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搜索文档
资源要素市场化再突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2027年基本完善|政在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31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1] - 政策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纳入要素市场化改革总盘子,系统性规划配额分配、交易范围及制度设计 [1]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法律框架基本完善,但交易品种单一、换手率低,大宗交易占比高,履约驱动特征明显 [3] - 未来将推动碳市场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并扩展交易主体,引入有偿分配比例 [4] - 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将提升流动性,需稳定政策预期以吸引金融资本,建议引入碳期货等衍生品 [4] 用水权与排污权交易建设 - 用水权交易管理规则已出台,推动交易标准化并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6] - 排污权交易以地方试点为主,正从局部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的交易制度 [6] - 用水权、排污权具有显著区域差异性,需设计灵活机制,如总量控制与拍卖,但需考虑社会属性因素 [7] 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交易 - 金融机构参与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可优化资源配置并分散风险,但区域差异和产品复杂性增加参与难度 [8] - 建议规范用水权初始分配,探索抵押质押等绿色金融措施,建立二级市场流动性机制如引入拍卖 [8]
政在发声|中办国办重磅发文: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化提速,2027年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9 20:3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节能市场化机制更加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1] - 政策目标是推动资源环境要素高效配置,释放市场潜力,支撑相关资源环境目标实现[1] - 健全该体系是提升资源环境要素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1]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 加强碳排放权交易与双控制度衔接,推动市场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2] - 优化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方式,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2] - 扩大行业覆盖范围,扩展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2] 用水权交易制度 -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权交易与水量分配、取水许可等制度衔接[3] - 完善初始分配制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3] - 探索在黄河等重点流域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域用水权交易[3] 排污权交易制度 - 推动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确权凭证的排污权交易制度[3] - 实施大气、水等领域重点污染物初始排污权有偿分配[3] - 以省级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扩展交易主体和品种[3] 市场化配置体系的经济意义 - 通过价格机制和市场竞争引导资源流向高效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 降低经济发展资源成本,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3] 环境保护意义 - 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促使企业主动采取环保措施[4] - 适应全球绿色发展潮流,提升国家绿色竞争力[4]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快讯· 2025-05-29 17:17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