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务造假综合惩防
icon
搜索文档
“零容忍”铲除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经济日报· 2025-07-02 06:24
监管动态 - 证监会首次对配合财务造假的主体同步追责处罚 除上市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等直接责任人外 两名配合造假方也被纳入处罚范围 [1] - 监管部门对财务造假保持"零容忍"态势 通过打击虚构业务、滥用会计政策等违法行为 构建"惩防治"并举的监管体系 [1] - 当前存在第三方主体与上市公司串通实施财务造假的现象 多方形成利益链和"生态圈" 严重破坏市场诚信环境 [1] 追责机制 - 需采取"追首恶"与"打帮凶"并举策略 重点打击发行人、上市公司违法主体 同时紧盯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 [2] - 强化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 全面惩处造假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配合者 重点加强控股股东刑事追责力度 [2] - 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 简化诉讼程序 推动示范判决和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 提升投资者获赔便利性 [2] 体系建设 - 监管部门已建立财务造假综合惩防体系 明确将配合造假方追责纳入工作重点 [2] - 未来将深化行刑衔接机制 加大对财务造假公司及"关键少数"的打击力度 [2] - 严惩配合造假的体系加速形成 将有效切断造假利益链 促进资本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3]
上交所制定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3-27 10:48
四是上市公司的可投性更"高"。 "三投资"理念逐步落地显效,市值千亿以上公司股价三年累计涨幅 38%,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为A的公司,评价区间内股价涨幅15%。回报投资者显著增强,近三年累计现 金分红达5.2万亿,占同期IPO和再融资募资总额的171%,近150家公司连续三年股息率超过3%。投资 者关系持续优化,连续三年实现年报业绩说明会全覆盖,其中2023年年报业绩说明会累计观看近4000万 人次,同比增长2.3倍。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近1200家沪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ESG相关报告,342 家上市公司被纳入MSCI ESG评级,100家公司获得评级提升。长期资金加速入市,机构投资者持仓市 值由34.33万亿升至39.35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7%。指数化投资快速发展,沪市股票ETF实现了对重 要宽基指数和中证一级行业的全覆盖,规模已突破2万亿,增长近200%,科创板ETF产品达66只,其中科 创50ETF规模近1800亿元。 发展和进步的同时,当前沪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有待稳固,与投资者的期待相比仍有差距。 上交所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 ...
深夜!证监会,突然发布!深交所:启动终止上市程序
券商中国· 2025-03-21 23:18
*ST普利的财务造假行为触及创业板规定的"公司披露的利润总额连续两年均存在虚假记载,虚假记载的利润 总额金额合计达到5亿元以上,且超过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50%"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根据处罚决定书结论,*ST普利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可转债将同步终止上市 或者挂牌。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是专业从事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退市并非终点,将立体化追责 证监会表示,对于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行政处罚、强制退市并非终点,证监会还将 会同有关部门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对于可能涉及的犯罪线索,也将坚持应移尽移的工作原则,严格 按照《刑法》《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移 送公安机关。对于因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承受损失的适格投资者,中证投服中心将积极发挥专业作用,综合运用 支持诉讼、示范判决、专业调解、代表人诉讼等方式依法帮助投资者维权,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 会也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 3月21日,证监会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 ...
300630,重大财务造假!启动终止上市程序!
证券时报· 2025-03-21 22:28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对*ST普利作出行政处罚,因其2021、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启动其股票终止上市程序,同时监管将对财务造假进行全方位追责并帮助受损投资者维权 [1][2][4] 分组1:*ST普利确认重大财务造假 - *ST普利2021、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重大虚假记载,连续两年虚增利润总额合计5亿元以上且占比超50%,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深交所依规启动其股票终止上市程序 [2][4] - 2021 - 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达10.3亿元,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5亿元,占该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6.72% [4] - 普利制药通过虚构成品药和原料药销售业务的方式,虚假确认药品销售收入和利润 [4] - 普利制药成立于1992年,是高新技术企业,2017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5] 分组2:退市并非终点将立体化追责 - 证监会会同有关部门对存在严重财务造假的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推进实施全方位、立体化追责,涉及犯罪线索将移送公安机关 [7] - 中证投服中心将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因财务造假受损的适格投资者维权 [2][7] - 证监会将对相关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调查 [7] - 证监会与相关部委建立健全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推动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追责体系 [7] - 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8] - 监管部门打击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未来将加大政策“组合拳”力度,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和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完善立体追责体系 [8]
证监会最新公布!办理案件739件,罚没超153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3-21 21:29
法治政府建设与监管执法 - 2024年证监会办理各类案件739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92项,罚没款金额153.42亿元,为2023年的2.4倍 [2] - 处罚责任主体1327人(家)次,同比增长24%,市场禁入118人,同比增长14.56% [2] - 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和通报线索178件 [2] - 2025年将持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 [2] - 坚持"零容忍"打击证券期货违法犯罪活动,保护投资者权益 [2] 资本市场改革与制度建设 - 2024年建立完善"1+N"政策体系,以新"国九条"为基础出台多项配套文件 [3] - 推动《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制定修订 [3] - 制定修订《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等1项部门规章和13项规范性文件 [3] - 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链条各环节制度依据更加严密 [3] 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 制定《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等政策支持科技创新 [4] - 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优化并购重组监管制度 [4] - 2024年接收各类行政许可申请2609件(其中注册申请607件),送达行政许可核准(注册)决定1359件 [5] - 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效率 [5] 财务造假惩防与执法力度 - 建立健全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机制,推动构建"三位一体"立体化追责体系 [6] - 2024年处罚恒大地产、华道生物等欺诈发行案件,惩处锦州港、紫鑫药业等恶性财务造假案件 [7] - 查处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 [7] - 依法严惩宜华集团等债券市场违法主体 [7] 上市公司监管与风险防范 - 推动出台《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8] - 规范大股东减持行为,堵住各类"绕道"减持漏洞 [8] - 加强现金分红约束和引导,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8] - 制定《关于严格执行退市制度的意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 [10] 投资者权益保护 - 提起普通代表人诉讼15件、股东代位诉讼5件,开展支持诉讼15件 [11] - 推动金通灵、美尚生态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件进入司法程序 [11] - 2024年累计调解成功案件8000余件,为投资者挽回损失超过6.5亿元 [11] - 开展"了解我的上市公司"系列活动,带领投资者走进上市公司43家 [11]
事关上市公司,上交所出手!
证券时报· 2025-03-21 18:52
文章核心观点 上交所发布新一轮《推动提高沪市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提升财务造假线索发现能力、压实市值管理主体责任等举措,力争三年扩大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此前两期计划已使沪市公司质量向好态势更明显 [1][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制定背景与目标 - 沪市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础待稳固,与投资者期待有差距,上交所围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总目标,总结前期经验制定计划 [3] - 上交所将落实计划,与各方合作,力争三年扩大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 [1] 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相比上一轮更注重的工作 - 严监严管,协同推进财务造假综合惩防,提升线索发现能力,打通多环节信息通道,打击多种违规行为 [3] - 聚焦投资价值,推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压实市值管理责任,引导分红回购,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3] - 突出主体责任,以公司治理为抓手,协同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规范约束控股股东等行为 [4] - 汇聚合力,提高走访调研覆盖面,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和联合监管执法,协助社会监督 [4] - 主动作为,发挥优势提升监管服务能力,创新融资品种和指数产品,支持公司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 [4] 沪市公司质量整体向好的表现 - 市场结构更“优”,制造业、科技类、民营公司数量和占比增长,千亿以上市值公司数量和估值提升 [6] - 企业发展基本面更“稳”,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长,实体企业现金流和资本支出改善,消费行业盈利增长,就业岗位增加,风险隐患收敛 [7][8] - 实体经济发展动能更“新”,研发投入增长,科创板相关领域公司增多,新产业布局加快,并购重组政策支持新动能培育 [8] - 上市公司可投性更“高”,“三投资”理念显效,回报投资者增强,投资者关系优化,可持续发展践行良好,长期资金入市,指数化投资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