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政策
搜索文档
中信证券:经济周期回升的预期才是今年大类资产定价的最重要主线
证券时报网· 2025-10-18 09:30
大类资产定价核心主线 - 经济周期回升的预期是今年大类资产定价的最重要主线 [1] 经济周期前景 - 从周期的领先指标看,经济周期回升的阻力正在减弱 [1] 短期资产表现关键因素 - 对于短期资产表现而言,基本面变化的斜率比回升本身更为重要 [1] 影响斜率的政策因素 - 短期内成效较好的财政政策使用进度已经较高 [1] - 增量政策可能以小规模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宽货币政策为主 [1] 影响斜率的流动性因素 - M1扩张速度存在放缓的风险 [1] - 活跃资金进一步入市的意愿也可能有所变化 [1]
大行评级丨中银国际:中资科网股宜采取相对防御性配置策略 首选腾讯
格隆汇· 2025-10-17 14:23
行业关键影响因素 - 人工智能 宏观环境 竞争格局 监管政策 股东回报执行以及中美关系是未来6至12个月影响中国互联网上市企业财务表现与估值的六大关键因素 [1] -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建议采取相对防御性的资产配置策略 优先级排序为腾讯 网易 欢聚 腾讯音乐 [1] - 配置策略考虑因素包括第三季业绩预览 逆周期核心能力 财务可见度 [1] 腾讯控股 - 预期第三季业绩将再次超出预期 总收入按年增长14% [1] - 业绩增长主要受强劲的游戏及在线广告业务推动 [1] - 经调整营运利润达730亿元 按年增长20% [1] - 维持首选买入评级 目标价上调至710港元 [1] 阿里巴巴 - 近期股价走势将高度取决于双十一促销期间实时零售及中国核心电商板块的动态变化与表现 [1] - 维持买入评级及目标价170美元 [1]
剧透抢先看|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初版日程正式发布
犀牛财经· 2025-10-10 20:32
会议基本信息 - 第十届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将于2025年10月26-27日在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召开 [1][2] - 大会初版日程已发布,聚焦全球医药前沿与资本动向 [1] - 大会涵盖创新药研发、临床研究、细胞与基因治疗、投资并购、资本市场和商保政策等多个热点领域 [2] 会议日程与论坛设置 - 10月26日上午为大会开幕式 [3] - 10月26日下午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减重创新研发论坛、临床数据全球直发专场、抗肿瘤新药论坛、矢药数智化论坛、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3] - 10月27日上午及下午均设置6个平行分会场,议题包括资本市场论坛、投资人经验分享论坛、香港健康产业论坛、核药论坛、国际路演专场、路演专场、授权与并购论坛、医药政策分享论坛、朗品国际化论坛、科技成果转化路演专场 [3] - 大会通过多维度论坛设计,促进临床、产业、资本与政策等领域间的深度对话 [6] - 设置全球化战略布局、资本协同创新、市场趋势展望三大核心讨论方向 [6] 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 [7][9] - 主题报告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黄晓军、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辉、科济药业李宗海 [9] - 讨论议题为CGT创新生态建设与全球竞争力构建 [9] - 参与嘉宾包括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红霞、上科大陈佳、希济生物鲁薪安、绿叶制药集团孙志刚 [10] 抗肿瘤新药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国药科大学秦叔逵 [11][12]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源头创新破局之路(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 [13] - 议题涵盖FDA新政策、新趋势对全球抗肿瘤新药研发的影响(报告人: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何如意) [14] - 参与嘉宾包括君实生物邹建军、亚盛医药翟一帆 [15] 创新转化与临床开发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一民、北京大学李海燕、北京协和医院韩晓红 [17] - 议题包括ICH E6R3及国际监管新规对中国创新药早期临床试验的影响与应对 [18] - 议题涵盖监管科学视角下的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与前沿治疗创新 [18] - 议题包括小样本生成高价值证据——临床研发的设计创新(以罕见病为例) [18] - 参与嘉宾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方翼、中国药科大学言方荣、埃格林医药李长青 [19] 资本市场论坛 - 论坛主席为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程杰 [20] - 议题包括创新药械企业香港上市境内热点法律问题 [21] - 参与机构包括中信证券、安永会计师事务所 [21] 授权与并购论坛 - 论坛主席为Pivotal bioVenture Partners管理合伙人柳丹 [22][24] - 议题包括全球资本视野下的医药授权与并购新趋势 [24] - 议题涵盖全球化加速中的中国创新药:授权、并购与资本工具的多维实践 [24] 医药政策分享论坛 - 论坛主席包括北京医院胡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 [25][27] - 核心议题为探索“基本医保”与“商业健康险”的协同之道 [5][27] - 主题报告包括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创新药械多元支付机制路径探索(报告人:中国药科大学丁锦希) [27] - 主题报告包括透过商保创新药目录——探讨商业健康险发展路径(报告人:中再寿险王明彦) [27] - 参与嘉宾包括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金春林、南京市医疗保障局翡晶、中信建投证券贺菊颖、恒瑞医药周桦 [27] 出海国际化论坛 - 论坛主席为复宏汉霖执行董事、首席执行官朱俊 [29] - 讨论议题为中国医药企业全球化发展:战略布局与出海策略、监管协同 [30] - 主题报告包括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出海国际化概览(报告人:艾昆纬陈丽娟) [30] - 主题报告包括生物药出海(报告人:复宏汉霖) [30] - 参与嘉宾包括和黄医药崔跌岭、科济药业李宗海、瑞银李伊吕、恒瑞医药许晓建、深圳丽珠医药朱一帆 [30][31] 企业路演与项目展示 - 参与路演企业包括维异药业、诺诚健华、基石药业、三生制药、和黄医药、亚盛医药、恒瑞医药、贝达药业、百奥赛图、朗捷睿、南京正大天晴、佰飞思生物、科迈生物、尚德药缘、艾欣达伟、畅溪制药、加拿大越凡医疗、Orum Therapeutics、博迪贺康等 [33][34][35][36][38] - 展示内容涵盖创新产品管线、技术平台、临床研究进展及全球业务布局 [33][35][36] - 具体项目包括维异药业基于TransCon技术的内分泌领域创新产品、基石药业管线2.0、百奥赛图创新药开发平台、朗捷睿LJR001普赛莫德II期临床、南京正大天晴NTQ1062 II期临床研究等 [33][35][36]
部分淘宝商家暂停黄金回购
搜狐财经· 2025-09-11 15:16
近期金价持续飙升,不少投资者打算将手中的黄金变现。 然而《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家淘宝商家已暂停回购业务。相关商家客服回应称:"因近期平台 规则调整,暂无回购业务。" 其中一位商家进一步解释:"淘宝对商家的规则导致我们回收流程无法正常进行。" 尽管部分线上商家的回购业务受限,但线下黄金回收市场依旧活跃。 一位黄金企业人士透露:"最近黄金回收量明显增加。" "很多客户把黄金拿来回收,我们自己也在出货。"上海某黄金回收商对记者表示,"金价在780元—790 元/克区间盘整时已收了一批货,近期出手,每克可赚40元—50元,已经很满意了。"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副秘书长、山东招金金银精炼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永慧分析认为,线上 平台收紧黄金回购业务,或出于监管政策趋严与平台风险防控的双重考虑。 梁永慧指出,自2025年8月1日起实施的《贵金属和宝石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明确要 求,单笔或日累计10万元以上的贵金属现金交易需向央行报送大额交易报告。线上回购同时涉及资金流 与物流,洗钱风险更高。淘宝作为交易平台,需承担合规审查责任。为避免因客户身份审核不严、交易 信息不完整而触及监管红线,平台采取" ...
你并不知道高利贷陷阱如此普遍
虎嗅APP· 2025-08-27 08:01
行业现状与问题 - 网贷平台通过强制绑定会员费、担保费、服务费等隐藏费用,使实际年化利率从表面5.4%升至30%以上 [3][4][7] - 法律仅保护年化利率24%以内的贷款,超过36%部分无效,24%~36%为灰色地带 [5][6] - 行业存在大量投诉,黑猫投诉平台涉及"高利贷"和"暴力催收"的搜索词分别达394,070条和844,367条,远超电商购物类投诉 [13] 监管政策与影响 - 2025年4月3日发布《助贷新规》,要求所有费用计入综合年化利率且不得超过24%,2025年10月1日正式执行 [9][10][11] - 监管导向行业回归"合理利率+透明收费",推动尾部机构出清,全国已有超300家小贷公司因违规被清退 [20][21][22] - 新规促使头部平台集中市场份额,蚂蚁、京东等以24%内客群为主的公司受影响较小 [21] 机构应对策略 - 消金及助贷机构探索"贷款+会员权益"、"贷款+公证"等模式变相维持高利率,例如分期乐APP的星享会员提供借款审批指南、打车券等服务 [28][29][30] - 部分机构推出信用风险检测服务(如海尔够花APP定价39.9元/月),但实际用途与金融活动无关 [31][33] - 头部平台通过API导流36%客群至其他平台,分润比例约3% [35] 资金供给变化 - 城商行、民营银行原是36%资金主要来源,现出现"巨量短缺" [38][39] - 部分小贷公司及信托公司尝试绕开监管提供24%以上利率资金,但信托公司已被纳入新规监管范围 [42][43] - 资金成本上升,乐信等平台二季度资金成本受新规影响增加 [37]
普蕊斯: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普蕊斯(上海)医药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持续督导期2025年培训情况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16:11
培训内容 - 培训内容涵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及近期监管政策 包括募集资金使用与管理 交易规范性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重要财务风险等方面 [1] - 培训结合相关案例进行讲解 强调上市公司及其股东 董监高 实际控制人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1] 培训人员 - 华泰联合证券选派具有证券 法律 财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进行培训 [2] - 具体培训人员包括保荐代表人徐妍薇和李皓 [2] 培训效果 - 普蕊斯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等相关人员加深了对中国证监会和深交所相关法律法规及创业板业务规则的了解 [3] - 培训增强了相关人员的法制观念 诚信意识和企业管理水平 [3] - 培训加强了相关人员对公司治理 规范运作 行为规范等方面责任和义务的理解 [3] - 培训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普蕊斯的治理水平 [3]
银行行业跟踪报告:理财存续规模环比上升
万联证券· 2025-08-12 19:08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5] 核心观点 - 1H25理财存续规模达30.67万亿元,同比增长7.53%,环比1Q25上升约1.53万亿元 [1][2][11] - 进取型个人投资者占比同比上升1.25个百分点,银行客群风险偏好或有提升 [2][12] - 存款利率大幅下调(1年期挂牌利率首次低于1%),资金再配置需求或逐步增加 [13] - 资本市场回暖叠加低利率环境,预计2025年理财规模保持稳健增长 [2][13] - 监管政策持续整改,需关注推进方向及节奏(如净值稳定性措施:信托委外平滑、收盘价估值等) [3][16] 分项总结 1H25理财市场数据 - 全市场存续理财产品4.18万只(同比+4.54%),规模30.67万亿元(同比+7.53%) [11] - 理财公司存续规模占比89.61%,达27.48万亿元(同比+12.98%) [12] 资金配置趋势 - 存款利率平均下调超15BP(三年/五年期降25BP,活期降5BP),为近三年最大降幅 [13] - 低利率环境推动资金转向多元投资需求,理财机构需优化产品适配性 [13][17] 监管动态 - 2022年债市负反馈后,理财机构强化收益回撤控制与负债端稳定性 [14][16] - 监管持续整改估值差异化问题(如自建估值体系),需跟踪政策节奏 [3][16] 投资建议 - 关注理财规模增长潜力(全年预计稳健增长)及客户风险偏好提升趋势 [17] - 估值差异化与监管政策推进方向为关键观察点 [17]
Physicians Realty Trust(DOC)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7-25 23: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第二季度调整后FFO为每股0.46美元,AFFO为每股0.44美元,总投资组合同店增长率为3.5% [19] - 第二季度末净债务与调整后EBITDA之比为5.2倍,流动性近23亿美元 [22] - 基于上半年的强劲表现,公司重申了调整后FFO和同店现金NOI预期 [23]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门诊医疗业务 - 同店增长、租户留存率和续租利差接近创纪录水平,租户留存率达85%,租金与市场租金正差价为6%,同店现金NOI增长3.9% [9][20] - 本季度执行了超100万平方英尺的租约,其中约20万平方英尺为新租约,7月又执行了41.9万平方英尺租约,另有68.2万平方英尺处于意向书阶段 [20] 实验室研发业务 - 同店增长1.5%,租金与市场租金正差价为6%,租户留存率为87%,本季度执行了50.3万平方英尺租约,其中约85%为续租租约 [21] - 总入住率本季度下降150个基点,主要因自然租约到期和租户年初融资失败后离开 [22] CCRC业务 - 上季度租赁量创纪录,同店增长率为8.6%,由5%的费率增长和更高的入门费销售驱动 [13][19] - 投资组合目前每年产生约2亿美元的NOI(包括现金入门费),比2019年疫情前高出50%,当前入住率为86% [14]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门诊医疗业务在达拉斯、休斯顿、纳什维尔、亚特兰大、凤凰城、丹佛等核心市场有显著布局,将继续在这些市场增长 [10] - 实验室研发业务方面,近期经纪人报告显示超400万平方英尺的库存从供应管道中移除,特定房东因缺乏规模和专业知识而寻求替代用途 [12]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完成了企业级技术升级,新平台将改善数据集成和可用性,提高生产力,并为快速部署额外的AI功能奠定基础 [4][5] - 公司将继续在核心市场发展门诊医疗业务,加深在高潜力地区的竞争优势 [10] - 公司认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困境在合适时机将是巨大机遇,会耐心、谨慎地关注相关投资机会 [35][36] - 公司内部化物业管理取得战略和财务上的成功,下个月将在波士顿内化200万平方英尺、在德克萨斯内化100万平方英尺的物业 [7][8]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7月初签署的和解法案是减少影响该行业不确定性的第一步,药品定价和税收政策的变化有助于促进美国生物制药投资 [5][6] - CMS提出的关于“住院-only清单”的拟议规则若实施,将对公司业务非常有利 [7] - 生命科学领域近期出现一些积极迹象,如并购活动强劲、二级市场重新开放,但租户融资仍面临挑战,公司租赁业务在下半年仍有入住率方面的逆风 [38][39][40] - 公司对整体业务表现有信心,各业务板块将在相应指引范围内取得成果,门诊医疗和CCRC业务表现出色,生命科学业务虽有下行风险,但也有上行机会 [23][8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近期关闭了亚特兰大的两个大型门诊开发项目,预计支出1.5亿美元,项目由北岸医院门诊服务和医生主导,开工前已预租78%,预计实现中7%的成本回报率 [10][11] - 公司CFO表示将根据债券市场情况,机会性地监控以再融资商业票据余额,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表 [22] 总结问答环节所有的提问和回答 问题1:实验室业务本季度同店入住率下降,能否详细说明到期未续租和租户违约的影响? - 公司CFO表示约三分之一的入住率下降是由于租户租约到期后公司收回空间,三分之一是租户在投资组合内迁移,三分之一是租户年初融资失败后离开 [28][29] 问题2:公司如何考虑当前资产负债表的资本配置? - 公司CEO表示保持强大的资产负债表是资本配置的首要任务,可能包括机会性资产出售、股票回购等,同时会关注门诊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机会 [32][33][35] 问题3:对于下半年实验室业务,年初融资失败的租户对入住率的剩余影响有多大? - 公司认为近期资本市场有积极迹象,但仍有部分租户依赖融资,难以量化下半年入住率的影响,不过公司投资组合多元化,整体影响有限 [38][39][40] 问题4:实验室业务本季度的信用问题是过去式,还是未来资本市场波动仍会对10%的投资组合产生挑战? - 公司CEO认为租户提前终止租约主要是因为融资环境,若市场情绪持续改善,将有助于减少坏账和推动新租赁业务 [51][53][54] 问题5:实验室业务的新租赁中,续约和提前续约的情况如何,以及管道情况? - 公司表示85%的50.3万平方英尺租赁为续约租赁,7月执行了5.5万平方英尺租约,另有25.3万平方英尺处于意向书阶段,管道活动积极,意向书阶段新交易多于续约 [84][85] 问题6:实验室业务中下线的供应空间是否具有竞争力?门诊医疗业务不同质量水平的资本化率如何? - 公司认为下线的大多是竞争力较弱的空间,门诊医疗业务资产的稳定资本化率大多在6% - 7%之间,生命科学业务较难确定 [64][65] 问题7:开发管道中部分项目预租情况变化及对资本化利息的影响,CCRC业务同店入住率环比下降的原因? - 公司表示部分项目预租下降是因租户融资失败,随着项目推进,资本化利息将呈下降趋势;CCRC业务入住率环比下降是正常季节性因素,业务整体表现出色 [69][72][75] 问题8:若实验室业务再经历一个季度类似的信用风险,门诊医疗业务需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保持全年指引? - 公司表示重申的指引范围已包含潜在结果的两端,门诊和CCRC业务表现良好,生命科学业务有风险也有机会 [81][82] 问题9:AI对公司业务的影响及能否量化运营利润率和收入机会,监管政策的量化机会及对生命科学投资的潜在压力? - 公司正在利用AI提高效率和增强能力,目前难以量化运营利润率和收入机会,但认为有巨大潜力;监管政策大多积极,对业务有积极影响,“最惠国名单”的影响复杂,有待观察 [92][93][96] 问题10:研发和制造业在区域上的发展趋势? - 公司认为制造业大多会去低成本地区,临床规模制造可能与公司业务相关,研发业务在湾区、波士顿和圣地亚哥等核心市场有优势 [109][110][111] 问题11:生命科学业务中违约租户如何解除租约,下半年潜在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收回空间的质量及是否包含特定的27.5万平方英尺的再开发? - 租户通过破产或ABC程序解除租约;下半年信用风险受宏观背景影响较大;收回空间质量不一,部分需资本投入,大多位于核心子市场 [114][118][120] 问题12:是否看到AI租赁需求,实验室收购的市场偏好和目标资产类型? - 公司表示AI租赁需求在核心市场占比低,但对南旧金山投资组合有积极影响;实验室收购倾向于较新资产和核心子市场 [127][128][129] 问题13:哪些子市场的生命科学租赁需求将首先恢复且有最大上行空间,明年到期的41.3万平方英尺租赁情况如何? - 公司认为核心子市场将更快恢复和有更多需求,但难以确定哪个先恢复;对于明年到期的租赁,目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提供详细信息 [135][137][141] 问题14:10%的投资组合中急需资本的租户比例,本季度新租约租金低于上季度和去年平均水平的原因? - 公司强调10%是小市值和私人生物科技公司的比例,并非都有风险,有部分公司现金充足;新租约租金差异主要因与机器人研发租户的较大交易,该交易租金较之前租户有15%的增长 [145][147][148] 问题15:如何评估租户的现金消耗情况,有多少租户现金储备不足一年,CCRC业务本季度现金同店NOI增长放缓的原因,实验室和门诊医疗业务二季度后租赁的新租赁和续约情况? - 公司根据租户提供的数据和沟通来评估现金消耗情况,难以给出具体现金储备不足一年的租户数量;CCRC业务增长放缓与入门费会计处理有关;实验室业务管道偏向新租赁,门诊医疗业务有较多续约但也有新租赁活动 [151][155][157] 问题16:公司是否接近重新进行收购部署? - 公司认为距离上次观点提出已过去两个月,更接近部署时机,机会集存在,之前的策略将被证明是正确的 [162][163]
国际清算银行报告指出——美加征关税颠覆世界经济软着陆预期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02
全球经济影响 - 美国政府2025年4月发起的全面关税战颠覆了全球经济软着陆预期 导致贸易关系裂痕、金融市场震荡和政策不确定性激增 [1] - 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略高于3% 与2023年持平 但关税战使增长预期普遍下调 [1] - 企业推迟投资和减少招聘 家庭增加预防性储备 显示关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严重冲击 [1] - 全球股市暴跌后虽反弹 但债券与外汇市场仍持续忧虑 [1] 贸易与全球化 - 全球化通过专业化分工、资源配置优化和技术传播支撑收入增长 但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破坏这一进程 [2] - 美国加征关税未能解决贸易逆差、失业和收入差距问题 反而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 [2] 经济风险因素 - 实体经济潜在增长率持续下行 公共债务率高企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放大全球经济风险 [2] - 发达和新兴经济体普遍出现经济下滑 影响债务可持续性和金融稳定 [2] - 部分OECD国家利息支出占GDP比例从2021年3%升至2024年4% 且将继续升高 [2] 金融系统稳定性 - 主权债券发行速度超过私人部门 金融中介活动转向非银行金融机构 存在流动性错配风险 [3] - 非金融机构在跨境交易中作用提升 依赖短期美元融资和对冲市场管理风险 [3] 政策建议 - 结构性改革需消除贸易壁垒 增加基建、能源、生物医药和AI领域公共投资以带动私人投资 [4] - 财政政策应优先确保债务可持续性 重建预算规则和财政纪律 [4] - 监管政策需推动《巴塞尔协议Ⅲ》实施 严格监管非银行金融机构 [4] - 货币政策需灵活运用工具 谨慎使用量化宽松 加强前瞻指引以锚定市场预期 [4]
明年美国银行业并购将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6-27 17:09
美国银行业并购趋势 核心观点 - 2026年美国银行业并购活动预计加速,驱动因素包括监管态度转变、竞争加剧和技术投入需求 [1] - 特朗普政府承诺削减监管后并购预期升温,但贸易战威胁导致2023年并购活动低迷,仅78宗交易 [1] - 行业高管普遍认为交易环境将改善,待贸易政策、利率和经济前景明朗化后并购将回暖 [1][2] 监管政策转变 - 美联储副主席鲍曼暗示对银行并购持更友好态度,承诺简化审批流程并提高透明度 [3] - 美联储计划重新设计"大型金融机构评级"系统,此前66%大银行因低评级受限无法收购 [3][4] -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已撤销阻碍交易的指导文件,释放支持整合信号 [4] - 监管机构4月批准Capital One以355亿美元收购Discover,为五年来首笔大型银行并购 [4] 行业整合现状 - 美国银行数量过去20年减半至4500家,但仍是全球最分散市场,超90%银行资产不足100亿美元 [2] - 近四年并购交易量下降50%至年均173宗,2023年交易额仅86亿美元(远低于典型年份500亿美元) [3] - BNY与Northern Trust进行非正式合并谈判,反映行业整合需求 [2] - 社区银行面临接班人危机,许多CEO老龄化且缺乏继任者 [4] 竞争与技术驱动 - 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全国存款份额均超10%,富国银行取消资产上限后加速扩张 [5] - 技术投入成关键驱动力:摩根大通2023年技术预算达180亿美元(相当于NASA总预算) [5] - PNC银行强调规模效应对技术预算和营销支出的重要性 [6] 时间节点预测 - First Horizon CEO预计未来2-4个月经济前景明朗后将推动并购回暖 [2] - 分析师认为2026年更可能迎来整合高峰,因需等待监管改革落地 [5] - TD Bank两年前因监管拖延撤回134亿美元收购案,凸显审批时效重要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