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货币司法处置

搜索文档
从"无法处置"到"24小时变现"!北京首创虚拟货币司法处置新模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6 15:39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虚拟货币犯罪呈现频发态势,而涉案虚拟货币的处置却长期面临"境内 无法直接变现"的困境。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与北京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创新合作机制,首创涉案虚拟货币 处置"新渠道"——将涉案虚拟货币通过境外合规持牌交易所变现,以实现资产价值的最大化。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这一创新合作机制在一年前就已着手筹备规划,目前该 所已成功运用该模式完成了顺义公安分局一起案件中的涉案虚拟货币处置工作。首创模式:破解虚拟货 币处置难题 据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官微报道,近日,北京市公安局法制总队与北交所正式签署了《涉案虚拟货币 处置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将涉案虚拟货币纳入"实物上缴"范畴,构建了一套主体适格、流程合规、价 格公允、安全可靠的司法处置模式。这一合作机制依托北交所的司法拍卖和罚没资产处置资质,为虚拟 货币这一特殊涉案财物提供了合法变现路径。 记者了解到,北京市公安局与北京市财政局早在2017年就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实物上缴国库的"绿色通 道",通过该通道,公安机关可以将需要上缴国库的涉案财物实物移交给财政部门指定的北京产权交易 所进行处置,数据显示, ...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合作协议无效?法院这样判决有问题吗?
36氪· 2025-05-27 19:46
案件背景 - 孙某与鲁某于2023年11月签订《虚拟货币资产处理合作合同书》,约定利用各自资源进行虚拟货币司法处置合作,孙某支付20万元履约保证金由鲁某保管 [2] - 合作期间出现纠纷,孙某于2024年12月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保证金及利息 [2] 法院判决要点 - 法院判定合同无效,依据为2017年七部委"9.4公告",认为虚拟货币非法定货币,双方行为实质支持虚拟货币与法币兑换,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4] - 法院拒绝返还20万保证金,认定双方构成实际合伙关系,根据民法规定合伙财产在关系终止前不得分割 [5] 判决争议分析 - 法院混淆了自然人合作协议与处置公司服务协议的法律性质,司法处置业务本身具有合法依据且效力高于行业监管文件 [7] - "9.4公告"规制对象为代币融资交易平台而非自然人,2021年"9.24通知"更适用但同样无法直接否定合同效力 [8] - 合规司法处置通常通过境外变现后结汇入境,完全符合现行监管规定 [8] - 保证金是否构成合伙出资需严格依据证据判断,缺乏直接证据时不应强行认定合伙关系 [8] 行业影响 -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业务已从新兴业务发展为传统业务,合法合规处置涉案虚拟货币成为行业共识 [10] - 当前司法机关对虚拟货币认知不足,需加强区块链技术知识普及以提升司法判断专业性 [10]
虚拟货币司法处置:需要进行价格评估吗?
搜狐财经· 2025-05-23 19:41
在司法实践中,大部分涉币类刑事案件中会对涉案虚拟货币进行价格评估,以确定其价值。例如,司法机关委托第三方机构参考市场行情对涉案比特币、以 太坊、泰达币等进行估价。然而,这种做法在实务中存在争议:一方面,价格评估能够为处置提供价值依据;另一方面,评估过程可能因市场波动、评估机 构资质等问题而引发质疑。 (二)价格评估的必要性分析 价格评估一般是指在刑事案件中,由司法机关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涉案财物进行价值认定、属性鉴别或技术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为案件的侦查、起诉和 审判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确保涉案财物的处置合法、公正。在刑事案件中,司法评估通常涉及财物的价值估算、物证技术鉴定等内容。例如,对涉案房 产、车辆等传统财物,司法评估能够明确其市场价值,为追赃挽损、财产刑执行等提供参考。 司法评估的核心作用在于保障司法程序的公平性和证据的可靠性。通过专业机构的评估,司法机关能够获得权威的评估报告,减少主观判断的随意性。此 外,司法评估还为涉案财物的处置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实现财产处置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然而,在虚拟货币司法处置这一新兴领域,司法评估的适用性 却面临新的挑战。 (一)虚拟货币司法处置的现状 在我国涉案虚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