些被视为容易受 ...
“PE巨头”黑石总裁:华尔街低估了AI的颠覆性,现在投项目首先评估“颠覆风险"
华尔街见闻· 2025-10-19 10:53
华尔街低估了AI颠覆传统商业模式与市场格局的破坏力。 黑石集团总裁Jonathan Gray警告称,华尔街投资者低估人工智能让整个行业过时的潜力。这家全球最大 私募股权公司已将AI风险评估提升至投资决策的首要位置,要求所有交易团队在投资备忘录首页就必 须阐述AI影响。 Gray本周在伦敦举行的英国《金融时报》私募资本峰会上表示,AI技术已经开始颠覆商业模式并导致 失业。他指出,尽管市场担忧AI公司估值过高可能形成泡沫,但投资者更应关注传统行业面临的巨大 颠覆风险。 他特别强调,法律、会计、交易处理和理赔处理等基于规则的业务将面临"深远"的冲击。据知情人士透 露,黑石最近已决定不收购一些被视为容易受AI风险影响的软件和呼叫中心公司。与此同时,该公司 正在重新定位部分工业投资组合公司,以抓住AI基础设施带来的机遇。 AI颠覆风险成首要考量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他特别指出,OpenAI、微软和谷歌创建的AI算法已经开始颠覆会计、咨询和法律等白领行业,并威胁 广告商、出版商和软件公司的商业模式。Gray将这种颠覆比作纽约出租车牌照的命运。这些牌照价值在 数十年间增长了近500倍,但在网约车应用颠覆市场后迅速损失了80 ...
深圳赴清华北大集中招揽AI英才 提供超7000个岗位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17 17:38
招聘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7日至18日在清华大学启动,并将进入北京大学 [1] - 活动主题为“AI汇英才”校园招聘会,面向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优秀毕业生 [1] - 超过90家企业现场提供7000余个优质岗位,预计吸引数千名学子参与 [1] 参与单位构成 - 参与单位包括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大厂 [1] - 汇聚鹏城国家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科研院所 [1] - 包括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独角兽企业 [1] - 深圳多家顶尖公立医院、头部金融机构加入求贤行列 [1] 岗位覆盖领域 - 岗位全面覆盖人工智能产业链关键环节,包括机器人、半导体/芯片、算力+大模型、智能制造、金融科技、智慧医疗、智能辅助驾驶等 [1] - 具体职位涵盖AI算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芯片设计工程师、大模型产品经理、博士后研究员等 [1] 薪酬水平 - 半数以上岗位年薪超过30万元 [1] - 超过2800个岗位年薪达50万元以上 [1] - 年薪百万以上岗位超过170个 [1] - 部分高层次人才岗位薪酬面议、上不封顶 [1] 招聘模式与支持 - 招聘采取“政校企”协同引才新模式,由深圳市政府统筹组织,整合三方资源实现精准对接 [2]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高层将亲临现场,与求职者面对面交流 [2] - 活动现场设置政策咨询专区,提供“一对一”专业解读,内容涵盖公务员招录及选调生政策宣介、人才住房保障、“鲲鹏青年”计划等 [2] - 优秀校友将现场分享在深创新实践与成长经验 [2]
新研智材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半导体材料龙头晶瑞电材参与投资
新浪财经· 2025-10-17 10:27
近日,AI驱动材料研发的创新企业——深圳市新研智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千万级种子轮融资。本 轮由半导体材料龙头晶瑞电材(300655)与基石浦江资本联合投资,资金将用于AI算法迭代、顶尖人 才引进及半导体材料等场景的产业化落地,加速推进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深度协同。 ...
谷歌正在成为诺贝尔奖制造机
吴晓波频道· 2025-10-14 08:30
谷歌的诺奖成就 - 谷歌在两年内斩获三项诺贝尔奖,产生五位得主,成为继贝尔实验室和IBM之后最具诺奖潜质的科技企业[3][4]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德沃雷现任谷歌量子AI首席硬件科学家,马蒂尼斯也曾领导谷歌量子硬件团队[3] - 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萨比斯和江珀是谷歌DeepMind核心成员,2023年物理学奖得主辛顿曾在谷歌任职超过10年[3][4] 科技研究主导权转移 - 科技研究的主导权正在从传统的学术机构向大型科技公司转移[2][5] - 越来越多拥有科技公司背景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改变了以往获奖者多为单纯大学科研背景出身的状况[5] 公司主导研究的优势 - 大型科技公司拥有无可比拟的资金实力,能以百亿、千亿级别投入支撑短期无收益但有长远价值的基础性研究[6] - 公司在AI算法、量子计算工程化等能落地的基础研究领域处于产业最前沿和领先地位[6] - 通过巨量资源投入攻克技术难关,再将商业收益回流研发端,可能形成自我强化的创新飞轮[6] 量子隧穿研究的意义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表彰了科学家发现电路中的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和能量量子化[2] - 量子隧穿是微观粒子的穿墙术,获奖科学家通过精巧实验将其转化为肉眼可见现象[3] - 该研究为开发下一代量子技术,包括量子密码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传感器走出了关键一步[3]
民政部副部长刘振国:中国人口预期寿命提高至79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了5岁【附养老产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0-12 15:14
人口老龄化趋势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22% [3] - 65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15.6% [3] - 2020年至2024年间,60岁以上人口从2.64亿(占比18.7%)增长至3.1亿(占比22%)[3] - 2021年至2040年被预测为老龄化高速增长期 [3] 养老市场需求与格局 - 当前中国养老市场格局为居家养老占96%,社区养老占3%,机构养老占1% [4] - 2022年中国养老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 [8] - 预计到2029年养老市场规模将突破19.5万亿元 [8] - 养老服务需求从基础生活照料升级至个性化健康管理和医养游学融合 [8] 政策与产业发展方向 - 政策层面将智慧养老提升至战略高度,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作为重要任务 [10] - 数字化技术如智能穿戴、AI算法、VR技术正重塑养老产业生态 [10] - 养老方式正从家庭养老走向社会化养老,强调服务体系分层化、内容精准化和主体多元化 [10] - 智慧养老有望覆盖银发经济全产业链,带动老年用品、健康管理、文旅、理财等产业发展 [10] 健康与医疗支出压力 - 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达79岁,比2020年提高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 [1] - 65岁以上人群慢性病患病率持续高于50%,2013-2018年间上涨15.3% [3] - 人口老龄化加速加剧了中国医疗支出压力 [3]
华尔街的科技神话:“循环投资”和“循环控股”成就第一美股
搜狐财经· 2025-09-30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一个关于OpenAI、甲骨文和英伟达之间千亿美元循环投资的科技新闻段子,引出了对“循环投资”与“循环交易”这两种金融现象的深入剖析 [1][2][3] - 核心论点为,OpenAI、甲骨文、英伟达三巨头间的资本流动构成了一个“需求-基建-供应”的战略协同循环,这是一种以创造真实生产力为目的的循环投资 [3][15][18] - 文章进一步区分了循环投资与作为财务欺诈手段的“循环交易”,并指出大规模循环投资可能潜藏估值泡沫风险,其与循环交易的关键区别在于目的是创造价值还是制造假象 [4][6][18] - 最终将话题延伸至华尔街的资本运作体系,阐述其通过证券化、风险定价和杠杆等工具,构建了一部兼具价值创造和价值掠夺能力的“资本转化与放大器” [20][23][24] 三家公司交易关系 - 交易关系的起点是OpenAI对算力的巨额需求,其与甲骨文签订了金额约3000亿美元的多年云服务合同,以购买云计算资源和数据中心容量 [2][3] - 作为基础设施提供方,甲骨文为履行合同需要采购海量硬件,因此必然向英伟达进行大规模采购,但具体金额未明确披露 [2][3] - 英伟达则对OpenAI进行了最高1000亿美元的战略投资,部分为现金入股,部分用于支持OpenAI向英伟达采购芯片,从而巩固客户关系并带动甲骨文等云厂商的持续采购 [2][3][18] - 这三笔关键交易形成了一个“需求(OpenAI)→ 基础设施(甲骨文)→ 核心硬件(英伟达)→ 再反哺需求(OpenAI)”的强化循环 [3][15] 循环投资与循环交易辨析 - 循环投资被描述为一种“阳谋”,是商业伙伴间为了把蛋糕做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进行的相互投资,资金流向真实业务以创造价值 [6][15][18] - 循环交易则被比喻为“阴谋”,是一种会计操作手段,企业间通过虚构或偏离公允价值的交易来回倒手资金,目的是虚增收入和估值,进行财富掠夺而非创造 [4][6][7][18] -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目的和实质:循环投资旨在加速技术进步和生态建设(如AI产业),资金转化为云计算资源、GPU芯片等真实生产力 [15][18];循环交易则旨在制造虚假繁荣,资金空转,著名案例如安然公司的财务造假 [17][18] - 文章指出,大规模循环投资可能演变为风险,如果关联公司间以显著高于市场公允价值的价格交易,或失去真实业务支撑纯粹为了财务目的“刷单”,则可能滑向循环交易的灰色地带 [18] 华尔街资本运作模式 - 华尔街的核心能力在于证券化,即将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如收费公路收益权)转化为标准化、可交易的证券,从而动员全球零散资本投入大型项目 [20][24] - 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和模型(如期货、期权、CDS)构建“风险定价”机器,试图精准评估并引导资本流向最具潜力的领域(如AI算力循环),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20][21][22] - 杠杆是关键的放大器,通过借贷用少量自有资本撬动巨额外部资金,既能加速产业扩张,也可能导致骗局膨胀和系统性风险 [23][24] - 华尔街通过其全球网络(投行、交易所、基金)和信息优势,始终处于交易核心,充当中间人并收取各类费用,构建了一套同时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掠夺的体系 [23][24] 行业影响与潜在风险 - 三巨头的深度绑定极大地抬高了AI行业的竞争门槛,算力、资本和能源成为核心要素,中小型创业者更难参与核心基础设施的竞争 [5] - 这种模式可能推高参与各方的账面收入和估值,形成“价值确认”循环,但若未来AI应用需求不及预期,可能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投资回报不及预期 [5][18] - 文章提及存在华尔街分析师质疑三者交易存在“循环交易”嫌疑,但目前仅为质疑,尚未有实锤证据 [19] - 这种紧密的产业联盟模式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其最终能否创造出真实的商业价值和盈利,仍需接受市场检验 [5][18]
【财经分析】AI驱动能源革命步入“深水区” 国资央企如何下好“一盘棋”?
新华财经· 2025-09-28 22:10
新华财经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沈寅飞)当前,人工智能正加速成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驱动力。实践中,国资央企布局人工智能有哪些战略考量?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等高复杂场景中落 地应用?怎样加强协同以破解数据治理和技术融合等瓶颈? 近日,在《国资报告》杂志社、阿里云智能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三期"现代新国企"研讨会上,业内人士 聚焦绿色引领数智创新,共探"AI+能源"融合发展之道。他们认为,当前国资央企正推动人工智能与能 源产业加速融合,围绕石油石化、核电、煤炭、电力、航运等领域,打造一批可复制、高价值的应用场 景。而面对数据安全、成本压力、技术可靠性及算力瓶颈等多重难题,国有企业正通过跨领域协同合作 主动破局,助力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迈向新阶段。 国资央企成"AI+能源"融合的主力军 一直以来,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行业,其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革新必然选择。而国资央企既是能 源安全"压舱石",也是数智化转型"国家队",当前正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加速融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史丹指出,当 下人工智能热潮已深入垂直领域。全球能源转型总体放缓但区域分 ...
研报掘金丨中信建投:首予全志科技“买入”评级,通用平台与AI布局加速落地
格隆汇APP· 2025-09-28 15:44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市场需求回暖 公司扫地机器人 智能汽车电子 智能视觉等主要细分领域营业收入同比实现较快增长 [1] - 公司积极推进下游产品落地 下游多个细分领域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1] 技术平台发展 - 端侧硬件AI化浪潮下 公司积极打造序列化的通用异构计算平台 [1] - 依托统一高效的研发平台 不断升级核心技术 完善产品系列 [1] - 围绕视觉 语音 显示 人机交互等典型场景积极储备和适配各类AI算法 [1] 战略布局方向 - 深化新兴端侧AI应用的布局 [1] - 开拓AI算法在各细分领域的应用落地 [1]
广西推动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21:03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小卫、段宁分别作主题演 讲分享,分享各自在关键金属产业发展、重金属污染防控领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活动中,主办方组织2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超200亿元(人民币,下同),涵盖技术研 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等多领域,助力广西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推动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 发展。 活动期间,主办方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核心专利技术资源,依托AI算法,建立合作机制,实 现技术供需智能匹配,打破成果转化壁垒,推动专利从"纸上"走向"车间",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 主办方还发布《关键金属产业专利技术情况报告》及《涉重金属污染防治专利技术分析报告》,系统梳 理行业前沿技术动态与知识产权布局,为产业创新提供导航。 与会嘉宾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深入探讨AI技术与专利转化运用,如何赋能污染防治技术 创新,解析关键金属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行业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 广西推动构建涉重金属污染防治新模式 此次活动还发布《知识产权跨区域合作赋能关键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倡议》,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中国 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