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谬误
搜索文档
20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识别方法
36氪· 2025-10-09 07:08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性地介绍了20种常见的逻辑谬误及其识别方法,旨在帮助读者识别和避免论证中的逻辑缺陷,从而构建更严谨有力的论证 [1] 常见逻辑谬误类型 - 人身攻击谬误:攻击论证者本人而非其论点 [2][3] - 诉诸权威谬误:援引权威观点但缺乏实质证据 [4][5] - 诉诸情感谬误:通过情感而非事实或逻辑赢得争论 [6] - 诉诸无知谬误:因未被证伪而认定属实,或因未被证实而认定虚假 [6][7] - 诉诸大众谬误:认为多数人相信即代表正确 [8] - 因果谬误:将同时发生但彼此独立的事件建立虚假因果关系 [9][10] - 循环论证:通过重复论点本身来支撑论点,论证从待证前提开始 [11] - 事后归因谬误:仅因发生顺序便断定前者导致后者 [12][13][14] - 非此即彼谬误:试图证明仅存在两种选择而忽略其他可能性 [15][16] - 含糊其辞谬误:使用双关或模棱两可的表述误导或歪曲真相 [17] - 整体谬误:因部分成立便断言整体必然成立 [17][18] - 部分谬误:因整体成立便断言部分必然成立 [19][20][21] - 赌徒谬误:认为过去随机事件会影响未来独立事件的结果 [22][23] - 基因谬误:认为某事物的起源决定其本质、属性或价值 [24] - 草率概括谬误:未考虑全部事实便草率下结论,或仅凭小样本概括整个群体 [25][26] - 诱导性问题谬误:问题本身已暗含预设结论 [27][28] - 转移话题谬误:用相关话题转移注意力使讨论偏离核心议题 [28][29][30] - 稻草人谬误:通过刻意简化论点来削弱对方立场,攻击简化版本 [31] - 沉没成本谬误:因已投入成本而持续投入,而非基于理性决策 [32][33] - 滑坡谬误:宣称微小步骤将引发连锁反应导致重大事件,但缺乏证据支撑 [34]
你不必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虎嗅· 2025-06-02 15:35
投资行为分析 - "抄底"与"追高"是投资者常见行为,但往往在市场最低点买入却追逐顶峰 [1][2] - 嘉凯城案例显示股价从12.99元跌至0.49元,跌幅达96.5%,投资者在退市前以350万元买入702万股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3][5] - 退市后股价进一步跌至0.10元,较"抄底"价缩水80%,350万元本金仅余70万元 [8] 市场教训 - 盲目"抄底"是常见错误,如2008年金融危机花旗银行股价从55美元跌至1美元 [10][11] - "价值陷阱"现象:股票表面估值便宜但基本面持续恶化,内在价值不断下沉 [14] - 投资者常被历史高价或买入价锚定,期待股价回归而忽视基本面变化 [24] 认知偏差 - "回本思维"是隐蔽的"赌徒谬误",认为失败累积后胜利会"平均"降临 [18][19] - 代表性启发偏差使人们误以为小样本会呈现大数定律的平衡特征 [22] - 处置效应表现为亏损时追加投入期待反弹,盈利时过早卖出 [26] 资源配置 - 人生是资源配置过程,应将有限资源分配到边际收益最高的地方 [34][36] - 边际分析法原则: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继续投入,反之停止 [37] - 机会成本比直接损失更昂贵,执着于回本会失去其他投资机会 [43] 投资策略 - 价值投资者利用股市纠错机制,用经营企业思路持有股票 [52] - 资产"快速脱手"是重要属性,如比特币的流动性优势 [55] - 适时止损、承认失败是理性决策的开始 [62]