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排污权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资源要素市场化再突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2027年基本完善|政在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30 19:31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 [1] - 政策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纳入要素市场化改革总盘子,系统性规划配额分配、交易范围及制度设计 [1]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 [3]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 - 全国碳市场法律框架基本完善,但交易品种单一、换手率低,大宗交易占比高,履约驱动特征明显 [3] - 未来将推动碳市场由强度控制转向配额总量控制,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并扩展交易主体,引入有偿分配比例 [4] - 金融机构参与碳市场将提升流动性,需稳定政策预期以吸引金融资本,建议引入碳期货等衍生品 [4] 用水权与排污权交易建设 - 用水权交易管理规则已出台,推动交易标准化并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 [6] - 排污权交易以地方试点为主,正从局部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建立以排污许可证为载体的交易制度 [6] - 用水权、排污权具有显著区域差异性,需设计灵活机制,如总量控制与拍卖,但需考虑社会属性因素 [7] 金融机构参与资源环境交易 - 金融机构参与用水权、排污权市场可优化资源配置并分散风险,但区域差异和产品复杂性增加参与难度 [8] - 建议规范用水权初始分配,探索抵押质押等绿色金融措施,建立二级市场流动性机制如引入拍卖 [8]
事关碳排放权、用水权!高层最新印发
Wind万得· 2025-05-30 06:40
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体目标 - 到2027年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制度基本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健全,资源环境要素交易市场更加活跃,价格形成机制更加健全,推动要素高效配置[3][33] - 目标包括建立健全配额分配、市场交易、监督管理等制度,完善市场化配置体系[2][14] 配额分配与交易制度优化 - 优化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案,推行免费和有偿相结合分配方式,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8][9][13] - 完善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明晰区域水权、取水权,支持结余水量参与市场交易[9][11][13] - 推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深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试点,扩大交易品种和区域范围[9][12][13] 交易市场整合与金融支持 - 碳排放权、用水权、排污权交易将有序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14][18] - 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保险、债券等产品,探索碳排放权、用水权担保业务[26][38] - 碳金融工具如碳期货、碳质押贷款可能加速落地,提升市场流动性[38] 行业影响与机会 - 新能源行业受益于碳市场与绿电交易衔接,风电、光伏、储能企业迎发展机遇[40] - 节水技术领域如高效灌溉、再生水利用或迎爆发式增长[11][41] - 环保监测需求激增,第三方服务机构在核算核查、估值等领域迎来机会[27][42] 跨区域市场联动 - 碳排放权市场将整合地方试点,避免重复履约[35] - 用水权交易探索黄河等重点流域跨省交易,排污权深化长三角一体化试点[13][36] 市场基础能力建设 - 加强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碳排放、用水、污染物排放核算技术规范[25][31] - 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核算核查、咨询等综合性服务[27][28]
中办、国办:支持各地区根据污染防治工作需要 有序扩大排污权交易品种和区域范围
快讯· 2025-05-29 17:25
政策动态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持续深化排污权交易 [1] - 以省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建立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1] - 扩展排污权交易主体,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 [1] - 支持各地区根据污染防治需要有序扩大排污权交易品种和区域范围 [1] - 深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排污权交易 [1] - 探索在同一流域内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排污权交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