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西用
搜索文档
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
经济日报· 2025-10-11 09:02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 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这对当前乃至"十五五"时期优化能源布局、强化经济大省能源要素保障提出 明确要求。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关键在于坚持能源发展"全国一盘棋",立足各地能源资源禀赋 和基础条件加强能源生产布局及用能产业协同,更好发挥能源重大工程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作 用。 统筹整体和局部,加强国家和省级规划衔接。深入研究全国最优电力流向布局,构建与优化区域经 济布局相匹配的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深入谋划区域能源发展,重点谋划好晋陕蒙、川滇藏、新甘青三 个"能源三角",处理好煤炭就地转化与外调、电力自用与外送、输煤与输电等关系,更好服务全国能源 发展大局。 统筹存量和增量,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高标准谋划新增输电通道,积极探索兼顾新能源大规模 外送与就地消纳的电网基础设施布局形态,助推西北地区双向发力。加强西北西南电力联络,推动电力 需求增长快、输电通道基础好的西南省份向电力枢纽转型,强化西南地区电力保供与接续外送。 统筹当前和长远,不断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当前,应注重强化西部地区资源整合,围绕电力调节能 力协同布局 ...
姚明涛: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
经济日报· 2025-10-11 08:4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在要素保障、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先行 先试等方面制定支持政策。这对当前乃至"十五五"时期优化能源布局、强化经济大省能源要素保障提出 明确要求。高质量谋划推动"西电西用",关键在于坚持能源发展"全国一盘棋",立足各地能源资源禀赋 和基础条件加强能源生产布局及用能产业协同,更好发挥能源重大工程对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作 用。 统筹整体和局部,加强国家和省级规划衔接。深入研究全国最优电力流向布局,构建与优化区域经 济布局相匹配的全国电力生产力布局。深入谋划区域能源发展,重点谋划好晋陕蒙、川滇藏、新甘青三 个"能源三角",处理好煤炭就地转化与外调、电力自用与外送、输煤与输电等关系,更好服务全国能源 发展大局。 统筹存量和增量,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高标准谋划新增输电通道,积极探索兼顾新能源大规模 外送与就地消纳的电网基础设施布局形态,助推西北地区双向发力。加强西北西南电力联络,推动电力 需求增长快、输电通道基础好的西南省份向电力枢纽转型,强化西南地区电力保供与接续外送。 统筹当前和长远,不断探索利益共享机制。当前,应注重强化西部地区资源整合,围绕电力调节能 力协同布局 ...
产业西移与西电西用协同发展新路径
中国电力报· 2025-08-22 11:13
产业西移政策背景与战略意义 - 国家推动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1] - 国家能源局提出引导高载能产业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并推动"西电西用" [1] - 该战略对"十五五"电力和产业协同规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甘肃省产业转移现状 - 2023年甘肃GDP占全国比重0.94% 较2020年提升0.05个百分点 [3] - 2023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0.85% 较2020年提升0.13个百分点 [3] - "十四五"期间25个工业大类呈现产业转入 较"十三五"增加16个 [3] - 规上工业企业营收份额提升0.13个百分点 用工份额提升0.06个百分点 [3] - 转入产业以能源密集型、矿产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为主 [3] 用电量变化与行业特征 - 工业用电占比维持在70%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 - 产业转移带来年均增加电量约10亿千瓦时 [4] - 13个行业用电量占全国份额明显增加 包括有色金属冶炼、化学制品、电子设备制造等 [4] - 4个行业用电量份额降低 包括黑色金属冶炼和石油加工等 [4] 新能源消纳影响分析 - 2025年产业转移增加电量20亿千瓦时时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0.2-0.4个百分点 [5] - 2025年增加电量40亿千瓦时时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0.5-0.8个百分点 [5] - 2030年增加电量70亿千瓦时时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1.0-1.9个百分点 [5] - 2030年增加电量140亿千瓦时时 新能源利用率提升1.7-3.8个百分点 [5] 产业布局区域差异 - 产业布局河西地区较中东地区新能源利用率提升更显著 [6] - 2030年转移电量140亿千瓦时全部布局河西地区 新能源利用率较中东地区高2.1个百分点 [6] - 小规模产业转移时布局负荷聚集区更有利 大规模时布局新能源聚集区更有效 [7] 战略实施路径 - 建立省域产业规划与新能源协调滚动修编机制 [8] - 引导工业负荷向新能源富集区布局 构建清洁能源基地与制造业产业集群融合体 [8] - 加强西北区域产业和电力协同谋划 完善区域电力市场 [8] - 探索新能源与传统高耗能产业及新兴用能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