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者保护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建科: 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承诺
证券之星· 2025-07-24 03:13
保荐机构承诺 - 招商证券作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创业板IPO保荐机构,承诺其制作出具的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若因失职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法赔偿[2] 法律中介承诺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承诺若因其制作文件存在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损失,将依据《证券法》及司法解释履行赔偿责任[3] - 赔偿执行标准将根据现行及未来修订的证券相关法律法规确定[3] 审计机构承诺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确认招股说明书与其审计报告内容一致,承诺对引用文件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4] - 若因执业过错导致文件存在虚假记载并造成投资者损失,将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4] 评估机构承诺 - 中联国际评估咨询有限公司承诺其出具的IPO文件真实有效,若因过错导致虚假陈述将赔偿投资者损失[5] - 广东中广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作出相同承诺,确保IPO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5]
强化投资者保护:机制构建与理性维权
证券时报· 2025-07-23 03:18
投资者保护机制进展 - 司法护航和监管加强推动投资者保护显著进展,胜诉案例累积增强投资者信心并抬高违法成本[1] - 上海金融法院创新设立中小投资者保护舱,实现持股查询与索赔登记"一刷办结",示范模式节省司法资源[2] - "三公"原则作为市场基石,需通过常态化监管与普法遏制虚假陈述等侵权行为[1] 信息披露与维权激励 - 信息披露制度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但虚假陈述导致外部投资者处于劣势,胜诉案例可提升交易积极性[2] - 投资者积极起诉维权增强民事责任机制威慑力,促使市场主体自觉遵守规则[2] - 投服中心保障机制未覆盖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等需依赖律师代理维权[5] 责任界定与诉讼难题 - 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中发行人担责成共识,但中介机构、董监高等责任范围缺乏统一标准[3] - 证券虚假陈述纠纷案件争议焦点涉及三日一价、重大性等要素,投资者观点差异影响审判效率[3] - 集体诉讼制度需平衡"惩戒违法"与"保市场活力",探索分层化解纠纷机制[3][4] 维权模式与时效策略 - 律师采用"胜诉取酬、败诉不取酬"模式,精选有偿债能力标的提升维权实效[5] - 股票索赔诉讼三个集中起诉时点:监管函/立案通知书、胜诉信息公开、诉讼时效届满前三年[6] - 特别代表人诉讼案例有限,证券支持诉讼难以覆盖大量上市公司索赔需求[5] 理性维权边界 - 投资者需区分正常风险与违规行为,避免证据不足时盲目起诉消耗资源[6] - 合理维权需专业判断与克制态度并存,既捍卫权益又约束市场违规[6] - 虚假陈述新规实施后,起诉时点可能前移至监管函或更早公开信息[6]
近100位高管齐聚一堂、回复率超92% 第13届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圆满落幕
全景网· 2025-07-12 18:59
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集体接待日活动 - 活动由内蒙古证监局主办 内蒙古上市公司协会 证券时报及深圳市全景网络有限公司协办 29家上市公司近100位高管参与线上交流 [1] - 内蒙古证监局强调落实"长牙带刺"监管要求 提升监管效能 支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推动提升投资价值 [1] - 活动设立演讲环节 全景网和证券时报专家分享"数字化赋能上市企业价值提升"和"合规有效科学做好市值管理工作"主题 [6] 内蒙古上市公司2024年业绩表现 - 29家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1.02亿元 净利润367.03亿元 其中26家盈利 盈利面显著高于全市场七成水平 [2] - 23家公司派发现金红利301.77亿元 3家实现一年多次分红 8家开展股份回购10.77亿元 7家公司股东或高管增持37.85亿元 [2] 投资者关系管理举措 - 内蒙古上市公司协会开展强化培训交流 助力建立投资者关系管理机制 引导积极回报投资者 拓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3] - 全景网17年来举办420余场集体接待日活动 上市公司参与2.1万家/次 累计提问超100万条 回复近73万条 [6] - 2024年内蒙古地区收到投资者提问2586条 回复2525条 平均回复率97.64% 互动质量效率全国前列 [6] 活动交流数据 - 两个多小时交流中 投资者提问884个 上市公司回答818个 答复率92.53% 体现良好互动 [7] - 上市公司高管通过网络平台就公司治理 经营状况 财务报告 发展战略等投资者关心问题进行实时交流 [7] 未来工作方向 - 内蒙古证监局将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构建全方位多层次投资者保护体系 [3] - 内蒙古上市公司协会将持续加强上市公司培训指导 强化监管执法协作 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 [4] - 全景网表示将持续创新升级业务平台 助力内蒙古上市公司传递发展信心 推动高质量发展 [6]
保护投资者利益没有局外人
经济日报· 2025-07-10 05:52
市场数据与投资者行为 - 6月A股新开户数达165万户 同比增长53% 上半年累计新开户1260万户 同比增长33% [1] - 新增投资者数量反映对资本市场信心 源于宏观经济回升向好预期及资本市场改革深化 [1] - 投资者参与被视为资本市场发展关键要素 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及金融强国建设 [1] 监管与市场规范 - 监管部门需强化"零容忍"执法 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传统违规行为 同时应对配合造假、高频量化交易等新型问题 [2] - 强调"惩防治"结合与"行民刑"协同监管 通过严管重罚建立市场新秩序 [2] 上市公司责任 - 上市公司需聚焦经营治理与业绩提升 抵制财务造假等行为 强化股东回报能力 [2] - 投资者信任支撑上市公司融资与估值 要求企业主动承担重回报责任 [2] 中介机构职责 - 证券公司等中介机构需强化内控 避免违规营销 履行"看门人"审慎尽责义务 [3] - 中介机构专业能力不足问题被监管处罚暴露 需加强造假风险拦截功能 [3] 投资者教育 - 投资者应坚持价值投资理念 避免追涨杀跌 根据自身条件理性决策 [3] - 投资成果取决于知识储备与风险认知 需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3] 市场生态建设 - 投资者保护需多方协同 涉及监管、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投资者自身 [3] - 投资者规模扩大反映市场发展成果 保护工作需持续优化形成良性循环 [3]
多家公司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多维度投资者保护机制逐渐建立
证券日报网· 2025-07-09 18:49
上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 - 7月以来多家上市公司或股东、高管、相关方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涉及不同程度的处罚 [1] - 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三类:信息披露违法违规、高管短线交易、未按规定披露非经营性资金往来 [3] - 具体案例包括京蓝科技2020年年度报告虚假记载、振华化学总经理涉嫌短线交易、骑士乳业未及时披露期货投资亏损 [3] 行政处罚目的与效果 - 行政处罚本质是"以惩戒促合规",通过多维市场参与方协同从源头规避违规行为 [2] - 行政处罚具有预防和救济双重效果,既震慑违规行为又为投资者维权提供基础 [3] - 监管层通过"违规必查、查必严惩"态度表明执法决心,维护市场公平交易原则 [5] 投资者保护机制 - 当前中小投资者维权面临周期长、成本高、专业知识缺乏等障碍,导致索赔比例较低 [4] - 建议构建"监管处罚、司法维权、市场教育"完整链条,缩短维权周期并降低维权成本 [4] - 需建立多维度保护机制,包括严格监管、强化内控、大数据技术赋能等多方协同 [5] 行业建议 - 建议细化规则构建立体风险控制体系,需要监管层、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 [5] - 通过"长牙带刺"执法形成威慑,完善公司治理消除造假动机,中介专业服务阻断造假链条 [5] - 常态化投资者教育可提升风险识别能力,形成"违规必受罚、受损能获赔"良性循环 [4][5]
FICC日报:科技股调整,红利回升-20250703
华泰期货· 2025-07-03 13:1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ADP就业数据意外大幅下滑,美股市场反应分化,标普500指数与纳指录得上涨;我国证监会党委明确将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作为首要任务,着力构建有利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当日中小盘股缩量调整,回调幅度整体可控,但内部分化加剧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分析 - 国内方面,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持续优化资本市场机制安排,完善投资者保护制度体系,推进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抓好自主开放重点举措落地,维护市场稳定,防控相关领域风险;海外方面,美国6月ADP就业人数意外减少3.3万人,自2023年3月以来首次负增长,服务业就业在6月减少6.6万个岗位,遭遇自疫情以来最大降幅 [1] 指数调整 - 现货市场,A股三大指数震荡收跌,科技股全线回调,上证指数跌0.09%收于3454.79点,创业板指跌1.13%;行业板块指数涨跌互现,钢铁、煤炭、建筑材料行业涨幅居前,电子、通信、国防军工、计算机行业跌幅居前;当日沪深两市成交金额回落至1.4万亿元;今年6月A股新开户165万户,环比增长5.84%,上半年A股累计新开1260万户,较2024年上半年开户数949万户增长32.77%;海外市场,美国三大股指收盘涨跌不一,道指跌0.02%,标普500、纳指收涨 [2] 期货市场 - 股指期货基差贴水呈现不同程度收敛,IH、IF成交量增加,IF持仓量回升 [2] 宏观经济图表 - 包含美元指数和A股走势、美国国债收益率和A股走势、人民币汇率和A股走势、美国国债收益率和A股风格走势等图表 [6][11][12] 现货市场跟踪图表 - 国内主要股票指数日度表现,如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等在2025-07-02和2025-07-01的表现及日度涨跌幅 [13] 股指期货跟踪图表 - 股指期货持仓量和成交量情况,以及股指期货基差(期货 - 现货)、股指期货跨期价差等数据 [6][13][39]
★最高法联合证监会着力优化市场生态、加强行政司法协同 完善资本市场司法规则纲领性文件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6
投资者保护 - 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提出23条意见 明确降低投资者维权成本 加大对各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进一步加强行政司法协同 [1] - 《指导意见》明确强化投资者保护意识 依法保护投资者知情权 参与公司治理 获取合理回报 公平参与市场交易等基本权利 [1] - 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制度将常态化开展 便利投资者依法维权 降低维权成本 [1] - 最高法将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 持续推动特别代表人诉讼常态化开展 [1] 上市公司治理 - 《指导意见》要求发行人关于股东 实际控制人的信息披露及陈述内容应当真实 准确 完整 [2] - 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 利益输送等行为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认定无效 [2] - 未来针对违法违规约定股权代持 利益输送等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望加大 [2] 市场参与机构规范 - 《指导意见》明确推动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回归本源 稳健经营 [2] - 依法规范私募基金市场发展 [2] - 发现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存在循环出资 虚假出资 抽逃资本 非自有资金入股等行为时 司法机关将通报监管部门 必要时中止审理 [2] 私募基金监管 - 《指导意见》提出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的基础上 准确认定私募基金管理人 托管人等受托人的忠实 勤勉义务内容及勤勉尽责情况 [3] - 依法认定合同效力和相应法律责任 全面保护投资者正当权益 [3] - 后续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推动对受托人忠实 勤勉义务内容及勤勉尽责情况的深入认定 [3] 纠纷解决机制 - 《指导意见》明确推进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推动"抓前端 治未病"走深走实 [3] - 鼓励通过调解等非诉讼方式化解证券纠纷 优化诉调对接机制 [3] - 加大立案后委托证券行业专业调解组织调解力度 [3] 司法行政协同 - 司法机关与监管部门将强化会商和信息共享工作机制 [3] - 加强线索通报 信息通报 案件移送 调查取证 数据共享 规则协调等方面的协作配合 [3] - 建立"总对总"的信息查询共享合作机制 实现证券期货相关司法裁判文书信息与行政执法信息共享 [3]
证监会,最新发声!
第一财经· 2025-07-02 20:52
资本市场发展方向 - 统筹"两个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中国化实践,借鉴全球经验,立足国情市情,推动资本市场理论、实践、制度创新,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1] - 统筹政治性与专业性:坚持党的领导贯穿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过程,强化资本市场监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以专业性支撑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 [1] - 统筹效率与公平:优化股债融资、并购重组机制,促进要素向潜力领域集聚,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完善中小投资者保护制度 [1] 改革与开放 - 统筹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深化"两创板"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改革,落实自主开放举措,提升A股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2] - 统筹发展与安全:维护市场稳定为首要任务,健全常态化稳市机制,防控债券违约、私募基金等领域风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
促进投资者理性参与期货市场
期货日报网· 2025-07-02 00:40
防范非法期货活动 - 期货日报联合广期所、广东证监局等机构在金交会期间开展"防范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守好个人钱袋子"主题宣传活动,邀请监管层及行业专家讨论非法活动手法与防范措施 [1] - 非法证券期货活动的两大核心要件:未经批准/核准开展特许业务,常见类型包括非法投资咨询、场外配资等 [2] - 广东证监局采取三大措施打击非法活动:多渠道防非宣传、依托地方金融风险监测平台强化线索监测、联合多部门开展刑事打击 [2] 广期所投资者保护举措 - 广期所通过投资者教育体系提升防范意识,制作视频/条漫/手册等多样化投教产品,其中《揭开非法期货的常见套路》条漫等获市场好评 [3] - 在金交会采用实物展览/展板/直播等形式宣传期货市场发展成果,引导正确交易理念 [3] - 履行一线自律监管职责,向证监会及司法机关移送涉案线索 [3] 投资者应对策略 - 受侵害时应立即冻结账户并报案,保留交易记录/沟通记录/对方信息等证据,同步向监管机构举报并尝试拦截资金 [4] - 需警惕网络直播等新型违法渠道,核实机构资质,避免被高收益话术诱导 [4][5] - 金融机构应严控互联网营销合规性,建立合作方管控机制,直播中需显著标注风险提示并禁止嵌入交易链接 [4] 行业共识 - 投资者需提高风险意识,识别非法网络招揽活动,树立科学投资理念避免跟风 [5] - 金融机构需平衡创新与规范,事前审查直播内容、事中强化风险提示、事后自查合规性 [4]
SEC拟放松上市监管,企业上市 “春风” 将至
搜狐财经· 2025-06-27 16:15
核心观点 - 纳斯达克和纽交所正与SEC磋商放宽上市公司监管要求 旨在吸引高估值初创公司进入资本市场 [1] - 改革可能成为2012年《创业企业融资法案》以来最重大的监管调整 有望扭转企业不愿上市的趋势 [7] 行业现状 - 美国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自2000年以来减少36%至约4500家 繁重披露要求和成本是主因 [4] - SpaceX等知名企业因监管压力长期回避IPO [4] 政策背景 - 特朗普政府推动放松监管 称此举将刺激经济增长 [5] 改革方向 - **信息披露**:拟精简招股说明书、委托投票文件等强制性披露内容 [6] - **成本控制**:讨论降低交易所上市费用 减轻中小企业融资压力 [6] - **股东治理**:改革委托投票制度 限制小股东频繁提案引发的"代理战" [6] - **融资便利**:简化SPAC上市后融资流程 降低已上市公司增发障碍 [6] 潜在影响 - 降低披露门槛和合规负担 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与市场进入意愿 [7] - 为筹备上市或计划融资的企业创造有利政策窗口 [7] - 美国资本市场进入"去繁化简"调整周期 长期影响需持续观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